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翻译题.docx
素养能力四 涧边幽草莫轻视,场上新招译正忙学生用书P90翻译题挈领提纲.纲举目张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熟读全文,答题步骤图记重要的实词、虚词,推断其意义和用法,找到得分点将要翻译的句子分割成多个短语并翻译c遇到疑难词句,、 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翻译歌.国年官地,调整词序, 推断词义, 代入原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字字落实推敲用法J一答题思路八上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君略句 分析句式/固定句式:按固定格式翻译特殊用法:分析实词词类活用一判断类型、推断意义一词多义一借助语境、确认词义 古今异义一 留心饕别、结合语境 单音节词一 注重积累、仔细推敲表时间、范围、程度、频率等有实际意义的虚词f准确翻译出它的意义 、分析虚词,假设、因果、条件、转折、递进等表语法关系的虚词T淮确译出分句 间的语法关系信达雅 ,翻译原则直译为主,翻译方法意译为辅/I留、补、换、改、删通过练习找失误【典例】(2020 潍坊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 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 从之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 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阙,改建宁崇安县。 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 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 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屣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 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 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 习尚善恶,皆素知之。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九渊以为:“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 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J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 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逾年,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续表矣。”(后汉书邓寇列传)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 使者,难道可以吗?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 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 “谏”辞,话语方向是“下”对“上”, 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这 个固定结构在文言文中,表示一种商量、 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正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 使者,恐怕不可以吧?不够重视文言文句子的语气,与 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 差别,通常分为陈述语 气、疑问语气、祈使语 气、感叹语气等。我们 看句子的语气,要把握 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 符号,如问号,要处理 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 文意,在人物对话中, 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 身份以及表达目的等误译分句关系示例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 帝前。黄生日:“汤武非受命,乃弑 也。”(史记儒林列传)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 令,就杀了国君。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 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应译为“不 是,而是”,译文处理为承接 关系是错误的。正译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 下,而是臣杀君。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 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 基砒“假设”“因 果” “转折”“条 件”等关系,都是根据 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 强加或误译。而检验自 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 必须看所加的关联词 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 合理误译类型示例感悟针对提升示例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鹤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明史王祎传)不懂文言修不懂文言修误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确实要取代它。你们即使点燃了自己,也没有日月一样的光明!解析句中的“燔"(ju6),意为“小火” “火把“,“余烬”,意为“残灰”,根据文中人物关系,这里比喻元朝残将脱脱;而“日月”则比喻明朝。考生从“实”的角度理解,没有译出比喻意义。正译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太阳月亮(一样的大明朝)争夺光明吗!二、四意识引领,追求满分1.人物意识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解答此类试题,一是要积累文言文修辞知识,留心文言文修辞现象;二是要结合语境,确认修辞现象,恰当翻译(2020高考江苏卷)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徒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土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土同里闰,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日:“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鞋菜耳,今何突致此衍衍者?”遍视其困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颦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瞰。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建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簟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译文:解析:“姑”,婆婆;“婴”,缠绕,“婴疾”可译为“患病”;“斥”, 拿出;“颦珥”,指首饰;“俾”,使,让,后省略宾语“之”;“遐近”,远 近。根据前后文,“则尽斥颦珥授方伯公”的主语应为“太夫人。翻译时要补出 来。