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开放式作文教学中体验型写作的研究与实践.doc
-
资源ID:35775167
资源大小:5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开放式作文教学中体验型写作的研究与实践.doc
n 掌握50008040E产品的体系结构n 掌握50008040E的单板构成n 掌握50008040E换板操作n 了解50008040E升级操作开放式作文教学中体验型写作的研究及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改革步履依然艰难,写作教学过程中一些纯章法、纯技巧的授受和“考场作文”反复操练的现象严重,作文课形式极其单一。同时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对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维受定势束缚,个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造景造物造事造人屡见不鲜,矫揉造作,缺失了写作内容的原汁原味。这样作文教学也达不到“教作文”、“学做人”的教育目的,也及新课标下的写作要求相悖。让学生从虚假的作文套路里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我手写我心、我思故我在、个性飞扬的写作局面,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组老师积极投身实践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由王莉萍老师负责、执笔的课题初中语文课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及实验在2005年1月申请,被列为市属级立项课题,并于2006年3月如期结题,获2005年绍兴市属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我们以为,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服务者,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写作氛围,把他们带进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用个人独特的语言去再现个人独特的思想,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用自己的心去体悟生活,用真情去浇灌文章,要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从而开创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写作新空间。开放式作文教学是借鉴国内外作文教学的一种革新和尝试,其基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写作的天赋和潜能,让学生以学习者和思想者的双重身份参及写作这一极富创新特征的活动,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可见,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且能“表达真情实感”。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社会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二、课题研究的依据:体验式作文教学符合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它的实施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及时俱进。(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可见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冲动。写作是一种生活,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发不畅,这种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态”,写作就应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因此,我们的写作在内容上,需要“原生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 (2)符合“大语文观”的新观念语文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它的效果往往是滞后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而开放式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表达,更要从读和写两方面着手,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3)符合“活动教学论”的新观念以往作文教学是个体间孤立和封闭的学习活动,没有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全凭个人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放松。开放式作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地参及各种活动,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毫无拘束地宣泄于笔尖,学生的写作过程其实是学生自信、自强精神的体现。(4)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思想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人本论的思想。“它主张从教育内部去考察教育的本质,去揭示教育的特点及规律,从而并肯定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这教育观念出发,可明确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作文教学必须确立学生“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主体意识,因而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及相互间关系的处理则成了整体推进作文教学的关键。(5)符合课改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文教学更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状态,拓宽和开放更多的作文教学资源。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地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写”,处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三、对课题的再认识:所谓体验型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及感悟。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性。相对于自然科学,语文学习具备突出的人文学科特点,它不是以认知为主,而是以体验、感悟、熏陶为主。体验型作文教学以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性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真、善、美,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做人及作文是统一的,人的境界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文章品味的高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心里话、写真实的话。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原则。当然在作文中适当地进行夸张和虚构也是允许的,但基本事实应是真实的。(2)开放性。现在作文教学过于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忽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制订题目、确立体裁、字数,到评价作文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写什么、怎样写都有一定的框框束缚着,学生极少有写作的自由。体验型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的写作指导模式,其开放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写作内容开放,体验型作文教学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自拟题目,选择写作内容。二是写作时空开放,学生在写作前有较长的准备时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积累素材。三是写作形式开放,不给学生过多的体裁和字数方面的限制,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直抒胸臆。四是评价标准开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把教师的评价原则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3)综合性。体验型作文教学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用系统论的观点去考察课程培养目标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间的内在联系。