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10篇.docx
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10篇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一)张玉杰,男,59岁,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河南省南 召县皇后乡凉水泉村卫生所执业医师,从医43年。张玉杰从1964年担任村卫生员开始,四十多个寒暑春秋,他为了 基层卫生事业,为了村民的身体健康,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为农村 基层防疫保健医疗工作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心血,以实际行动诠 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乡村医生的人生追求。一位无怨无悔,在村卫生所建设上贡献突出的“赤脚医生”他热爱卫生事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关爱患者、服务群众 落实在自己工作的全过程,把村卫生所当作自己的家,甚至比家还重 要。2000年,河南省开始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他按照县卫生 局、乡卫生院的部署,率先在本村试点执行,投入资金,配备了相应 的医疗器械,落实“三室分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使 该村卫生所成为全县第一批甲级卫生所。2005年,全省开展村卫生 所达标建设工作,他积极响应,为筹集扩建资金,他把家里的两头猪 和一只羊全部卖掉,想尽一切方法筹集了 7200元,在全县率先到达 了 “四室分开”和其它有关要求,使农民群众就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 善。当年就被县卫生局命名为“示范村卫生所”,2007年又被市卫 生局命名为“示范村卫生所”。工作中,他十分注重做好预防保健工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四)今年41岁的杨传庆是孙伯镇东程村卫生室一名乡村医生,村里像 他这个年纪的大多数同龄人,纷纷外出忙着在外面打拼赚钱,他却守 在老家,每月拿着两三千元的工资,醉心于耕耘村卫生室这“一亩三 分地”。从毕业工作至今已有17年,穿街过巷送药上门是家常便饭, 半夜出诊一夜无眠也是寻常。走街串巷送诊上门近日,经过近两个小时车程,记者在东程村卫生室见到了杨传庆, 他正在为一位村里病人家属拿药。杨传庆告诉记者自己从医是受父辈 的影响,因为割舍不了乡情,毕业后他最终选择回乡,从父辈手里接 过了守护群众健康的职责。说话间,陆陆续续来了好几个村民来看病。 忙过这一阵,杨传庆拿起药箱准备出门,原来是有些村民身体不便没 法来卫生室,所以他每周都会上门巡诊。“忙什么去进屋歇歇。” “不了,去送药下次吧。”“中午炖的 鸡回头过来吃饭。”“哎呀工作太忙了就不去了哈。”在去巡诊的路 上,记者看到每位遇到杨传庆的村民都会和他亲切的打招呼,有的请 他进屋歇歇,有的邀请他一起吃午饭,都被他一一婉拒了。 “干乡 村医生最重要的就是把群众当亲人,不怕苦,不怕累,腿脚勤快,这 样老百姓就会把你当亲人。”在去巡诊的路上,杨传庆边走边说道, 在村里群众看病相比城区来说还是不太方便,所以只要村民有需要, 不管白天黑夜必定随叫随到。“走街串巷次数多了,谁家在哪个位 置,走那条路最近,病人什么情况我都了解一些。”杨传庆说。学无止境精益求精“医生这份工作就是干到老学到老。”说起自己的工作,杨传庆 的第一反响就是要学习。在办公室里杨传庆有许多医学类的书籍,只 要一有点空余时间,他就沉浸在医学书籍的“海洋”里。“在卫生室开展一般诊疗服务期间,我紧抓业务学习,利用闲暇 时光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分别于2008年、2013年考取执业助理医师 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资格证,借此提高了自己的诊疗水平。”杨传庆说, 用所学医疗技能更好的为本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做到 小病不出村,大病能初诊。国家自从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以来,杨传庆所在的卫生 室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做到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 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看病花钱少,疗效好,服务好。同时,积极为村民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 患者、脑卒中患者、冠心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每季度为慢 性病患者至少做一次面对面的随访,以指导用药,令其树立正确的饮 食卫生生活习惯。践行初心护民健康“今年面对世界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国家做出了难以想象 的努力,自上而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村卫生室作为国家三级医疗 网的网底,我们积极配合上级交给的各项防控任务,做好村级预防。” 杨传庆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他和村卫生室同事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 的第一线,免费给群众发放一次性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用品,通 过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网络微信等方式对群众做好新冠肺炎知识的普 及教育。