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生物(9页).doc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种类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绦虫,吸虫,涡虫生活环境淡水,海水寄生(多),自由生活(少)结构特点1. 身体呈辐射对称(n1)2. 体表有刺细胞3. 有口无肛门1 身体呈两侧对称2 背部扁平3 有口无肛门与人类关系食用饰用寄生人体,危害生命相关知识:扁形动物这样的体型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种类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蚯蚓,沙蚕,水蛭生活环境寄生(多),自由生活(少)湿润陆地,水中结构特点1.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2. 体表有角质层3. 有口有肛门1. 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节组成2.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与人类关系寄生人体危害健康模式生动贡献科学疏松土壤,提高肥力净化空气饲料医疗相关知识: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种类贝壳(蚌),鲍,石鳖,蜗牛,螺,章鱼,乌贼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昆虫纲生活环境水里,湿润的土地分布广结构特点1. 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壳2. 覆盖有外套膜3. 运动器官_足1. 体表有外骨骼(保护,防止水分蒸发)2. 身体和附肢分节(灵活)与人类关系食用药用装饰用危害健康相关知识:蝗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则用来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善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第四节 鱼鱼种类淡水鱼: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海水鱼:石斑鱼,鲳鱼,鲨鱼,比目鱼,海马生活环境(淡水,海水)水中结构特点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人类关系食用相关知识:脊柱 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性,环节,软体,节肢脊柱骨 脊柱动物: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种类蚓螈,蝾螈,大鲵,青蛙,蟾蜍喙头晰,鳖,龟,蜥蜴,蛇,鳄生活环境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结构特点1. 发育变态发育2. 生活环境水边3. 形体特征呼吸1. 运动 脊椎颈部灵活保护防水防止水分蒸发短小的四肢迅速2. 变温动物 3. 体表鳞/甲人类关系药用保护农田食用药用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线索捕食害虫保护农作物相关知识:第六节 鸟鸟种类走禽,水禽,游禽,涉禽,猛禽,鸣禽,攀禽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气囊辅助呼吸特点1. 体型:流线型 阻力下降 2.体表:羽毛(绒羽保暖,正羽飞行)3.前肢:翼 4.肌肉:胸肌 5.骨骼:龙骨突 轻,中空,薄 6.体温:高而恒定7.消化:食量大 发达,排泄快 8.呼吸:气囊(辅助)双重,减轻体重,散热9.循环:心脏比例大,心跳快 10.卵生:卵壳 保护与人类关系消灭鼠类及害虫食用观赏相关知识:第七节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种类灵长目:人,猴,猩,猿,狒 有袋目:袋鼠 双门齿目:树袋熊食肉目:狗,猫,熊,狼,豹,豺,虎,狮,狐狸,鼬 长臂目:象翼手目:蝙蝠 兔形目:兔 鳞甲目:穿山甲 奇蹄目:马偶蹄目:河马,长颈鹿,骆驼,鹿,牛,羊驼,猪,羊,马鹿食虫目:鼹鼠,刺猬 鳞脚目:海牛,海狗 鲸目:鲸,海豚特点1. 胎生,哺乳存活率2. 体表被毛恒温动物分布广门齿切犬齿撕臼齿磨3. 牙齿有分化 食性不同与人类关系食用药用衣着畜牧业相关知识: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一 运动系统骨(206块) 关节 肌肉(肌腱,肌腹)二 协调肌肉收缩神经指令 骨绕关节运动相关知识:运动系统主要是有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运动并不是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哺乳动物主要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骨骼肌的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 先天性:先天的,生来就有,遗传物质2. 学习行为:后天的,外界环境+自身经验3. 更好适应环境第三节 社会行为 群体行为一. 特征:角色作用信息交流 蚁后(繁衍)雄蚁 兵蚁 工蚁(中) 工蚁(小)保卫,猎杀 屠杀,切割,搬运 筑巢,清洁,运输二. 交流气味 动作 声音三. 意义生存 繁衍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相对稳定)2.保持物质循环3.传播种子传粉4.危害(生物防治)5.仿生学第三章 细菌和真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一.菌落(colong)一个 真菌或细菌 肉眼可见二.培养方法1.配制培养基:水1000ml牛肉膏5.0g蛋白粉8.0g盐5.0g琼脂15-20g2.