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语文——“‘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配套检测.docx

    • 资源ID:35667811       资源大小:35.4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配套检测.docx

    “'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配套检测“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 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 贤担纲。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 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 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麝续 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 化的式微。(摘编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材料二:以“贤”作为乡贤文化的核心,科学阐释和积极培育当代新乡贤观念。我们所说的“新 乡贤”,不局限家世出身、籍贯居所。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突出业绩, 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人,都可认定为新乡贤。在过去,由于地域信息的封闭性, 一个人要在乡里维持地方风习、推动地方公益事业,往往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宗族势 力才行。而在今天,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信,凭借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名人效应、创 意点子,都可以吸引大量资源造福乡里,赢得乡里社区声望。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村 官”,一个活力四射的回乡创业青年,一个潜心创作的艺术家,还有退休回乡的干部、教 师、工人等,只要能服务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则 不论其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只要有德行有威望,且有热爱乡梓、护佑乡亲 的赤子情怀,始终以德为先、敢于担当,就都能归入新乡贤之列。这种新观念,摆脱了传 统封建等级制度及其伴生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与宗族依附,在平等、民主、法治的环境 下,转变形成一股新的乡贤文化力量。重视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 能。乡贤文化植根乡土、贴近乡情,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内在力量。新乡贤大部 分来自农村,并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将自身的知 识阅历、城市资源带到了乡村,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同发展的桥梁。新乡贤的出现,弥 补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源不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 定基础。传承优秀的乡贤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新乡贤为模本 示范引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3.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一项是(3分X)A.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 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B.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 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C.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曾经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历史上著名的楼兰古城 也因为屯垦开荒、盲目灌溉,最终导致了孔雀河改道而衰落。D.论语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古人云:“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 母归”,“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解析:选D A、B、C三项都可作为“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 是造福人类”的论据,D项则主要表现我国古代的仁爱思想和以节俭为美、珍爱物力的观 念。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一.解析:(1)递进式结构:第一段提出论点: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 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三、四段论证论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 最基本的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第 五段呼应开头,得出结论: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2)例证法: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 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在我国,现在 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 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 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 落。弓I证法:论语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参考答案:在论证结构上采用递进式,按照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论证 思路展开论证。在论证方法上采取了例证法和引证法。5 .结合文本的理解,对我国下一步荒漠化治理提出你的建议。(6分)答: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结合现实, 展开推断、联想,形成自己的观点。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观点明确、符合事理即可。参考答案:国家加大立法、执法和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人为破坏;进 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投入,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保障。充分调动、发挥科研人员和人 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治沙效果,巩固治沙成果。以公益的形式,倡议全国人民参加到 荒漠化防治的行动中来,将荒漠化防治作为一项大众参与的公益活动。以市场化的方式 引导企业参与,将荒漠化防治产业化、生态化,形成生态改善、企业获利、人民群众生活 改善的良性发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材料一:网络主权,就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对内,网络主权指的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监督、管理本国互联网事务;对外,网 络主权指的是防止本国互联网受到外部入侵和攻击。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主权最核心的特征 是独立。在二战之后围绕着联合国所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主权标志着一国内政外 交的自主,以及独立承担国际权利义务的资格。而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和对生活世界 认识的深化,今天的主权已经从领陆延伸到领海和领空,从政治延伸到文化和经济,不断 丰富新的内涵。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自然也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 日新月异,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 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融入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它是信息自由流动 的主脉,意见自由交流的论坛,志趣相投者的社区,事业经营者的阵地,市场腾飞的翅It, 国家繁盛的支点。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继陆、海、空、天之后,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五疆 域。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于12月6日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设立域名根服务器(K根 镜像服务器)及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的申请作出了批示,同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设立域 名根服务器及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同时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行 业管理规定,接受工信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域名根服务器是架构因特网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当我们访问互联网时,要经过一个由 网址到IP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域名服务器来完成的。