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中学心中学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前须知: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恪守(ke)宽宥(ydu)A.聒噪(gud)冠冕(guan) B.惭赧(暄n)亵渎(xie) C.豢养(huan)瞥见(bie) 游弋(yi)矫揉造作(jiao)低偻(16) 日星隐曜(河。) 恣睢(suf)浩浩汤汤(dang) 阴翳(yi)雾淞沆扬(dang) 2 .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以下诗句与温州“民俗风物”无关的一项为哪一项(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A.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南宋陆游游山西村)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南宋赵师秀约客)D.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清朝方鼎锐温州竹枝词)3 .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反复无常的态度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 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C.官员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擢”,提升 官职;“谪” “迁”,都是降职贬官或调往遥远地区。D.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代表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比方孔子、老子、墨子和儒家、法家、道家等。4 .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还有四五十天要中考了,陈伦在想:“我的复习是面面俱到呢?还是有选择性的复习呢? ”B. “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方法,这事准能完成”。C.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D.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 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 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 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 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 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链接材料:孟子觐见齐王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单独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 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说:“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 齐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眉开眼 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 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 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9、1. B2 . (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2)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就行了),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3 .每/朋酒之会,贝!1/抚而和之。4 .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解析】. B与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呼尔而与之”的“与”是“给”之意。题干句与其它三项的“与”都是 “和,跟、同”之意。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 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 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下字词的翻译,如“乃”:竟然。“无论”:不必说,更不用说。“但”:只要。“识”: 体味。“何劳”:何须烦劳,用不着。引申为“何必一定要有“。2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 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每/朋酒之会,那么/抚而和之。译为: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此题要注 意在虚词“每”和“那么”之后划开。3 . 一问,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手中无琴,心中有琴,万物皆是琴。兴之所至,抚而和之,抚者是用心去抚,听 者是用心去听,陶渊明的自然洒脱,随性逍遥。所以说陶渊明并没有抚琴,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二问,考查的是 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 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从上一问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即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 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陶渊明不仅在哲学思想、人生观上是任自然的,在实际生活中更是处处流露出不随世、不 顺俗而顺乎自然天性的性格特征。【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那么。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那么。这就 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 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到达完美。(一)译文:(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 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 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 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 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 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 源外的人说啊。”(二)译文: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 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 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假设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 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有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的释然感受。有时如果没酒,(陶渊明)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 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也没有弦。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 非要有琴的声音呢!10、 1. C.培根的话是为了有说服力证明“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而 一位英国作家的话有说服力证明“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前后形成比照;2 . “善读”的必要性有两点:书籍太多,人生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地读书书籍有好有坏,所以必须有选择地读 书。还指出:人们应根据各自需要有选择地读书;人们应选择好书去读.围绕“需要读书”和“有选择的读有益的书”两方面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c项有误。本文显然不是一篇驳论文,但开头举出“翻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 ”的说法,其目的是 引出本文的观点:善读可医愚。1 .此题考查对道理论证的作用分析。培根的话是为了有说服力证明“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 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而一位英国作家的话有说服力证明“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 前后形成比照。2 .此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第段中的“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 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和最后一段中的“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 善与恶的不同影响。”可知善读的必要性。根据第段中的“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 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和第段中的“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可知该怎样有选择的读书。3 .开放性试题。一要结合原文,二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特别是要结合自己对读书的认识作答。围绕“需要读书” 和“有选择的读有益的书”两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如:书籍太多,有好有坏,人生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地读书。IK (1)因地制宜 持之以恒(2)例如1:自觉行动起来,改变原来垃圾投放习惯,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生活时尚。 例如2: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例如3:以法治为基础,提高垃圾分类制度 覆盖范围。【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补充词语。仔细阅读这段话,讲的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根据第一空前后的词语可知,这里 强调的是做法,不同地域有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法,可以填写“因地制宜”;第二空的前后词语 强调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根据“抓下去”可以填写“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2)此题考查阅读感悟。这段话的核心问题就是进行垃圾分类,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倡导绿色开展、可持续 开展的理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学习宣传法律法规,落实具体行动,同破坏环 境行为作斗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三、应用12、(1) 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拟强;二是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 读积累和思考习惯。(2)有助于课外阅读,言之有理,两条及以上即可。【解析】(1)考查图文转换。答题的原那么有两个,一是用好表格中的文字提示;二是将表格中的数字虚化,抽象为文字。可从 表格的横向或纵向角度,寻找出数字变化的某种规律,并用文字表达出来,此题根据表中所示有关数据的比拟,从“读 书计划” “读书笔记”两方面来概括即可。