进入4、5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的好转,村卫生室对辖 区内的居民进行了慢病的随访,并在镇卫生院和家医团队长的带着下 入户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特别是对本村的贫困户进行了屡次扶 贫活动,针对不同情况的贫困人员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困难, 有慢性病的给予建立慢性病本,切实让他们感受到看病不再难,看病 不再贵,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尽快让他们脱贫,过上理想的幸福生活。“我们始终走在基层卫生事业开展的路上,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 作者,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为农 村公共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杨传庆说。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五)扎根农村做奉献群众爱戴好村医一一乡村医生张秀梅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她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农村医疗事业上, 35年如一日,她走村串户默默地为乡亲们排解病痛,守护健康,凭 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 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十里八乡的群众记住了她, 更离不开她,经她诊治的村民逢人就说:我们有福分,遇到了一位好 大夫,一个好人。她就是宜君县五里镇乡村医生张秀梅。35年的历练,使她不仅成 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而且是一个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她荣获 陕西省模范接生员,省级最美乡村医生,铜川市“十佳健康卫士”、 铜川市“妇幼卫生优秀工作者”、全县“女强人”、“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大家一致推荐她为县、镇人大代表、党代表。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1969年,因家属下放,她随母亲从延安回到了宜君老家杨柳嫄村。 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群众就医十分不便,年仅8岁的她, 亲眼目睹了农村人小病扛、大病挨的苦难日子,特别是和自己相依为 命的奶奶因无医诊治、痛苦离世的惨境,这一切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 里,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长大后要当一名农村医生的念头。1980年高中毕业后,她出嫁到榆舍村,丈夫的父亲是一名十里八 乡小有名气的老中医。这就更加坚定了她立志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决 心,为了实现她从事乡村医生的理想,她毅然放弃了拥有工作的机会, 不顾丈夫的一再反对,决心当一名治病救人、解救苦难群众的乡村医 生,义无反顾地干起了治病救人的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35年。万事开头难,当乡村医生首先要办医疗站。办医疗站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资金问题成了头等大事,在她的再三鼓动下,和丈夫磨破 嘴皮跑肿脚,东拼西凑筹集到两仟余元钱,将自家闲置的一间小房子 收拾一下,办起了榆舍村医疗站。经过老公公的耐心辅导和她屡次自 费进修,学到了不少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顺利地取得了乡村医生 资格证书。刻苦钻研,练就过硬的本领她知道,治病救人,光有满腔热情不行,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在 老公公的耐心教导下,她坚持日攻临床夜读书,孜孜不倦地学习医理 药理知识。在家庭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她先后自费在河北中医学院函 授学习、陕西中医学院参加中医中专教育学习,在县人民医院、镇中 心卫生院学习实践操作。行医时,她注意多方收集民间验方、秘方,虚心向别人请教,研 究药物药理、针灸。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医疗机构专家教授的帮 助和老公公的传帮带下,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练就了一身 过硬的医术本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村医生。视患者为亲人,奉献自己的一切35年来,她始终把关心病人的疾苦放在首位,视病人为亲人,默 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乡村行医是个苦差事,苦就苦在出诊上,榆舍 村有5个自然村900余口人,村民居住分散,几乎都在沟岔梁郎,35 年来,不管白昼还是刮风下雨,也不管隔沟隔河,只要有人来叫,她 有叫必到。1987年正月下旬的一天,对张秀梅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零晨两点多,天下着鹅毛大雪,本村二胎产妇孙小玲因早产即将 临产,其妹妹哭喊着把她从睡梦中叫醒。