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35612202
资源大小:53.7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前须知:题号*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盖文章 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 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 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个词语或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 甚至一段表达。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一个典故的意义,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 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 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 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 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 疗伤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四字,甚或“刮骨”二字。比拟而言,语言类 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 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还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 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种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 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 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 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面上。因此,要深入理解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 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 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单独欣赏美景。D.第三联表现诗人正因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心无 挂碍,表现诗人宅心事外的闲适之心。评卷人 得分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2)谏太宗十思疏中,戒赏罚不公,劝说太宗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频 的两条是:“,(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 句子是:", (4)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个双方 均认可的道理,“,",从而为下文驳斥保守党的谬论,为变 法“正名”提供了推理前提。(5)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 句子是:",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7)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 ; 。(8)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胁迫。(9)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 。”(10)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一的美妙不可言传的词句是:“评卷人 得分七、选择类17.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和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B.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B.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冀有万一之得(促织)C.以地事秦(六国论)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答司马谏议书)度我至军中(鸿门宴 18.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举地千里(谏逐客书) B.直走咸阳(阿房宫赋)持剑盾步走(鸿门宴) C.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 D.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19.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固不如也(鸿门宴)少年固强之(促织) B.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C.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答司马谏议书) D.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以下句子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戍卒叫,函谷举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吾属今为之虏矣 岁征民间洎牧以谗诛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既得其尸于井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A./B./C./D./20 .以下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童子”即童生,指明清时代参加童试的考生,童试通过后为“生员”,即“秀才”。A. “食顷”形容时间很短,表示时间短的词还有“少间”“斯须”"未几”“良久”等。B. “赋”是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D.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该书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评卷人 得分 八、语言表达.请在以下句子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虽然杨昌芹一开始的作品也不尽如人意,但她坐得住,静得下,下得功夫,慢慢 地,她开始令人 o都市剧,本应起到描摹现实生活、呼应百姓心声的积极作用,展现悲欢离合的笑 与泪,为寻常百姓的生命理想喝彩。但有的都市剧作品的现实表现,却与自己的价值追 求 O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有些学校将美育和传 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让中小学生体验我国非遗技艺的,熏染优秀传 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将一门技术掌握到,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倘假设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 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的卓越。21 .以下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 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请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开展壮大,使得 “舌尖上的平安'问题日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那么、监督又缺位的 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外卖与其他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平安“守门员”。