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docx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梳理归纳夯实必备知识i.兴奋的产生将电表的两极接到神经纤维的膜内外, 测量静息和兴奋状态膜内外的电位差将电表的两极接到神经纤维的膜内外, 测量静息和兴奋状态膜内外的电位差时间(ms)(1)AB 段(1)AB 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王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亡通道关闭,上通道打开,£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 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 值。(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形式:电信号®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蟹动作电 位f电位差f局部电流f刺激 、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慧 之慧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王-"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兴奋传导方向关系:膜外相反、膜内相同【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 答案A解析 天冬氨酸是氨基酸,由C、H、0、N四种元素组成,不含S元素,A项错误;天冬氮 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突触囊泡里贮存着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突触前膜时,突触囊泡会向 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正确;天冬氮酸属 于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神经 元兴奋,D项正确。五分钟查落实一、易错辨析.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X )1 .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X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X )2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能通过胞吐分泌出细胞(V ) 二、填空默写.(必修3 P18)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 形成了局部电流。1 .(必修3 P18)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 或球状。2 .(必修3 PM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 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3 .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比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要慢的原因是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 过化学信号的转换。4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在机体的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是单向的,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 (2022.成都市四川大学附中高三期中)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 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 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 mmol/L145 mmol/L5 mmol/L5 mmol/L140 mmol/LA.细胞膜内外K 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C.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答案C解析 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它们都属于协 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所以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 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A正确;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 没有Na卡内流,不会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2.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可以接受高级中枢传来的冲动而兴奋,释放激素, 下图为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的三个细胞,甲、乙为神经细胞,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丙 为合成、分泌TRH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刺激部位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在c、d处可以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b处不能测到C.乙细胞神经递质和丙细胞TRH的释放均为胞吐D.乙细胞受刺激、兴奋时,细胞内K卜浓度大于细胞外答案B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但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b 处可以测到膜电位变化,a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由于钠钾泵的作用,细胞内的 K卡浓度是始终高于细胞外的,D正确。3 .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为抑制类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经胞吐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耗能C.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或回收D.与结合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答案D解析 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往往被快速清除或回收,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 为抑制类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Na卡通道打开而引起Na卡内流,D错误。4 .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Na+内流A.伤害性刺激能引起痛觉感受器兴奋并使之产生痛觉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被抑制 C.芬太尼促进K+外流,抑制Ca2+内流以减少递质释放 D.芬太尼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治疗药物长期反复使用 答案C 解析 据图可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以促进钠离子内流,钠离子 内流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而非被抑制,B错误;长期使用芬太尼会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 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致成瘾,故不能长期反复使用,D错误。5 .图中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00-70轴突膜电位(mV)传导方向+乙A. ac段和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B.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图甲中c点将上升C.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D.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 图甲中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Na+ 内流增多,甲图中c点将上升,但K+浓度影响的是静息电位,膜外K+浓度增大,不改变动 作电位的峰值,B错误;静息电位是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的电位,而不是兴奋部 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差,C错误。6.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甲+ Na+I 丁A.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B.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 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既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从右到左答案C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内负外正,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 反,即动作电位。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 持的静息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 从乙到丁; 丁区域的电位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 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既可能从左到右也可能从右到左。7.(2022.扬州市高三调研)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 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I表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II表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E)w?hm帮配+PNM鎏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只有钠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钠离子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C.曲线II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钠离子的浓度有关D.图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c 解析 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除了 Na卡的浓度会发生变化,K+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A错 误;图中4点后,Na.开始内流,而不是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B错误;曲线 II的峰值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所致,所以其大小与培养液M中Na卡的浓度有关,C正确。 8.某人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 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为突触,“ + ”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 使突触后膜兴奋,“一”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D.若刺激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 答案c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左侧腿屈曲,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则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 后膜兴奋,右侧腿伸展,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则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A 错误;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 值增大,更难产生兴奋,B错误;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由示意图可知,完成屈腿反射 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若刺激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 作电位,说明兴奋在突触结构上是单向传递的,D错误。9.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有几项()A、B一定是轴突,C 一定是树突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与电流表两个接点距离 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A. 