得知情况后,她不顾身边熟 睡的儿子,一粘辘爬起来背起药箱直奔小玲家,面对产妇第一胎是剖 腹产,而且间隔不到三年的特殊情况,她没有犹豫,果断出手,凭着 自己过硬的技术,熟练地做接生的各项工作,孩子终于出生了。她看到孩子全身发紫、无呼吸、无哭声时,她急忙口对口做人工 呼吸,孩子终于得救了,天也快亮了,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 看到儿子光着身子冻得直哭,她急忙拉被子裹抱起儿子,可还是没有 躲过儿子因长时间受冻得了重感冒且高烧难退,作为母亲,她看在眼 里痛在心里。三天后,她的儿子病情基本稳定,她又来到孙小玲家教她怎样护 理新生儿,坐在坑上的小玲感动得泪眼模糊:“你儿子还在发烧,还 这样对待我们,你真是太好了!”。1990年除夕深夜,一阵急促的叫门声将她叫到了村民张耀宗家, 只见病人缩成一团,腹痛难忍,腹泻不止,经她检查诊断为胃肠炎, 立即下药治疗,3个多小时过去了,张耀宗病情大有好转,她却一直 守候在病人床前到天亮。其爱人杨爱云哭着说:“大年三十,天有这么晚,我搅得你过不 好年,真不知怎么感谢你”。她笑着说:“没啥,救病人才最要紧呀。” 就这么简单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张秀梅敬业的职业精神和高尚的情 操。作为乡医,她始终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出诊时,冒着 严寒酷暑,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曾经摔伤过,也被狗咬伤过。扎根基层,无私奉献随着事业的开展,原来的一间房已满足不了需要,她又几度筹措 扩建了卫生室,现在已有四间平房,实用面积已到达近百平方米。为了节省时间,出诊也由原来的步行、自行车变成专车,丈夫既 是她的总后勤部长,也是她免费出诊、接送病人的专职司机。2010 年夏季,白根成爱人突然打 说根成在地里被人头蜂螯晕了,当时 她丈夫正在做饭,围裙也来不及解,就开车直奔出事点,到现场时, 白根成满面汗珠、口吐白沫、休克过去、且大小便失禁,经她及时施 救,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待患者苏醒后拉回卫生室医治直至康复。像这样的出诊对张秀梅来说是经常的事。随着医术的日益精湛,加之优惠的价格,诚挚的服务,使得张秀梅成为方圆几十里最信得过 的医生。邻近的尧生、西村、城关、棋盘等乡镇的10多个村常有农民不辞 辛苦,跋涉几十里山路,跑来请张大夫为他们看病。星星坡村程良菊因早产,她随丈夫开车将程良菊接回卫生室,等 孩子出生已是晚上十二点多了,第二天一早细心的她发现孩子无体 温、心律慢,经过她十来天的治疗,孩子平安康复。孩子的父亲高兴得再三道谢“是你救了我的孩子,可我在你这吃 住了十几天不说,连药费都给不了你”。她只是笑笑说,不用怕,只 要母子平安就好。爱心是她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她先 后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减免医药费5千余元,发黄的欠条达三千余元。 吴多荣经济困难,多年来看病一直无力支付药费。村里有两个没有劳 动能力残疾人,还有几个特困户,多年来,吃药看病她都几乎免费。村民们有钱没钱照样看病,她从不讲价,不提条件,多年来她对 村民的“四费”全免,对贫困户患者的医疗费也适当给予减免。对一 时拿不出钱又急于外出就医的患者,她主动拿出自己的钱叫先去看 病。一次,孟埔嫄村民马良义夫妻俩抱着七个月的女婴急忙前来就诊, 经诊断是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急需到县医院输氧,可马良义因手中无钱流下了眼泪,她二话不说拿出500元钱给到马良义手中,并 用自家的车送他们去县医院,大夫说再迟来半个小时孩子就危险了。 经及时救治,十几天后孩子平安出院。35年来,经她解除痛苦的患者近10多万多人次,抢救了 100多 名农民的生命。得到她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镇委书到卫生室看望病人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 般涌回,她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 每日要给一百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响给中心卫 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发送到家家户户。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张秀梅又 一次站在了前面,积极宣传预防措施,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2020年8月18日,张秀梅被授予在第四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 者”荣誉称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平凡的乡医岗位上,张秀梅实现了她的人生理想,成就了人生的价值。我们坚信,中国的广大农村有了像张秀梅这样的乡村医生,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越来越兴旺,农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必将得到缓解。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六)“人活一世,如果不能做到问心无愧,如果不能为别人做点有益 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这就是她作为一个乡村医生的座右铭,也 是她30年行医生涯的真实写照。xx,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从小受家庭 的熏陶使她爱上了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做一名为广大村民群众解除病 痛的医生是她终生最大的愿望。