绝大多数互联网应用依赖于 此,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寻址和定位。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所有IPv4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 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IPv4根服务器、域名体系 和IP地址等的管理。全世界只有13台IPv4根域名服务器。1个为主根服务器,在美国, 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台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 于日本。在与现有IPv4根服务器体系架构充分兼容基础上,由中国主导,并联合国际互联网 WIDE机构的“雪人计划”于2016年在全球16个国家完成25台IPv6根服务器架设,事 实上形成了 13台原有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 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中国部署了其中的4台,由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组 成,打破了中国过去没有根服务器的困境。工信部网站于6月26日发布关于同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设立域名根服务器(F、I、 K、L根镜像服务器)及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的批复。摘编自环球时报2019年12月7日打破欧美垄断工信部批准设立域名根服务器材料三:推动网络主权原则成为国际行动准则在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中国旗帜鲜明地提出“网络主权”主 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习近平主席强调:“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 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 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当然,要实现这 一目标也非坦途,需要国际社会一道把先进理念的吸引力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创造力。树立网络命运共同体意识。要打破网络空间“零和博弈”和对抗性思维。网络空间可 以包容各国差异性利益,足够消弭各国潜在的矛盾冲突,创造各国互利共赢的机会。要认 识到,互联网在将世界融合为“地球村”的同时,也将世界各国纳入“权力相互依赖”的 利益格局中。每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 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口分国家安全而另一分国家不安全, 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增强维护网络主权硬实力。网络安全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等国 家硬实力的支撑。互联网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又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领 域。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需要将增强互联网硬实力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加大信息 技术研发、信息人才培养、信息产业发展,处理好网络安全与网络发展的关系,尽快填补 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以国家信息领域硬实力构筑起维护网络主权的“铜墙铁壁” O 同时,世界各国还要探索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互联网管理制度,依法治理网络空间,依法 维护网络秩序,保障网络安全。加强尊重网络主权国际合作。面对互联网发展带给国家主权、发展利益的新挑战,各 国只有通过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离开了哪一方,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网络 主权都不会得到根本保障。世界各国首先要秉持网络主权一律平等的原则,切实尊重其他 国家的重大利益,才能真正建立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要培育网络空间共识,不断扩大网 络空间合作利益面,加强国际社会在网络安全技术、制度建设、管理经验等层面上的相互 交流,携手迈向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摘编自那雷旗帜鲜明倡导网络主权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内管 制,对外防御。B.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家之间变 得不可区隔。C. “雪人计划”的实施,打破了欧美垄断,使得包括中国在内全球16个国家实现了 网络完全独立。D.中国旗帜鲜明地提出的“网络主权”主张,其实就是尊重各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独立 自主的权力。解析:选D A项,“对内管制”错,是“独立自主地发展、监督、管理本国互联网 事务”,而不是单纯的管制。B项,“国家之间变得不可区隔”错,“国际社会越来越成 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但并不是“国家之间变得不可区隔”。C项,“实 现了网络完全独立”错,是“事实上形成了 13台原有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为建立 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而不是完全独立。7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独立自主地行使网络主权,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其他国 家无权横加干涉。8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给世界交流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可能损害国 家主权的问题。C.互联网应用如果不通过域名根服务器经由网址进入IP,就完全没有办法实现网络 资源的寻址和定位。D.中国部署由1台主根服务器和3台辅根服务器组成的4台IPv6根服务器,对行使 网络主权意义重大。解析:选C “就完全没有办法实现网络资源的寻址和定位”错,原文为“绝大多数 互联网应用依赖于此,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寻址和定位”。8.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三“网络霸权”论据的一项是(3分)()A.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大力推广“互联网”,允许各国企业机构接入,而这个 过程绕过了国家主权由企业和机构来完成。B. 2007年,俄罗斯的黑客利用网络攻击爱沙尼亚,这次网络攻击行为导致爱沙尼亚 暂时关闭许多政府和私营部门的业务。C. 2016年,美国将因特网的管理权给了一家在美国注册的私人机构ICANN,从而彻 底断绝了各国要求网络国际化的外交途径。D.为打击伊朗的核设施,美国使用计算机蠕虫病毒Stuxnet来侵袭伊朗纳坦兹核设施, 最后令近1 000台离心机瘫痪。解析:选B “俄罗斯的黑客”是非政府行为,不是国家推行“网络霸权”。正确认识新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 中的践行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化、 环境复杂化等问题凸显,新乡贤及其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乡贤文化对于 今天的乡村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它是倡导文明乡风的精神 力量、传承地域文化的方向坐标,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中起着“安全阀”的作用。鼓励推 动乡贤治村,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而 是要按照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构建一个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摘编自张雯婿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材料三:乡土文化所代表的农耕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世界一些根本性冲突的良药。宗教冲突、 神学与科学的矛盾、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导致的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在今天越来越突出。 这些问题都是西方文化所无法解决的,但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应对和解决的。中国传 统文化的包容和合观念、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都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大法。联 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这也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传统文 化的最高理念是今天人类的最高理念。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丧失 殆尽,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仍然弥漫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与呼吸中。