答案: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 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参考译文:太夫人姓赵,她的先人是江陵人,景泰年间迁移到公安县,于是上报户口, 入籍定居,第四代传人是处土赵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赵处土是同乡,平时交往 很欢愉,因为了解太夫人勤劳谨慎的个性,说:“这真是我家的媳妇。”于是命 方伯公(到她家)下聘礼。赠中宪东谷公生性爱好喝酒,每天和众多爱喝酒的人交 往,即使生活状况不景气,也不能阻止他畅饮。自从选择了太夫人做儿媳妇,鲜 美柔滑的食物布满几案,而且置办很快。那些老酒友惊叹地相互谈论说:“以前 跟东谷公喝酒,很少有由鱼类制成的菜肴,现在怎么突然置办这么从容了? ”把 他家的谷仓和箱子查看了个遍,但还像以前一样没什么东西,之后才知道是太夫 人省吃俭用辛苦劳作侍奉公婆的,她已经羯尽心力了。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 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 是近。钱恭人病得吃不下饭,外祖母也不吃饭。钱恭人久病不愈,太夫人的哀痛 可想而知。即使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外祖母讲到这件事就会哭泣。她平时对 孩子们说:“我们现在富裕了,所以能够施舍于人,但比不上我已逝的婆婆贫困 中仍乐于施舍啊。你们有这样的日子,如果没有我已逝的婆婆的福德不会达到现 在的水平,你们不能忘了我已逝的婆婆啊!”2 .语境意识帮助补出省略成分,助推关键词义(2019高考江苏卷)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土,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 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日:“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 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 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日:“此儿汗血,可致千 里,非仅仅躁蹬康庄也者。”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者益复啧啧日:“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躁躅康庄也者。”译文:一解析:“益”,越发;“此儿汗血”是判断句;“踝蹑”,小步行走;“踝 蹬”后省略介词“于”;“康庄”,大路。“啧啧” “汗血” “踝喳”这几个词 语不好理解,可以根据语境推断,从上文“显祖”的超人才华,可以推知“啧啧” 应为“赞颂”之意,从“可致千里”推知“汗血”应是“汗血宝马”,从“非仅 仅”可以推知“踝蹬”为“走得慢”的意思,“康庄”为“康庄大道”。答案: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 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参考译文:先生名为汤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郡临川县人。他生下来就聪颖卓 异,不同凡人。体态修美,眉目俊朗清秀。见到他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居 然有这样漂亮标致的孩子啊。"他五岁就能对对子。有人试探他,他立即就应答, 再试探,他还能应答,短时间内要求他对好几首诗都面无难色。(汤显祖)十三岁, 进入督学参加官方主持的考试,被增补为邑中弟子员。每次考试必定在同辈生员 中称雄。庚午年在乡试中考中,当时也才二十岁。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 “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 的马。”3 .采点意识助我们有的放矢,准确得分(2020高考全国卷H)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 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 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 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译文:解析:得分点:“僭”,古代指超越自己的身份,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 行事,这里应理解为“冒犯”。“蠹”,损害,祸害。“悚然”,惊恐的样子。 “纳”,采纳。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参考译文:王安中上书请求从今以后招请山野道士,应当要求引荐人负担保责任;同时 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不久再次上书陈述 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按照你的奏章办,但是临近天宁节,等过 了此节,就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知到这件事,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 在宫中侍候,哭泣拜请恳求宽恕。皇上因此升王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承旨。4 .连贯意识让句子大意通顺,优美流畅(1)尽量一一对译,不随意增添、删除、改变。(2)如果句子不通顺,在不改变关键词和句意的情况下使句子通顺。(3)在不改变关键词和句意的情况下润色加工句子,让句子优美流畅。(2020高考天滓卷)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 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 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 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 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 连;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 膏油继蕃,土之治生也。然土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 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 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 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 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怪。译文:(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译文:一答案:(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2)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参考译文:(1)我家在唐朝做宰相的有六人,都清廉正直,忠诚孝顺,世代负有美好的 名声。考虑到后代不可以侍奉伪国、贪图富贵,而使先人受辱,才弃官不做。向 东迁徙,渡过长江,与平民百姓相同。在家中推行孝悌,在乡里以忠信闻名,家 法整肃,令人敬畏,持久不变。宋朝建立,天下统一,陆氏于是与时代一同兴盛, 一百多年间文士相继出世,有公有卿,子孙代代相传学习做官所需的各种知识和 技能,又成为宋朝世代显贵的家族,也可以说是兴盛了!可是我对此深切地怀有担忧,天下的事,常常成就于困顿贫乏,而失败于奢 侈浪费。我小的时候,亡父反复告诫我,我的高祖出入朝廷四十多年,一生不曾 积累过多的财富;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晚年回到 鲁墟,旧房子不可以增加一根椽子。(2)出门劳作,入家休息,这是农民在治家谋生;在作坊里完成工作,这是 工匠在治家谋生;买卖货物,互通有无,这是商人在治家谋生;夜以继日地读书, 这是读书人在治家谋生。