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和实践研究(14页).doc
-
资源ID:35865691
资源大小:18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和实践研究(14页).doc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和实践研究-第 14 页“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和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语文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l世纪后,社会步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社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创造型、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的富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靠单一的知识传授不能做到,它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发展,各国开设类似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为更好的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高素质人才,综合性学习课程也就必然成为了我国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后,便以其活泼、开放的特征一改初中语文课程沉闷、封闭的状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就综合性学习更明确地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就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实施途径之一。(二)、是区别于传统语文教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的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上看,语文课程不再单单指语文课本,而且还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总和。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课标更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更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更强调学生、教师、文本和环境多因素的整合,更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并重,全面体现了综合性思想。 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不同的是,综合性学习突破了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习的基本载体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的课题及其研究,强调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在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与经验,学会共享、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等。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是学会。 其与生俱来的“综合性”特点,带给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多元的学习目标。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但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目标的多元化在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优势的同时,也成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操作的难点,众多一线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观念更新缓慢,现有条件限制,个人经验、能力不够等多种因素,使得语文综合性学习难以“达标”。本课题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理念上尝试作些研究,以期帮助一线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三)、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性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是否会弱化教师的作用呢?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它有丰富的内涵,即独立性、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以及自主性等。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有相应的改革。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现代教育观(包括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而且要求教师会合作、能组织、善引导。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学习的环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武器和有效途,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这个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关键的资源能否充利用,教师是否能善于指导、科学指导,将决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败。因此研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策略和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1)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形成专题系列化的活动设计。(2)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具体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模式。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3)通过开展活动、活动观摩、活动评价等途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广典型活动,为其他学校做出示范。探索可行的适合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深刻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作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深入研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具体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模式。1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组织形式,编写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集。2通过积极实践,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3学生获得亲身经历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自主性、体验性、合作性,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 “大语文教学观”,推动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杂志,通过分析、比较进行迁移。2综合调查法: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方式等进行调查了解。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收集研究中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从而科学的揭示教学研究中的规律,最后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5个案分析法:在教学研究中注意典型的案例,在案例中发现普遍性,在共性中寻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探索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模式。五、课题研究过程(一)、 立项工作扎实展开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统一思想,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重新深入学习语文课标,上网收集资料。通过学习,课题组教师普遍认识到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是基础改革的亮点、热点和难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反思和超越,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求老师们能做到:一、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二、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三、指导活动的方法;四、跟踪活动的全过程,五、评价活动的成果。2分析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媒体间接地认识客观世界,即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基本上否认学生有直接经验和直接认识世界的任务,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把教学活动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与生活、与社会、与其他学科还是割离的。尽管我们组织过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却较少学科领域课堂内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经验。