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疗保险需求分析论文.doc
大学生医疗群体特殊性自高校扩招以来, 在校大学生人数以直线速度年年攀升,由于就业、考研等压力,学生面临越来越多风险挑战,大学生患重大疾病概率也是节节上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性。疾病风险逐渐年轻化 随着现在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变化,疾病风险年轻化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现在大学生肥胖病以及心理脆弱等种种现象产生,大学生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失业率逐年上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87%。也就是说,有大约13%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而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创纪录630多万,大学生“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大学生面临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缺少了生活来源。所以,大学生医疗保险似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学生保险意识不强学生对于医疗保险认识普遍不到位。大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自身年轻、体质又好、抗病能力强,不想参加医疗保险,更不愿掏钱买保险。经济性原因许多学生,尤其是特困生、贫困生增多,由于经济比较拮据,不愿投保。保险理赔手续复杂 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是抵御风险一种手段,患病后索赔医药费是真正目。但是,实践中,大学生发生医疗行为,进行保险费用索赔时,手续繁杂,索赔困难。诸多原因导致保险公司和大学生之间利益发生冲突而互相扯皮,产生纠纷。对商业保险公司不信任对商业保险公司不信任,也是造成大学生参保不积极非常重要因素之一。除此六方面,大学生医疗群体还存在很多特点,从而更加显出大学生医疗保险特殊性。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特点由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没有统一形式、没有统一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投入、缺少政策文件支持,其基本特点表现为:公费医疗保险功能弱化虽然各校公费医疗保险旨在为在校学生提供方便、价格低廉基本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公费医疗维持收费标准较低,各高校校医院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工作量大等问题,加之公费医疗对支付范围及限额严格规定,导致该项制度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满足在校大学生医疗需求,公费医疗保障也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其功能。商业医疗保险功能发挥有限引入商业保险作为解决高校医疗保险问题主要手段之一成为了高校医疗改革一种趋势。商业保险公司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其理赔比例较之公费医疗偏低。商业医疗保险对一些疾病赔付能力有限,对于重大疾病仍然是杯水车薪,而且由于其操作起来相当繁琐,理赔时间长,不能用于急救,很多时候还会延误治疗。从投保人角度来说,很多家长和学生保险意识薄弱,认为大学生年轻又健康,生病概率很小,根本没有必要去买保险。在自愿原则下,致使各校参保规模不能达到一定标准,保险公司难堪其负,甚至产生退意。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存在问题学生医疗费用总体严重不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目前仍享受传统公费医疗制度。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是从1953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是由国家和各级财政预算拨付,医疗经费经历了几次调整,目前标准还是1994年确定每生每年60元。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医疗技术发展及提高、恶性疾病低龄化和贫困大学生增加,加上财政医疗拨款不到位,导致在校大学生医疗经费越发显得不够,各地普遍存在着高校医疗费用超支,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医疗服务质量和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公费医疗保险程度低根据21世纪人才报一组调查显示,各校公费医疗一般承担了学生在校医疗费用50%90%。但是,对学生享受公费医疗范围、标准,尤其是费用支付都有严格限制。各校公费医疗范围只限于本校校医院或经规定手续转往医院,学生不得自由选择公费医疗就诊医院。此外,学校都对公费医疗支付限额有严格限制,对于超过一定额度部分学校不再负责,而是由学生自己解决。突发大病或意外伤害保障无力目前大学生患大、重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统计,大学生每年出现需要10万元以上医疗费用患病学生数约为在校生1%左右。近年来,各高校在校生患白血病比例更是逐年上升,而这些重大疾病对症药物非常贵,且不再报销范围内,医药费用基本由个人负担。鉴于白血病、癌症等慢性病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商业保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其提供重大疾病保险赔付范围中是不包括花费巨大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即使学校组织师生及社会捐助,也只是杯水车薪。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性各地政府都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号召,出台相关政策,将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行列。但是,由于政策初期,为了做好过渡和适应当地情况,各地政策并不完全一致,这使得制度在全国统一性比较欠缺。即使与当地城镇居民等群体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也增加了管理难度,隐藏了许多后续问题。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必要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角度看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需要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从社会保险基本原则看社会保险强制性、普遍性、保障性、补偿性、共济性、福利性、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表明:国家应把大学生作为社会医疗保险对象,不论其缴费多少都有权利得到社会医疗保险待遇,以保障大学生在遇到疾病风险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有利于消除或减轻其由于患病和负伤而在经济上或精神上产生负担,保障其正常生活及学习。