1988年她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她向往 已久的医学院校感到前途渺茫,白衣天使梦破裂了,她感到整个人的 生活都是灰暗的,这也是她整个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但是,极度消沉 的她,并没有放弃偷偷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她就在帮助家里干农活 之余拿出家中收藏的医书学习,在田间地头、茶余饭后、哪怕是被窝 里,也如饥似渴偷偷学习,没有老师的指教她看什么都是懵懵懂懂, 因为考不上大学所以害怕她那个特严厉的父亲也不敢去问。几年后,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考进了 xx省卫生学校,她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 会,她对医学知识如饥似渴,真的是如鱼得水,通过努力的学习,她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她毅然放弃条件更好的就业机会,回到她热爱 的那片土地,从此开始了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的行医之路。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墙报、标语、村里开会等多种形式宣传 医疗保健、计划免疫、优生优育知识。对全村所有出生儿童都及时建 卡,严格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做到了一个不漏,接种率到达100%, 使全村多年来杜绝了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生。2006年,新农合在全 县实施,他把新农合政策知识宣传贯穿在日常工作中,每年的参合筹 资工作中村卫生所成为重要的工作力量,受到村委会连年表彰。一位潜研医术,屡有成就的乡村“老土帽”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从未停止过在医学求知道路上的探索和 追求。尽管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但他还要坚持每天 挤出3个小时来学习钻研。就是这样,只有初小文化的他,坚持参加 了一系列培训,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中医本科文凭,从一名村卫生 员成长为乡村主治医师,并于2006年考取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同 时,他还不断进行学术总结和研究,撰写了医学论文10余篇,其中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5篇。1994年,他独著的津液在<伤寒论> 中的辨证关系一文,被“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南 阳日报于2001年12月21日以南阳医学自考考生扬名海外为 题对此作过专门报道。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经过潜心钻研,对诸 多疑难杂症总结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经验。一位舍己为人,被群众衷心拥戴的“喜来乐”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人们谈“非”色变,张玉杰作为一 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一方面利用墙报、标语在最初进入卫生室的时候,在诸多年长的同行面前,有的村民对 这位年轻医生缺乏信任,前来慕名就诊的病人屈指可数,但这并没有 影响她服务于百姓的满腔热忱,她从自身查找原因,不断加强学习, 对百姓服务倍加热情,她就先给他们配一天的药,次日亲自入户查看 病情、询问治疗效果,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治疗方案,渐渐地, 慕名就医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了。每每听到东家李婶、西家张奶奶说病 痛解除了,她那个高兴劲就莫提了,她那时会觉得她自己干了一件功 德圆满的事情。在她心里这是一种暖流,一种信任的暖流感觉自 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乡村医生。她深知,在农村,老百姓的经济条件都不好,她知道老百姓的每 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她努力争取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头 痛感冒三两元钱的药,吃上几天就可以了。她很能体会到村民们的疾 苦,有时遇到五保户、低保户、鳏寡孤独老人等困难的病人干脆就不 要钱了。钱不够就赊账,几十年来,赊欠无数,从来没有催缴过,她 说,既然乡亲们没来交钱,他们一定有自己的困难。长此以往,她把村民当亲人,村民们也把她当成了朋友,当成了 知心大姐。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让他感受到无限快乐和温暖。她记 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都亲切的喊她”奶奶、婶婶、 大娘”,每当这个时候她心里都会感到很温馨,她感觉自己在孩子们 清纯的内心里那么多亲切。卫生室条件很差,没有暖气没有空调,不管酷暑寒冬她都坚守着。 夏天倒是还好说,可是冬天对于她这个天生体寒总是捂不热被窝的人 来说真是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可偏偏是孩子们就会夜里发烧,每每有 孩子家长夜里带孩子来诊,她都从不会拒绝,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她 绝对了解并懂得孩子家长那个时候的心情,有的孩子家长因为疼爱孩 子不会带着孩子来卫生室的,这时她都会收拾好一切物品到孩子家里 给孩子诊病治疗,她说记得最多的时候是一年深冬的一个夜里,那一 夜她起了四五次,每次都是冻的哆哆嗦嗦上下牙齿对的咔咔作响说话 都说不清楚了,更别说回来能睡着觉了。