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答案C解析 图中所示结构为突触,A、B是由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C可能是树突,也 可能是细胞体,错误;图示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错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错误;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刺激中 间位置,兴奋;向两边传导的速度一样,理论上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正确;突触后膜上有 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正确;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 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10.(2022黑龙江鹤岗月考)如图表示在离体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的膜电 位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P点之前,膜两侧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B.曲线H的下降段是Na+以被动运输方式外流所致C. 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并给予适宜刺激,则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IIID.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在P点时给予适宜刺激,膜电位变化如曲线IV所示答案C解析 P点之前,膜两侧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通过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A项错误;曲线 II的下降段Na+通道关闭,是K+通道开放,K+外流所致,B项错误;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 后膜Na+通道,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细胞不兴奋,出现曲线IH模式,C项正确;降 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在P点时给予适宜刺激,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但膜电位变化不 会变为曲线W, D项错误。11.下图是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前后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模式图(注:将细胞膜外的电位 规定为零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E)o2100时间(ms)A.高血钾症患者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B.ab段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需要消耗能量b点峰值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上升C. be段膜电位始终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解析 高血钾症患者的细胞外液K+浓度增大,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A正确; 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ab段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Na卡内人流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 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b点峰值是动作电位的峰值,其大小不随有效刺激增强而上 升,C错误;be段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的恢复阶段,膜电位经过由内正外负到内负外正的变化, D错误。12.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 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齐!J(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正在传递 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细胞X淄W神经递质乙j细胞Y 神经递质 降解酶A.图中是突触前膜B. 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C.图中所示的神经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答案D解析 由图可知,突触小泡与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A项正确;MAOID 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能分解而积累,B项正确;图中 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项正确;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突触后膜神经元细胞Y兴奋,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 为内正外负,故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刺激是指引起细胞兴奋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从刺激的物理性质可分为机械刺激、化 学刺激、电刺激等。在如图所示的神经肌肉标本上,定时滴加一定浓度的任氏液(也称复方氯 化钠,含有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类似肌肉和神经元的内环境),给予电刺激以探究刺 激引起肌肉兴奋需要满足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人工剥离坐骨神经,电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纤维的兴奋,该强度称为阈强度, 此时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是由于 引起的,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表现为电位;强于阈强度的电刺激,神经纤维上的灵敏电流计偏转的角度并没有变大,说明动作电 位的大小主要受 影响。坐骨神经末梢与腓肠肌通过(填结构名称)相联系。当P在可变电阻上由A点向B 点移动时,作用于坐骨神经上的电刺激强度随AP距离的增大而增强。P在B点时刚刚引起 腓肠肌反应,如果将P缓慢地由A点移到B点,甚至越过B点也不会引起肌肉的反应,这 说明影响腓肠肌兴奋的因素除了刺激的强度外,还有 o若P快速越过B点后,随着AP距离的增大,腓肠肌收缩力越大,说明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电刺激来研究组织或细胞的兴奋,从实验方法的选择上分析其优点 是:(至少答出两点)。答案(l)Na+内流正(任氏液中)Na+的浓度(2)突触刺激强度变化的时间(刺激变化的 频率)在一定强度范围内,肌肉组织的兴奋性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3)电刺激后,肌肉标本 可以快速恢复原始状态;电刺激对肌肉标本损伤小,可以重复使用;电刺激强度变化容易控 制;电刺激强度大小变化容易观察与测量.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部位。突触一般是依 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如图甲,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此处,在甲壳类、鱼类 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还存在着电突触,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如图乙,突触前膜和 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甲乙图甲中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h通过 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是(2)图乙中,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两个神经元的膜紧贴在一起形成,与化学突触相比, 电突触传递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和。异搏定是一种抗心律异常的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减弱心肌收缩力,结合图甲 分析其作用机理:为了比较兴奋在图乙电突触处的传递速度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现用电表、刺激器、计时器等设计实验,实验思路为答案(1)胞吐突触间隙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2)缝隙接头传递速度快可双向 传递(两空可互换)(3)异搏定与Ca2+通道结合,阻止Ca2+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ACh,从 而影响心肌收缩(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图乙电突触的前膜和后膜上,在突触前膜一 侧刺激神经某处使其产生动作电位,记录两个电极间电信号出现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传导 速度,记为V】;再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保持相等距离置于神经纤维两个不同位点上,在一个电 极的外侧相同距离处给予相同刺激,计算出信号传导速度,记为V2;最后比较V和V2的大 小并得出结论解析(1)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图甲中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Na卡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2)据图乙可看出,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接头,电突触的信号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 触的信号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需要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化,因此电突 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 由离子通道连接,结合图示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双向性。据图甲分析,Ca2+内流能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ACh,使用Ca2+通道阻滞剂, 会阻止Ca2+内流,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受影响,ACh释放受阻,从而影响突触处兴 奋的传递,减弱心肌的收缩力。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_ _ + + +, ,图1图2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结构“线粒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 一突触间隙 一突触后膜神经元厂轴突一细胞体型,简记为汁汁 类型|之幅L轴突一树突型,简记为神经元与轴突肌肉型 效后靠间L轴突腺体型特别提醒 突触小体w突触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 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 化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传递过程过程信号转变(A神经元兴奋电信号(突触小体,勺突触小泡 与前膜融合突触小泡突触前膜)A0C神经 递质夕8。受体B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扩散化学信号受体识别B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电看号(3)传递特点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Q其原因 (单向传递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 个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特后膜点一D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突触延搁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易错提醒 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一突触后膜。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5)类型及机理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 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十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 神经元发生兴奋。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 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1 一的通透性,使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 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6)去向: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会很快被相应的酶降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以免持 续发挥作用。