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28页).doc
-
资源ID:35600402
资源大小:183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28页).doc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单位名称:山东XX化工有限公司 预案编号: 编 制: 签 批 人: 版 本: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目 次 (一)发布令-3 (二)引言-4 (三)预案内容-5 一、 总则-5 1.编制目的-5 2.编制依据-5 3.适用范围-5 4.应急预案体系-5 5.应急工作原则-5 二、危险性分析-5 1.单位概况-5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6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9 1.应急组织体系-9 2.指挥机构及职责-9 四、预防与预警-10 1.危险源监控-10 2.预防措施-11 3.预警行动-12 4.信息报告与处置-13 五、应急响应-14 1.响应分级-14 2.应急响应条件-15 3.应急结束-15 4.应急反应系统图-16 5.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7 六、信息发布-17 七、后期处置-18 1.资料保存-18 2.现场洗消处置-18 3.保险理赔-18 4.调查和总结-18 八、保障措施-18 1.通信与信息保障-18 2.应急队伍保障-19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19 4.经费保障-20 5.其他保障-20 九、培训与演练-20 1.应急培训-20 2.演练-20 十、奖惩-22 1.奖励-22 2.责任追究-22 十一、附则-23 1.术语和定义-23 2.应急预案备案-23 3.维护和更新-23 4.制定与解释-23 5.应急预案实施-23 十二、附件-23 1.区域交通示意图-24 2.生产工艺流程图-25 3.公司平面位置图-26 4.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27 5.应急人员紧急疏散图-28 6.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电话-29 7.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联系电话-29 8.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29 9.事故报表-30 10.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31 11.信息接收与处理表-32 12.相关应急预案名录-33(一)发布令 各单位: 我公司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进行了修订,现予以颁布,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并组织演练。通过每次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在锻炼职工应急能力的同时,对应急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对发现的问题或不足,及时补充与完善。 总经理: 2010年 8 月15 日 (二)引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的要求,为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坚持“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达到尽可能地避免和减轻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对设备财产,特别是人员的伤害程度,提高预防水平之目的。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保证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轻突发事故对设备财产,特别是人员的伤害程度,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及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从厂、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立足自救,确保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 我公司原(2004年)版本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已不适应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新导则进行了修订。新导则更突出了事故的预防与预警、现场处置方案等,强调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 (三)预案内容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保护环境,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国办发200752号); (5)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6)其他有关规定。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泄漏等事故的应急救援。 4、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本公司使用危化品种类多的实际情况,应急预案体系分为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5、应急工作原则 应急工作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厂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落到实处。 二、单位危险性分析 1、单位概况 1.1山东XX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厂区位于淄博高新技术化工园区开发区处,现有员工100人,其中安全管理人员3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人。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原料为环氧高低沸、粗二氯丙烯,主导产品环氧氯丙烷、三氯丙烷、二氯丙烯、二氯丙烷。 1.1.1本单位的主要产品为环氧氯丙烷、三氯丙烷、二氯丙烯、二氯丙烷均属于危险化学品。所用的原料环氧高低沸、粗二氯丙烯为危险废物。 所用原料、产品全部用汽车运输进出厂。 1.1.2本单位没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时,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单位运输。 1.2公司位于淄博市,该处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风多雨少干旱,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中,多晴天.年平均气温13.2,夏季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7,冬季最冷月份平均气温-2.8,夏季最高湿度为81%,雨季多在6-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733mm,日最大降雨量222.9mm ,小时最大降雨量64mm,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9m/s。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为保证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 参照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进行了风险分析及危险源的确定。 公司生产厂区内无重大危险源。 2.1危险源的确定 本公司所使用的原料为环氧高沸、环氧低沸、粗二氯丙烯及产品环氧氯丙烷、三氯丙烷、二氯丙烯、二氯丙烷都是危险化学品,一旦管理不善,极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事故。 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现状评价报告(2009年12月)及我公司所使用、贮存的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危险特性以及可能引起化学品事故,确定以下危险源: 1号目标:环氧氯丙烷、三氯丙烷、二氯丙烷、二氯丙烯4个产品的储罐区 2号目标:环氧低沸、环氧高沸,粗二氯丙烯原料的储罐区 3号目标:生产蒸馏装置 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健康危害 2.2.1环氧氯丙烷 22.1.1理化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样刺激气味。沸点118,闪点41,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水=1)1.18;相对密度(空气=1)3.29,微溶于水。 22.1.2、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吸入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致死。蒸气对眼有强烈刺激性,液体可致眼灼伤。皮肤直接接触液体可致灼伤。口服引起肝、肾损害,可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少量吸入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可疑人类致癌物。 22.1.3、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22.2 三氯丙烷 22.2.1、理化性质:无色液体,闪点82.0,熔点 -14.7;沸点156.2;相对密度(水=1) 1.39 相对密度(空气=1) 5.0。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油类; 22.2.2、健康危害:本品具有麻醉作用。急性接触时,有较强的呼吸道及局部刺激作用。经皮吸收亦可引起中毒。 