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的天地(21页).doc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285 学年学季:20182 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 1、五服包括。候、甸、彝、男、析 候、甸、男、析、采 甸、候、绥、要、荒 甸、候、卫、粦、绥 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_。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 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 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 巫山大溪龙骨坡 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木铎响而天下应 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 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 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猿人 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 6、人之行事通过于天地间立足。从已知事物出发,去图式陌生事物 顺天道以安排人事 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 尽人事、听天命 7、对山水的崇敬,在儒家那里,被看作是的象征。礼义精神 仁义精神 仁智精神 礼智精神 8、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 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 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 9、“中”字是本义是。旗旒之象形 北辰所在之位 过也,传也 中间、中央 10、“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 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 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 “北斗”在后世多用于指代帝都、京师 11、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八极 八维 八纮 八殥 12、“中央之国”,即是。的称谓。中原 中土 中州 中国 13、通过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实现。B. 取法于道应势无为 取法于人克己复礼 取法于天大象无形 取法于地大德曰生 14、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是。万年历 黄帝历 .太初历 .颛顼历 15、九天之说对人影响深远,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这一影响的是。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九五之尊 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 重阳者,集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16、_被人称作“石痴”。杜甫 米芾 王安石 苏轼 17、诗经.小雅.大东中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歌主要表明了。被周所征服东方诸国的臣民,怨怼、讽刺周王朝失道 牛郎织女的神话早在周朝便已为民熟知 “织女”之星座命名,与养蚕、缫丝、纺织有直接关系 牛郎织女之间悲戚、动人的爱情故事 18、下列句子中包含“苍璧礼天”意蕴的是。帝张四维,运之北斗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石,被先民看作是。地之黄金 地之骨 地之根本 地之宝 20、何谓“中央”。天帝所居北辰 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苍梧之野,江南九嶷 四方八极之地 21、通过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来实现。取法于人克己复礼 取法于道应势无为 取法于天大象无形 取法于地大德曰生 22、人的智慧通过达到圆融、圆通的境界因势利导,辩证创新 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三省吾身,反思己过 23、_所蕴含的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对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向往。七夕节 织女 牛郎 牛郎织女 24、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的诗句。_都是二十八宿中的星宿。A. “参”、“井” B. “历”、“井” C. “参”、“历” D. “井”、“息” 25、甸、候、绥、要、荒指的是。五服 五位 五气 五方 26、后世常用_以指代“故土”、“故国”“乡里”、“故乡”等等。“乔木”、“桑梓” “乔木” “桑梓” “社树” 27、“中华”一词见诸文字,是在一书中。魏书.宕昌转 东都赋 后汉书.西域传 大人赋 28、_为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因其颁行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而得名。A. 甘石星历B. 授时历C. 大衍历D. 太初历甘石星历 大衍历 授时历 太初历 29、_在古人眼里,被称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B. 黄河 D. 珠江 A. 长江 C. 