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正式)69132(23页).doc
-
资源ID:35915252
资源大小:40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正式)69132(23页).doc
- 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工程总体概况1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况33施工部署33.1施工组织3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顺序的选择44施工准备54.1技术准备54.2生产准备74.3作业条件8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85.1施工工艺85.2施工机械布置及路线安排95.3混凝土的运输95.4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105.5砼面层处理105.6泌水处理105.7混凝土养护115.8砼测温115.9混凝土裂缝的控制125.10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试块留置126、质量标准136.1主控项目136.2一般项目136.3其它要求147、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成品保护158、应急保证措施169、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1610、安全注意事项1711、热工计算171编制依据序号类 别内 容备 注1合 同水语青城24#楼工程施工合同2图 纸水语青城24#楼工程施工图纸3施工组织设 计水语青城24#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规范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设部2002219号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DB1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DBJT03-22-2005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QCJJT-JS02-20045其 他图纸会审记录2工程概况2.1工程总体概况序 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水语青城24#楼住宅工程2建设单位内蒙古巨东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设计单位内蒙古智汇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4监理单位内蒙古清圆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5质量目标市优工程6建筑功能高层住宅7建筑类别一类,使用年限为50年。8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21500m2地下室740m29建筑层数部位地上地下地下室/一层地上层27层/10建筑层高部位地上地下一层地下室/4.78M地上层2.9M/11结构形式基础CFG桩+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主体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12主要结构断面尺寸底板厚度1200M,外墙外挑1200M外墙300mm内墙200mm/300mm楼板地下室板厚:180mm一二十七楼板厚/100mm/120mm13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底板C30地梁C30C30墙、柱地下室六层C40七层十二层C35十三层屋面C30梁地下室七层C30八层屋面C25板、楼梯同梁砼强度等级14抗渗等级基础底板基础底板P6地下室外墙P615地下防水结构自防水抗渗混凝土,P6材料防水改性沥青SBS防水卷材、构造防水橡胶微膨胀止水条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况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部位为:基础的底板。根据设计及图纸要求:深基础底板厚度为1200mm,深基础楼座外底板厚度为1200mm;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抗渗等级均为P6;基础底板总量约为1057m3,按后浇带分成两段,D-1段混凝土量为598 m3,D-2段混凝土量为459 m3;在同一天内浇筑完。3施工部署3.1施工组织3.1.1成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指挥小组和现场领导小组序号职务负责内容1生产经理现场总负责、总协调2总工程师技术指导、协调3土建工程师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4工程部砼调配,人员、机械组织、现场指挥5安全员安全文明施工、交通疏导6电气工程师临时用电7水暖工程师临时用水8机械员施工机械、设备9材料混凝土供应10试验员现场取样、测温11测量员墙柱轴线、板顶标高控制3.1.2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领导班子,明确人员分工,各负其责。每流水段人员组织表如下: 部位人员基础底板D-1D-2交通指挥1人1人记录1人1人振捣手4人4人后台放料3人3人布料、拆管3人3人抹压、摊平14人14人看模2人2人调钢筋2人2人覆盖养护4人4人临水1人1人临电1人1人合计36人36人3.1.3成立测温小组,由项目经理武陆平任组长,主管技术王熙与试验主管武辉任副组长,施工队至少设置两名专职测温人员,24小时测温,以保证测量记录准确有效并对养护措施具有指导作用。测温对象为:混凝土出机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大气温度及混凝土内外温度。3.1.4现场设置商品混凝土塌落度检测人员,混凝土到场后必须做坍落度和温度抽检,做好现场记录,本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塌落度要求为:140160mm。罐车在现场等待时间超过4小时的混凝土增加复试一次(禁止往混凝土中直接加水),复试合格的方可使用;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可二次掺加外加剂进行搅拌。离析的混凝土立即清理出场,不得使用。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顺序的选择3.2.1由于本工程底板混凝土量较大,且底板较厚,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等质量问题,现对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分区浇筑,两个区之间分界则为后浇带,每个区独立浇筑,一次浇筑完成,避免施工缝的留设。平面浇筑顺序布置如下图所示。平面浇筑顺序原则:布料杆与汽车泵之间平面方向接缝必须在初凝时间(6h)内完成,尽量在同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再浇筑下一层混凝土。布料杆与汽车泵之间相互补充,以免出现冷缝。 3.2.2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顺序的确定(1)、由于底板较厚,为防止在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计划分二层浇筑。(2)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的计算HBT80型地泵的泵送能力为:40 m3/h;汽车泵的泵送能力为:60 m3/h;混凝土初凝时间为:8h;8小时内浇筑量:(40+40)×8=640 m3;最大区面积约S为:677m2;最大浇筑厚度为:640÷677=0.945m;由于本工程大面积底板厚度均为1.2m,所以大面积混凝土分层厚度确定为0.6m,分两层浇筑。