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论文私募股权基金论文后金融危机时代私募基金的思考.docx
私募基金论文私募股权基金论文-后金融危机时代私募基金的思考【摘要】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经营转型、兼并重组、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私募基金的价值创造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文章通过私募基金行业的业绩分析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发现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包括私募制度不完善、法律障碍、监管不力、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并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私募基金; 政策建议; 监管体系; 法律框架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私募基金不仅能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资本不足的问题,而且更具有专家理财优势,能为中小企业引进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持,为以后顺利进入证券市场融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私募基金理论基础 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与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一)私募基金的分类 1.根据运作方式分类。在我国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私募基金已经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可以采取信托制、契约制与公司制(合伙制)等形式。2.按资本来源。在中国经济区域内活动的各种私募基金基本可以分为四类,即外资背景型、政府主导型、券商背景型与民营型。3.按规模。按规模可分为大型(资金5亿元以上,注重价值挖掘与行业认可)、中型(资金2-5亿元,持有独立研究的股票)、小型(资金2亿元以下,投机性较强)。 (二)私募基金的特点 1.针对性。由于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的,因此其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更有可能为客户度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要求。2.风格化。由于私募基金的进入门槛较高,主要面对的投资者更有理性,双方的关系类似于合伙关系,使得基金管理层较少受到开放式基金的随时赎回困扰。3.高收益率。这是私募基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超越共同基金之处。正因为有上述特点,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 (三)私募基金的经济效应 私募基金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现在比较急需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消费品制造业与消费服务业大都以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为主。后危机时代国家的大规模基建,一定带动金融体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融资渠道。这就是私募基金大有作为的领域。私募基金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国家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真正的优势在于它是真正市场化的。基金管理者完全以企业成长潜力与效率作为投资选择原则,只要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不管这个企业是小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整个社会的后危机时代稀缺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就可以大幅度提高。 二、中国私募基金业绩 (一)2008年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发展的新现象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规模,虽然大量的民间协议型的私募基金无法统计,但通过对信托型私募基金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当中相当一部分私募基金已经显现其独有的优势,以净值增长率来衡量,27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008年全年跌幅小于30%,其中多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报告显示,2008年度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50.63%,指数型基金平均业绩为-62.60%,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业绩为-49.75%。与此相对应,存续期超过一年的全部79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平均业绩为-35.8%,远高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平均业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富裕阶层,这一阶层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与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投资理财方面,他们更偏向于方式灵活、预期回报高的私募基金,这一市场所具有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一些国外的私募基金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绕开监管渗透进来。由此看来,在金融危机中,私募基金在中国的存在有着坚实的市场基础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2009年我国私募基金业绩表现 2009年是历来私募规模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年,不仅大大高于2007与2008年,甚至高于2004年到2006年这三年的总与。而这一扩张速度还是在“被压抑”的情况下实现的,如果仔细探究统计数据,2009年上半年的私募阳光产品成立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份(见图1)。 由图1可见,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无疑在2009年出现了“井喷”的行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私募基金行业在2003到2006年只能说是处于“萌芽”阶段,它缺乏市场规模,也缺乏话语权。在2007年罕见的牛市来临之机,它开始成长,但应该说还不是规模扩张的高潮。阳光私募的大面积扩张事实上是在2009年。值得注意的是,截止到2009年末,发行信托产品的阳光私募规模在400亿元左右,但据私募排排网的测算,国内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009年末接近1.1万亿元,这一数字是得到业内多方认可的。这意味着真正进入到阳光化运作的私募基金资产规模还是少数,阳光化运作的只是“冰山的一角”,中国私募基金行业2009年的发展趋势,正是处于“冰山慢慢浮出水面”的过程。