它把课内学习及课外学习、接受学习及探究学习、书本学习及实践活动、阅读及写作等诸方面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一个学习过程中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这就避免了学生为写作而写作的现状,让学生在写作前,先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大量的信息,再通过思考及交流,将这些信息进行选择、整理,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吸收整合表达的过程。(4)创造性。创造是写作的生命,学生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还要有创造意识,不能人云亦云。体验式作文教学其本质上是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态度去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用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和学说;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敢于标新立异,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总课题组实验方案基本内容的框架内以下列内容为研究重点。(1) 写作教学及阅读教学的关系重点研究任何使学生读书、写作能力得到双向促进及发展的方法。读写结合,用阅读去指导写作,使写作更有章法;以读促写,用阅读来增进体验,使写作更具感染力。(2) 写作教学中的观察能力训练重点探讨写作教学中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及训练。让学生留意观察,做出思考,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去捕捉生活的写作素材。(3) 社会生活实践在写作中的体现倡导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鼓励学生参及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4) 写作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研究如何创设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5) 开设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探究如何以多样的课型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五、课题研究的实践内容和实践进程设计: (一)以生活世界为本源,拓宽视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及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1、引领学生主动参及体验生活“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及外界很少发生联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 叶圣陶先生这段话精辟而又切中时弊。要让学生作文流淌出“真实”的水来,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实的阅读中积淀语言材料,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作文教学要打破时空限制,把作文引向生活,让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及生活沟通,追求的是真实和实用,讲究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跳出封闭的教学格局,把作文引向生活实际,把学生引进社会大课堂,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把生活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只有体验,才会真实,无论是融入社会还是参及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主体参及、亲自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纯真,体验人及人之间的关怀,体验失败后的自强大自然是有灵性及秀气,我们们带领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引导他们观察、欣赏、感受春天的事物。大多数学生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怀着无限喜爱之情,有的学生爱嫩绿的小草,有的学生喜欢盛开的桃花,有的学生被翩翩起舞、色彩缤纷的蝴蝶群所吸引但也可能有些学生不喜欢春天,认为春天气候变化无常,又寄生虫大量繁殖的季节,容易患疾病。每次春游之后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作品,大多数学生笔下的春天都是有情有味的。一位平时写作较差的学生在野炊一文中写到:我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饭菜,觉得有滋有味,看着同学吃着我做的饭菜,我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快乐。所以,体验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是解决学生习作千篇一律之顽疾的最有效方法。 2、引导及时捕捉并积累生活体验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澜,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环保活动,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积累活生生的写作资源,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及时捕捉灵感。生活犹如一座矿藏丰富的“宝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但只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就会有新的发现,就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继而使学生自由表达。比如,双休日,社区服务站的同学们访问下岗工人、退体老人等等;陶吧里,“小艺术家”在进行亲身体验;肯德基店,同学们在做“钟点工”;教师节表彰大会,“小记者”在做人物专访等活动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街道、社区、广场、商店等到处都有学生活动的身影。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纳入积累的范畴,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学生把每天从电视里、家庭中、社会上看到的新鲜事记录下来,把听到、看到后的感想写出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有关的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能更多地关注自身以外的奇闻轶事,并有选择地融入自己的作文,从而形成和加深对社会生活体察和洞悉的能力。可见,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下河捉鱼的生活体验,也不会写出见鱼心切、失鱼懊恼、得鱼心喜、吃鱼有味的完整的情感变化。有了生活的积累,写作时,脑海里就闪现生活情景,其间的人物情景也会招之即来,奔入眼底,注入笔端,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二)以阅读文本为本真,丰富内涵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当学生在真正“孤独”的意义上去阅读的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都会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或是被久久地感动着。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地回味,这一切都是自己独自承担。1、倡导多元解读无论是接受美学还是建构主义,都承认读者会从不同视角对作品进行多元化、多维度的解读。这对阅读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当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进行阅读时,必然会对同一文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理解,而从对文本的整体性透视角度而言,这些理解往往具有不同层次的合理性。尤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多元的理解体现了文本自身具有结构的开放性和意蕴的丰富性及不确定性。可以说,文学作品是常学常新的,对它的探究、揣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无阻开放的过程。因此有人把文学比作“耐欣赏”的精神消费品。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在思维方式上破除以往单纯求同的定势,倡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及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事实上,教师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能满足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构建意义的平台。 2、美文品读近两年来,笔者利用每周两节师生共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美文或让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美文。