(2)此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 这个针对性既指要确定需解决的问题,也指提出建议的对象。作答此题从怎样才能有助于课外阅读提出两条的具体建 议。如,开设阅读课;板报宣传等等。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走在这条路上走在路上,蜡烛有心,垂泪而至,让途中有粼粼的光波;走在路上,杨柳有心,低头沉思,让困顿的大地又生命的唤醒;走在路上,百花有心,香飘万里,让路上馨香永飘。走在生命的路上,是华益慰一次次无私地乐此不疲地挽救他人的生命;走在诚信的路上,是谢延信对老人的承诺,对自 己的抚慰;走在科学的路上,是钱学森对科学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探索与挑战;走在爱情的路上,是罗映珍对爱人奇 迹般的呼唤。走在革命的路上,鲁迅用笔杆作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与此同时他的精神着作鼓舞了无数青年的爱国赤心。走在路 上我们需要有鲁迅般的刚毅、睿智、大无畏的精神。海子曾说过:“来到人世上,要看看太阳。”走在音乐的路上,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太阳的温暖 与多情,让阳光照进了生命的罅隙,让生命的光彩谱写了不平凡的乐章。走在路上,我们领悟到蛹破茧成蝶的壮美;走在路上,我们感悟到种子破土而出时的喜悦;走在路上我们感觉到鱼儿对 水外世界的憧憬;走在路上,我们仰望天空,我们看到鹰击长空的气魄。走在路上,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把自己的美 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条漫长而又短暂的路途有更多地人情味,有更多的美好崇高的精神像瑰丽的玫瑰逸出的 芳香一样清飘万里,人人受益。走在路上,我们的视野宽广了。走在路上,我们的阅历丰富了。走在路上,我们的思想深刻了。走在路上,我们成熟 多了。走在路上,我们要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走在路上,我们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的信念;走在路上,我们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霸气;走在路上,我们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勇气。走在路上,我们要有海一样豁达的胸襟;走在路上,我们要有潺潺溪水的细心;走在路上,我们要有火一样的热忱;走在 路上,处处皆风景,处处有人情,处处有精神食粮,处处有向前的动力。走在路上,我们开心、舒心、放心,这条路 很美好,是人们走的次数多了汇聚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见证了人世的美丽。【解析】这一道命题作文。“路”既可以是本义上的路,又可以是通往理想之路、生活之路,还可以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 程“这条”与“那条”意味着有比拟,有一个选择的过程。重心在“走”,强调过程重于结果,贵在参与,重在 实践,贵在追求,贵在奋斗不息。在人生行进的路上,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忧伤。我们遇 到的或是经历的事,有的一闪而过,如过眼云烟;有的却难以磨灭,刻骨铭心。我们的成功,给了我们怎样的喜悦; 我们的失败,又启迪我们什么。反思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既写出“在这条路上”的表层,还从怎样“走” ”在这 条路上”,为什么这样“走”“在这条路上”等方面作深层的挖掘。【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2)明确 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 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 给人假大空之感。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5 .按要求填空。角声满天秋色里,O (李贺雁门太守行)榔叶落山路,O (温庭筠 商山早行),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坐断东南战未体。(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两锡)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事物哲理的句子是, O请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6 .阅读下面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内容。名著中塑造的许多普通人,因其形象具有典型性而在文学画廊中熠熠生辉。笔下的人力车夫祥子原本勤劳忠厚, 却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沦落为好吃懒做、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朝花夕拾中的 十分关心来自弱国的“我”,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简-爱,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性格特点)。二、阅读7.比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 戮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缕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 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履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波之劳矣; 有同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 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箸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波;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 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娜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 顾欢摘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礼辟:征召(为官)。依:依从。摘(ti):挑剔。 滞义:含义不通。1.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四支僵劲不能动()父母岁有裘葛之遗()伯珍少孤贫()村邻 皆奔波()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2 .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划两处。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3 .(甲)(乙)文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照手法,分别说说其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4 .(甲)(乙)两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8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后面小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 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 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1 .以下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环滁皆山/环环相扣A.环滁皆山/环环相扣醉翁之意不在酒/意与日去B.风霜高洁/冰清玉洁B.风霜高洁/冰清玉洁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C.四时之景/春和景明C.四时之景/春和景明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D.鸣声上下/一鸣惊人D.鸣声上下/一鸣惊人游人去而禽鸟乐/去国怀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也。翻译: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珊山 理解:琅哪山环绕着滁州城它的树林和山谷非常美丽。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翻译: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 中的早晨和晚上。理解:早晨,雾气消散,山间便变得明亮;晚上,烟云聚拢山谷又变得昏暗了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脸色 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滁州游山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理解:太守之所以喝醉,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且同游者不能懂得他的乐趣。3 .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孟子见于王曰:“王之好乐甚,那么齐其庶几乎!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假设与人。” 曰严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假设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 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 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那么王矣!”注:王指齐王。乐欣赏音乐。齐其庶几乎齐国大概也就点不多治理好。庶几,差不多。钟鼓之声、 管箭之音指音乐。举皆、都。王成就王业。9.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以下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 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进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 道也。”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 亦无所辞焉。每一醉,那么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 那么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 o弦徽:琴弦 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 .以下各项与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2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3 .请用“/”给下面的两个句子各断一处。每 朋 酒 之会,那么抚 而 和 之。4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 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善读可医愚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 用论”,说什么“翻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 ”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到达实 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 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 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 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 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 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 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 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 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 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 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 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1.