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的护理.docx
心包炎一、定义心包疾病除原发性心包炎症外,尚有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尿毒症等所致非感染性心包炎。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心包炎(伴或不伴心 包积液)、慢性心包积液、亚急性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 临床上以急性心包炎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常见。二、分类一般分为急性心包炎与缩窄性心包炎两种。三、病因及发病机制(一)急性心包炎过去常见病因为风湿热、结核及细菌性感染。近年来,病毒感染、肿瘤、尿 毒症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包炎明显增多。1 .病因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常见的有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自身免疫性、肿瘤性、代谢性疾 病如尿毒症、痛风等、外伤或放射性等物理因素及心肌梗死等邻近器官疾病。2 .发病机制正常心包腔内约50ml左右的浆液。急性炎症反响时,心包脏层合壁层出现 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少量内皮细胞组成的炎性渗出,此时尚无明显液体积聚,为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伴随病程进展,心包腔渗出液增多,那么转变为渗出性心包炎, 肠胃浆液纤维蛋白性,液体量由100ml至20003000M不等,亦可呈血性或脓 性。当渗出液短时间内大量增多时,心包腔内压力迅速上升,导致心室舒张期充 盈受限,并使外周静脉压升高,最终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出现急性心 脏压塞的临床表现。(二)缩窄性心包炎1 .病因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在我国,以结核性心包炎最为常见,其次 为化脓性或创伤性心包炎演变而来。少数与心包肿瘤、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及放 射性心包炎等有关。2 .发病机制急性心包炎后,随着渗出液逐渐吸收可有纤维组织增生,心包增厚粘连、钙 化,最终坚厚的瘢痕,使心包失去伸展性,致使心室舒张期扩张受阻、充盈减少, 心搏量下降而产生血液循环障碍。长期缩窄,心肌可萎缩。四、治疗要点(一)急性心包炎1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应用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化疗药物等治疗。2 .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者给予半卧位、吸氧;疼痛者应用镇痛剂,首选非 留体类抗炎药。3 .心包穿刺:解除心脏压塞和减轻大量渗液引起的压迫病症,必要时可经 穿刺在心包腔内注入抗菌药物或化疗药物等。4 .心包切开引流及心包切除术等。(二)缩窄性心包炎早起实施心包切除术以防止病情开展而影响手术效果。通常在心包感染被控 制,结核活动已静止即应手术,并在术后继续用药1年。五、资料收集及评估(一)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家族史。(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 .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变化情况。2 .呼吸困难的程度,有无呼吸浅快、发绢等。3 .有无疲乏无力等病症。4 .对手术的认知程度。(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 .心脏听诊有无心包摩擦音,心尖搏动的强弱。2 .心脏叩诊浊音区的范围。3 .有无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及腹水等。4 .心率有无加快、血压有无下降、脉压及静脉压的变化。(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评估1 .实验室检查:取决于原发病,感染性者常有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快等炎症反响。2 . X线检查:积液量超过300nli时心影向两侧增大,心隔角变成锐角。超过 1000ml时心影呈烧瓶状,并随体位而异。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3 .心电图:干性心包炎时,各导联(aVR除外),ST段抬高,数日后回至等 电位线上,T波平坦或倒置。心包有渗液时QRS波群呈低电压。4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腔内有液化暗区,为一准确、平安、简便的诊断 方法。5 .心包穿刺:心包穿刺的主要指征是心脏压塞和未能明确病因的渗出性心 包炎。抽取积液进行常规涂片、细菌培养和肿瘤细胞。6 .心包镜及心包活检:有助于明确病因。(五)缩窄性心包炎术后评估1 .术中情况 详细了解手术方式、手术名称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补液、 输血、用药情况;术中转流、循环阻断时间和术中回血情况;术中各系统器官功 能状况,以及术中有无意外及特殊处理等情况。2 .身体状况(1)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心律、体温。(2)循环和呼吸功能:评估心功能状况、心电监护指标动态变化;血氧饱 和度和有无缺氧表现;气管插管位置、呼吸状态和肺部呼吸音情况;注意呼吸机 的工作状态和各项参数是否正常。(3)伤口及引流情况:评估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评估心包纵 膈引流管位置、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情况。(4)意识情况:评估全麻后清醒程度,清醒后是否躁动以及可能的原因。(5)外周血管循环状况: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湿度和末梢血管充盈情况。(6)评估血气分析和其他实验室检杳结果。3 .心理社会状况了解患者术后的心理感受,进一步评估有无引起术后心 理变化的原因,如切口疼痛、术后病情恢复缓慢或反复、担忧住院费用等因素。4 .判断预后评估患者和家属对疾病预后的了解情况,康复训练和早期活 动是否配合,根据患者的术后各项检查结果及康复情况,判断其预后。(六)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患者是否有焦虑、绝望、恐惧、抵抗等情绪,如有异常,加强护理,严格交 接班。六、护理问题(一)气体交换受损/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以及手 术、麻醉、人工辅助呼吸、体外循环和术后伤口疼痛有关。(二)疼痛 与心包炎症、手术有关。(三)体液过多 与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有关。(四)体温过高 与心包炎症有关。七、护理措施(一)维持有效呼吸功能1 .协助病人舒适卧位,如半坐卧位或坐位,出现心脏压塞的病人被迫采取 前倾坐位。病人衣着应宽松,以免阻碍胸廓运动。2 .凡怀疑是结核性心包炎的患者,都应进行抗痍治疗,缓解炎症反响,减 轻心脏压迫病症。3 .胸闷气急者给予氧气吸入,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剂,以减轻疼痛对呼吸 功能的影响。4 .缩窄性心包炎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通气,做好患者的气道管理。(1)协助患者取应半卧位休息,床头抬高30-45。