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那些短小精悍、以情感人抑或以智启人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或请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把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感同身受。情到深处,学生有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感动得暗暗流泪。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从遣词造句、构思立意等方面加以点拨指导,不仅欣赏了美文,还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美文。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学习语言的过程。实践证明,每周两节的师生共读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欣赏美文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过程,日积月累,它们的语感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邃,对文章就理解越透,对生活也感悟得越深,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三)以“原型”体验为发端,唤醒习作冲动学生平时在心中积累起许多杂乱的感性的“体验”后,“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人的大脑无意识记忆等等,这就是原型。我们应以这种“原型”为发端,唤醒写作冲动。1、走回现实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原型”体验,要唤醒这些体验,应将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之中,生活中的一片落叶,一抹夕阳,一段小巷,一扇窗,一个不经意的微笑等等,都有可能会激活他们某种积于心底的情绪,唤起写作的欲望。如,“我”珍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地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常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热泪遮档住了。”绿叶、猫、如洗的蓝天,都是特定的生活情境,给小作者创设了一种“当众孤独”的心理氛围,有助于唤起那时那境的同类体验。2、设计提示语设计富有感情的、新颖的提示语,选择能激发学生多种体验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是否能激发原型,唤醒学生的当下体验。比如,在作文题目前面加上一段提示性的话,它能唤起回忆、引起联想、触发情感、启迪思维、开拓思路,能捕捉到学生写作的“兴奋点”和“动情点”,能一下子“惊醒”学生心中储备的表象,并能把它贯通起来,获得写作的冲动。3、展示时文作品作品唤醒是指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或贴近学生生活的时文等,让学生体会他人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从而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体验积累,产生写作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例如,学生都参加过考试,为了得高分,有些学生甚至“不择手段”,当听到“我把手伸进抽屉里,摸着书,一页一页艰难地翻着,手直发抖,身子更不自在,冷汗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我镇定地给自己打气:不怕,不怕,就这一次。尽管如此,我还是抬头看看老师。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师正向我这边走来。完了,完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大气不敢出,脸涮地一下红了!我吓得闭上眼睛。”我想听者同样的体验就会被唤起了,甚至还会想到和考试情形有关的其他的情感经历和感受。(四)以情景活动为载体,提供习作平台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情境设置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良好的载体,它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写作平台。1、描述哑剧老师静静地走进教室,一声不响地在黑板上写上“表演哑”?用手示意让学生上台演写“剧”字,创设一种哑剧氛围。教师说:“今天,我们既然是表演哑剧,就必须一起遵守活动的规则:谁也不许讲一句话,只准做,不准说。”同时要求学生,看老师做动作,同学们可以参及,但要仔细观察老师、同学的表情和动作,体会自己的心情。第一步:表演跳绳。老师在讲台旁边拿“东西”,在两只手上缠几下,走到一边开始独自跳“绳”。示意一位学生上台学跳,然后,老师跳进去,表演双人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台表演多人跳。老师又示意表演两人跳,几个合跳,轮回几次。第二步:表演拔河。老师又在一边拿来一根“绳”。先做示范,让学生表演拔河。让男、女生几人分两边比赛拔河,用手示意纠正往一边倒的错误表演动作。请一名女生及几名男生比赛拔河。力量悬殊,使学生明白失败一方该倒向前面,让更多的人参及拔河比赛活动。这时教师说:“憋了这么久,大家一定想表达了吧?请用笔记下活动过程和感受吧。”学生自拟题目,然后开始习作。2、情景评述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笔者以商标为载体,设计了“商标展评会”活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先让学生走进商标,说说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商标,能说出理由。这时学生纷纷上台展示搜集的商标,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创造商标,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商标,分小组讨论商标设计的图案,议议创作意图。并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广告奖”、“最佳解说词奖”。最后让学生描绘商标,以“商标展评活动的经过”、“小组的创作过程”、“最欣赏的商标以及广告语和解说词”等等为内容,任选其中感兴趣的一方面来写,要重点突出,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回归到丰富生动、真实可信、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生活。这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理想途径。我们要树立“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牢牢抓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这一切入点,让我们的写作训练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既有情趣,又有实效。(五)以自改互改为途径,集思广益。 古今中外的著名文艺作品得以流芳千古,给万千读者隽永的艺术魅力,无不是在初稿后经过作者反复的呕心沥血的修改才获得成功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把作文评改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教师通过评改作文,能深入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和作文指导的效果。学生通过作文评改,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提高作文素养。采用开放式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师改集体评的单调方式,能优化作文评改。以往的作文批改是教师一手包办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凭自己的主观 感受和文艺批改的标准,从原则和理论高度对学生作文提出种种苛求,结果是作文本上涂满了圈圈点点,学生心里却长满了疙疙瘩瘩。学生真情付出却得不到肯定,难怪对作文敬而远之,提不起兴致。开放式的作文评改是作文分享,共同评改,共同进步。让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具体做法是:(1)选取瑕瑜互见的几篇作文抄出来,学生一起评改。评出优点,找出缺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如何修改;(2)把作文本调乱发下去,人手一本,读别人的作文学习长处,圈点败笔,提出修改意见,写出评语,并可交换,多看多读,然后交流优秀作文,交流评改意见,最后拿回各自的作文本,根据别人的批改意见自改作文;(3)采用出版的形式,把学生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每位学生自由选择作文去读去改去评,然后统计谁读得作品多,谁写的评语多,共同推荐出优秀的作文,再一起交流学习在评改中注意提醒学生善于发掘所读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提高兴趣,促进学生想写、愿写、多写。(六)以活动成果为动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作文的真实意义在于交流思想,所以,我们努力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的作文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交互的学习、鉴赏、评议中,体验作文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快乐及安慰。