所以,大家都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从理念到实践对我们都是一次挑战。3进行理论思考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内容进入了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因此,认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加强实践研究,以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组员通过阅读大量有关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书籍,明确了以下要点:(一)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姓“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学学科的视野下展开的,其学习目标聚焦在语文学科教育的目标上,不能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属性应该是“语文性”,基本目标应该定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以语文知识、技能及其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习得为落脚,借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营造语文学习的“场”,培育综合学语文的“场效应”。(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贵在“综合”综合性学习,贵在综合,它应该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成长,既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又有语文能力的提高;既是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又是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的读写活动,或单纯的知识积累,或是单一的某种训练。总之,活动的内容要综合;活动的方式要综合,活动成果要综合。(三)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实践”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无论是观察、思考,还是搜集、整理材料,都要强调学生的个人实践。通过学习大家达成统一的认识:A 明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根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四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不是学科的整合学习。 B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化”的学习,除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活”的外,还在于:一是学习的过程是“活”的,学生不仅仅是静静的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二是学习的方法是“活”的,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以“走进名著世界”为题展开综合性学习,可阅读原著,观看影视片,调查名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绘制名著世界,举办阅读名著活动,自编自创新课本剧等等,其学习方式可自由选择;三是学习的手段是“活”的,可以走进现实世界考察、采访等,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讨论、交流等,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C 它是一种自主的文化生活,而不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研究性,但它不是按部就班的、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生活,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注重语文实践的自主性。既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二是语文实践的体验性。语文学习本身十分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综合性学习更是如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抽象的分析和说教。三是语文实践的合作性。D 它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直线式的知识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在评价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一看项目确立和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和可探索性;二看其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三看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即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四看学生学习实践是否具有全员参与性和全程体验性。活动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二)、 课题实施稳步推进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2月这一阶段各实验教师制订子课题计划,确定自己专题活动内容。研究开始,语文组老师首先向学生提供一些辅导材料和背景材料,介绍一些可操作的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案例,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然后实验老师研究教材,在充分分析可挖掘的校本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专题。在短短的几周里,老师们提出十几项内容。课题组对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归纳、整理,确定了几大主要活动主题,即:单元综合学习方案研究(主要针对八、九年级)教材所设的专题研究(涵盖三个年级六册教材)名著阅读研究(基本限于教材规定的名著)语文实践活动研究(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所有语文实践活动)读写链接研究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8年6月由教研室组织一次面向全市语文教师的“中小学语文衔接”研讨活动,我校蔡洪钧老师上了散步一课;围绕“生命教育”的主题,芦启顺老师和戴亚萍老师分别上了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两节研讨课,围绕这些课的内容,我们抓住契机研究课堂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模式,在研讨过程中,我们拓宽了“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研究的“典型的课例”凸显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探讨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展开方式。具体工作如下:1. 开展了一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开展了狼专题研究、长城专题、汉字专题、气象物候专题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开展了荷专题、保护野生动物、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如果我主办校刊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等名著阅读活动。2007年寒假和2008年暑假分别开展了走进“敬老院”和寻访常州历史,感受龙城巨变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2008年春学期各年级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了“探溶洞之神奇,享制陶之乐趣”、“镇江南山行”“缅怀革命先烈,参观名人故居”等社会实践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每一次活动都有学生过程性资料(如比手抄报、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名著阅读心得、课本剧编演等),每一次活动都突出了综合活动的语文性,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一)活动前(进入问题的情境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布置任务;建立学习小组,搜集相关资料;确立主题,拟出方案。(二)活动中(实践体验,表达交流阶段)个人或小组将实践、体验所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通过实践报告会、写课本剧,开辩论会、编写小报等形式表达、展示成果。(三)活动后(归纳整理、巩固成果阶段)将活动的成果归纳整理,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标准(一)明确了活动的评价要素活动选题及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活动内容的综合程度。活动方式的综合程度。活动性质的语文性定位。(二)确立了学生评价体系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在实践活动中综合 运用知识与能力并与他人团结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发展。有效地总结,有创意地展示活动成果。(三)确立了教师评价体系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活动的热情。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或帮助。整体驾驭和调整活动过程。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用多种方式有效地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及时总结反思每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三)、阶段性成果显著课题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引领学生超越课堂,置身于广袤无垠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追求全新的语文学习新境界。