4施工准备4.1技术准备4.1.1科学地选用材料配合比,配合比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对泵送混凝土应进行试泵送;(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应按国家现行的规范和规程执行;(3)、混凝土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范和规程的有关规定;(4)、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温度及裂缝控制的要求,提出必要的砂、石料和用水的降温、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5)、项目部配合搅拌站一起提前做好试配,确定配合比,同时搅拌站提前三天做好原材料的储备。4.1.2测温仪器采用电子测温仪器,提前购置(详见测温措施)。4.1.3对参加底板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主管技术员、工长、质检员、安全员等共同对外施队联合进行施工交底,交底中明确混凝土的运输路线、浇筑顺序、布料方式、分层厚度、振捣技术要求、泌水的处理方法、测温、保温保湿等措施的控制和质量标准,施工中的控制重点、难点及预防纠正措施;4.1.4本工程超长混凝土采用混凝土60天的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工程交工验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但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值,施工完成后的混凝土强度不宜大于设计强度的1.2倍。4.1.5为降低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混凝土外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5,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此同搅拌站制定以下措施:(1)、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采用矿渣水泥配制混凝土;配制混凝土所用水泥应进行水化热测定,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7天的水化热不大于250KJ/kg;(2)、混凝土所用骨料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配制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其质量除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外,其含泥量应控制在1%;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的连续级配为540mm;细骨料采用天然砂,其质量除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外,其含泥量应控制在1%1.5%;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细骨料的级配为中、粗砂,其细度模量为2.80,平均粒径为0.38mm;(3)、混凝土初凝时间要求:8小时以上;(4)、混凝土中掺加的外加剂及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混凝土中掺加的外加剂及混合料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混凝土减水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有效降低水的用量,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混凝土如掺加粉煤灰,其掺量宜为1530%,其用量由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粉煤灰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质量等级为一级;当使用其它材料作为混合料时,其质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要求;4.1.6为避免混凝土产生收缩和温度裂缝,满足施工要求并保证混凝土质量,采取如下措施:(1)混凝土搅拌站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选择,保证按要求提供满足施工要求的合格混凝土。(2)要求掺入高效缓凝型减水剂,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3)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流水段,划分位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4)预防碱集料反应措施为了预防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的损害,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粗骨料的选用除需满足泵送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外,选用B种低碱活性集料。水泥除满足混凝土中水泥的一般要求外,选用碱含当量小于0.6%的低碱水泥。掺加掺合料的部位选用优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外加剂选用无碱或低碱无氯盐外加剂。混凝土按有关混凝土碱集料试验数据进行配制。4.1.7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环境类别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二b类0.55275kg/m30.2%3.0kg/m34.1.8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在160180mm左右。4.2生产准备4.2.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指挥领导小组与搅拌站提前共同协调好交管部门、城管系统,做好交通路线和临时候车地点的确认。搅拌站要制定应急方案以应付交通堵塞、交通管制等以外情况。4.2.2 临电:混凝土输送泵分别由2台配电箱提供,振捣棒分别接2台移动配电箱,为确保安全,振捣棒实行一机一闸一漏,其漏电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夜间照明采用2台镝灯,同时备用3台碘钨灯。4.2.3 临时用水:混凝土罐车冲洗用水取用基坑降水井的提升水,冲洗后的废水先流经沉淀池,再排入市政管网;混凝土养护用水利用单独设立的DN25给水管对接,用橡皮水管引至用水点。4.2.4机具准备及检查(1)、泵送设备:混凝土泵车、地泵、混凝土布料设备、泵管。(2)、其他设备:插入式振捣棒、平板振捣器、铁锹、木抹子、铁抹子、可移动配电柜及电缆、碘钨灯、对讲机、长标尺杆、小线、2m刮杠等。(3)、塑料薄膜、电子测温仪、玻璃温度计等养护用材料和仪器等。所有计量器具应在检定有效使用期内,并有检定有效期标识。4.3作业条件4.3.1场地要求:施工现场应合理布置泵车的安放位置,应尽量靠近浇筑地点,场地应平整、坚实,且有足够的场地保证混凝土泵车的供料、调车的方便;混凝土泵尽量固定位置,减少移动混凝土泵。4.3.2混凝土浇筑前,根据模板、钢筋、避雷、预埋管线等项目办理相关的隐、预检等验收手续;检查浇筑混凝土用架子、泵管布置方向及连接、马道支撑等项目是否牢靠、稳固,做完工序交接检后再下达混凝土浇灌开盘申请。4.3.3输送泵及管道已安装加固就位,各种机具试运转正常。4.3.4已对场地进行规划并编制交通导流方案。浇筑混凝土期间,对有关道路社会车辆协助进行交通疏导。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5.1施工工艺5.2施工机械布置及路线安排5.2.1施工机械布置:计划选用1台HBT80拖式泵和1台47米汽车泵。