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 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 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而这些养料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局部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 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o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评卷人 得分九、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高一学生小明出于同情将自己的午餐钱送给了在人行天桥乞讨的老爷爷,事后在他 人那里知道自己上当了。他将此事提供到同学群中。有同学劝慰他“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别再对陌生人施 以同情心;也有同学引用“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 热爱生活”鼓励他;还有同学提供了文章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 我们在成长中思考,思考生活,也思考我们自身的成长。以上材料引起你的哪些思考? 请整体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 cD2. B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也是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更是 一个意义逐渐明朗”错误,第三段说的是“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 程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倾向渐趋 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选项把“典故的生成”“最终形成”二 者强拉在一起,杂糅混淆了概念,同时“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一个意义逐渐 明朗”在文中属于一个方面,选项变成两个方面。应选C。1.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从反面论证了"错误,胡适曾经明确提倡“不用典”,只是讲述了一段历史,引出“今天我 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这个话题,后面进而补充“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 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 话文系统”,可见并非反面论证。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刘勰的这一界定与分类”错误,由文章第一段“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文论家刘勰 在文心雕龙中说:事类者,所谓事类,就是。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 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表达。简而言 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可知,选项所说内容“包括事典和语典两类”不是刘勰界定与 分类的,他只说了“事类”,选项把作者的认识和刘勰的观点混淆了。C”只有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才有其当 代语境中的价值”错误,文中说的是“随着汉语的开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 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选项表述绝对。D.”因此作为写作技巧和对话策略它的表达性效果优于其他修辞”错误,从原文最后一段可以 看出,文章说的是''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 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 的关键词”,并没有把它与其他修辞进行比拟,选项说法无中生有。应选BoD2. 弱化主观偏见;端正阅读态度(净化阅读趣味);考究书中本文;尝试分门别类,辨析他 人观点,学会比拟阅读。4.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反驳并完全推翻“错误,原文有“由此可知红楼梦一书,说大局部为作者自叙,实是 最为可信的一说”,可见鲁迅先生并没有反驳并完全推翻这四种推测,选项以偏概全。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红学家是猜谜派。他们大半预先存了主观上的偏见,然后把书上的事迹牵强附会上去” 可概括出“弱化主观偏见”;结合“第二类红学家我们叫他消闲派。读红楼梦,他们本没有领略文学的兴趣,所以只当 作闲书读,对于作者的原意如何,只是不求甚解的。他们的态度,不是赏鉴,不是研究,只 是借此消闲罢了”可概括出“端正阅读态度(净化阅读趣味广;结合“从作者书中所说的话,推测他做书时的态度。这是最可信的,因为除了他自己以外, 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的“,可概括出“考究书中本文”;结合材料二鲁迅先生的论述“对于红楼梦书中所叙的意思,推测之说也很多。(一) (四)是说由此可知红楼梦-书,说大局部为作者自叙,实是最为可信的一说:可概括出“尝试分门别类,辨析他人观点,学会比拟阅读D5. “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渲染冷寂气氛,凸显北平陷落后的死寂。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衬托人物心理,写出人们北平陷落时的痛 苦。“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突出主题,反衬光天化日下日寇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6. 祺瑞宣的“笑”表达出他温和的性格与面对人生窘境时隐忍的态度。祺瑞宣的“泪”表达出他面对更加严峻的家国命运时的无奈与悲伤。从“笑,到“泪,的变化表达了他作为传统中国文人正直、善良、隐忍的秉性,面临忠孝不能 两全的人生困境时内心的无奈与伤痛。6.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A.“表现了人们低落、惶恐、兴奋、害怕、期待等各种各样的情绪”错误。从第二、三段人物 的行为举止以及小说的写作背景来看,并没有表现出“兴奋”和“期待”的情绪。B.“可见其见风使舵,为人刻薄”错误。对李四爷形象分析有误,由李四爷的动作可以看出他 已心灰意冷,突出他内心的低落与无奈。C."运用反复、拟人、夸张等修辞”错误。段落中主要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运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应明确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环境本身,环境与人物形象以及环境与主题的关系。 先从文中画出有关“晴空阳光”的相关语句,再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即可。“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 的晴寂”,这是北平陷落后的环境描写,“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渲染了北平陷落后的死 寂。“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仿佛是被 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来写人们在北平陷落时的心情,以 景衬情,“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写出人们在北平陷 落时的痛苦。“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天是 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与“像晴光下的古墓”的大城形成鲜明的比照,“忽 然地,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辖辘石头。