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让学生“走近季子故里、了解龙城历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参观了红梅公园、天宁寺、淹城动物园、唐荆川纪念馆,对常州的历史和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亲自触摸到家乡改革开放发生的巨变,产生了作为常州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2008年春学期开展的走访宜兴探溶洞之神奇,享制陶之乐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镇江南山行”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投身于大自然怀抱,享受探险的神奇,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激发了热爱自然、乐于创造的兴趣。在鸟专题狼专题等活动中,学生的制作能力、听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活动成果的展示更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组织能力和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活动如:举办了科技新闻发布会、讲长征故事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黑板报比赛、演讲比赛、诵读中华诗文比赛、古诗词创作比赛、狼专题研究报告评比、长城专题研究报告或电子小报评比、读书札记比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会如期举办活动1 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 盐城市龙冈初中七年级语文组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改变学生普遍厌学现状、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统编教材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下面本人以苏教版七(下)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为例,谈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 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赛诗会,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展示、交流平时阅读诗词的情况,让学生读诗诵词,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设计的竞赛主题很多,可以是某一作者的诗,如李白;可以是某一节日的诗,如端午诗;可以是某一物,如咏梅诗等。但是,一次不能贪多求全,也不能太难,那样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而咏春古诗词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有一定挑战性。 既然是活动课,就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开学初就布置学生做好准备:要求学生分组利用书报、电脑等各种媒体搜集、整理有关咏春古诗词资料;分组到田间河畔感受春天,观察春天,用诗词歌咏春天,用画笔描绘春天,用照相机拍摄春天。活动课上,采取全员参与,分组竞赛,学生做主持人的方式,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提高活动课的实效性,课后布置办手抄报的巩固练习,让所学落到实处。 活动过程,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上始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具体活动设计、操作如下:除开头的激趣导入和最后的比赛小结外,活动课的主体部分主要由五个环节构成:猜一猜(体会春意)、填一填(欣赏春景)、诵一诵(感悟春情)、找一找(感受春趣)、画一画、照一照(感受春天的如诗如画)。这几个环节都是由教师和学生主持人一起设计,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主持人是按照推荐、自愿、考察三个过程产生。设计时考虑到学生认知的渐进性,无论是五大环节,还是每个环节内,都从易到难,注重体现知识难易的梯度,提高学生答题兴趣。在内容安排上,基础知识(如有错别字算错)和能力训练(朗诵出诗的感情)“两手抓”;口头表达(前三个环节)与书面表达(后两个环节)兼顾。每个环节有导入、有小结,过渡衔接尽量自然、紧凑,教学步骤科学合理、浑然一体。 整个活动课,以“快乐学习”、“活动促进发展”和“为学生设计教学”的理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通课情与学情,课前就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整理资料,课上通过广泛深入、多元互动、有序有效、有趣好玩的学生主体性活动,化解教学的重难点,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语文的教育教学。竞赛设立“最佳合作奖”“最佳参与奖”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穿针引线,点题总结,引入竞争,起催化剂的作用,想方法刺激学生去学习,课内课外都营造一种语文活动的氛围,以课内促课外,使课外学习吸收与课内活动运用协调发展。 活动中突出综合,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活动中语文、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综合,听说读写综合。实践中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1、活动课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活动课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活动课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陈茂云 广西柳州市柳江县流山中学 广西·柳江 545113 【摘要】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发展,学会交往合作、融于社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拓展中提升自我,造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实践 探索研究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以研究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关系为内容的实践性课程。所以,我认为教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入探究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世界,让学生自主去选择,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于生活,回归童真,回归自然,使学生顺利的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与活动等获得丰厚的体验;在活动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对学生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可通过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竞赛等途径进行评价,评价时应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2、让学生自主发展,为学生提供空间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活动的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合作者。所以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心理氛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当安排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规定学生必须学什么,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引发的兴趣,而产生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去研究,肯定研究的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目的。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发展,科技研究领域才有所突破。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而是导航指路,教给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障碍,知道自身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更愿意深入,更持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活动中应要“教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过程重视过程评价,自我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自我反思,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持有不同的方案,也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多种答案,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但应注重学生在某方面的特别收获,同时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3、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拓展中提升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机会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也因此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以及实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使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开放性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不能完全看结果,结果可能是多种答案。