另外用塔吊吊运混凝土来保证混凝土地泵和混凝土汽车泵控制范围外的盲区可以在初凝之前得以施工完毕。现场备用12台混凝土地泵,用以保证现场的突发和不可预料因素的发生。各区域机械布置详见下表和平面布置图。区 域机械布置D-1区1#地泵、汽车泵D-2区1#地泵、汽车泵5.3混凝土的运输5.3.1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且应保证连续供应。5.3.2利用夜间道路畅通,便于混凝土浇筑,尽量选择在晚八点开始浇筑底板混凝土。5.3.3所有车辆编号,并在驾驶室挡风玻璃左下角粘贴标签,注明混凝土的标号及使用部位,使现场施工人员直观明了。5.3.4现场调度与混凝土搅拌站调度随时保持联系,确保混凝土的类型及数量符合施工设计要求。5.3.5混凝土拌合物自出机到浇筑完毕时间控制在1小时,并保证施工作业面前后覆盖搭接合理。5.3.6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过程中保持筒体慢速转动,卸料时,筒体应加快运转2030s后方可卸料。5.4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5.4.1混凝土的浇筑(1)、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整体性、抗渗性能要求高,混凝土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2)、底板采用分层浇筑法,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下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先拆管回到起始浇筑部位后浇筑上层混凝土。底板大面积混凝土每层的浇筑厚度根据计算确定,为600mm。(3)、浇筑前立指示杆划线标明每层浇筑厚度。浇筑时采用泵管配布料机,每台泵负责一个区域。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超过的混凝土初凝时间。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分层浇筑可使下层混凝土的水化热在初凝时间内充分散发,可减少混凝土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的积聚,从而减少温度应力。(4)、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若超过2m时,应采取加长软管和串桶方法。在泵送过程中料斗内应有足够的混凝土,以免吸入空气产生堵塞。5.4.2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50型振捣棒,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mm左右,混凝土应振捣密实,每一插点振捣时间宜为2030s,视其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气泡、表面泛浆为准。振动棒插点要均匀排列,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400500mm)。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且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管件。如有移位,必须立即调整到位。5.5砼面层处理处理程序: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塑料膜混凝土终凝前12h掀膜二次抹压覆膜养护大体积砼表面的水泥浆较厚,浇筑后58h内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用抹子滚压两遍,初步分散水泥浆。待表面收干后,再用木抹子搓平压实,以防止表面裂缝出现。第二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初凝时间前1小时为宜,但由于施工现场白天、晚上气温不一样,对凝结时间有影响,因此可以有手压有痕的方法控制抹压时间。抹压完成后,立即用塑料扫帚在混凝土表面沿最上层钢筋方向扫毛。5.6泌水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泌水较少时用铁锹均匀分开,较多时人工将其收集于灰斗内用塔吊吊运走,避免因泌水多而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上下层间隔的时间较长,各浇筑层容易产生泌水层。在结构四周侧模的底部开设排水孔,使多余的水分从孔中自然排至集水坑。5.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并第一次抹压后开始覆盖养护,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方法。5.7.1覆盖方法:底板采取“单膜双被”做法,即在一层塑料膜上覆盖二层阻燃草被。电梯井在侧模外覆盖保温草袋,使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及水化热不致散失,又可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梯度,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又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及混凝土裂缝控制。覆盖保温期间不得浇水养护,防止表面温度下降过快,同时保证塑料布的覆盖严密性,搭接不得少于200mm,并压好砖头、方木。养护开始时间为表面强度可上人时。在养护期间不得随意揭开塑料布进行其它混凝土面上的作业。5.7.2在养护测温期间,及时提供各温度控制点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表面温度及大气温度,以此指导现场保温和养护,中午、下午适时减少保温层散热以缩短保温养护时间,晚上再重新盖上。5.7.3保温时间:根据测温记录,待混凝土中心温度开始下降,与表面温度开始接近,并且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小于25,开始停止保温。揭除塑料膜及保温草被应一层一层进行,每层揭除后应根据实测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间隔,以避免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5.7.4施工中根据实测数据,先撤除上面的保温层,再全部撤除保温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5.8砼测温5.8.1测温点布置:测温点的布置以能反应混凝土温度场分布规律为原则,测温点选位应有代表性。测温孔布置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其数量以平面布局间距6m为宜。测温孔预留方法及平面布置见附图。每一测温点位均设3个测温管,上下表面及底板中间部位处各设一个。测温管留在外面部分长5cm。测温管用一端封闭的直径25cm薄壁钢管做成,封闭要密实,不得渗漏水。测温管焊在底板钢筋上,管口用保温材料塞住,测温时将温度仪探头插入测温管中,并立即加以覆盖,以免受外界气温影响,温度仪探头在管中至少停留5min,迅速记下温度值,测温后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原样覆盖好。底板测温结束后用水泥砂浆灌注测温孔。测温管埋深表 底板厚度(mm)测温管埋深(mm)短管中管长管150015070014005.8.2测温仪要求测温误差不大于0.3。用测温仪测出以下数据: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面层(即覆盖层下部)的温度、混凝土分别位于三个不同高度的温度。由于混凝土入模后前期水化热趋于上升,后期呈下降趋势,混凝土浇筑后4天内,每2小时测一次温;514天每4小时测一次温。指导混凝土保湿养护,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控制在25oC以内。5.8.3当各温差达到20时应预警,22时应报警,以采取增加覆盖保温层处理措施。