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 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抖的惨笑“,晴空阳光反衬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7.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创作意图的能力。 祁瑞宣由“笑'到“泪”的描写主要有三处,三处语句主要侧重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微笑"笑纹,,和“泪,,这三处细节描写的变化表达了祁瑞宣不同的性格特点,答题时应结合文 章内容对祁瑞宣这一形象有整体的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第一处“笑,:“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 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第一处快活的时候“微笑”,表达出他文雅温和的特 占八、9第二处“笑,:“赶到不得已得由塔上下来,他的心便由高山与野海收回来,而想到他对家庭 与学校的责任。他没法卸去自己的人世间的责任而跑到理想的世界里去。于是,他顺手儿在 路上给祖父与小顺儿买些点心,像个贤孙慈父那样婆婆妈!好吧,既不能远走高飞。便回家 招老小一笑吧!他的无可如何的笑纹又摆在他冻红了的脸上、第二处写他“无可如何的笑纹”, 展现他在面对理想和责任的矛盾时那种隐忍的态度和对家人的爱;第三处“泪“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我没方法!老大又叹了 口气,只好 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 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长进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第三处他的“泪”体 现出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以及对家人的不舍,忠孝难以两全,既想尽孝,却又想要为国 家做点什么,这流泪表现出他面对更加严峻的家国形势时的无奈与悲伤。最后结合小说的主题,分析祁瑞宣由“笑''到"泪"的变化中蕴含的形象的典型意义。8. CD9. C(1)让师傅详细记录上奏。或者皇子们拜见的时候,陛下另使侍臣当面考问。(2) “凡事没有不好好开始的,但很少有结果。”这是以前儒家经典的告诫。13.建议唐明宗为皇子们配备老师,老师详细记录并上奏,提高皇子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 修养。建议对皇子进行当面考核,使他们懂得安危的道理和成败的原由。建议皇子在被赐予恩泽时,行之有度,给与一定的威仪,但要杜绝他们非分的请求。9.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陛下以慈祥节俭教化天下,用礼法约束亲近之臣,罢免奸邪之人,引入正直的言论, 务必遵守纯朴节俭,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大公无 私。“以慈俭化天下”和“以礼法检臣邻''两个句子句式结构相似,都是动宾式结构,中间要断开, 据此排除B、Do“浮费”指不必要的开支,“节”作其谓语构成动宾式结构,所以“节”放后一句,据此排除A。 应选C。10.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都是“供观赏或玩赏的物品:句意:奢华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赏之物。B.前者是“预先”的意思,后者是“安乐”的意思。句意:如果不预先教导。/能够极尽畅游山水 的乐趣。C前者是“婚姻嫁娶”的意思,后者是“结为儿女亲家”的意思。句意: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的 时候。/约定结为儿女亲家。D.“含义不同”错误,含义相同。都是“夸耀、得意”的意思。句意:没有不因为骄傲自夸懈怠 懒惰。/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明宗表示认可并一一采纳了”错。根据文中“明宗览疏而不用”“明宗方务听纳”可知,明 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应选C。11.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具。详细;“闻。使知道,上奏;“谒”,拜见;“面。当面。(2) “靡工 没有;“鲜。少;“前经”,以前儒家经典。12.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臣请诸皇子各置师傅,陛下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论道德。使一日之中,止记一事, 一岁之内,所记渐多。每月终,令师傅具录闻奏”可知,张昭建议唐明宗为皇子们配备老师, 老师详细记录并上奏,提高皇子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根据“或皇子上谒之时,陛下更令侍臣面问,十中得五,为益良多,博识安危之理,深知成 拙劣的用典,意在构建一个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 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 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开展, 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 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 言交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 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 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 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 刻的意义。(摘编自王立群典故的意义)1 .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就是文章在表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 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的一种材料类型。B.典故的意义,包含但不限于最初生成时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 用的意义和当下使用的意义等三个层面。C.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也是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 更是一个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的过程。D.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 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在首段引用刘勰文心雕龙的原文是为了辅助说明典故是什么,做什么用。B.作者在阐述典故的意义时,使用“至少”“可能”等词语,表达学者的治学态度。C.举关羽“刮骨疗毒”的浓缩过程说明一个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D.胡适倡导“不用典”这一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今天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并使用典故。3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典故包括事典和语典两大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刘勰的这一界定与分类,依然为 今天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B.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典故都经历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和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 深入理解它们需要把握不同层次的语境。败之由”可知,张昭建议对皇子进行当面考核,使他们懂得安危的道理和成败的原由。根据“臣请诸皇子于恩泽赐与之间,婚姻省侍之际,依嫡庶而为礼秩,据亲疏而定节文,示 以等威,绝其缴幸,保宗之道,莫大于斯”可知,张昭建议皇子在被赐予恩泽时,行之有度, 给与一定的威仪,但要杜绝他们非分的请求。参考译文:张昭,字潜夫。唐明宗即位,对张昭降诏褒奖,升任都员外郎。当时皇子们争相崇尚奢 侈,张昭上疏劝谏道:“帝王子孙长在深宫中,安于享乐,喜欢奢华的器物,美妙的音乐, 每天耳濡目染,不与骄纵相约,而骄纵自动到来。