(1) 摘抄精美语句。作文教学厚积才能薄发,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在互改互批互赏作文的过程中,把同学作文中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标上作者、班级、姓名,让学生体验成功,供同学相互学习借鉴。(2) 开辟百草园习作园地和书香长廊。各班每月精选习作,推荐给百草园习作园地,定期出刊,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3) 编写自己的作文集。让学生汇编自己及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在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加上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不仅能展示每位学生的才华,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一位学生兴趣盎然地参加写作活动。(4) 向各级刊物投稿。为鼓励学生投稿,我们专门印发省内外中学生报刊、杂志的邮编、地址、电子邮箱,供学生选择,使投稿更有针对性。学生作品一旦发表,立即向其表示祝贺,强化他们的成就感,使其踌躇满志,信心倍增,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写作。六、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人员分工:(一) 研究步骤:实验拟分三个阶段,即从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其具体步骤为:第一阶段:(2006年6月至2006年8月)为实验初始阶段。1、实验教师的筛选、培养筛选有教学教改经验的教师参加,首先组织实验教师系统学习创新写作的相关理论,掌握其基本原理,使理论水平得到提高。2、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教师上网或翻阅学术杂志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理论层面上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3、制定实验方案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并制定每阶段的总体实验计划,实验教师制定出个人的实验计划,开始启动实验,做好资料积累工作。第二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为实验探索阶段。每阶段制定实验计划并总结出取得的成果。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扎实有效地探索体验型作文教学的方法,并总结经验。第三阶段:(2007年7月至2007年8月)为实验总结巩固阶段。实验教师把通过探索形成的教学模式形成文字,上升到理论高度,初步完成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继续实施并推广已取得的成果。(二) 研究方法:1、博取借鉴法广收博取国内外有关信息资料。2、观察实践法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引导学生用千变万化的语言来表达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3、教育实验法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创设情景课、听写互动课、新闻评析课、感悟生活课、作品鉴赏课、作文实践课等。4、教育经验总结法及时收集各种材料、课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推广有新意、效果好的经验。5、个案研究法共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使作文教学更具实用性。七、课题研究的效果:(一)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 ,养成教师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本课题的开展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作文教学观念,树立了体验型作文教学的思想,增强了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培养了作文资源开发的能力。部分青年教师通过互相学习,努力让现代化教学设备更好的服务于作文教学的改革。教师带头读书、写作,做学生作文的引路人,两年来,有 10多篇教师的作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在市属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由王莉萍老师负责、执笔的课题初中语文课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及实验在2005年1月申请,被列为市属级立项课题,并于2006年3月如期结题,获2005年绍兴市属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这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伟红老师的论文注重感悟 化茧成蝶对感悟式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一文发表在2006年12月的教育月刊;感悟式教学的几种策略一文发表在2006年5月的湖南教育;张晓芳老师的论文新课程下写作评改标准的对策初探一文发表在2005年10月的作文报上;冯文荣老师的论文初中作文教学求真法初探在2006年绍兴市属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王莉萍老师的案例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在2005年绍兴市属中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二)创设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取得了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课题组成员乐于实践、勤于反思,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尝试“体验型作文教学”,每位课题组老师积极投身教学第一线的研究,研究课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的关系、写作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社会生活实践在写作中的体现、写作教学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创设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纷纷在语文教研活动中开展,以研究课来带动了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三)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开放式作文教学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使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习作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既学会了“作文”也学会了“做人”。通过开放作文教学环境而开展的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活动,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读书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读书、作文成为了师生生活的习惯。2、体验型作文教学加强了习作训练及其他学科的整合,沟通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丰富了习作素材,使学生想写、敢写、乐写,尤其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3、创建多种习作交流的平台,通过开放学生的作文成果,加强了习作训练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习作素材。体验式作文教学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使学生在实践、感悟和习作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良好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作文”及“做人”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八、结论及反思:(一)结论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它是对传统教学只会“讲大课”、“满堂灌”,只重视课堂知识和抽象认识的改造和发展。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历体验”,就是意味着习作教学不是一个师生围绕着书本,把知识对象化、目的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经验,以自己的理解、想象等去直接地感受、体味、领悟、再认识、再反思、再创造的生命体验过程,同时这也成为一个确证生命、发展生命的过程。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作文走向“立诚”的最佳途径,不仅能让学生写自己的话,而且写自己知道得最亲切,感悟得最深切的东西。一、让学生回归生活,拓展写作视野。 