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研究汇编.doc
本 科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研究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学生姓名 梁棋 学 号 2 年级 2012级 指导教师 胡珍 职称 教授 2015年 6 月 8 日8 / 14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研究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学 号:2 学 生:梁棋 指导教师:胡珍 摘要:寝室人际关系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高低,对大学生人格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从学生个体、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这三个方面来描述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原因,最后从这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构建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以期能为高校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Study on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jor:Applied psychology Student ID:2 Student:Liang Qi Instructor:Hu ZhenAbstract: The quality of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and has som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In this paper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students, family factors, school factors 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inall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high school constructs the harmoniou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provide for reference and the reference.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dormitory;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绪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在寝室的交感互动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给寝室成员以宽容、友善、理解的环境与氛围,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集中精力完成作业,而且使大学生在交往中感到快乐,终身受益。反之,不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则可能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带来压抑、焦虑等消极心理体验,造成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对构建和谐校园,发展和谐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也有重要帮助。纵观以往的研究,舒茨(W.C.Schuts,1958)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这些需要大致包括三类: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霍曼斯提出了了社会交换理论,他认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一段关系积极或消极的程度取决于:自己在关系中所得到的回报;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能够与他人建立一个更好关系的可能程度。国内于上个世纪80年初期对寝室人际关系开始了研究1。孙西军(1989)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形成和成因展开调查。宋书文等人(1992)采取了纵向调查的方式对397 名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毛小玲等(2005)的研究认为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良好的。杨荣(2005)认为师专生倾向于把问题的产生原因归结于寝室其他成员,应对方式会采取回避,忍耐,沟通与包容的方式,大多数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观体验是满意的。王甫勤(2008)的研究认为与寝室其他成员聊天的时间、对于寝室的价值定位以和参与寝室公共活动的多少等都是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寝室人际关系在性别、学科、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五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方志中(2011)认为对寝室气氛存在一定影响的因素是生源地文化习俗与家庭背景差异,而沟通障碍、不良生活习惯、个性差异、不良行为方式这四方面则会对高职院校寝室气氛产生主要的影响7。本研究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并参照前人的研究进行选题和最终确定研究范围,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首先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进行阐述,之后分析导致寝室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建议与意见。一、大学师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2013年“复旦投毒案”被报道后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之后南京航天大学一大学生因为生活琐事被室友刺死而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同窗共读的美好情谊本是被自古传诵,如今却落得“感谢室友当年不杀之恩”的感叹。一时间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成了学校、社会等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也大量涌现出来6。从已有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有少数学者认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不和谐因素。他们都从统计的角度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当代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确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的重视。经过对资料进行查证与整理,我们认为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一下几种表现类型。 (一)和谐型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和谐型,一个宿舍内关系和谐往往与室友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和谐型的主要表现形式通常是舍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互相体谅。在这样的宿舍当中,男生宿舍的和谐度往往比女生宿舍高,这是因为男生往往不拘泥细节,而女生的心比较细,什么事情都很在乎,都放在心上。另外,和谐型的学生宿舍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相互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坦诚相待、宽容,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因此,宿舍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环境的优劣,能够维护宿舍的整体利益。当个体面对生活上的困难或者挫折时,其他人都能够给予帮助。 (二)冲突型冲突型的宿舍往往因为某个人的性格暴躁、斤斤计较而引起的纷争氛围,产生对立、不沟通交流乃至对立的情况。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宿舍缺乏集体观念,常常因为某些小事发生口角或者争吵,使得宿舍的气氛变得异常压抑。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一旦发生冲突,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破坏对方的物品,故意在对方休息的时候播放音乐或者说话,通过各种形式来挑战对方的极限。这种宿舍氛围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宿舍的人际关系也变得很紧张。 (三)独立型独立型的宿舍氛围主要是各宿舍成员之间的追求不同而形成的各自独立的生活状态。性格决定命运,有的学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和人接触交流,性格内向导致其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喜欢做的事情.而有的同学性格外向,参加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两种不同的学生之间就变得没有共同话题,宿舍人际关系就变得平静、安宁.因此彼此之间缺乏沟通,思想得不到交流,感情得不到释放,形成宿舍冷淡的情绪氛围。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是因寝室成员曾经受到过伤害、情感上受到背叛或者家庭的变故等,从而产生自卑、封闭、戒备的心理状态8。二、 影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 (一) 学生个体方面因素1. 由于当代大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大部分人也是家里面的独生子女,所以他们自身的一些缺点在大学里就会被放大从而导致宿舍矛盾的产生。