从以为本角度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同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我国发展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按照以人为本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现实问题入手,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全面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集中体现。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角度看大学生是社会一支重要群体,而且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达2000多万人,居世界第一,这样一个庞大、代表一个国家未来高知识、高素质人群,没有基本医疗保障,是令人担忧。从大学生医疗费用来源看大学生医疗费用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学生负担、社会募捐又有不确定性,所以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规避疾病风险,实行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势在必行。从发达国家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看。目前,德国所有在校就读大学生都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否则不能在德国大学注册,学生向保险公司投保后,保险公司会出具证明,大学生凭此证明可到大学注册。美国在校大学生虽然是自愿参保,但由于美国人保险意识强,医疗费用支出增长快,学生参保率非常高。而且这两个国家学生医疗费用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和保险公司直接支付给医院,手续简便,避免了我国现行商业保险“雨后送伞”现象及重症学生无钱治疗而身陷困境现象。我国现行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我国高校现在实行最多依旧是始于1952年公费医疗制度,但是随着医疗费用上涨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公费医疗费用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需要。各高校纷纷引入商业保险,建立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负担机制,以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但各高校具体情况不同,所采用大学生医疗保险模式也不相同。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相结合模式经过多年改革和探索,普遍认为在自愿前提下,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商业保险是一条行之有效途径。用首都经贸大学崔晓华话来说,“一种切实可行办法就是通过商业健康保险,给在校大学生规定一套完整保险计划,当风险来临时候,转嫁给保险公司”。”由于现行公费医疗难以满足目前学生医疗需求,再加上医疗基金不足加重了学校和学生负担,不少学校和地区教育部门对学生医疗保险模式作了有益探索和尝试,通常采取了一种再保险方式,即除了公费医疗外,又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这是一种比较盛行模式,这种模式建立目就是为减轻学校公费医疗负担,借用了商业保险公司学生平安险及其附加住院险和附加意外伤害险,这种模式也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种形式。现有公费医疗学校,教育部门强制投保商业保险模式这种模式投保主体为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一般由地方教育部门牵头,地方高校参与。这是一种比较流行模式,这种模式建立目是为了减轻学校公费医疗负担,借用了商业保险公司学生平安险及其附加住院险和附加意外伤害险,是一种以商业保险为主、公费医疗为补充医疗保障模式,其实质是把一部分原来由公费医疗承担费用,通过学生自己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转嫁给了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和学生。基本作法是把学校承担公费医疗定在商业保险未覆盖部分,比如门诊医疗费,比如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险赔付比例以外符合“三个目录”费用部分。此模式是也有很多高校采用,即学生在享受原有公费医疗待遇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自愿自费投保商业保险作为学生医疗保障补充现有公费医疗学校、学生自愿参加商业保险模式。此模式有两个分支模式,一个是现有公费医疗+学生自愿参加商业保险,一个是模式学校主动参与商业保险+公费医疗。这一种模式是公费医疗+学校主动参与商业保险模式,这种模式又被称为公费医疗补充型保障模式。基本做法是:一是继续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内诊(在校医院诊治),符合“三个目录”治疗费和药品费全免,学生只在符合“三个目录”外诊(经校医院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费用中自付一定比例,住院费用符合“三个目录”公费医疗按比例报销,其余部分保险公司赔。二是立足于减轻大病学生负担而设立了相关商业医疗保险措施,针对住院医疗自付部分,针对寿险等。这种模式最具有代表性就是北京大学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随着物价上涨、高考招生规模不断增大,大学生公费医疗经费超支问题凸现,很多学校不堪重负。有地方停止了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现行模式中存在问题现行医疗保险模式较之前传统公费医疗模式有了很大改善,能基本满足大部分学生看病就医需要,但是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覆盖面窄传统公费医疗仅面对公办普通高校计划内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民办高校和非计划内学生都无法享受到公费医疗保障。超支现象传统公费医疗已出现严重超支现象,许多学校已不堪重负。由于政府给予公费医疗补助有限院校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较差,医疗用品种类少、质量差,同时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较差,校医业务水平不高,有时影响学生有效治疗,在校学生对校医院满意度普遍较低。