旧时文章是“代圣贤立言”,用于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千年陋习,遗害深远。大部分教师深受传统的影响,思维定势,视野狭窄,给学生指导作文时难免生搬硬套、教条主义。往往追求观点正确、思想健康,规定学生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让学生围着老师转。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注意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才是素材的积累,自然才是写作的源泉。孩子们把身心融入他们喜爱的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去体会、去品味、去升华。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看到了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田野里万紫千红的花朵作文之前让学生去感受真实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素材,作文之时才不至于言之无物或是老生常谈。或参观,或秋游,或野炊,或游泳,或种植,或喂养小动物,无不激起学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无不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涌向笔端,抒写多彩的生活。生活有多广阔,作文教学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宽广。 体验式作文教学,突破课堂中心,走进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体会更真,感受更深,才能写得更生动,写得更感人。 二、 拓宽阅读范围,多渠道指导写作。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不仅乐写、愿写,还要会写,就必须使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掌握写作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读及写的关系,指出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途。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本领。作文指导不局限于单纯有限的指导课上,而是拓展到了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拓展到了课外阅读过程中。每讲一篇课文,总是善于捕捉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从阅读中掌握的写作技巧及方法能及时在作文实践中运用、巩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放式的作文指导,还特别注意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如中学生阅读、语文报等,指导学生读要有一得,或词句,或片断,或结构,把好的词句、片断摘抄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自己的“作文选”。作文时触类旁通,效法仿作,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挥、创造,逐步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的技能。 开放的作文教学,打破了作文指导的局限,引导学生多渠道大范围地阅读写作,使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的技能技巧。 三、充分展示个性,创设自由的习作新空间 写作是“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是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可现实作文却是“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作文里充斥的是套话、假话,传达的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传统的“文以载道”的写作观仍左右着我们的作文观。文章主旨、社会效果、政治意义仍是衡量文章优劣的重要尺度。传统的作文教学更多地承担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评价的任务。只有思想正确、健康向上、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材料才可以写进作文,而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的伤心、快乐、恐惧、兴奋等真情实感,往往被贬斥为“立意不高”,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于是学生学乖弄巧,违背真心地吹嘘,海阔天空地虚构。传统的作文教学抑制了学生的真情表达,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开放的作文教学以学生为主,着眼于学生的情感及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原野里各取所喜,说自己所想说,写自己所想写,喜怒哀乐皆如纯净的小溪般自由流淌。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表演自己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言论自由的空间,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思,开启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说出心中所想,写出心中所想。 开放的教学,开放的思想,融洽的气氛,倾心的相交,让情更真意更浓,让作文更具活力,更具有情感的魅力。 四、启发调动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传统的作文教学因循守旧,压抑了学生创新的欲求。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能力。 在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善于启迪学生丰富的创造性的想像力,指导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放胆去写,海阔天空,自由思索。对那些大胆新奇而以又合乎情理的“奇思妙想”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要引导剖璞见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作文,旨在一个“新”字,或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以开放的行之有效的教法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启发他们的心智,促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和自信,写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见地。 开放的教学,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想得开想得新。真正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总之,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去感悟生活,倾吐真情,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会了思考,锻炼了意志,给作文教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学生们在轻松自在的写作氛围中乐意写,写自己。 (二)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改革已迫在眉睫。因为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进行语文改革的主体,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对真善美的感悟,更体现了学生的爱憎。可以说,学生作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必须开辟这块属于学生的文学天地,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些活动,让他们走进社会,观察社会,从而产生情感体验,并积极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其实这一过程不但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而现在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敢说真话,表现在写作上则是抄袭他人之作,或仿照他人而写,无独创精神,造成学生有言无处说,有文无处写。这是对学生心灵的巨大打击,是一种心灵上的虐待,作为语文教师深感悲哀。尽管在研究过程中一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尽情地写,可学生还是受习惯势力的影响,胆子还不大,放得还不开,这就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其次,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必须增加阅读量。只有博览群书,学生的视野才会开阔,才会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时才能居高临下,下笔如神。可现在许多语文教师还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