从2009年私募信托产品发行的节奏来看,也明显地表达出“上半年”与“下半年”两个不同时间区段的反差特征(见图2):在7月份以前,私募信托产品的发行量与成立量都在逐步上升,而下半年则发行量与成立量骤减,而且成立量明显高于发行量。这一特征恰是因为在上半年行情的配合下,私募信托产品的发行与成立量都顺势扩张,而下半年则基本由于暂停开信托证券账户后,发行量迅速萎缩,成立量没有立即下降的原因,部分是因为这些下半年成立的产品多是在上半年就开始发行的。 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 私募基金由于受政府监管相对较宽松,操作缺乏透明度,有可能出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这都不利于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在可能取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蕴藏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如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代理风险等。 (一)法律障碍 私募基金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是其合法性。迄今为止,我国在立法上对私募基金尚是空白,信托法、投资基金法迟迟未能出台,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对私募基金都是在禁止之列,如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等。从法律角度而言,国内所有私募基金的业务都是违法,至少是违规的,这也是私募基金所面临的最大障碍。 (二)无序竞争造成市场混乱,监管不力 由于实际意义上的私募基金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证券监管机构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私募基金市场成为证券市场上的监管盲区,这也导致了该市场实际上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主要表现在:没有准入门槛,虽然有相关法规对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进行了界定,但实际上有资格与没资格的咨询机构、工作室、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都在从事着私募基金的业务,事实上私募基金市场的进入主体失控,谁都可以进入这一行业;没有行业规则,各种代客理财合约五花八门,其中很多都极不规范,而且也违反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如最为常见的保底、保息合约等,而一些资质较差的机构进行虚假承诺,进行超出保证能力的高风险投资,故意夸大收益率,结果导致保底、保本名不符实。 (三)投资环境较差 国外有些成功经验表明,政府支持私募基金的政策才是投资环境良好发展的基础。国内目前对于发展私募基金的鼓励性政策不够,障碍性政策较多,还没有专门针对股权基金投资核准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多元有效的退出渠道是发展的必要前提。私募基金是对专业化要求相当高的行业,要求投资人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对各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与企业家、投资银行、咨询公司的良好关系。尤其后危机时代我国私募基金的迅猛发展,我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才缺乏。一些中外合作基金或公司,最初是以吸引人才与资金、学习管理经验为目的,但结果只是吸引来了资金,而吸引的人才并不多,学习的管理经验更少。就国内情况而言,由于实业投资机构有限,而金融机构缺乏实业投资经验,加上现行人才体制与户籍制度的限制,技术人才的流动受限,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提高管理运营水平与管理团队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诚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达为道德风险问题,国内很多被投资企业在“圈”到钱之后,从未打算把钱还给投资者;有的企业即使盈利,也吝于分红,而基金一般是小股东,亦无力保障分红权益,所以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保障私募基金的权益也同样是当务之急。 四、规范化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立法 我国现行法律一直没有对私募基金作出任何直接的规定,许多相关法律对私募基金的问题也总是避而不答。虽然法律的制定总是有滞后性,但随着私募基金在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大环境下,私募整体在不断发展壮大,对其进行立法已显得必要而紧迫。笔者建议可采取国外私募基金的主流形式有限合伙型,由于它较好地解决了基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好地克服了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因此应鼓励并引导我国后危机时代私募基金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二)规范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与风险揭示以控制其风险 我国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方式可以采用国际已经普遍承认的披露方式与原则,即既要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又要在信息披露频率上给予相对宽松的政策。这样后危机时代私募的监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三)改善我国私募基金投资环境 后危机时代要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良性发展,除了应在其相关立法上予以规范外,还应该从改善我国私募基金的外部投资环境入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等诸多问题,使得私募基金没有良好的生存土壤。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从而改善私募基金的生存环境,应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经验,考虑在主板市场的部分板块与推出的创业板试行引进私募市场交易制度,与现有的竞价交易制度相结合,特别是最近天津在滨海新区要建成全国私募投资基金中心,推动滨海新区金融体制改革,不仅要在发行、交易、信息、人才引进与培训上进行创新,而且要在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制度上先行先试。 【参考文献】 1 黄礼健.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必要性与主要问题分析J.华北金融,2010(2). 2 蔡晓铭.后危机时代私募新战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3). 3 杜广哲.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展望J.现代商业,2010(9). 4 黎琦.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J.河南科技,2008(8). 5 黄礼健.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必要性与主要问题分析J.华北金融,2010(2). 6 游筱璐,徐鹏.后危机时代私募新战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 7 刘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制度环境建设研究J. 学术论坛,2008(05).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