高温灭菌 (祛除杂菌)干热法 水溶法/高压灭菌法PH 7.4-7.63.倒平板4.接种5.恒温培养6.观察PH<7酸性PH=7中性PH>7碱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项目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大小 小 大,是细菌菌落几倍或几十倍颜色 白,淡黄 多样形态 光滑或粗糙 绒毛杨,絮状,蜘蛛网状等第二节 细菌历史1.列文虎克的技术2.巴德斯发明鹅颈瓶,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细菌从已存在细菌来的形态杆菌 球菌 螺旋菌等结构DNA-无核营养异养繁殖分裂(1-2)相关知识:细菌虽然有DNA,却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第三节 真菌真菌细胞结构细胞核-真核生物,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液泡)营养方式异养(现成的有机物)种类单细胞:酵母菌多细胞 大型真菌:mushroom 银耳 木耳 灵芝 冬虫夏草 霉菌相关知识: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第四节-第五节 作用-利用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有机者无机物(二氧化碳 +水+无机盐)遗体护城河治理环境保护食物腐烂食品制作粪便(沤肥、沼气)清洁能源食品保存(1)温度冷藏冷冻(2)空气保鲜膜,真空保存(3)水晒干,风干,冻干,熏干,腌制(4)防腐剂食品制作(1)酵母菌糖CO2+酒精(制酒)(2)霉菌酱油(3)乳酸菌酸奶,泡菜(4)醋酸菌(杆)醋第五章 病毒1.小。Nm纳米 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10-6mm2.不能独立生活,是“寄生”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3发现 伊万诺夫斯基“病毒之父”4. 结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DNA+RNA5. 生活吸附 装配 释放 注入 复制6. 关系 a.患病 b.疾病预防(疫苗)二.使动、植物、人患病疾病 抗生素真菌分泌 不能用多种抗生素(同时使用) 杀死细菌防治三.共生细菌 人细菌 牛羊 水+无机盐植物 地软(真菌) 藻类 无机物 豆科植物 根瘤菌第六章生物的分类-基本方法-林奈1.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2.等级:大小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最基本等级a.共同特征 愈多b.数量 愈少c.亲缘关系 愈近动物界 人+水螅脊索动物门 人+鱼+鸟+兽+哇哺乳纲 人+兽灵长目 人+猴+猩人科 人属 人人种3.意义亲缘关系 进化关系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生境水水路陆陆陆呼吸鳃鳃肺皮肤肺肺(气囊)肺生殖卵(水)卵(水)卵(陆)卵(陆)胎生体温不恒不恒不恒恒恒覆物鳞片粘液鳞甲羽 毛生物多样化a) 物种多样化b) 基因多样化(根本)c) 生态系统多样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危害1. 乱捕滥杀2. 乱砍滥伐3. 环境污染4. 生物入侵(1).据报道,今日南京市中医院减肥门诊科受到不少市民的咨询:“生吞蛔虫卵是否能够达到瘦身减肥的功效?”原来,网上正流行着一种“虫卵瘦身法”,即利用虫卵在腹腔内生殖繁衍,消耗人体吸收的营养,以此达到减脂瘦身的目的。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惊悚”,但却真的有人在卖,也有人在吃。专家提醒,生吞虫卵无异于吃毒药,严重时或毙命。(2).蜂鸟是地球上最小的科普动物之一,它的体温是43,心跳次数可以每分钟达到615次。蜂鸟还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它们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蜂鸟依靠吮吸花蜜来获取大部分能量,一只蜂鸟每天需要7-12卡路里热量,相当于一个人一天吃76千克的汉堡包,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为了能生存下去,一只蜂鸟一天吃到1000朵花,而且要将2倍于自己的花蜜吮吸到体内。(3).在陕西秦岭的大山深处,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金丝猴,是金丝猴的家族中重要的一支。金丝猴活动在2000米到2500米的高海拔山区的针阔叶混交林地带,过着群居生活,一野果、嫩枝芽、树叶为食。金丝猴是一夫多妻式的母系社会。每一个猴王都是由若干个“小家庭”与一个全雄体组成,小家庭内由一只成年雄猴和多个成年雌猴、亚成年雌猴以及它们的后代组成。(4).西安护城河始建于公园904年,唐末天佑元年,是是城墙外围环城一周的人工防护河,20世纪60年代以后因为缺乏维护,众多单位在雨水管道排放污水,导致护城河污染严重。针对西安护城河的污染问题,人们想了很多方法,但都效果不好,2008年,西安护城河开始采用“细菌”治理污染,并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据了解,护城河地淤泥80%-90%都是各种有机物,专家将自然提取、人工培养地纯天然地优势细菌群组合在一起,使投放到污水中的微生物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消灭污泥。吞十=食污泥后,有些微生物会成为另一种维生素的食物,形成一条净水的生态链,最后有的微生物会分解二氧化碳和水,有的则成为鱼儿的食物,进入正常的生态循环。由于投入的优势菌不是基因工程的产品,因而不会造成 水体污染,不会影响处理后的水质,鱼儿可以自由生长.(5).(Ebola virus)又译作。是一种十分罕见的,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