一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 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得失,不为别人着想, 不懂谦让, 缺乏与人协同合作精神;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自尊心强,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爱发脾气, 好自作主张, 依赖性强, 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差, 心理承受能力弱;缺少劳动自觉性, 在寝室人际中, 诸如卫生值日、寝室评比等日常生活小事通常是引起矛盾的导火索。2. 由于大学生宿舍的成员可能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个不同的地方,可能带有自身的家庭环境和本区域所特有的文化背景的烙印。他们有着不同的风俗、语言以和饮食等习惯,大家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可能更是大不相同,所以就有可能在大学宿舍这一公共空间里发生人际冲突。3. 现在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为了博得更多发展资本,部分学生在私下展开各种各样的较量。其实“他们在潜意识中把身边的每一个同学看做潜在的竞争者,导致了宿舍信任危机,宿舍成员往往互不信任,不能坦诚相待,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如此便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对抗情绪无法得到排解,由原本的小问题、小矛盾演变为大纷争甚至导致宿舍关系彻底破裂。 (二)家庭教育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父母在相互尊重友爱、包容忍让等方面在子女面前能够以身作则,能使子女从小养成尊重他人的性格。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亲爷爷奶奶经常会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而使小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使得他们很难独自应对生活里的困难挫折。在遇到宿舍人际关系恶化的时候,他们很难换位思考,体谅别人,从而使得寝室冲突升级乃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学校因素首先,我们国家的高校现在采用的是“流动式教学”,即时每一门课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室不同的学生上,这样使得班上的凝聚力不够,以至于同学间的关系很难像高中那样的亲密,所以寝室里产生矛盾有时候也不会顾忌到同学情谊。其次是,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以随机的方式分配寝室,从而导致了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同学住在同一个寝室,这时候可能由于每个专业上课时间不同作息时间不同而引起学生间产生矛盾2。最后,高校在学生宿舍的管理上仍然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对于像宿舍内部人际关系这样的微观事务则不够重视,思想工作做的不细致,缺乏对学生宿舍尤其是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寝室内的人际紧张。三、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应对策略 (一)学生方面1. 构建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大学生自身是主要因素。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首先需要摆正心态,有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的室友长期相处的心理准备。有时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可能会与室友之间产生产生矛盾发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放低自己的姿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尊重别人,这样就能够缓和室友间的冲突。2. 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发现矛盾之后就要着手解决。在解决宿舍矛盾时应该注重人际交往技巧的运用。只有解决问题的意识,没有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大学生应该不断地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以便解决宿舍矛盾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室友之间交流时要把握尺度、掌握火候,在适当时机适当地表露自我3。 (二)家庭方面 在大学期间由于与父母亲相隔两地,父母亲更多的是关系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情况,较少的了解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困难。孩子不想要父母在远方为自己担心,自己便隐瞒了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这就需要父母在关心孩子成绩的同时,应该更加关心子女的生活状况,关心子女与寝室同学的人际交往状况况。而当子女在寝室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积极的与子女进行沟通引导,并和时联系学校辅导员,帮助子女进行更好的人际交往。 (三)学校方面从学校方面来看,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建立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高校应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多多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互动,活跃宿舍氛围,提供宿舍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平台。例如开展宿舍文化活动,这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宿舍文化品位,还可以增强宿舍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宿舍的凝聚力,从而有效促进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2。2.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高校开设心理咨询和辅导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开设实体心理咨询室面对面接受在寝室人际关系方面有困惑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此过程中可以让来访者在相对封闭的小组里再现寝室情况重新体会和评估事件从而让来访者获得一些人际交往技能。另一种途径是针对不愿意面对咨询老师的学生而开设郡学校开通微博等“ 背对背” 交流平台让大学生在完全保密的状态下尽情倾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寝室人际关系困惑并得到正确指引。3.对特殊宿舍适度调整寝室人员。对寝室人际关系较为紧张的宿舍在班主任、辅导员等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后仍不能解决甚至还有恶化趋势的, 为了避免更为严重后果的发生, 可以采用调整寝室内部人员做法从而缓解寝室紧张气氛。四、 结语和谐的宿舍对于大学生适应环境、形成健康人格,以和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当大学生面对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之时,需要加强自我修养,也需要家庭的积极引导,更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和时跟进。因此,有效预防并解决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冲突,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高校方能在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中取得实效,并真正让大学生在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以健康的身心、更好的姿态步入社会。参考文献1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69-1802 熊昌茂.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构建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9).63-643 申艳婷.大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1854 姚福清,兰倩.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和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92-935 刘艳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究J.高教论坛.2014(10).626 陈星宇,秦桂芬,岳献荣.当代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探析J.大学教育.2013(11).104-1057 刘春雷,李铁镔.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18 陈亮建,黄丽艳.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153致谢大学三年时光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学年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胡珍教授。她在忙碌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还要感谢我的同窗同学们,是他们的支持鼓励才有了这篇论文,谢谢大家的批评指正。最后还要感谢前人所做的这些研究,才使我有了参考的基础。特别要感谢全班同学朝夕相处的三年时光,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容易,因为大家的包容鼓励,才成长起今天的我。最后希望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同学们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