黑龙江 30、对长寿的渴求,以“大椿”喻之,有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出自_。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赤壁赋 庄子.逍遥游 31、银河西岸天琴座中最亮的星,叫_。北斗七星 牛郎星 大角星 织女星 32、关于诗句“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的阐述有误的是。“未央”出自于诗经.小雅.庭燎 ,意即为还未到中间 “常无事”即太平安乐 汉高祖修建“长乐宫”、“未央宫”是想将其国作为天下之中,万世长乐 “九州赤县”指的是中原 33、“族”、“游”、“旋”、“旅”等字皆与“中”之旗建中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族”之义便是带上“弓失”来建中之旗旒下,建立中华民族 “旋”是指众来旗旒下,绕旗以转圈,以之为神圣,出发誓师,得胜班师,皆绕其以祀 “游”聚于旗旒之众,并随之行进 “旅”是指执旗杆摇旗,借以招众 34、三垣中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为。取法朝野关系来建构星空、天区,形成从人世到天上,从天上再反作用于人世的天人互动的交感模式。 化民成俗,以天塑造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以此形成民族文化的深层基因,超越朝代,传承千年。 从天上的北斗,到四季的生成,再到式盘,以及司南,在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以及文人士子的文统。 既有严密的推测,又有浪漫的想象;既有逻辑的推理,又有诗意的神话;既有科学理性的朦胧,又有宗教神秘的滥觞。 35、先民把月绕地一周,谓之_。D. “阴阳历” A. “天圆” C. “阴历” B. “一月” 36、“三尺”所代表的“士”确立于。草原游牧人 古时先民 农耕为主的汉地 半农半牧的纳西先民 37、先民制定历法体现了。历法已成为礼乐文明的物质载体 .一点四方的天下结构 对天道有常的领悟、把握、继而尊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8、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千年,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形而上、下转换、派生的全环节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于天,化为文的过程,是从物的自然,变成人的文化的典型的过程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以桀亡”的规律 39、_所阐述的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等等,已基本具备二十四节气的框架。逸周书逸周书 礼记 月令 汉书·律历志 40、“三公”“九卿”“廷尉”“御史大夫”等朝廷职官之名所引用的星名来自于。天市垣 太微垣 东藩墉 紫薇垣 41、“万象更新,大地回春”指的是。斗柄归寅 历和阴阳 天道有常 斗转星移 42、“木铎响而天下应”中,_是摇动内木舌,以之撞击外铜铛,以之警示天下,号召民众。“木铎响” “铎” “木铎” “木” 43、下列关于斗柄归寅的说法有误的是。斗柄之“斗”意为北斗 寅,12地支之一,五行为木,方位为东 夏以寅月为岁首,传布最久,农历至今仍沿用 斗柄由玉衡、天权、和摇光三星组成 44、就天而论,天之中,即天帝所居北辰。即所谓的。中州 中央 中原 中土 45、井、鬼、柳、星、张、翼、轸属于。东方青龙七宿 北方玄武七宿 南方朱雀七宿 西方白虎七宿 46、古六历的共有之处是。皆因其分母为六,故而谓之“六历” 以十二月为起始,并按十二地支排列 “六历”之历元皆相同 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为一回归年 47、人对天的认识、人与天的关系亦或是天的形状都包含的意义是。既敬天,又尽人事的可行而积极的态度 人与自然和神格的天的合一 在天地形成的解释中,先民多以其自身,即人的形象来构想 天道不因人事变,不受人之作为影响 48、纳西象形文字的“天”着重强调。与地相对 天地形状 天与人的关系 人对天的认识 49、下列关于“黄历”的说法有误的是。“黄历”与“皇历”的含义截然不同。 “黄历”即“黄帝历” ,相传有黄帝创制,为中国最早的历法。 “黄道吉日”之“黄”与黄历之“黄”相关,都是指“黄帝”。 黄帝制历的神话,实际上是先民对黄帝制历的功德的颂扬。 50、以“近取诸身,远诸物”为基础,发明创造了候风地动仪、浑天仪等的是_。F. 张恒 张衡 蔡伦 毕生 51、下列关于九天的说法正确的是。按照先秦的说法,天圆是讲天的广大与结构,九天则是说天的形状 吕氏春秋中对九天的划分是纵向的 “天以不见为玄”,即天广大、深远 太玄经中对九天的划分是横向的 52、_为帝都、仙界的神话,又衍生出了西王母、东王公、穆天子拜会西王母、玉皇成亲、瑶池、蟠桃、后羿与嫦娥、九天玄女、东方朔偷桃等等众多神话传说。祁连山 昆仑山 华山 天山 5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人之囟门被认为是灵魂的通道 人出生,最先见天的是头颅 囟门的囟字是大脑两半球的结合处的裂隙的象形文字。 中医认为阳气是沿督脉上升至此的,是阳气的汇集之所在,故而,又称其为“通天穴”。 54、一年之起点,以十一月为起始,按十二地支排列。指的是。岁始 初年 岁首 历元 55、人认识到其与天的关系后,采取既敬天,又尽人事的可行而积极的态度,下列句子中体现了这一处事原则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定胜天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事在人为 56、_为帝都、仙界的神话,又衍生出了西王母、东王公、穆天子拜会西王母、玉皇成亲、瑶池、蟠桃、后羿与嫦娥、九天玄女、东方朔偷桃等等众多神话传说。昆仑山 祁连山 华山 天山 57、与天之中相对应的是。人之中 地之中 天地参 道之中 58、礼记曲礼中有段话:“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 。这里,的“前、后、左、右”,分别对应为_。“东、西、南、北” “东、南、西、北” “北、南、西、东” “南、北、东、西” 59、四方风名是指。A. 