不仅仅是中国需 要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世界也需要向中国文化学习。诚然,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但并非唯一的良药,更非万世良药。 任何一种文化,无论是海洋文化、游牧文化,还是农耕文化,都有其产生、壮大、完善的 过程,也有其生病、僵化、老死的过程,当然,也有其新生的可能。(摘编自徐兆寿乡土文化何以复兴)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新乡贤文化与传统乡贤文化一样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C.传统乡贤是指生活在本乡、造福本乡、深受本乡爱戴且有影响力的民间精英。D.现代社会,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解析:选D 不仅要取得突出业绩,还要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才能成为新乡 贤。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乡贤们不住在本乡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B.古代中国乡村人们往往聚族而居,因此拥有宗族力量优势的人更容易成为乡贤。C.乡贤的流失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才能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 D.新乡贤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乡村治理至关重要的因素。解析:选D 时态错误,将未然当成已然;同时,原文说的是“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 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因而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3 .下列说法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为充满不确 定的世界指明方向。B.中国在金砖峰会上提到了 “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 展高度契合,相互对接。C. “和合上合”“上海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和合”文化理念高度契 合。D.古丝路作品展传递的天人合一、开放包容等理念与联合国组织倡导的多边主义、和 平合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高度契合。解析:选C 文中所说是“联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 选项之中C项是传统文化与“上海精神”的相契合之处,因而最不适合作为论据。4 .材料二是怎样分层论述的?请简要说明文章脉络。(4分)答:参考答案:首先阐释“新乡贤”的概念,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对“新乡贤”的概念进 行了界定,使概念清晰明确。接下来阐述新乡贤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作 者认为应发挥新乡贤的模本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的桥梁。最后阐述 新乡贤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特别点出新乡贤的作用,同时辩证分析,指出应打造多元主 体参与的新农村治理体系,而非让新乡贤成为唯一甚至决定性因素。5 .材料三中说“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那么我们是否要复古, 恢复乡土社会呢?请阐述你的观点。(6分)答:参考答案:不能。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文化,更不能有简单的复 古观念,而是在对乡土文化进行革新的可能中,来建设一种21世纪全球背景下的新的乡土 文化。(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材料一: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 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 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20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 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 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 “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 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 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 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 热情也会逐渐削弱。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 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 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 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 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 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 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 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 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 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 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 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 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 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 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 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 回收及再利用效率。(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 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 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 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 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 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 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 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 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 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 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 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 到一户一家。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 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8 .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还要改变图省事、图省钱的习惯。C.材料二用“5%10%”这一数据表明,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的减弱。D.材料三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会更大。解析:选B A项,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一句话是说“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 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选 项把“城市生活垃圾”换为了 “生活垃圾”,把“社会公害”换为了 “城市公害”。C项,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的减弱”属于无中生有。D项,强加因果,材料三最后 一段前后两句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之所以说垃圾分类变为“必答题”,是为了突出这一 工作的普及性,它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做到的常态工作。7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8 .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仅仅依靠民间环保组织是远远不够的。C.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有益社会,但既要行政干预,又要依赖民间力量。D.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中的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解析:选A “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中只是说 这是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工作模式。