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不能只看掌握知识的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只看别人传授知识掌握多少,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新性、开放性。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现和重复,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4、让学生在活动中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知识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与生,生与生的交往,而是各种参与人员、合作人员的交往,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的人格趋于完善。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与社会人员为学生提供多种的条件和机会,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调整。 当然,我们要想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仅仅凭借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个性差异等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步骤上传: 周小平 更新时间:2012-5-10 17:04:44 一、确定活动主题 “万事开头难”,因而活动主题的确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因为主题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内容,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活动主题最大的基点应是学生的生活与实践。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面对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学生生活三个方面,在学生熟知的领域中产生活动主题。1、立足校园生活,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校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必经之地,是他们生活的基本空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在校园环境现状调查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了解学校过去和现在的环境。2、以班队活动、学校活动等为切入点,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校一直狠抓安全教育,就以此为契机开展一次以让安全与我们同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3、从学科课程中延伸、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在学完了科学课饮食与健康这个单元后引导学生开展一次以科学饮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上完体育课后可以阳光体育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4、以特殊节日为切入点,挖掘实践活动课题。如春节民俗调查、清明节的来历、走进六一等。5、关注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以当前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就可以挖掘出很多实践活动的课题。如神舟“六号”飞上天、走进奥运等。二、设计活动主题词 主题词又称叙词,用以表达活动主题的规范化的词组或句子。对于主题词的构思拟写,应具备以下特点:1语言简洁、生动,内容正确、鲜明,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2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激励性,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 3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富有启发性和哲理性。 主题词包括以下形式:1、词组形式。如:(1)爱的主题词:得到,拥有,恩爱。(2)思想道德教育主题词:尊重、责任、诚信。2、句子形式。如:主题班会主题词:我为我班添光彩、我和诚实交朋友、家乡高楼知多少、祖国名山在我心中、春天在我们的友谊里。3、对偶形式。如以“创建教育强市,构建和谐河南”为活动宣传的主题词。(1)政以兴教为先,民以助教为荣。(2)帮困助学,支持教育。(3)爱心万人行,万人献爱心。(4)帮困助学好风尚,支持教育真善举。(5)善心留后代,真情永千秋。三、活动标语的拟定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标语既有公文语体准确、简洁的特点,又有政论语体严谨性、鼓动性的特点,既能在理智上启发人们,又能在情感上打动人们,肩负着“社教”的使命,在影响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播中,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设计标语要遵循这四个原则;第一,求准。设计的标语要与主题相符。第二,求美。结构要匀称,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第三,求精。标语要简明醒目,通俗易懂。以极少的字词传递更多的信息量。第四,求巧。构思要新颖巧妙,善于运用对偶、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排比等修辞创造出新颖得体的标语。 常见标语写法主要有两种:1、句子形式。如禁烟标语: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阅览室标语: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放低你的音量,文雅对待他人。献血标语: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2、对联形式。如阅览室标语:把宁静给予别人,把礼貌留给大家。献血标语:你血输我在我身,你情溶在我心。推广普通话标语: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交通安全标语: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带着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 设计对联有这几个方面要注意:(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即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3)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就是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4)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四、活动的各种形式 1、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三个途径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一是直接由已经出版的各种文献资料;二是影视媒体、电子出版物(光盘资料)、网络中获得网络资料;三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表中获得的原始资料。2、资料记录。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要要求学生随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根据收集信息的方法不同,资料记录的方法也有一定区别,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笔记记录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做摘录。做摘录主要记录资料原文的重要、精彩之处,以作为今后的引证、论证之用。做摘录还要注意注明出处,包括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时间等。做摘录可尝试制作资料卡的方法。(2)做提要。做提要,就是将原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观点、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做提要不要改变原来作者的观点。(3)做札记。做札记就是随时在笔记本上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时的各种想法记录下来。(4)做综述。编写综述即将收集的资料,按照主题研究的需要,加工成概述性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综述既不要参加评论,也不要提出自己的看法。此外,综述的条理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做到有条理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列小标题。(5)复印法。复印法就是通过复印获得资料。复印省时、省力,但要点不够突出,还受财力限制。 3、资料分类。对资料进行分类时要注意,每次分类要用同一个标准。例如:从资料来源来分,可以分为:网上资料、书本资料、观察体验资料;从表现形式上分,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图象资料、录音资料。 4、分析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从问卷量表中指导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数据用于指导学生的定量分析。指导学生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利于指导学生的分析。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指导学生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 5、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初,教师可要求学生同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的整理;在主题活动进行的每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及时将资料进行阶段性整理。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掌握并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学生自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