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教学案.docx
李将军列传教学案总课题不虚美,不隐恶课时课 题李将军列传主备人课型新投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 的诗意;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名时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 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学习重点把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学习难点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 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备课札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积累文中相关文言知识点,初步了解李广的为人。一、导入:下面三首诗咏叹的主人公是谁?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燕歌行高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二、李广简介:李广是汉代抗击匈奴的爱国名将,也是司马迁笔下的一个悲剧英雄 人物的形象。李广一生历事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勇力才气知名于 时,号称天下无双。然而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却终生未有封 侯之赏,最后以军行失道获罪,愤而自杀。三、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梳理1-2小节字词(重点字词见课件),然后根 据12节的文意思考:1、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丁有什么人生遭际?明确: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 但生不逢时。2、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明确: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 危不乱、镇定自假设、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积累文中出现的相关文言知识点,进一步了解李广,并 能对这位悲剧人物有更深认识。一、复习1-2小节重点字词二、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梳理3-7小节字词(重点见课件),然后根据课 文37节的文意思考:1、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作为边将的李广有哪些活动和遭际?明确:活动一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 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遭际一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 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2、司马迁在这局部中是如何展示这位名将的风采的?明确: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 “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 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广暂腾”飞身跃上 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 动展示其名将风米。2、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 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五、问题探讨:看54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有 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明确: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 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 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 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 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表达是极 有分寸的。表达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积累相关文言知识点,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 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 源。一、复习3-7小节重点字词二、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梳理8-11小节字词(重点见课件)根据811 节的文意思考:1、这局部写了晚年李广什么样的人生遭际?明确: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 而死。(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屡次请求参战,汉 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 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 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 乃自刎。)2、造成李广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 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 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J (史记钞)3、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明确:用表达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那么, 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 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老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 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三、课堂讨论1.有人说:“广之死,(卫)青杀之也。”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 由。四、概括李广的性格特征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记叙了李广的战斗生涯,塑造了一个临危 不惧、武艺超群而又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飞将军形象。他善察敌情、览危不惧、处变不惊、指挥假设定;他总是身先士卒, 奋勇杀敌,为平定外族侵略立下汗马功劳;他廉洁轻财务、保护士卒、 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虽屡建战功,却备受排挤压抑,尽管如此,李广 仍转战疆场,为国效忠,表现出一代良将的高尚品德与宽阔的胸怀。(一)、命运的不公:李广最为人佩服处,在于其清正廉洁。身为将 军,但李广却家无余财。他将所得的赏赐,全局部给部下,与士兵同甘 共苦。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功勋卓著的将军,却一生得不到提拔重用。 李广从青年时代起,就对前程充满憧憬,向往凭借真刀真枪干一番事业, 弄个拜将封侯的不世之功。然而,他从三十多岁担任陇西太守,一直到 死,转来转去,再无半点提升。二千石的俸禄,李广一拿竟然四十余年! 连李广的部下甚至于比他小十几岁、几十岁的普通士兵,不少都被封了 侯,而李广,却始终得不到爵邑,官不过九卿。(二)、李广为何难封侯,有几个原因客观原因:1、文帝景帝不重视国防军事,以和亲作为外交政策,重用文官,李 广虽屡立战功,但受不到应有的重视。2、汉武帝虽重视军事,但任人唯亲,重用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 外戚,并为这些人创造比李广优越的后勤和战斗条件,使李广作战既艰 苦又难有战功。甚至有时故意让李广失败以衬托别人的功绩。并且在封 赏时也极为不公。主观原因:1、李广本人是一个很优秀的战将,但缺乏战略意识,尤其缺乏统帅 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从他平时领军不重视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在战场上 过分倚仗个人的战斗素质就能看出。2、他缺乏政治意识,一直以军人朴素的观念看待处理问题,在复杂 的政治环境中易成为政客的牺牲品。从他杀俘,自杀就能看出。五:课文总结:1、人物形象:李广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 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 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 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 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 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着力描写一 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 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 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 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镶,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 将土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 这位名将的风采。(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 观认识。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 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 尾李广“引刀自到”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 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 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表达之中。(3)用比照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全文在处处写李将 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 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 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 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 史公日”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 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 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 这时李广镇定自假设,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日:'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 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 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 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 示全军自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 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 妙。(二)、课文主旨:本文记叙了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 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结局的 同情,同时也揭露了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之道的社会现实。 六、布置作业随笔:我读李将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