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分类、物品消毒及个人防护(6页).doc
-
资源ID:35909303
资源大小:148.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分类、物品消毒及个人防护(6页).doc
-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分类、物品消毒及个人防护-第 6 页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分类、物品消毒及个人防护一、 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流程 科室按医疗废物分类要求分类放置医疗废物并做好登记、管理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培训 合格人员)在更衣室穿好防护服、戴皮围裙、口罩和处理废物工人专用皮手套,必要时穿长筒防渗 胶靴,戴护目镜后按医疗废物回收专用路线,用专用推车或其它用具去各科收集医疗废物检查 医疗废物包装是否完整符合要求后称重并做好记录(日期、科别、物品名称、公斤、分类等), 双方签名将医疗废物按原路线妥善运至暂存处专职人员定期将医疗废物移交给市医疗废物回收 中心,并做好记录,双方签名。要求一般性医疗废物记录物品名称和公斤,血站报废血液记录名称、 袋数和公斤。二、 医疗废物分类 根据性质医疗废弃物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三、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 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联合下达的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 标识规定的通知环卫2003188 号文件执行。 1、 要求 包装袋不得使用聚氧乙烯(PVC)塑料为制造原料。 聚乙烯(PE)包装袋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袋、穿孔; 最大面积为0.1m3,大小和形状适中,便于搬运和配合周转箱(桶)盛装。 如果使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LLDPE+LDPE) 为原料,其最小公称厚度应为 150um;如果使用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MDPE、HDPE),其最小公 称厚度应为80um。 包装袋的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盛装感染性废物,应在包装袋 上加注“感染性废物”字样; 包装袋上应印制确定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2、 医疗废物包装容器标准/警示标识规定 实行分类包装,共三类 包装袋:污染敷料等不损伤包装物的; 利器收集盒:易损伤包装物的利器、污染的血制品、重金属废物、血尿标本等; 周转箱:运送包装好的医疗废物; (2) 包装物的要求:黄色;有统一标识;无污染无破损 (3)符合装量要求。 四、医疗废物收集及暂存地要求 (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 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 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 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 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 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三)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四)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3/4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双扎口), 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五)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 一层包装。 (六)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 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七)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 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 天。 (八)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 要求: (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 送工具、车辆的出入;(2)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4)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5)易于清洁和消毒; (6)避免阳光直射; (7)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九)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十)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不得将医疗废物交 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 (十一)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 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 年。 (十二)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十三)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十四)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 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的收集 专人负责 分类收集,禁混;禁漏;禁污 利器 利器收集盒;非利器 包装袋 包装物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统一标识 收集中发生泄漏及时消毒清理 破损的包装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 黑色袋生活垃圾 黄色袋医疗垃圾,如装感染性垃圾应在包装上加注“感染性废物” 红色袋放射性垃圾及烈性传染性废物 设立常规的收集程序 废物袋要密扎口(双层) 所有容器和袋子应有标识(贴标签) 盛满的容器应立即更换 (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五、 物品消毒 1、桌、椅、凳、门把手、等:用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 分钟后常水擦净。 每天消毒一次。 2、称量称每用后用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30 分钟后常水擦净。 3、地面、墙面:用 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0.20.5%过氧乙酸喷洒地面。每天消毒 一次。 4、暂存地收集、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每用后,用 1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医疗废物 回收中心负责。 5、空气:开窗通风换气;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 小时。每天一次。 6、抹布、拖把的消毒:更衣间、消毒间、医疗废物存放间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如地面被 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污染时要先用 10002000mg/L 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后 30 分钟,再用拖把拖 干,再用500mg/L 的有效氯浸泡拖把30 分钟后洗净。 7、防护衣、护目镜、围裙、长皮手套、长筒鞋、非一次性口罩用后用 1500mg/L 含氯消毒液消 毒。 8、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操作前后均应进行手的清洗,若连续操作时,不得取下手套,收集完后脱去手套,用抗菌液和流动 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 分钟。 洗手应采取六步洗手法。一般洗手要洗到腕关节上10cm。 六、医务人员防护 (一)防护物品 1、防护帽 2、口罩、可呼吸的面罩 3、防护眼镜 4、工业围裙 5、工业用靴 6、用于沉重的任务的手套(处理废物工人专用) 7、定期健康体检、接种疫苗、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二)个人防护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2、工作间应打开门窗对流通风,自然通风不良时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 3、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收集操作活动前、后应用流运 动水洗净双手,收集时按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穿工作服、防护皮裙、戴工作帽、口罩和长皮手套, 口罩内面不得朝上挂于颈项上,收集完成后脱去手套放入消毒桶内消毒,再按防护用品穿脱顺序脱 掉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用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净双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下班前应洗净双 手后方可脱去工作服、摘去工作帽和口罩,再次洗净手后下班。 4、收集活动中有可能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体液时,若有可能发生体液啧溅量,应戴护 目镜。 5、局部污染的处理 (1)完整皮肤污染: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2)皮肤刺伤: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 冲洗,再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用力挤压。 (3)暴露的粘膜污染,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0.5%碘伏冲洗或涂抹消毒。 (4)如被HIV 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除做好上述处理外,需要暴露后预防(药 物性预防),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5)被HBV 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进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 10 g、5 g、5 g(按0、1 月、6 月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