以下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将“善读”与“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善读”。B.文章论述观点时,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也用比照的方法突出自己的看法。C.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开头举出“翻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 ”的说法,是为了后文进行针对性批驳。 D.文章的论点是“善读可医愚”,本文题目就揭示了中心论点。2 .文章第、段引用了培根和另一位英国一位作家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3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 “善读”的必要性?还进一步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4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有什么现实意义?请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谈谈感悟。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据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 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表达。习近平指出,推 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持续推进,把 工作做细做实,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催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 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开展、可持续开展作贡献。(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词语(或成语)。(2)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在下面。(不超过40个字) 三、应用12.为了解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现对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请根据下表反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读书计划情况读书笔记情况有无计划百分比是否做读书笔记百分比有计划10.1%每读必做0%有时有计划31.3%凭借兴趣做24. 6%没有计划58. 6%从不做75.4%(1)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2)你能为中学生就“怎样做好课外阅读”提出几条建设性的意见吗?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写作题目:走在这条路上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析】c项“瞥”读pi3“浩浩汤汤”读shAng。2、B【解析】A.池上楼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中山公园积谷山西麓,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所建造,因其有名句“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传世,后人遂称该楼为“池上楼”。B.本诗句由自然人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 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 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C.赵师秀,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 D.温州竹枝词始于宋:在刘禹锡等人的倡导下,温州历代有不少诗人,纷纷学写竹枝词,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不 乏意韵俱美的佳作。在清同治年间,温州前后出现了四位诗人,他们是郭钟岳、钱子奇、方鼎锐、戴文俊。他们互相 应和,留下东瓯百咏、温州竹枝词、瓯江竹枝词三部书,共三百多首,这是温州竹枝词创作的高峰。应选B。3、C【解析】C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迁”本义:向高处迁移。引申为晋升或调动。4、D【解析】A.选择问句,中间应用逗号。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B.“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方法,这事准能完成”是 完整引用,因此此句后面的下引号应在句号的后面;C. “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是一 个陈述句,因此后面的问号应改为句号。5、(1)塞上燕脂凝夜紫(2)山重水复疑无路 (3)枳花明驿墙 (4)年少万兜鳌(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 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凝、疑、枳、驿、兜婺、畔、戟、销、郎”的书写。6、老舍; 藤野先生;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或自尊心强,有对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平等)【解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祥子是老舍先生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朝花夕拾中“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简爱性格:个性鲜明,追求平等、自尊自爱,勇敢坚强,有对抗精神,有独立的人格。二、阅读7、1.(1)同“肢”;(2)给予,赠送; (3)小时候(年少);(4)跑。2 . (1)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2)徐伯珍把床叠架起来,坐在上面,诵读 不停。3 .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4 .【甲】文以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缢袍敝衣”比照,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乙】文以山水暴出时村邻 “皆奔波”与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的行为比照,突出伯珍的处险不惊、内心安宁、专心读书的品质。5 .例如:只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 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异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四支僵劲不能动”翻译为“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支”同“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翻译为“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意思是“给 予”。“伯珍少孤贫”翻译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少”意思是“小时候”。“村邻皆奔波”翻译为 “村里邻居都急忙逃走”,“走”意思是“跑”。1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 巨谷中”句中“负箧曳屣”意思是“背着书箱拖着鞋子”。(2)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句中“累”意思是“叠 加”,“辍”意思是“停止”。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2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伯珍训答甚有条理 儒者宗之”意思是“徐伯珍训释回答,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据此断句为: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 者宗之。3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作手法。(甲)文中“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烽然假设神人”同舍生的优越条件和“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我的条件形成比照,突出了我以学习为乐的精神。乙文中“村 邻皆奔波”和“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形成比照,突出了伯珍的宁静专心的品质。据此作答。4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主题来谈即可。宋濂“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和伯珍“训答甚有条 理,儒者宗之”都离不开他们的勤奋和持之以恒。据此理解作答。译文:(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 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困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 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 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 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 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 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 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波的劳苦了;有同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 但凡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 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乙)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爆发,淹没了 房屋,村里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 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应召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 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8、1. D.乙2 .两段文字共同表达了 “与民同乐”的思想。欧阳修所说的“醉能同其乐”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所说 的“与众乐乐”,也是倡导君王要“与民同乐”,关注民心民情。【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此题是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环:环绕/圆圈形的东西 意:情趣/意志.洁:洁白/纯洁 发:开/出发C.景:景色/阳光负:背/背D.鸣:鸟叫/鸟叫 去:离开/离开8 .此题考查翻译并理解句子的能力。甲,理解错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说明琅 那山在滁州的西南方向,而不是环绕着滁州城。丙,理解错误。太守之所以喝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 乐而醉。9 此题考查比拟分析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来回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虽被贬滁州,但是随遇而 安、励精图治,使当地人过上了富足、平安、祥和的生活,“醉能同其乐”,他与百姓一起快乐,表现的是与民同乐 的思想。链接材料中,“与人乐乐”“与众乐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那么王矣”表达的也是关 注民心民情,“与民同乐”的思想。参考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 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