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doc

    • 资源ID:35851601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doc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一) 李将军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及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注释:即:如果。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的性格特点。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二一) 李将军 答案1(1)传授  (2)它,代石 (3) 距离 (4) 跑    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4射术(射箭)  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 二)帝置酒雒阳南宫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及之,及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注释:帝:指汉高祖刘邦。上:尊指刘邦。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填:通“镇”。饷馈:军饷。范增:项羽的谋士。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帝置酒雒阳南宫 置:安置,安排   B、因以及之 及:赐予   C、连兵百万之众 连:关连   D、此所以为我禽也 禽:同“擒”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5、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6、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二 二)帝置酒雒阳南宫 答案1.C   2.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   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3.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及天下人同享利益。   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4.说明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谈自己的体会,语言通顺即可。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三) 刺客列传(节选)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及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及鲁会于柯而盟。桓公及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及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注:败北:战败。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坏:倒塌。北面:面朝北。就:趋向,回到。倍:通“背”,违背。快: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以勇力事鲁庄公。(            )齐桓公许及鲁会于柯而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曹沫为鲁将,及齐战,三败北。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及之。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二三)刺客列传(节选)答案1替做事(或侍奉) 结盟(会盟或订约)2曹沫是鲁国的将领,及齐国作战,三战三败。 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四) 有盲子道涸溪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有盲手道涸溪        道:      视此省战    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久之,力惫,失手坠地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有哪些启发?(二四)有盲子道涸溪 答案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2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3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五)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及。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注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黧(lí):色黑而黄。危:高。墨沈:墨汁。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诮(qiào):讥讽。玄圭:黑色的玉。侪(chái):同辈。弸(pén):充满。徼(jio):求。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躬操杵臼(弯腰) B. 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C. 所制墨,有定直(价钱) D.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而以今墨售于内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B.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C. 视之虽如玄圭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 则是以古墨号于外 苛政猛于虎也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人望见,咸异之 客有诮之曰 试之则若土炭 客闻之曰A. 和句不同,和句相同 B. 和句相同,和句相同C. 和句相同,和句不同 D. 和句相同,和句不同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5.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及“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二五)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 答案1. A    2. A B    3. C4. 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5. 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六) 余幼时即嗜学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注怠:懈怠。箧:书箱。舍:学舍,书馆。媵人:服侍的人。(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书箱。或:有时。庵:茅草小屋。荆:这里指荆的枝条。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1)录毕,走送之。(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二六)余幼时即嗜学 答案1.略2(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七)六国破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及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及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及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过秦论   1.正面各句的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诸候之所亡(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3)奉之弥繁(4)侵之愈急   A(1)及(2)句意义不同,(3)及(4)句指代的对象相同。   B(1)及(2)句意义不同,(3)及(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   C(1)及(2)句意义相同,(3)及(4)句指代的对象相同。   D(1)及(2)句意义相同,(3)及(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地事秦   A以有尺寸之地B.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至丹以荆卿为计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A 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国的要求没有满足。   B 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C 既然如此,那么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D 既然如此,就诸候的土地有限,暴躁的秦国的要求是没有满足的。   4.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地证明的观点是()   A薪不尽,火不灭B.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D。不赂者以赂者丧(二七)六国破灭 答案     1. B2. D3. C4. B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八) 用兵八法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及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二八)用兵八法答案1.第一次及“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及“佯北勿从”吻合。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意对即可。)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二九)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思尔。(“三上”文章作者:欧阳修)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即读先秦百家著作)、史书,睡着则读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辞。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注:(1)钱思公、谢希深、宋公垂:皆北宋人名。 (2)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   1解释加点的词:   少(      ) 语(        ) 惟(      ) 尤(      )   2翻译加横线的两个句子:   (1)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2) 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3上文举了(    ) 件事,其共同点是:    4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二九)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答案1. 不多;告诉;只有;特别(尤其)。   2 (1)没有片刻不拿书的。(2)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   3三。共同点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或:笃学。   4(略)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三十)贾人渡河济阴之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之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1.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贾人渡河(gu,经商。) 栖于浮苴(qi,停留。)B、予尔十金(yu,给以。)勃然作色(bao,蓬勃。)C、向许百金(xiang,刚才。) 黯然而退(an,不舒服。)D、舟薄于石(bo,迫近。) 许金不酬(xu,答应。)2.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号”有两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hao”,义项有:作名词,表某一名称。作量词,表人数及次数。作动词:如“号脉”。一读“hao”,义项有:拖长声音大声叫喊,在声哭。“号”在以上文章中出现两次,请根据文意参考字典分别指出其读音并解释其意义。(1)栖于沲苴之上,号()焉。(2)未至,贾人急号()曰:3.文中“渔者载而升诸陆”一句中的“诸”及愚公移山一文中“”一句中的“诸”意思相同,可解释为:“若,渔者也”一句中的“若”及陈涉世家一文中“             ”句中的“若”意思也相同,可解释为:4.文中及“向许百金”中的“向”相对的词是:及“舟簿于石又覆”中的“又”相呼应的语句是:5.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用文中语作答。)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用文中语作答。)对此,你的看法是:(三十)贾人渡河 答案1.B2.(1)hao,大声哭;(2)hao,大声叫喊你, 3.投诸渤海之尾巴;之于;若为佣耕;你。4.满分2分。今(1分);渡河而亡其舟(1分)5.满分3分。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0.5分),言而无信,人格贬值(意思相近即可给1分);是许金不酬者也;(0.5分),贪财重利,见死不救,太过冷酷(意思相近即可给1分)。9 / 9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