考向突破强化关键能力考向一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析L (2022潍坊市安丘一中高三模拟)在 小亥、打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 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包与A.A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一6555 mVC.亥、为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以后,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 九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Na卡通道打开,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 度刺激,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 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即绝对值可能会 大于65 mV, B错误;以4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运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 ATP,但“后钠钾泵吸钾排钠,该过程需要消耗ATP, D错误。【科学思维】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K+浓度升高一静息电位绝对,、 值减小胞外K浓度, y浓度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Na+浓度升高f动作电位峰+ 值升高胞外Na+浓度1升作由什礴Na浓度降低f动作电位峰值降低2 .临床常用的一种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据 此判断该麻醉药合理的作用方式是()A.改变了局部电流的方向B.改变了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C.抑制神经轴突膜上K+通道,使K+不能外流D.抑制神经轴突膜上Na+通道,使Na+不能内流答案D解析 由题意可知,局部麻醉药通过抑制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而发挥镇痛功能,动 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故可推测该麻醉药的作用方式是抑制Na+内流,即抑制神经 轴突膜上的Na卡通道。考向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分析. (2022山东实验中学高三一模)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 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下图为 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一外正内负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 答案B解析 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发突触后膜的兴奋,故与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的 膜电位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外正内负一外负内正,A错误;从图中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 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重新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其与多巴胺转运 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延长了其对大 脑的刺激,产生快感,B正确;吸毒者的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 巴胺分子中,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度降低,吸毒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可卡因的摄 入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即吸毒成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是多巴胺不是可卡因, C错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使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减弱,进而导致毒瘾更大,不能缓解毒瘾, D错误。4.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过程的影响,选用某动物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 处理及结果见下表,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 测得动作电位(mV)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 作电位(mV)I未加河豚毒 素(对照)7575II浸润在河豚 毒素中5 min 后6565III10 min 后5025IV15 min 后4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第I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引起,且膜外比膜内电位高75 mVB.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0.5 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原因之一是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的信号转换需要时间C.从n、山、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 数量减少引起D.由实验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开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 答案A解析 第I组神经元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主要由Na卡内流引起,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 内正,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 mV, 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靠神经递质传递,会发生电信 号变成化学信号,再变成电信号的转换,其信号转换需要时间,因此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 元0.5 ms后才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B正确;由于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 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H、III、W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可能是作用于突触 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C正确;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可用于开 发麻醉药、镇痛剂等药物,D正确。【方法技巧】影响神经冲动传递因素的判断方法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原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考向三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综合分析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 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 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牵拉骨骼肌时,反射 弧上有兴奋的传递,则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项正确。6. (2022.泰安模拟)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 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处给予恒定刺激, 、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Ch 浓度(mmolL |)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 时间(ms)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 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与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答案B解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而是线粒体,A项错误; 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有促进作用,C、D项错误。重温高考真题演练1. (2021 湖南,11)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 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 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ZUISVE)挺出工外向电游75432+1O(ZEZ4E)三密都时间(ms) 图b0 1 23 45时间(ms)0 1 23 45时间(ms)(ZH)A. 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 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答案A 解析 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TTX 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 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 D错误。2.(2020.山东,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 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 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解析 K+通过K+通道内流产生兴奋,属于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静息 状态时,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项错误、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细胞内是以电信号的形 式传导的,C项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仅仅到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 于反射,D项正确。3.(2021 全国甲,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 神经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 Na+内流,A错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正确;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 体相结合,C正确。4.(2021 河北,11)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答案c解析 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是K+外流,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位 差减小,C错误;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都可参与神经 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5.(2020.江苏,13)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或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和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解析 并不是任何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刺激都能使神经元产生兴奋,如果作用于神经元轴突上 的刺激强度太小,便不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产生兴奋,A项正确;处产生的兴奋 可以传导到和处,但和处的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如a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神经元,a 神经元兴奋后释放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则b神经元被抑制,则和处的电位大小不相等, B项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如Na+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处兴奋的产生,突触间隙里组织液的 变化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那么细胞外液的变化也会影响处兴奋的 传递,D项错误。6.(2020.江苏,14)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冬氨酸分子由C、H、0、N、S五种元素组成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竣基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