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探究参评.doc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外国语学校 吴加芳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而且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随着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进入常态化,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的交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现代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给社会输送新时代人才,作为初中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教学中涉和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本人采取了如下措施:1.激活教材,进行中外文化比较在平时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英国和美国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人如果对英美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交际上的失误。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刻帮助学生感受和了解英美文化以和中国与英美交际原则和模式的差异,辨析母语与英语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别,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文化交际模式,最终获得真正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中国人比英国人和美国人更注重礼貌原则, 而西方人更强调合作原则; 英美人对称赞的回答为同意取向, 而中国人以不同意为取向;在交际中, 英国和美国人对提出的请求和要求喜欢听到直截了当的答复,而东方人对他人的请求若不能答应,也多半是婉言拒绝,很少用“不”, 致使答复经常不明确。这些,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生运用语言失误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把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融于教学中。又如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谈话的禁忌归纳为“七不问”,即不问对方收入(income),不问体重(weight),不问年龄(age),不问宗教信仰(religion),不问婚姻状况(marriage),不问“去哪儿”where),不问“吃了吗”(mea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和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习惯“谦虚”地说“过奖,过奖。”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礼貌,而西方人会高兴地道上一句 Thank you very much. 或者 I'm glad to hear that. 所以,在教学 Thank you very much. 这一句型时,应该尽量多地介绍它的使用场合。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当教学 present 这一单词时,我便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并且从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其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必经途径。经常给学生总结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创设情境,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总是和情境连在一起的,没有无情境的语言,有了情境学生才印象深刻,并能准确将所学语言掌握,使得教学效果更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还要设创计多种情境,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伴以手势动作,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际场合搬进课堂。小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 pair work, role play, group discussion, presentation 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 通过创造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等语言技能。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也能从容自如。营造英语氛围,找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奋点,变乏味的知识为有趣的生活情景,变学生被动吸收为主动投入参与,变老师单向灌输为指导学生,能让孩子们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熟悉语言、习得语言,有利于培养孩子们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记得我在讲述“lets celebrate!” (有关节日的介绍)前,我让学生收集许多平时在节日收到的贺卡,并且也可以自己制作卡片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之前送给自己朋友的。上课时,我先展示了这些卡片,特别介绍这些卡片上的特色,比如节日里吃的东西和做的事情等等。然后创设了相仿的语言情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学习、掌握了新知识。3. 围绕生活,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与活动的主场地。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我们不能仅仅把英语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学,而是要把它作为一种用于交流的语言来实践。我们必须从课堂中心跳出来,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它、使用它,学好并养成语言习惯。我们可以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辅助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短片小说、故事、剧本等,这些都是了解民族文化的最生动丰富的材料。同时,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受外国文化,理解其真正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照片等;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它们含有大量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社会文化知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了书本文字的不足。我们也可以利用班级里学生生日、节日、班会等机会,组织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我们应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方法,捕捉生活细节,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二、培养跨文化意识对教师的要求初中学生对英语语言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拓展他们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但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广大的外语教师具备一定条件和要求。1教师的文化素质汉英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心理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和形体语言等,都富有深层内涵和文化内涵。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2教学时机的准确把握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融合,讲解生词和词组不仅要教读音、拼写和字面的概念意义,还要深入到文化内涵、感情意义、联想、搭配意义等,教师应该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3教给学生做“国际人”的心态在英汉文化发生冲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将这种差异放置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讨论,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用包容的心态来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做一个“国际人”。4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文化教学应是渐进地、自然地、启发式、关联的,而不是集中、说教、注入、孤立式的。从中小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循序渐进地由浅层次的文化内容向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学习。所讲授的文化信息来源应多渠道,如阅读、大众媒体、实例分析、与老外交流等,多角度介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的英语文化材料,多角度看待英语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国际素质。总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远的目标,要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从起始阶段做起,不断的感染和影响孩子们。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提高认识,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习英语的实效性,真正让英语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失学出版社,2001.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 王力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