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doc
第一部分 经典诵读1.墨 梅 王冕(元)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注释】1. 墨梅:水墨画梅花。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梅花,是用淡淡墨迹点化成。4.清气:清香气味。5.乾坤:天地。1 2【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清香之气。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高尚情操。创新练习你喜欢诗人刻画这株梅树吗?充分运用你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你知道哪些人物像这株植树。2.石 灰 吟于谦(明)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 【注释】1石灰吟:石灰赞歌。2吟:古代诗歌体裁一种名称。3锤:捶打,敲击。4击:撞击。5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6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7等闲:平常,随便8青白:指高尚节操。千锤万击:无数次锤击开凿。9人间:人世间。3 4【译文】 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 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思想感情。创新练习 58 59请结合实际说说“石灰”精神与“竹石”品质有何相似之处?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1之:到达。广陵:即扬州。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天空消失。尽:尽头。 5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5 6【韵译】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三月去往扬州。李白心中只看见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江水向天边奔流。 【评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离别。这首诗,表现是一种充满诗意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诗人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时代、繁华季节、繁华地区相联系,在愉快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诗意。练习设计搜集送别诗词,读一读。4.塞下曲卢纶(唐)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 ):匈奴首领。这里指入侵者最高统帅。遁:逃走。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骑兵。逐:追赶。【诗译】 7 8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壮举,气概豪迈。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情景下溃逃,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情景下准备追击。一逃一追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想象是非常丰富。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诗人情感。5.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注释】1.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古诗今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家乡和童年吧。9 10【简析】虽然诗歌只有二十字,但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观察力。没有月亮夜是看不清什么,然而因为有一点微风,远处一盏小如萤火渔灯,让诗人看到了满河星星。诗歌写出了少中有多、小中有大哲理。同时也用诗本身启发我们,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美,美在你心中,美在你眼中。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古诗意境。 6.过华清宫 杜牧(唐)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注释】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2回望:回头远望。3绣成堆:形容骊山突兀而奇秀景色。4千门:华清宫宫门。5次第:一个接一个地。6一骑(jì):一人一马合称。7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尘土。8妃子:指扬贵妃。11 12【今译】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色如锦绣一般,山顶上,华清宫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一位骑手飞奔而来,赢得杨贵妃嫣然一笑,没有人知道这是从很远南方运来鲜荔枝。【赏析】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与同时代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过华清宫同题作品共有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练习设计读课文,想象画面,并用图画形式把课文内容画下来。7.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释】1幽篁(huáng):幽是深意思,篁是竹林。 幽深竹林。 2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对应。 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古诗今译】13 14月夜,独坐在幽深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赏析】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情。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心灵澄静诗人与清幽澄静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 练习设计想象诗中美好画面,并试着画出来。 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今译】15 16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大雨激起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乌云, 而那望湖楼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赏析】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美丽风光。练习设计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样心情? 11.前 出 塞 杜甫(唐)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释】1.挽弓:拉弓。 2.强:指坚硬弓。拉这种弓要用很大力气,但射远。 3.长:长箭。 4.擒:捉拿。 5.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 6.列:分立,建立。 7.疆:边界,领土。 8.苟:如果。 17 189.制侵陵:制止,侵略。制:制止。侵:侵犯。陵:这里同“凌”,欺侮意思。 10.岂:难道。 【古诗今译】用弓就要用坚硬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首领。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固定疆域。只要能制止敌人侵犯就。【赏析】 诗前四句很有俚语色彩,但却又极富哲理。后四句先是指出应该尊重各国领土主权,不要随便为侵略轻起战端,一个“自”不仅仅反对外敌入侵,似乎也反对穷兵黩武侵略外国。战争目应该是以战止战,并不是在多杀伤人。这是很有见地战争思想。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练习设计朗读诗句,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12.登 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渚:水中小洲。.回:回旋。.百年:犹言一生。.潦倒:犹言困顿,衰颓。.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古诗今译】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19 20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赏析】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在夔州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衬时世艰难。练习设计想想诗人描写了怎样景象?表达了怎样情感?13.马诗李贺(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释】1.大漠:原指沙漠,这里指北方原野。2.燕山:此指燕然山,是西北产良马之地。大漠、燕山,皆马之故乡。3.钩:弯刀,是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4.何当:何时才能够。5.金络脑:用黄金装饰马笼头,说明马具华贵。【诗文解释】21 22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霜雪。连绵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鞍具,在秋高气爽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赏析】李贺这首马诗是他马诗二十三首中第五首,通过马表现贤才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愤慨。诗中吐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希望有施展抱负广阔空间,可这些诗人不可能得到,文字中清冷大气场面正是诗人心境写照,同时诗人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句,表达了想要实现理想迫切心情。全诗仅二十字,巧妙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图画,传达了诗人复杂心情,可见李贺才华。李贺在其短暂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悲愤之气。练习设计想想诗人描写了怎样景象?表达了怎样情感?14.绝 句僧志南(宋)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注释】1.短篷:带蓬小船。2.杖藜(lí):“藜杖”倒文,指拐杖。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3.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法号。【简析】 在参天古树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衣裳似,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带着杨柳清新气息暖风令人陶醉。 23 24【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乐趣。一边是一溪流跳荡,一边是一望无际绿色林莽,人成了活动在林、水之间秀色观赏者,这形象本身就是诗意点染精灵。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游。 全诗写出了一个热爱生活和尚观赏春光喜悦心情。本诗尤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被世人称道。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想像诗中美丽画面。1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1.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十二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2.涵虚:包括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太清:天空。 4.云梦:古代两个大沼泽,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大部分变成陆地。