她说现在回过头来真的不能 想像那时候是怎么受的。其实那时候他们村里的诊所并不是只有她一 家,只是别人家的门夜里叫不开罢了。每到感冒流行或是有其它疾病流行的的时候她更是忙的不可开 交,那是2011年的秋天,正是“红眼病”大流行,卫生室每天接诊 需要输液的人次有一百多。当时正赶上起花生,又是一个多雨的秋天, 村民们都不舍得在家里治病的功夫抢着收花生,所以好多大人就收工 吃了饭再来输液,她也得一直守着到凌晨,还没来得及休息,次日看 病的百姓又来了。那些天她多数时候是每天只吃一顿饭,她说哪里有 时间做饭呢,只是弄块煎饼卷个大葱吃了算了,再不然抓两把花生米 吃了也算是一顿饭。就那十来天的时间她就瘦了十几斤。那个时候她 会半开玩笑的说:“谁说胖人减肥不成功呢。”自从国家出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程,她一心扑到了公共卫生 工作上,那时候的她由于先天性髓臼发育不良,出现了明显严重的症 状和手术体征,每当走几步路,腿便痛的难以忍受,但她为了把公共 卫生工作做好、做实,完成居民建档工作,只能把手术时间一拖再拖, 每天都会吃上一大把止痛药,带上尺子、体重秤、采集信息记录表视 力表等工具入户去采集信息,为了尽快完成工作,她每天起早贪黑, 有时候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每天回到家后,强忍着腿部的剧烈疼 痛,把采集后的信息进行整理,把每个人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高血 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进行分类管理。其中慢病随访更是一 件繁琐又难干的事,有的人会说:“我的血压高这点、血糖高这点没 关系,又没有什么感觉,根本用不着吃药”。也有的根本就不把她说 的话当回事,有的还说:“他不就是想卖份药给他吗”,越是跟他解 释他越不知道你到底要干什么,总是觉得不以为然。这个时候她都会 耐心的跟他们解释,讲解高血压、高血糖虽带来的一些心脑血管的并 发症,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她都会带上所需物品挨家挨户走街串巷 去为他们测血压、血糖、买药送药并指导他们服药,她们村的胡怀兰、 吴自平、钱贵珍、姚广花、徐芹兰、班登英等好多慢病患者她都是亲 自上门服务,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指导。定期组织健康教育知识讲 座发放宣传彩页,力求把健康教育知识传到达辖区内的每家每户,这 次居民档案血型复核工作她也是每家每户的入户测出来的,只有这样 她才觉得她的工作才算是真实的.有意义的。2012年11月份和2013年4月份她两次全股关节置换术住院期 间,正赶上农村妇女两次两癌筛查,她也不曾忘记她的工作,她躺在 病床上 通知并积极组织村里妇女进行两癌筛查,使全村适龄妇女 大多数都接受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享受到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工程所提供的服务。住院出院之后不到一个月赶上慢病第二季度 随访和妇保儿保档案的整改工作,她每天都是带着双拐杖,骑上她公 爹的电动三轮车到卫生院整改档案和录入随访,坐得久了她那伤口疼 的足以让她撕心裂肺,两只脚肿的水灵灵的,但她依然坚持着和其他 同事一起工作,她付出的是她全部的心血,付出的是她全部的感情。她年逾五十,但是工作上从不逊色那些年轻人,专业学习上也不 想输给任何一个年轻乡医,哪怕有一点点的空闲时间,她都会利用起 来,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并力求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力求为辖区内 的每一个居民更好的服务。2015年,她边工作边学习,离考试只有1 个月的时间,她只能利用夜里休息的时间,拼命的学习,四门功课一 次性通过,成功考取了执业中药师,同年12月又考取了中医确有专 长证书。xx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靠她那满腔的热情、高尚的情操,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演绎了奉献的价值, 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当代“最美乡村医生”的奉献之歌!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七)XX,男,汉族,党员,1962年6月出生。中专学历,1981年从 事乡村医生工作至今32年,期间曾先后在中牟县人民医院和xx市卫 生学校、解放军第155医院进修学习。2007年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 格。现任xx县西姜寨乡仇店村卫生室村医。在村医岗位上,几十年来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刮风还 是下雨,无论是冰天还是雪地,无论是炎炎夏季,还是雷电交加,他 都是随叫随到,随时做到解除病人痛苦的使者。正是这样的坚守,他 不断地赢得了群众的赞美。他常说“当医生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 半点马虎。”xx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经常帮助别人。对于贫苦户,医药费用能免那么免,能帮就帮,建立 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他还号召大家为本村修建小学、铺路、修缮农贸市场。多年来,他筹措资金20多万元,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深受群众赞扬。乡干部和群众都说:“作为乡医他总是把医生的职业道德放在第 一位,他总是热心的对待每一位病人,他对那些家庭困难的病人,不 管有钱没钱都会给予治疗,从不耽误病人看病,村民感激可又没钱, 就总会有什么好东西攒着给XX。