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修改).doc
一、实验: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小吊车吊臂工作原理实验材料: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实验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二、实验:比较列车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列车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三、实验:感受推和拉(分组实验)实验目的:体验推和拉的作用实验材料:每个同学实验过程: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4.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实验结论: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四、实验:玩滚轮(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滚轮在什么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实验材料:剪刀、泡沫塑料板、胶、胶水、长30cm的小木棒、小盘、线、重物、线轴。实验过程:1.用泡沫塑料板剪两个圆轮片。2.把线轴用胶水固定在圆轮片中央。3.将一根木轴插入线轴中央,再把一根拴有小盘的丝线,固定在木轴的一端。4.往小盘内放进重物,放开手,滚轮运动起来。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五、实验: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分组实验)实验目的:认识阻碍物体运动的阻力、摩擦力。实验材料:自己的手、桌面实验过程:1.先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 实验结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六、实验:制作地球模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 认识地球实验材料:旧报纸、一个旧皮球、颜料和颜料刷、一张世界地图、粘土、胶水。实验过程: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胶水贴在皮球上,至少要贴3层。3、用粘土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七、实验:太阳和影子(演示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太阳和影子长短关系实验材料: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手电筒一个、粗铁丝一个、尺子一把、铅笔一支。实验过程: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影子和太阳温度变化现象记录表时间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8时10时12时2时4时影子长度温度-2812139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实验结论: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八、实验:模拟昼夜的形成(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昼夜是如何形成的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4.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明亮的一面,一会在黑暗的一面。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