然而读书人是四民之首,尤其应该勉励自己,做好表率, 效法古人亲身领悟天地、养育万物的志向,现在连(自己的)一生都不能经营,谈 什么大丈夫呢!治家谋生不一定忙忙碌碌、随便向人索取。如果利于自己伤害别人,不只是 人世有非议、阴间有鬼神,心中不安,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 于治家谋生吗?节俭,是守家的第一法则。所以凡是日常饮食起居所用的东西,全以节省为 根本,不可以过多。宁可使家有盈余,不可使仓库宣告匮乏。况且奢侈的人,精 神一定会消耗,欲望旺盛而神色自满,遇到贫穷就不顾廉耻。节俭就像这样不可 忽视啊!随堂跟踪训练5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日:“所求 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 君人:国君。涓人:国君的近侍。(1)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译文:(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译文:解析:(1)遣:派遣。反:通“返”。(2)且:尚且。况乎:何况呢。 市:买。答案:(1)君主派他去了。三个月后找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死了,他用五 百金买了那匹千里马的头,回去后拿它向君主报告。(2)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认为君主您有诚意买 马,千里马现在就会到了。参考译文:古代的君主中,有一个人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位近侍对君主 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去了。三个月后找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 死了,他用五百金买了那匹千里马的头,回去后拿它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 “要你买的是活马,怎么用五百金买死马?”近侍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 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认为君主您有诚意买马,千里马现在就会到了。” 于是不到一年,就有多匹千里马来到。6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期返而食。”起日:“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魏文侯与 虞人期猎。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日:“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 为也。”(选自韩非子,有删改)(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译文:(2)魏文侯与虞人期猎。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译文:解析:(1)明日:第二天。求:找。(2)期:约定。会:适逢。左右:侍从, 身边的人。答案:(1)老朋友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他。第二天,吴起一早 就派人去找老朋友。(2)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适逢天刮大风,侍从劝阻魏文侯(让他 不要去打猎),魏文侯不听从。参考译文: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的,等我回来就一 起吃饭。”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老朋友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不 吃饭等他。第二天,吴起一早就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 吃饭。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适逢天刮大风,侍从劝阻魏文侯(让他 不要去打猎),魏文侯不听从。(魏文侯)说:“不能因为大风的缘故就失去信用, 我是不会那样做的。”7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朱买臣,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 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 些买臣笑日:“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日:“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买臣不能留,即听去。(选自汉书,有删改)(1)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译文:(2)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译文:解析:句,关键词为“好” “治” “给”。(2)句,关键词为“疾 歌” “羞” “去”。答案:(1)家境贫寒,喜欢读书,不经营产业,经常去砍柴,靠卖柴来维持 生计,他挑着成捆的柴,边走边朗诵书句。(2)朱买臣更加大声地朗读。他的妻子认为这是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参考译文:朱买臣,吴地人。家境贫寒,喜欢读书,不经营产业,经常去砍柴,靠卖柴 来维持生计,他挑着成捆的柴,边走边朗诵书句。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多 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朗读。朱买臣更加大声地朗读。他的妻子认为这是 羞耻的事情,请求离他而去。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应当富贵,现在已经四 十多岁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报答你的功劳。”他的妻子愤怒地 说:“像你这种人,最终只会饿死在沟壑中罢了,怎么能富贵? ”朱买臣没能留住 妻子,只好任凭她离去。8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林卿既去,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何并自从吏兵追林卿。行数十 里,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自代,乘车从童骑,身变服从间径驰去。会日暮追 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并心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 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叱吏断头持还,县所剥鼓置都亭下,吏民惊骇。(选自汉书,有删改)(1)行数十里,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自代,乘车从童骑,身变服从间径 驰去。译文:(2)叱吏断头持还,县所剥鼓置都亭下,吏民惊骇。译文:解析:(1)句,关键词为“迫窘” “冠(第一个)” “驰”。(2)句,关键词为 “县” “录1” “置” “骇”。答案:(1)走了几十里,林卿走投无路,便叫仆人戴上他的帽子代替自己, 坐在车上跟在骑马的奴仆后面,自己换掉衣服从小路骑马离开。(2)命令手下砍下他的头颅带回来,悬挂在破烂了的鼓上,放在城里的亭下, 官吏和百姓都很震惊害怕。参考译文:林卿离开之后,叫一个骑马的仆人返回县衙门,抽刀砍烂了县衙门柱子上悬 着的鼓。何并亲自跟随官吏和士兵追赶林卿。走了几十里,林卿走投无路,便叫 仆人戴上他的帽子代替自己,坐在车上跟在骑马的奴仆后面,自己换掉衣服从小 路骑马离开。恰好在太阳下山时何并追了上来,把那戴着林卿帽子的仆人绑了起 来,仆人说:“我不是侍中,只是他的仆人罢了。”何并自己心里知道林卿已经 逃走了,就说:“你被追得没处躲了,自称是仆人,难道能逃脱死罪吗? ”命令手 下砍下他的头卢页带回来,悬挂在破烂了的鼓上,放在城里的亭下,官吏和百姓都 很震惊害怕。荐。丞相周必大尝称荆门之政,以为躬行之效。绍熙三年卒,会葬者以千数,谥 文安。