22.2.3、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22.3 二氯丙烯 22.31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沸 点 75/顺; 85/反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四氯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18;相对密度(空气=1)3.83 稳定性 稳定 22.32、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对实验动物可引起肝、肾及肺脏的损害。 22.33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空气中受热分解释出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气体。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铜及其合金有可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氯乙炔。 22.4 二氯丙烷 22.4.1 物化性质 无色透明,无苯低毒,不溶于水,可与许多有机溶剂互溶,具有较强的溶解性。沸 程 65-118,比 重 113-115,粘 度 083 mpS,水 份 <001 ,酸 值 0I KOHS 22.4.2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 22.4.3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2.3风险分析 2.3.1火灾、爆炸 2.3.1.1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遇明火爆炸。 2.3.1.2在各系统进行检修、动火、启停活动时,特别是在易燃易爆物质存在的场所,会因管理不善或处置不当,发生误操作、误损伤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3.1.3输物料管道的连接部位若发生泄漏或管道破损发生泄漏均喷出遇明火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2.3.1.4蒸馏釜塔由于超温或塔釜泄漏,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设备损坏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3.1.5在管道输送环氧氯丙烷、三氯丙烷、二氯丙烯、二氯丙烷或装卸车时易燃物质也会由于流速过快产生静电聚集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3.2 中毒窒息 2.3.2.1输料管道的“跑、冒、漏”有毒物质泄漏是引起中毒窒息的主要危险。 2.3.2.2储存罐、蒸馏釜塔等容器在检修过程中若罐内物质抽取或清洗不干净时、置换不合格,或者发生串料,有可能引起中毒窒息伤害事故。 2.3.2.3在使用有毒物质的过程中发生泄漏,操作人员不小心吸入会引起中毒。 2.3.2.4发生火灾时,有毒物质燃烧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中毒事故。 2.3.3泄漏 2.3.3.1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管线损坏或法兰垫片破损,可能造成物料泄漏事故。 2.3.3.2储存罐、蒸馏釜等设备因使用年限过长,罐体腐蚀,维修不及时,可引起泄漏事故。 2.3.3.3原料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均有可能造成泄漏事故。 2.4危险源对周围的影响 厂区装置虽然离人口聚集区较远,但是因操作失误或设备本身存在缺陷以及腐蚀、老化等问题,由于处理不当,可造成物料泄漏、火灾爆炸或人员中毒事故。 若泄漏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火灾爆炸事故,对厂区人员、周边人群将产生重大影响。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确保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抢险快速,处理得当,本单位成立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并规范其职责。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指挥机构 应急领导小组: 指 挥:xxx 副指挥:xxxx 成 员:xxxx xxxx xxxxx xxxxx 2.1.2应急领导小组 发生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指挥为现场指挥人,若指挥不在时,由副指挥为临时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安全科。 2.2职责划分 2.2.1指挥机构职责 2.2.1.1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审查,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2.2.1.2发生重大事故时,根据事故等级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及时向上级汇报,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2.2.2指挥的主要职责 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发布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2.2.3副指挥的职权 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 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 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 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 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做出安排; 向新闻媒体发布权威信息; 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 2.3职责分工: 2.3.1指挥:指挥全公司的事故救援处理工作。 2.3.2副指挥:协助指挥负责事故的具体指挥工作。 2.3.3抢险与清消队: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负责现场医疗救护、事故现场通讯和对外联系等工作;负责事故处置时厂区电仪设施安全保障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2.3.4救护组:负责人员接待、安置等工作;负责事故中受伤、中毒人员护送医院的工作;负责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后勤供应。 2.3.5通讯联络组:协助指挥部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2.3.6安全警戒及治安队: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2.3.7物资供应组:负责厂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工作。 2.3.8其他人员职责: 服从安排积极参加事故救援; 积极配合疏导、引导无关人员到安全区。 四、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1.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1.2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 1.3全厂每年一次防雷防静电检测。 1.4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按规定定期检测。 1.5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主要包括各机组、储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应该配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 1.6火灾报警器、可燃气体探头定期校验。 1.7重点部位设置摄象头监控。 1.8对危险源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积极落实整改措施。 1.9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 1.10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1.11做好交接班记录。 2.预防措施 2.1化学品泄漏的预防措施: 2.1.1保证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 2.1.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 2.1.3在设计阶段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并采取可靠的措施; 2.1.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严格设备选型选材,选择正确的建构筑物结构、设备连接方式、密封装置和相应的其他保护措施; 2.1.5把好采购、招标的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2.1.6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耐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 2.1.7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泄露不超标。 2.1.8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设施,当出现超温超压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避免突然超温超压和设备爆炸的危险; 2.1.9对安全防护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保证安全可靠 2.1.10采用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 2.2火灾预防措施: 2.2.1储罐区设置视频监控器,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24小时对储罐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整改。 