中原、中土、中华、中州 劦、屼、彝、伇 析、粦、韡、勹 候、甸、男、采 60、观天之常道,试图使人之所作所为,尽量与天之常道相和谐,便是先民们对历法的不尽探索。下列关于各历法之说错误的是。E. 周历以十一月为岁首 夏历以正月为岁首 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 殷历十一月为岁首 61、“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谚语,其义不包括。靠大树之林荫,可遮蔽烈日酷暑。 背靠大树般根深叶茂之势力,可以高起点,从容应对风云变幻 大树与太阳的运行紧密联系 所创之业,所置之产,可以荫蔽子孙 62、被称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的是。谓河 长江 淮河 黄河 63、木铎响而天下应”中,_是摇动内木舌,以之撞击外铜铛,以之警示天下,号召民众。“铎” “木” “木铎响” “木铎” 64、下列关于各朝代历法说法正确的是。殷历建丑,即以十一月为岁首 周历建子,即以十二月为岁首 秦历建亥,即以十月为岁首 夏历建辰,即以正月为岁首 65、“有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这句话是在说。天的深与远 天的阔与宽 天的广与大 天的分类 66、四围之内,是化内,四围之外,便是化外。既是象衣之边缘一样的边远、边陲之地,其所未受王化之民,称作_。“四夷” “四奥” “四垂” 四裔” 67、集中、形象表现天之中、地之中的观念是。中州大地“中”字的创生的衍生 中央之国的产生 “中”字的创生 中国一词的派生 68、“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句话体现出天德之根基为。化民成俗 诚实不欺 循序渐进 与人合一 69、下列关于树木的实用方面描述错误的是。木之最大用场体现在住这一方面。 就食而论,可用于食用的果木相当多。 就衣而论,最原始的衣物由桑蚕所吐之丝制成。 就用而论,广泛使用于生活器具。 70、五行中东方属_。金 木 水 土 71、7.下列关于成语“圆颅方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圆颅方趾这话与天圆地方有关 圆颅方趾的圆是三百六十度的天圆 圆颅说的是人的头,也即是人的天 方趾说的是人的脚,也即是人的地。 72、五湖四海泛指。C.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巴尔喀什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贝加尔湖 天下;中国;九州大地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73、四隅指的是。.四方边远之处 四方极远之处 四方相交之处 四方边缘之处 74、“五服”之“服”之意是。作名词讲,指衣服 穿戴;穿着 归顺;服从 从事;承当 75、天下之土是指。五色之土 五行之土 五方之土 五位之土 主观题76、谈谈你对“士之天命也”的理解。参考答案:(1)三尺的象征意义有三重,分别指青铜剑、法律条文以及士自身;(2)三尺之意义,都浓缩表现在“天”字的创造上,“天”字便由此创生;(3)士奉天道而执“三尺”之剑,这是武;士遵礼法而行“三尺”之法,这是文。而文武之道兼备,一张一弛,相辅相成的,便是奉天道,遵礼法之“三尺”之身的“士”也即是士之天命也。 77、你如何看待“中国”一词之说?参考答案:(1)“中央之国”即“中国”的称谓。“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成王五年;(2)“中国”之名派生出许多近义词,例如“中州”、“中夏”、“中华”等这反映出这一观念的发展有一曲折的、漫长的演变过程,也是其逐渐植入人心,最终成为华夏认同的核心价值的过程;(3)“中国“之名不断演进,“中国”之实不断变化,有汉、唐、元、明请等的辽阔,也有春秋战国、三国魏晋、五代两宋等纷争、割据。但无论其疆域如何变化,“中国”之概念,不仅未随国势衰颓而稍减,却反倒深植人心。这一事实也反映出“中国”的生命力,迄今未央。 78、谈谈你对“天人合一”这一说的理解?参考答案:(1)人们应该通过“尊天”、“顺天”为原则重返自然致思路向而达到天人合一。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考察与探究从而发现天人之质的相同之处,并以这些相同之处达到互相感应以至合一。这是讲人要与自然和谐共生;(2)人要有德行,虽天道难为,然而只要人们尽心尽力达到儒家所言的仁、义、礼、智、信,便能成圣成贤,从而德合于天;(3)按照中庸中的说法,人首先要诚实无欺,这样就能发挥其本性,能充分发挥自我本性,就能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大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即天地人并立,相与齐的境界,这便是天人合一。这里,己之性与人之性,是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而人性与物性,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了,这便实现了天人合一。 79、你如何理解“候应”与“天人合一”的关系。参考答案:农耕生活的本质,便是与天的和谐共生。人认识到其与天的关系后,既敬天,又尽人事。而这尽人事的极致便是对天道有常的领悟、把握、继而尊奉。这便是制定历法。逸周书中所阐述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即是候应观。候应者,万物之生发应对天时之变化也。无论是有生命的草木、鸟兽鱼虫,或是无生命的冻土、风雨、冰雪,无不其节律呈现出候应,人们则根据其候应节律安排农耕生活。候应观恰恰又体现了上顺天时、下应地利,中偕人和,即天、地、人并立,相与齐的境界,这便是天人合一。 80、谈谈你对“智圆行方”的理解。参考答案:(1)智圆行方强调的是人通过修道、学习达到一种融通天地的境界;(2)实现智圆,便是上取法于天“大象无形”。思想的本质是精神,而精神不是物,所以“无形”。天地万物,是无限运动变化的,因此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应其变化,才能认识和把握事物。所以,智必须圆;(3)行何以方?便是下取法于地“大德曰生”。人之行事,以呵护大地的万物生生不息为其“大德”,关爱生命,便是不可逾越之方。故而,“行”必须“方” 窗体底端-第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