xx的医术好,他的病人分布广,其 他村有卫生室的还要跑来找他看病,甚至XX、中牟、xx市的患者都 来找他看病。”XX连续十多年获得XX县卫生局“优秀乡村医生”的称号,现任XX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八)我叫XX,是XX市XX区柳青街道东南曲坊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 生.自1976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40多年来,立足农村, 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 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屡次受到 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四十多年来,一直 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42年 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 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 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 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 再归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 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 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 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 出诊更是家常便饭。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 担着配合上级卫生局、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 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农村卫生工 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 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 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街道的先进行列。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 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到达 100%;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 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本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 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 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 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 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更 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农村合作 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 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 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 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 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 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那么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 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 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 做思想发动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在严格执行药品零 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同时,认真开展公共卫生工程工作, 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村3472人 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342名老人,247例高血压病人,H0 名糖尿病病人,12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 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 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 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 “晴雨表”。做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 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 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身体安康,为和谐 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 的开展,无私奉献.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九)xx,男,汉族,党员,1967年9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xx县卫 校,1989年到xx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其后又进入xx市卫校再学 习,于2006年毕业。2008年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任xx县刘店 乡任庄村卫生室负责人26年。xx医生为了跟上时代,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利用晚上时间琢磨电脑,刻苦练习,终于能熟练地使用电脑,能用电脑按要求使用基 本药物,打印门诊处方,给就诊农民进行新农合门诊报销,还能利用 电脑等设备整理门诊日志、建立档案、处理信息等。为实现村卫生室 信息化,任广辉还将自己所掌握的电脑知识教给邻近的乡村医生,让 更多的乡村医生与时俱进,共同完成新医改工作任务。任庄村83岁老人任海,经济困难,得了严重的肺心病,找任广 辉治病,任广辉不仅免除他的医药费,还给予他精神上的抚慰和鼓励, 让他安心治疗。不仅仅是他这一位老人,对于那些长期卧病在床及行 动不便的老人,任广辉也都想方设法,不计报酬,上门进行护理和治 疗。特别是对贫困户,老党员在治疗、检查时给予照顾,减免费用甚 至全免。xx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还是一个非常称职尽责的好支 书。XX虽然当了不到两年的村支书,但他却做了历任支书很多年都 没做的事,如修路、打井、修建村委院。因为村委资金困难,即是乡 医又是支书的XX垫付了八万元左右的资金。2011年XX中选为任庄 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被选为刘店乡第十届人大代表。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十)1980年,我刚满20岁卫校毕业,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 到如今已有30多个年头。30多年来,凭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让 村里老少爷们能够足不出村接受简单治疗的执著,不辞辛苦、不分昼 加强科学预防宣传,另一方面免费向群众发放中药汤剂进行预防。当 时,该村有两名从广州返乡的人员有了高热、咳嗽的疑似病症,他马 上对病人进行隔离检查,每天6次定时测量体温,直至病人排除疑似。 1981年秋天的一天,正患痢疾已高烧3天的张玉杰正在卧床休息, 卫生所来了一位邻村无依无靠的78岁患病老人陈平,卫生所的其他 乡村医生想把他支走去别处治疗。张玉杰得知后就立即起床带病给老 人诊断。确诊老人患的是输尿管结石后,马上给他输液,煎中药、喂 饭,刚把老人安排好,自己就昏倒在地上。后来老人的病症缓解,张 玉杰出院后又给他治疗7天,直至病情稳定,治疗费用250多元,他 分文未收。行医四十多年,他做的这样的“傻事”还有很多。2001 年7月,村民张万林患了严重的肺结核,家里孩子小、经济困难,为 让他得到有效治疗,张玉杰把病人送到县卫生防疫站,透视、化验、 吃饭、路费等都由他负责。1983年10月本村五保户张俊柴患偏瘫生 活不能自理,张玉杰每天给他煎药喂饭、端尿擦屎,不管刮风下雨, 都按时前往。一天晚上刚下过大雨,他在回来的路上滑倒在地,导致 肱骨骨折。四十多年来,张玉杰为困难群众垫支的医疗费用累计达3 万多元,有人说他太傻了,他总是乐哈哈地说:“咱当医生的,就是 为了救死扶伤,病人没钱,也得叫人家吃药啊!”夜,得到了村里老百姓的信任、热爱和尊重,我想这就是我从医这些 年最大的收获。从医以来,屡次被团林镇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 称号,2006年被xx县卫生局、人事局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1990年被xx市卫生局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15年被xx市 临港经济开发区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一、知疾苦、解病痛,为民服务大如天从事乡材医生工作30多年,最大的心得是“腿要勤”,只要病 人需要,不管什么情况,我必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自身能力范围 能够诊治的,马上诊治;自身能力达不到的,及时转诊,不耽误病情。 从医以来,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被病人家属叫醒出诊,有时候,刚出 诊回来,还没等热好被窝,又有人来叫门,就这样一个晚上起来三四 次是常有的事,第二天,诊室一头、农地里一头,哪一头也不能放下。 实行合作医疗以来,诊室里的乡医多了,夜晚诊室里轮流值班,但还 是有很多病人家属找上门来,要求我出诊,这些时候家里人劝我,让 他们去找值班医生吧,但我想“既然病人家属找上门来,肯定病人有 需要,我再推出去,于理说的通,于情说不过去,也对不起他们对我 的信任”,所以不管早晚,该出诊的还是要去。从事乡医工作,我没有精力搞其他副业,只有靠侍弄几亩庄稼养 家糊口,虽然地不多,但前些年,机械耕作运输还不兴旺,大多靠人 力,因此劳动量还是很大的。由于乡医工作面对着村里的每家每户, 只要老少爷们有需要,我就得去,所以经常是刚到地头,又得回去, 有时一忙就是一个半响,地里的农活只能搭给关节疾病缠身的妻子, 到现在妻子一身病痛,和我不能顾家有很大关系,想起这些事,心里 还是有很多内疚。