8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9 .可以杜绝城市污染。C.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D.可以促进技术发展。解析:选B “杜绝”的说法太绝对。10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参考答案:以定义开篇,引出论证观点。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 然后从其作用、意义、具体做法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上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 举例论证、数字论证等。11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 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6分)答:参考答案: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 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 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 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荒漠化(desert迨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溃化 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受荒漠 化影响人口多。沙区是我国贫困县和贫困人口的重点分布区域,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 290个在沙区,占到35%,全国7 0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超过2 000万主要生活在西北荒漠 地区,占到近30%。沙区贫困的根源在于土地沙化,不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沙化,就没有铲 除“穷根”,也难以摘掉“穷帽”。荒漠化防治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南方湿润地区、青藏 高原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制止沙漠扩张、绿化沙漠已成为21世纪人类争取生存环境、 扩大生存空间的首要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走出了一条生 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选编自百度百科等网站材料二: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 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 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 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 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 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 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 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栗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 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 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 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 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论语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 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英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 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 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 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 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 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 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 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 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 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选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第二次27.90%第三次27.46%第四次27.33%第五次27.20%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百分比数据来源:第一次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主要结果第二次18.20%第三次18.12%第四次18.03%第五次17.93%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百分比数据来源:笫一次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主要结果图片来源中国林业网材料四: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摸索,在科研人员、林场工人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草方格 沙障成为铁路通车初期的主要固沙方式°据中卫市林业生态建设局下属的中卫市治沙林场 副场长唐希明介绍,长流水沙治项目区从2013年开始建设,规划扎设草方格42万亩,目 前已完成36万亩,高峰期每天同时能有800多人在扎。目前以扎草方格为主业的人,范围也从中卫扩大到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地,人均年 收入有六七万元。因扎草方格需要,过去农民收割完庄稼后废弃的麦草、稻草也成“宝贝” 了。“以前雇机器收割小麦要给别人钱,现在不但有人免费过来帮我们收割,每亩还要支 付二三十元的麦草钱。”郑自华说。以麦草方格为基础的治沙模式,在守护包兰铁路畅通的同时,也阻挡了风沙向城市侵 袭,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铁路保住了,城市安全了,但中国乃至世界的荒漠化威胁 依然存在。2014年第五次监测结果数据显示,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62.3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 261.16万平方公里,净减少12 120平方公里,年均减少2 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由173.11 万平方公里减少到172.12万平方公里,净减少990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 980平方公里, 与第四次监测期内的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相比,减少的幅度有所增加。目前,我国平均 每年在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投入8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将是西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6%, 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如此巨大,可谓举世罕见。选编自中国林业网等网站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造成荒漠化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一个是自然原因, 一个是人为因素。B.经过对荒漠化的长期治理,我国荒漠化和沙土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比率一直呈持续 下降状态。C.我国荒漠化治理成就巨大,但是我国荒漠化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荒漠化治理仍然 任重道远。D.荒漠化治理的最大成就,是让荒漠区麦草、稻草变废为宝,制作草方格沙障也成为 一个产业。解析:选D 荒漠化治理的最大成就,不是“让荒漠区麦草、稻草变废为宝,制作草 方格沙障也成为一个产业”,而是阻止荒漠化蔓延,进一步减少荒漠化面积,从而改善人 类生存环境。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漠化治理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荒漠化面积逐步减少,我国贫困县和贫困人 口也将逐渐减少。B.荒漠化治理要防治结合,在荒漠化地区,重点是加大治理力度,在非荒漠化地区, 则要预防荒漠化。C.荒漠化防治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对自然取之以时、取之有度, 最终不再索取。D.中华民族“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为人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贡献 了中国智慧。解析:选C“最终不再索取”错,人类不能做到对自然不索取。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论述类’非连续性文本”配套检测.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