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 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 微深痼之病。(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删节)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4分)(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4分) 请你试做:(1)(2)结合评分细则给自己打打分:参考答案(1)对心存困惑却自己想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陆九渊就给他 逐条分析其中的原因,完全像他心里想的一样。(3) 荆门郡是四方汇集的地方,荆门巩固了,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就会有 腹背受敌的忧患。评分细则1 .第题评分细则共4分。“怀”“晓”“条析”“悉”各1分。2 .第题评分细则共4分。“为”“固”“恃”“虞”各1分。3 .两点说明(1)采点赋分,得分点翻译对即可得分。(2)对得分点的翻译中出现错别字则该得分点不得分。问题反馈1 .翻译第(1)题(1) “怀”,相当一部分考生理解为“心中有情感”“有胸怀”“心中有志 向”“怀恨于心”,没有与“晓”联系起来,脱离句意。韧幡郝脍话必能战河现的人,琳渊为他伊黜勿M 恸闻礴,徽W哆朝4遥他叫'办冶志风(2) “悉”,此处应为“全部、都、完全”,众多考生错译为“详细、详尽”。 “悉”的文言义项有这一条,但此处的“悉如其心”,强调的是事无遗漏,所以 还是要注意整句乃至整段的语境;另有众多考生没有翻译出这个得分点,字字对 译做得不好。13.(i /C星御器4%餐7以6才能通"冤即汰,陆3闭 为砂173%养方 才外即© /亥田延机侬他3人,率2.翻译第(2)题(1)重点词没有翻译(主要是“为”)或翻译不准确。如,“为”译为“身 处” “处于” “被”,“固”译为“本来” “固然”,“恃”译为“害怕”“恐 恃” “顾忌” “忌惮”,“虞”译为“后果” “问题” “情况” “现象”。和J襁明她尚却心,,这利门汉国青城胭胭便融檎之修港对已后用场 ) 祢钿过高可危建方7%的局中衣加掰8于7的伙. 、垓饯展初琛的也方/新世&那和么I鲂刖勾痴诊施磨恪(2)句意理解偏差,对象不明。如“四集之地”“背肋腹心”。(2阂4谓布所确帼万,荆葬留德将四 方丽邻代有所星源,稼祥琼隘加裕嘴的硬7, 勺、不在焉屈袒4无之事。京天下的卜f 。礴祠冷得有叶云语 啊侬靠.为刚炳氏秒果何恕陶.(3)出现错别字。如,“作为”写成“做为”,“坚固”写成“艰固”,“依仗” 写成“依杖”,“威胁”写成“危胁”,等等。参考译文: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 不答。陆九渊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至废寝忘食。到了童年时期,他的举止与 一般的孩子不一样,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乾道八年,陆九渊考中进士。他到 临安(皇帝停留的地方)后,读书人争相和他交往。他教育人不按照学规,弟子如 有小的过错,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让人汗颜愧疚。对心存困惑却自己想 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陆九渊就给他逐条分析其中的原因,完全像他心里想的 一样。他最初担任隆兴靖安县主簿。遭遇母丧,服丧期满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 簿。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发生的事,就心怀感慨,想去复仇。到崇安县后, 便寻访智者勇士,与他们共议恢复中原的大计。在官员轮值上殿陈奏的时候,陆 九渊陈述了五论,赢得了皇帝的好评。不久,担任将作监丞,但被给事中王信驳 回,皇帝诏令他主管台州崇道观。陆九渊还乡时,学者云集,每次开席讲学,门 外脱下的鞋子满满的,甚至有些年高的人拄着拐杖来听。光宗即位后,陆九渊被 派遣到荆门主管军事。只要有老百姓诉讼,无论早晚都可以到公堂上。又让诉者 自己拿着状子去追查,为他们定下日期,他们都如约而至,于是陆九渊根据实际 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只有对于那些实在不可训导的人,才用法规处 置。对境内官吏的贪廉,民俗的善恶,他平素都了如指掌。荆门虽然临近边境却 没有城,陆九渊认为:“荆门郡是四方汇集的地方,荆门巩固了,四邻就有所依 靠,否则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忧患。”于是,陆九渊奏请朝廷,在荆门筑城,从此 以后,百姓没有了边境之忧。陆九渊又罢免集市的官吏稽查,减轻民税,于是商 贾都聚集到这里,税收日渐增加。一年之后,这里政令通行,民俗为之一变,各 部门交相推荐他。丞相周必大曾经称赞荆门的政事,认为是陆九渊身体力行的结 果。绍熙三年去世,前来送葬的有几千人,谥号文安。当初,陆九渊曾经与朱熹 在鹅湖相会,对学习内容的论辩多有分歧。等到朱熹知南康时,陆九渊去探访他, 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陆九渊为学子讲授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深受感动,甚至有人落下眼泪。朱熹以为陆九渊所讲切 中了学者隐深的顽疾。针对失误用妙法明晰错误翻译“九类型”,具备完美翻译“四意识”规避翻译失误考生在文言文翻译中因不会把语句切分成词,不知对应翻译,不懂得增删调 整,特别对于一些生疏的词语,考生往往不会推断,造成语句理解不准,译文不 合语法、语境。这就需要考生明晰文言文翻译中的九大误译类型,避免误译;同 时还需要具备完美翻译的“四种意识二一、明晰文言文翻译中的九大误译类型误译类型示例感悟针对提升混淆古今异义示例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 私赠遗,一无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 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 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解析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 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 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 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 等。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 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 兰祥)一概都不接受。1 .积累古今异义 词。一是借助教材 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 中“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二是 借助成语识记古 义,如成语“短兵 相接”的“兵” 字就保留了 “兵 器”这个古义2 .翻译一个词首先 想到的应该是这 个词的古义,除此 之外还要检验这 个古义放在句中 是否妥帖,句意与 上下文是否相符 等词类活用翻译错误示例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 呼鱼。(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 皋上)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 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 儿。解析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 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 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1 .借助语法知识, 掌握名词、动词、 形容词的活用类 别,并能通过对活 用特征的识记、比 较,结合语境进行 正确翻译。