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医院的工作常有联系,所以,一些我不能诊 治的病人,在转诊的时候,往往要求让我一起去,其实我去有时也起 不了多大作用,但我去,病人家属觉的心里有底,觉的踏实。就这样, 无论家里忙闲,只要病人需要,我有求必应,带着病人到乡里、去县 里,从无怨言。二、不怕脏、不畏病,只为患者少痛苦从事乡医工作,医生、护士工作一肩挑。诊断疾病的工作要做, 护理的工作也要做,乡下条件有限,防护措施跟不上,有时要冒着被 传染的风险进行诊治。九十年代,村里有一名肺结核病人,由于当时 条件有限,病人一直在家中治疗,从生病到去世,前后十多年时间, 一直都是我上门治疗。家里人担忧会被传染,我告诉他们,只要防护 好,传染的可能性很小,其实我心里清楚,我这是宽慰他们,那时我 的防护措施也就是仅能做到治疗后勤洗手。村里有几个肝炎病人,家 庭条件不允许,不能住院治疗,只能拿着药回家治疗,于是医疗服务 工作就理所当然的落在我肩上,这几个病人,有的是有传染性的,但 我从没有因为他们有传染性,我就不给服务,也从没有因为这些病人 因为病痛的折磨,致使家里空气污浊和脏乱,而不愿上门。儿子问我 这样做为什么?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应差当行”,干了乡医这份工作,就要给老少爷们跑好退、治好病,即使是一些无力回天的病情,也要 尽自己所能,力所能及的减轻他们的痛苦。三、干到老、学到老,打铁首先自身硬我生在60年代,正赶上动乱时期,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卫 校,在校我系统的学习了内科学、外科学、病理学和传染病学,抱着 大部头的专业书籍。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对乡医工作的重视,卫 生局对乡医的培训力度明显加大,培训次数越来越多,每次培训我都 认真对待,积极参加,没有落下一节课。因为我清楚行医光有热情是 不够的,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为老百姓服好务只能是空谈。乡村行医三十多年,虽然自身医疗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在我力 所能及的范围内,我较好地履行了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耽误”的乡 村医生职责,解除了患者的病痛。在村里,村里人有点不舒服,就先 过来找我;路上碰到乡亲,他们都主动的、亲切的喊我“婶子、大姐、 大嫂、大娘”,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生出一种自豪感,因为我的工作 得到了大家认可,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才有了这份尊重。今年我58岁了,家里人问我是不是可以休息了?我想:我身体 现在很好,不存在干不动的问题;再说行医三十多年,也有了一些经 验,村里乡亲们的头痛脑热也还需要我,我还要继续为乡亲们服务, 更主要的是,我割舍不断对乡医工作这份热爱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二)医者仁心有大爱,点滴平凡显真情。她是一名乡村医生,面对民 营医院出高于村医两倍工资聘用的诱惑,却不为所动,婉言谢绝。她 扎根乡土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战线上,默默践行着 医者仁心,为村民们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医疗服务,被群众誉为最 贴心的“健康守护人”。她就是现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三龙镇东红 村卫生室室长的蒋桂琴。医者仁心,牢记治病救人使命1998年,蒋桂琴从卫校毕业后来到三龙镇斗龙港村,在这个小渔 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她就默默立下了 “为村 民健康负责”的承诺。承诺初心固然可贵,但还需要更精湛丰富的医 疗技术和本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并顺利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逐渐成为渔村“全科医生”。谁患有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这些年,蒋桂琴跑遍 了渔村的每一条小道,把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清楚地装在心 里,白天忙着接诊病人,晚上就和同事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健康 防病知识,发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定期到村卫生室体检。在 蒋桂琴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村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出诊过多少次,为多少人看过病,为多少户解决过问题,她自己 无法记清,只知道“接到村民 ,就得往病人家里赶,一分一秒都 不能耽误”。村民陈恒泉的老伴患有阻塞性肺气肿,常年卧床吸氧。 有一次,老人呼吸严重不畅,看着外面下着雨不方便出门,老陈就试 着拨打了蒋桂琴的 。没想到她不顾7个多月的身孕,骑上电瓶车 就往病人家中赶。在途经一段泥泞路时,蒋桂琴不慎滑倒在路边麦地 里,浑身湿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起来,坚持赶到老陈家里,及 时为病人治疗。匠心独运,勇挑试点工作重担2013年2月,蒋桂琴通过竞聘担任斗龙港村卫生室室长。同年, 大丰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蒋桂琴主动请缨, 挑起了首批试点的重担。她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