(2)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每班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并做好标记,必 要时给予患者镇静治疗,防止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3)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呼 吸机是否与患者呼吸同步。随时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监测动脉血气,根据以上 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4)吸痰护理,注意无菌操作对于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或带有气管插管无法自行排出痰液的患 者,用吸痰管吸痰。吸痰操作时注意: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及时清理呼吸道 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气道堵塞,导致肺不张;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动作应轻 柔敏捷,以防损伤呼吸道粘膜;吸痰前后充分给氧,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宜过长 (<15s),以免机体缺氧;吸痰时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患者心 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假设出现情况,立即停止吸痰。(5)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完全恢 复后,可拔除气管插管。(6)气管插管拔除呼吸功能锻炼患者采取半坐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12小时1次。 咳嗽前给患者叩背,叩背时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叩拍幅度以10cm左右为宜, 叩拍频率25次/s,每个治疗部位重复时间35分钟,使存在于肺叶、肺段处 的分泌物松动流至支气管中。而后嘱患者数次深呼吸,再慢慢轻轻咳嗽,将痰液 咳出。患者咳嗽时,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固定胸部刀口,并嘱患者怀内抱一枕头, 减轻患者疼痛。深呼吸锻炼:训练患者吹气球或应用呼吸功能锻炼器锻炼肺功 能。5 .由于心肌长期受压迫而萎缩无力,术后应高度警惕低心排和心力衰竭的 发生。(1)密切监测患者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呼吸、末梢循环、尿量和 胸管引流量,如有低心排及心衰征象,需及时处理。(2)给予低盐饮食,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切不可输液过快或 过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3)常规应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并根据病情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 消心痛、筑甲丙脯酸等。(4)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注意补钾,同时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二)缓解疼痛1 .评估疼痛的情况:如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变化情况,是否可闻及心 包摩擦音。2 .休息与卧位: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勿用力咳嗽、深呼吸或突然改变体位, 以免引起疼痛加重。3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非留体类解热镇痛剂,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 反响、出血等不良反响,假设疼痛加重,可应用吗啡类药物。应用抗菌、抗结核、抗肿瘤等药物治疗时做好相应的观察与护理。(三)缓解心包压迫病症,预防体液过多遵医嘱用药,控制输液滴速,防止加重心脏负荷。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术或 切开引流术,以到达缓解压迫病症或向心包内注射药物的治疗目的。1 .术前护理:备齐物品,向病人说明手术的意义和必要性,解除思想顾虑, 必要时应用少量镇静剂;询问病人是否有咳嗽,必要时给予可待因镇咳治疗;提 供屏风或隐蔽的空间以保护病人隐私;操作前开放静脉通路,准备抢救药品如阿 托品等以备急需;进行心电、血压检测;术前常规心脏超声检测检查,以确保积 液量和穿刺部位,并对最正确穿刺点做好标记。2 .术中配合: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穿刺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应立即 告知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抽液过程中随时夹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抽液要缓慢,每次抽液量不超过300ml,以防急性右室扩张,一般第1次抽液量 不宜超过100mL假设抽出新鲜血,应立即停止抽吸,密切观察有无心脏压塞病症, 记录抽液量、性质,按要求及时送检。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响和主诉,如面色、呼 吸、血压、脉搏、心电等变化,如有异常协助医生处理。3 .术后护理:拔出穿刺针后,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穿刺 后2小时内继续心电、血压监测,嘱病人休息,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心 包引流者须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待间断每天心包抽液量25ml时拔出导管。(四)预防高热高热患者及时做好降温处理,应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注意补充营养和水 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患者衣裤,保持环境安静整洁, 及时通风;给与口腔护理;饮食以清淡为宜,给与细软、易消化饮食;定时测量 体温并做好记录。八、健康指导(一)疾病知识指导嘱病人注意休息,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 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限制钠盐摄入。对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讲明心包切 除术的重要性,解除思想顾虑,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以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术后 病人应休息半年左右。(二)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告诉病人坚持足够疗程药物治疗(如抗结核治疗)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停药, 防止复发。注意药物不良反响,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定期随访。参考资料: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