合称“云梦泽”。 5.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 6.济:渡河。 7.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25 26【古诗今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起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政治热情和希望。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弊病,反映出知识分子寻求道路苦闷心境。 练习设计想想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南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1.僵(jing)卧:僵直躺着,不能动。说明天气很冷。 2.不自哀:不为自己悲伤。 3.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边防据点。 4.夜阑(lán):夜深。 5.铁马:披着铁甲战马。【古诗今译】 27 28拖着年迈孱弱身躯躺在孤寂荒凉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原因是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驰骋疆场。夜深了,听着到那风雨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战马跨过冰封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赏析】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已六十八岁高龄。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也以豪迈和悲壮风格为浩如烟海诗歌海洋增添了独特色彩,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思想感情。当时诗人年事已高,又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乡村里,自然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百年,匆匆而过,回首往事,虽如过眼云烟,但也不免感慨颇多。幼年时理想,青年时挫折,中年时抱负,老年时失意,等等等等,难免纠缠着诗人思绪,一幕幕活跃在诗人眼前。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作者情感。17.过故人庄游园不值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释】1.鸡黍:杀鸡煮黄米饭,农家待客丰盛饭菜。2.郭:外城墙。3.轩:窗户。4.圃:菜园。5.话桑麻:谈庄稼事。【今译】 29 30老友准备了丰盛饭菜,邀我到他田舍作客。幽美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赏析】27 28人称孟襄阳之诗无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此诗即可称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意境和幻想空间。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作者情感。18.从军行王昌龄(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山,指祁连山。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盔甲。5.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敌人。 31 32【今译】青海湖连绵不断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玉门雄关。在黄沙莽莽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赏析】唐代边塞诗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首诗就有这种情形。练习设计读课文,想象画面,并用图画形式把课文内容画下来。 22.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独步-独自散步。2.黄师塔:僧人所葬墓地黄塔。3.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译文】黄师塔前一江春水向东流去,暖洋洋春风把人吹得懒洋洋。我在轻风里欣赏着大好春光,野外桃花这儿一丛,那儿一丛地盛开着,多姿多彩,美丽动人。我也说不清是深红色更可爱呢,还是浅红色更惹人怜。【赏析】33 34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情调。它所突出表现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审美心理。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风景画,高耸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几何图。塔,是静止;江,是流动。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几何形相映衬 ,给人以壮美感受。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淡淡哀愁。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 ,故也萦绕着喜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欣悦,并以反问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范围,强化了美感。练习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默写词中名言佳句。23.月 夜 杜甫(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注释】1闺中:内室,这里指妾。2解:懂得。3清辉:月光。4双照:互相照见。【译文】35 3639 40今天夜里鄜洲月亮,在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看见。远远想起家中可怜小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父亲。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头发,清冷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帷幔,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赏析】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且破衣烂衫,就把他撵出了军营。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诗人望月想念家中妻子,充满深情,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痛苦。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练习设计 能借助字典,把诗文读通读顺。第二部分 论语选读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简介:37 38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1.【原文】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人。意思指地位低下职事。【译文】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爱好去干事。” 创新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请你说说怎样追求富贵符合孔子所说“道”?39 402.【原文】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男子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时候”或者“在适当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意思。 (4)说:音è,同悦,愉快、高兴意思。 (5)有朋:一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ù,恼怒,怨恨。 (9)君子: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君子吗?” 创新练习41 42你喜欢哪一句话?请结合实际说说你想法。 3.【原文】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鄫国贵族后代。曾参是孔子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 (2)三省:省(音),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习,与“学而时习之”“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创新练习你有反省自己习惯吗?学了本章你有什么启发呢?43 448 94.【原文】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意思。(2)千乘之国:乘,音è,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频,所以国家强弱都用车辆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含义有广义与狭义区别。广义“人”,指一切人群;狭义“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人。此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创新练习与同学或你家长讨论,该怎样治理国家呢?然后向有关人写一封建议书。45 46 5.【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ì,同智。【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人住在一起,才是好。如果你选择住处不是跟有仁德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呢?” 【评析】 每个人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事,又必然与所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环境,重视对朋友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情操德态度。 创新练习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言,谈谈你学完本章感受。6.【原文】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注释】 (1)识:音ì,记住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 47 48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评析】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内容,继续谈论治学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这一教育学说。 创新练习你如本章所说一样对待学习吗?谈谈你学完本章启示。7.【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1)徙:音,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事情。”【评析】 49 50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 。 创新练习你认为孔子忧虑对吗?可以开展一次辩论会,加深对本章认识。8.【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注释】 1.箪:音,古代盛饭用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住处。 (3)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乐趣。颜回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创新练习51 5281 82颜回是孔子一个比较得意弟子,请你在课后搜集颜回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三部分 名篇导读 1.古典四大名著【内容简介】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影响。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知识之库。现在中国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高鹗)。【名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