如,形 容词意动用法,表 示主语认为宾语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 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 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 唤鱼。误译文言虚词示例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 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宋濂杜 环小传)误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 是说:“我也知道这事,但是路途遥远 难以到达。”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 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 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 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正译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 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路途遥具有这个形容词 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可译为“认 为”"以 为”;形容词 的使动用法,表示 主语使宾语具有 这个形容词所表 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 是读懂文章大意, 而我们检验自己 翻译正误的方法, 就是将译文放到 文段中去检验,使 自己的翻译符合 语境,合情合理注意积累“其、 之、以、而、乃、 乎”等十八个常用 虚词的多种用法, 根据句意,准确翻 译远不能成行罢了。”漏译省略成分示例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聊斋志异)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 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 诉王生。解析句中漏译了文中省略的主语 “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 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 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 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 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应适当增 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 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 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考生漏译省略成 分,除了粗心之 外,还有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就是,没 有通读整个句子 或与译句有关联 的前后句,没有形 成整体语境意识, 只是“就词译 词”,不能很好地 把原文的意思传 达出来。这种毛病 轻则影响考生对 个别词的判断和 翻译,重则影响考 生对整个句子的 理解。要解决这个 问题,考生应做到:1.树立较强的语境 意识,阅读时真正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在翻 译一个句子时,不 能偷懒,只满足于 读要求翻译的句 子,还应适当“瞻 前顾后”地照顾续表语境2.翻译出一个句子 之后,不要急着做 下一题,而要检查 一下自己翻译的 句子是否通顺,看 看有没有缺漏的 成分,如主语、宾 语等误译类型示例感悟针对提升语言不合规范示例而子始以不誉之身,怒万乘之 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 进退无所据矣。(后汉书)误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之 身,使君王翻白眼儿;等到你做官享受 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匡救的方略,真 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解析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 方面:文白夹杂,“身”“匡救”等文 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身”可译 为“生命”;“匡救”可译为“匡时救世”; 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 语,而“翻白眼儿”显然是口语。正译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 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 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 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1 .严格遵守“对译” 的原则,将单音节词语 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 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 避免了文白夹杂。“对 译”过程中,不使用方 言、俚语、口语化的词 语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 文中的文言实词、虚 词,以及方言、俚语、 口语词等不辨感情色彩示例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 中,以至废寝忘食。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 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 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译文中的“沉 湎”是贬义词。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 中,以至废寝忘食。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 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 入为主的思维影响,从 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 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 判定。比如例句中,考 生一看到“耽”字,就 将其解释为“耽搁”, 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 解,把“耽玩”误译为 “沉湎”。为了避免这 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 后有矛盾的、有疑义的 词,应该“瞻前顾 后”,核实自己的初始 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例 句中有“忘寝与食” 一句,此句不难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 “忘寝与食”是“耽玩典籍”形成的结果, 故“耽玩”一词应与“废 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 同,应译为正面意思的“沉醉”误译原句语气示例 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 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 其使,无乃不可乎? ”恂不应,遂斩之。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考生误译原句的语气, 一是因为对文意(人物 思想、情感)理解不透 彻,二是对句子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