如果没有聪明的天资,明晰的辨识力,会 因为这个惑乱心智,怎么能不受迷惑。如果不预先教导,将来怎么处置混乱的局面?我请求 皇上为各位皇子安排老师,陛下命令皇子们降低身份以老师之礼侍奉他们,让老师们讲授伦 理道德。使他们一天之内,只记一件事,一年之内,所记的东西渐渐增多。每月终了,让师 傅详细记录上奏。或者皇子们拜见的时候,陛下另使侍臣当面考问,十中对五,获益很多, 广识安危的道理,深深懂得成败的缘由。我又听说古代的君主,即位后册封太子、任命诸侯 王,究其原因,大有深意。使庶嫡分清,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礼仪等第和爵 禄品级有常规,邪恶之事不发生。我请求各位皇子在赐予恩泽的时候,婚姻嫁娶及探亲侍奉 的时候,依照嫡庶而形成礼仪等级规范,依据亲疏而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给以与一定的 身份、地位相应的威仪。杜绝他们非分的企求,永保宗庙之道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明宗 看了奏章,却没有采纳。长兴二年,奏请劝勉农耕和设置常平仓等几件事。明宗正要采纳。张昭又上疏道:“我 听说平安的时候不忘记危险,安定的时候不忘记混乱',先世儒者曾有重要的训导:凡 事没有不好好开始的,但很少有结果。'这是以前儒家经典的告诫。详细考察历代君王,没 有不因为骄傲自夺懈怠懒惰而使美好的德行有所损害。看那太宗贞观初年,玄宗开元的时候, 君主为各种政务焦虑忧劳,以致带来太平。等到国家富强战争结束,年龄大了,喜欢安逸, 于是忽视遵守约束的道理,招致史官或御史讥责。陛下以慈祥节俭教化天下,用礼法约束亲 近之臣,罢免奸邪之人,引入正直的言论,务必遵守纯朴节俭,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功 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大公无私。你创立功业,传给后代子孙的基业,就像贞 观、开元之初,然希望陛下能有始有终,不要荒废和懈怠。”明宗看后称好。13. 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C“拟人”错误,“拔势横来野火烧”运用比喻,说明王逢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应选C。14. 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首联由远及近写了恬亭临水而建”错误。由首句“临溪上”可知,先写溪岸,写景是由 近及远。应选B。15.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恩所加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那么思无以怒而滥 刑 虽欲强聒 终必不蒙见察 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 天日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 赂者以赂者丧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悠 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谬、滥、聒、蒙、覆、隔、鉴、赂、劫、衰、悠。16. 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结交,亲附。句意: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结交。句意: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B.希望。句意:希望你或许能够原谅我。希望。句意:希望能有万一的收获。C侍奉。句意:拿土地来侍奉秦国。侍奉。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D.名词,计划。句意:盘庚不因为有人抱怨所以就去改变他的计划。动词,估计。句意:估计我回到了军营。应选D。17. 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施行,办理。句意: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攻克、攻占。句意:攻克了上千里的土地。B.趋向。句意:一直通到咸阳。逃跑。句意:拿着剑和盾牌快步逃跑。C.合乎,符合。句意:又弱又小,不合规格。合乎,符合。句意: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D.灭族。句意:灭掉秦国的正是秦国。一般的,普通的。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应选C。18. 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副词,确实。句意:确实不如啊。副词,执意,坚决地。句意:少年坚持要斗(蟋蟀)。B.副词,大概。句意: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副词,通“盍”,怎样。句意:(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C.介词,用。句意: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想以(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抗这股势力。D.介词,被。你们都将被他俘虏。介词,被。句意: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应选D。19. 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状语后置句,应为“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二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判断句,“非也”表判断。句意: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被动句,语义上的被动。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机上之工女多句意: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被动句,为,“被”的意思。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岁(于)民间征”。句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句。句意: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定语后置句,“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应为“村中好事者少年驯养一虫句意:村里有个 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驯养了一只蟋蟀。状语后置句,应为“既于井得其尸句意:不久在井里找到了儿子的尸体。判断句,“者,.也'”俳.也”表判断。句意:灭亡秦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百 姓。状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应选C。20. B【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良久:很长一段时间。应选Bo刮目相看大相径庭独具匠心炉火纯青【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根据语境:刚开 始不尽人意,后来经过努力有了进步,可知填写:刮目相看。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根据语境:都市剧应起到积极作用,后半句意思是 与现实却相反,可知填写:大相径庭。独具匠心: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根据语境:应填写形容我国非遗技艺的特点的 成语,可填写:独具匠心。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时就算成功。比喻技术、学问 等到达了纯熟的地步。根据语境可知:技术到达纯熟的地步,可填写:炉火纯青。21. .伴随行业的开展壮大,“舌尖上的平安”问题日益凸显和受到关注【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成分残缺,“伴随.使得.”缺主语,删掉“使得”;搭配不当,“问题关注”应该使用被动语态,在“关注”前加上“受到工修改后的句子是:伴随行业的开展壮大,“舌尖上的平安”问题日益凸显和受到关注。22. 