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说课稿1〔优秀篇〕(7页).doc
-光的折射说课稿1优秀篇-第 7 页光的折射说课稿孙林岳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可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及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二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五节<光的反射与折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本节内容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为学生分析自然界的折射现象提供理论的依据。也为高中的光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A、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B、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C、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D、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4)德育目标: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根据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2)、理解、掌握光折射的初步规律和光路的可逆性;(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关 键: (1)、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2)、做好探索性实验-光的折射规律实验。4、教材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二、说教法:1、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依据目标为导向、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相应的规律;启发式教学: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为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主张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 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知识,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本节采用以实验为基础,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启发式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和对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突出折射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顺序和方法,培养学生说理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2、教具:红外线电筒;透明玻璃水槽;玻璃砖;小烧杯;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象剪辑。 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 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三、说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3分钟)播放有关“三日同辉”的录象剪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习动机 感知教材。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播放录象剪辑片段,学生看到后就会被深深的吸引,产生许多疑问,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活动一】:小烧杯中盛水,观察没有盛水和盛有水的烧杯底深浅的变化,以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前,让学生猜想一会儿。问:为什么烧杯中倒入水后,烧杯底深度会看起来变浅,水中的筷子会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活动二】在烧杯的水中相对斜插入两根吸管,观察水中的部分,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 (三)、新课教学:(30分钟)1、光的折射现象(5分钟)【演示一】: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动画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直线传播的) 在玻璃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直线传播的)(2)、光从中空气进入玻璃时,传播方向有没有发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后回答)让学生结合光的反射给相应的光线和角度取名: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界面、入射角、折射角,教师在副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强调入射角和折射角)通过上述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描述光的折射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说出的不管全面与否,教师都要给于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出错的教师要适时改变提问方式和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总结并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提醒学生注意“斜射”二字 )在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后可以接着问:实验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现象是什么?答:条件: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 现象: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活动三】让学生再观察,光照到玻璃上前后,亮度有什么变化?启发学生回答:光分两部分:一部分射入玻璃中,一部分反射回空气回忆: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引导学生比较:与反射定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写在副板书上)相同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也中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分居法线两侧,光线都改变了传播方向。 不同点: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而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折角不等于入射角,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问:折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2、探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规律(20分钟)提出问题:(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2)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3)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4)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探究一】: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何?(学生透明玻璃水槽、白纸、红外线小电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角0o30o60o80o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角A、线斜射入水中; B、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C、光线垂直射水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并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结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实验探究二】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何?入射角0o折射角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巡视,对不知如何实验探究的学生和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于指导。最后抽取几个小组的实验表格投影显示。【演示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光在空气和玻璃截面发生折射时的方向、角度的变化以及光路的可逆性。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如何变化?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由于是乡镇中学,有些教学仪器的配备还不是很到位,光的折射实验中光源的选择和学生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的成败,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动画模拟实验,将真实的实验呈现给学生,将电脑模拟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能够把最直观的现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问:比较实验探究一与实验探究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板书: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线从空气斜射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板书:4、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5分钟)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看到水中的部分是实像还是虚像?板书:5、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现象二: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这种情形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但由于知识层面的原因,可能没有仔细观察思考过,所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应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置身其中进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展示海龟看树图片)现象三一只青蛙枯井看天,下雨了 “天上怎么一会儿长出枣树了?”(动画显示)现象四海市蜃楼:(观看动画演示)由于这一现象牵扯光的全反射知识,所以可以留给学生课后自己通过网络进行查找和学习。可以把相关的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找相关信息。海市蜃楼视频网址:海市蜃楼图片:我们要依照物理知识点在网上找到相关网站,把站名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上网浏览,便可以从小的教学窗口实现物理走向生活、社会。大量的感性材料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不但搜集到了和书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而且搜集到了许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满足的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这就达到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信息意识和观念的建立,有利于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五、课堂练习:(10分钟)1、下图中,哪一幅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光路? 空气 空气 空气 空气 玻璃 玻璃 玻璃 玻璃2、完成以下的折射光路图:水 玻璃 玻璃 3、岸上的人看池中有鱼在水中游泳,其中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象,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虚象,水中的鱼看岸上的人,比实际的 。(图片见课件)法线入射光线六、说板书设计:(课堂小节2分钟) 入射角光的折射空气1、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水2、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 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4、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可以提供丰富的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也改变了以往课堂上的单调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增大了信息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这也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所以整合对新的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