最高支付限额限制由于存在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无法解决。保险理赔复杂 保险理赔周期较长,理赔程序繁琐,保险金事后支付,常出现被保障人因支付不起保险费而影响治疗情况。大学生医疗保险解决措施建立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应建立成多层次化,尤其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应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机制。坚持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险原则。前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缺失与大病逐步年轻化趋势要求国家尽快为大学生建立社会化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针对有条件学生积极施行商业医疗保险,增加他们保险意识,针对贫困大学生应建立社会医疗救助机制。国家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教育救助同时,应尽快筹建“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和“重症医疗救助基金”。在资金来源上,可考虑通过国家财政支持从社会福利彩票中划拨资金,以及从社会捐助机构接受社会捐款中划拨资金办法加以解决。采用“多支柱”模式“多支柱”是指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相结合模式。虽然各高校正在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但是一定要正确认识到:即使政府财政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倾斜,但是由于这是一个庞大群体,平摊到每个大学生头上,水平都不可能是富裕,可以说,单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所以,我们提倡建立多支柱保险模式。对于贫困大学生,考虑到其保费负担,可以进行医疗救助。对于相对比较富裕学生,可以鼓励其参与商业健康保险,这样来确保大病等风险时,就更加有保障。加大政府承担责任比例,做到“广覆盖、高保障”,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应该在财政支持上给予投入。因此,政府应该根据目前经济消费水平, 改变过去投入标准,提高国家现行标准,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减轻负担。当然高校和个人也应该负担一定比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校大学生医疗费用由国家和学校全包办法是不现实。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政府要逐步加大承担责任比例,并积极调整在校大学生医疗费补贴标准。不能因为“公费医疗”悄然退场,政府资金支持也跟随退场。政府作为社会医疗保险主要筹资人之一,在一定时期内应确保对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持。减轻大学生自身负担,加大政府财政倾斜。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体制国家在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救助同时,基本医疗保障救助应跟上。应尽快筹建“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和“重症医疗救助基金”,资金可由政府财政、学校一部分教育费、社会福利彩票一部分、各种团体和个人慈善、爱心捐款等方式筹集。两者均为对学生患病后医疗费个人自付部分给予救助;而在救助对象上“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主要针对身体健康受到损害高校学生,其中以贫困、特困生为主,“重症医疗救助基金”则主要为身患绝症和发生车祸等意外导致生命危险学生提供。改革高校医疗机构,提高大学生医疗服务水平目前各高校基本采取自办医院方式,由于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经费较低,造成许多高校医院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陈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医疗机构进行改革。首先,将各类普通高校医院进行整合,即采用社会后勤化做法,将其推向社会,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高校医院效率,降低成本,从而确保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其次,对于目前我国各地出现大学城,可将几所甚至几十所高校医疗机构进行整合,使得每一个大学城只有一所高校医院,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城内所有大学学生,同时也面向社会。如此可减少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所筑成高额成本,将余下资金用于购置医院设备和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给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医疗服务。坚持强制原则,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国家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均实行强制保险制。由于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不强,加之一些客观情况限制,若实行自愿保险形式,将大大降低承保率,起不到分散风险作用。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医疗保险教育,对学生踏入社会后会有很大好处,他们会意识到保险重要性,会为自己、为亲人做更多考虑,从而有效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更好为社会服务。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原则大学生医疗保险高效率运作,不仅能够更大限度地减轻大学生及其家庭、高校经济负担,而且运作高效率,也会使该项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实现和延续。此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要体现公平原则,对医疗保险管理实行统一制度、分散管理体制。对各保险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应由国家统一规定,迫使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充分保障投保人。加强对于医疗保险基金良性运作为了确保大学生在发生医疗行为时,能够获得更加有保障医疗支持,医疗保险基金必须担负起保值增值重大且艰巨任务。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