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不同 开花、结果要消耗大量养料 恶劣的环境会造成竹子开花【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一道补写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 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如第一处,前面先说竹子是有花植物,后面说“这是”, “这''指代的应该是横线上的内容,至于横线上是什么,需要结合后文“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 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来推测,“如”说明 后面列举的例子是针对前面而言,由此可以概括为: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各异;第二处,前 面说“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可见后面应是解说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的原 因,由“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而这些养料自植物的根、茎、 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局部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可知,这原因是“开花、 结果要消耗大量养料”;第三处,“可见”说明此处是承接上文做出判断或结论,故由前一句“在 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以概括出横线上 内容“恶劣的环境会造成竹子开花工23. 略【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因为有同情心,对他人施以援手,结果反而被骗。这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或将来面对社 会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因为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各方面原因,我们不能保证永远能用真心换 真心,真诚换真诚。相比之下,这种欺骗往往比直接的欺负、劫掠更容易让我们受到心理伤 害。在此之后,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既是上述材料中同学们热 烈讨论的话题,也是我们自己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材料中的三种观点,“吃一堑长一智”者认 为欺骗行为辜负、损害了我们的同情心,我们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对世界充满信任、对他人心 软,而是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依然热爱生活”者认为一次欺骗虽然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生 活中人与人交往的不美好一面,但不能因为这种情况就对他人完全失去了信任,还是应该以 积极的心态看待人我关系。“批判与建设''者那么指出,既要从被骗中能发现自身与他人、社会 的缺陷或毛病,加以批判,还要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加以规避、改变和调整,以防止更多的 损失。写作时,除了对材料中该同学的经历进行评判外,更重要的是针对此事件,对几种观点进行 评价分析。我们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不再对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报以同情和帮助吗? 这种观点显然会让我们日益冷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那我们应该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继续毫无保存地热心帮助他人吗?显然也比拟片面,从人性的本能来讲,先自利才能利他。 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应该学会并注意保护自己。况且,这种现象只是人与人相处的问题 吗?不,还涉及到社会治安、弱势群体制度化关怀等。对我们自己而言,我们能做的是擦亮 眼,并还能保持一颗初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积极帮助他人。但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等层面来 说,我们还应思考,是否应该完善道路乞讨管理,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需要靠乞讨这种方 式就能解决困境,让虚假诈骗的人能受到法律的制裁才至关重要。立意:1帮助他人前先擦亮双眼。2 .不能一竿子打倒一群需要帮助的人。3 .让爱的传递有价值,还需社会化管理。C.典故生成于古代,只有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 泛理解和接受才有其当代语境中的价值。D.典故是复述和记忆一个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因此作为写作技巧和对 话策略它的表达性效果优于其他修辞。评卷人得分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材料一:红楼梦的意趣态度,开卷两回中写得很不含糊,只苦于读者不肯理会!有两种 观察,可以说明历来红学家迷误的起原。第一类红学家是猜谜派。他们大半预先存了主观上的偏见,然后把书上的事迹牵强 附会上去,他们可笑的地方,胡适之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已说得很详备的了。 这派红学家有许多有学问名望的人,以现在我们的眼光看去,他们很不该发这些可笑的 议论,但事实上偏闹了笑话。为什么呢?其中有两个原故:一是他们有点好奇,以为那些平淡老实的话,决不配 来解释红楼梦的。二是他们的偏见实在太深了,所以看不见这书的本来面目,只是 颜色眼镜中的红楼梦。从第一回,他们宁可相信极不可靠的传说,而不屑一视雪芹 先生的自述。从第二回,把自己的意趣投射到作者身上去。如蔡子民先生自己抱民族主 义,而强谓红楼梦作者持民族主义,书中本领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等等(石头 记索隐)。以我想来,雪芹生在正白旗汉军贵族环境中间,未必主张排满吊明。蔡先生 这个判断,是含偏见的。总之,求深反浅,是这派红学家的通病。第二类红学家我们叫他消闲派。读红楼梦,他们本没有领略文学的兴趣,所以 只当作闲书读,对于作者的原意如何,只是不求甚解的。他们的态度,不是赏鉴,不是 研究,只是借此消闲罢了。这些人原缺乏深论,不过有一点态度却是大背作者的原意。 他们心目中只有如何华贵,如何阔绰,如何繁盛,恨不得自己变了贾宝玉,十二钗做妻 妾才好。这种眼光,自然不值一笑;不过他们却不安分,偏说那个应褒,那个应贬,信 口雌黄,毫无是处,并且以这些阿其所好的论调,强拉作者来做他的同志。他们几时考 究过书中本文来。我们要了解红楼梦作者的真态度,排除许多迷惑,不致于蹈前人的覆辙。我们 现在先要讲作者的态度。说作者的态度,我以为至少有两条可靠的途径:第一,从作者书中所说的话,推测 他做书时的态度。这是最可信的,因为除了他自己以外,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的。第二,是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他一生的历史,拿来印证我们所揣测的话。红楼梦的第一第二两回,是本书的模子,是读全书关键。从这里边看来,作者 的态度是很明显的。他差不多自己都说完了,不用我们费话。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的,雪芹为人是很孤傲自负的,看他的一生历史和书中 宝玉的性格,便可知道;并且还穷愁潦倒了一生。所以在本书楔子里说道:“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假设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 (见 第一第二两回)这些话,明白极了。石头自怨一段,把雪芹怀才不遇的悲愤,完全写出。第二回贾 雨村论宝玉一段,亦是自负,书中凡贬宝玉只是牢骚话头,不可认为实话。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原书上说:“更于书中间用梦幻等字,都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空空道人遂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 记为情僧录。“(见第一回)警幻说:“或冀将来一语,未可知也。”(见第五回)(摘编自俞平伯红楼梦区分)材料二: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可分作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制派; 三、人情派;四、侠义派。人情派小说,可以红楼梦做代表。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