2.2.2机泵设备采用防爆类型,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2.2.3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2.2.4不得与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 2.2.5高温季节应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在运输、装卸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设有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的静电。 2.3危险化学品中毒窒息事故预防措施: 2.3.1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2.3.2隔离。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2.3.3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低于安全浓度,以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2.3.4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2.3.5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3、预警行动 各部门接到应急小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3.1 监测 对危险源设置监视测量设施,安装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探头,检测报警器信号送往控制室内集中显示,定时巡检,全程掌握危险源的安全状况。有特殊要求时,可持便携式检测设备进行监测。 3.2 预警 3.2.1预警级别 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发生的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预警级别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3.2.2 预警发布 (1)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确认各种来源信息可能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程度,初步确定预警范围并向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由现场指挥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警报发布后,应急指挥部成员部门应当迅速作好有关准备工作,应急队伍应当进入待命状态。 (3)经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或者经应急指挥部会商,事故得到控制或隐患已消除,可宣布预警结束。 3.2.3预警处置 对一般的预警信息,事故所在部门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科,并启动该部门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必要时可以启动厂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对较大以上等级的预警信息,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立即报告安全环保科,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同意后启动厂应急预案进行先期处置。 3.2.4预警的升级与降级 根据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控制程度和发展态势,当危害程度超出已发布预警范围时,则应提高预警级别;当事故得到有效处置,危害程度明显小于已发布预警范围时,则应降低预警级别。 4、信息报告与处置 4.1公司设24小时值班电话xxxxxx,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厂值班人员或直接报告厂主要负责人,并立即实施救援。 4.2公司主要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当地区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3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拨打110和120求救。 4.4事故发生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正式书面事故报告上报安全管理部门。 5、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5.1公司概况; 5.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5.3事故的简要经过; 5.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5已经采取的措施; 5.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7、主要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9、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10、周边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发生严重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总指挥决定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待公安部门负责人到达并与应急救援指挥部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后,由公安部门负责周边单位人员撤离和疏散。 11、事故现场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发生的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做好以下工作: 11.1凡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事故的现场均被设定为危险区; 11.2根据危化品伤害半径,事故发生点240米的范围内均划为隔离区; 11.3事故现场用隔离绳隔离,并派专人看管; 12、事故现场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发生的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做好以下工作: 12.1凡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事故的现场均被设定为危险区; 12.2根据危化品伤害半径,事故发生点240米的范围内均划为隔离区; 12.3事故现场用隔离绳隔离,并派专人看管。 五、应急响应 1.应急响应等级划分 为保障突发化学事故时,能够根据发生事故的不同危害及后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预案,现将应急响应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2. 级响应 适应于只涉及企业内部,未造成人员伤亡,以企业自救为主,当发现可能发生严重事故的征兆时,应进入应急准备状态,并将情况报告公司领导,做好准备;当发生停电、停水及发生初起火灾及该物质泄漏时,应进入小型应急状态,迅速利用现有的消防、气防器材及救援器材进行扑救,争取把事故控制在初期阶段。 3级响应 当发生较大火灾、爆炸或化学泄漏事故,已不能用初起事故扑救设施实施救援,重点目标及其以外区域已经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威胁到周围人员安全时,应进入级响应应急状态。此时,应迅速启动公司应急预案。 4.级响应 当发生重大的火灾、爆炸或化学泄漏事故,危及附近地区的居民安全时,应进入大型应急救援状态,此时,应迅速报告安监局及医疗、环保、消防、公安等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请求救援。 2、预案响应条件 预案响应条件是指、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机制,扩大和提高应急级别是指根据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提高应急级别,扩大应急范围等。可分为: 2.1三级紧急情况 主要指小型应急,事故不必动用公司救援力量,由班组或车间力量就可以控制处理,但要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随时做好增援准备。 2.2二级紧急情况 主要指中型应急,依靠公司救援力量能及时扑救的事故,对周边不会造成影响。 2.3一级应急情况 主要指大型应急,事故已扩大失控,影响周边单位的安全,需要依靠社会的救援力量进行事故扑救。公司应急预案全面启动。 3.应急结束 3.1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现场指挥部在认真分析事故现场情况后,确认事故现场对相关人员和周边环境不会再造成危害,经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确定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现场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并通知本公司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3.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撤离前,后勤保障组抢救人员应负责向指挥部报告目前的危重病人,利于指挥部合理安排车辆。撤离后,抢救人员应负责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病情况。需送医院救治的病人,指挥部将立即联系并安排车辆。 4. 应急反应系统图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图)六、信息发布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各种应急救援信息的发布,当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负责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途径宣布应急结束。所有发布的信息应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七、后期处理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公司或配合上级部门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救治、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