5.8.4混凝土的测温工作由混凝土测温员负责。测温天数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且不少于20天。5.8.5测温采用精度高的测温仪,误差不大于0.3。用测温仪测出以下数据: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面层(即覆盖层下部)的温度、混凝土分别位于三个不同高度的温度。由于混凝土入模后前期水化热趋于上升,后期呈下降趋势,混凝土入模4天内,每2小时测一次温;5天后每4小时测一次温。测温时应同时测出孔内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大气温度,认真填写测温记录。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控制在25oC以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以采取特殊处理措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由混凝土测温员负责。测温天数应根据测温情况确定,待混凝土内部温度趋于稳定以及内外温差稳定时方可停止测温。5.9混凝土裂缝的控制5.9.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初凝前应采用2m长刮尺抹压两遍,初凝后、终凝前应再抹压一遍,以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5.9.2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加水。5.9.3 加强混凝土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混凝土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5.10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试块留置5.10.1试块的留置每500m3取样一次。抗渗混凝土同部位、同配合比取样不少于两次。5.10.2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28天、一组60天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依据现场需求留置,组数一般不小于二组,实体检测试块按同强度、同工程部位不少于10组留置。同条件(实体)养护试块应放置于底板结构附近,将试块放于钢筋笼中防止被意外破坏。5.10.3试块留置满足见证和实体检测要求。5.10.4混凝土评定以R60天标养试块强度为指标,执行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6、质量标准6.1主控项目6.1.1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6.1.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6.1.3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且应留置混凝土抗渗强度试块,抗渗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取样应不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6.1.4现浇结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严重缺陷的划分依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6.1.5 后浇带设置:后浇带设置应依据施工图纸及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后浇带接茬部位混凝土按施工缝要求进行处理。6.2一般项目6.2.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且应根据现场实际测温情况确定。当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6.2.2混凝土掺用矿物掺合料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有关规定,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进场复验报告。6.2.3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及有关规定。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6.2.4混凝土拌制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6.2.5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配合比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6.2.6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一般缺陷的划分依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6.2.7应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及检验方法参见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附录D的规定。6.3其它要求6.3.1应控制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内部温差不大于20。6.3.2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不超过35。混凝土应缓慢降温,降温速度应控制在13/d。6.3.3大体积混凝土拆除保温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应大于20。当超过20时应继续采取覆盖措施。6.3.4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泌水应及时清理。6.3.5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结构表面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7、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成品保护7.1加强工序施工“三检制”和验收会签制。混凝土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在施工班组完成自检、交接检基础上,组织专业工长和质检员认真对钢筋、模板分项工序进行复查,填写隐、预检单,工程报验单,并经专业会签后再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报验;必须严格执行报验程序,在手续不全或未经报验的情况下,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7.2建立混凝土开盘前组织措施检查制度,实施开盘组织检查,召开开盘动员会。7.3建立健全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制度和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制度。每次混凝土浇筑前均应由混凝土工长填写混凝土浇灌申请联系单,注明浇筑部位、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数量及其它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进场后,由工长、技术员、试验员和质检员等共同进行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核实混凝土的配比及混凝土原材的合格证。每次混凝土浇筑时,预拌混凝土厂家均应在第一辆罐车进场时提供齐全的预拌混凝土质量保证资料。如发现缺少或不交圈的,不准进行浇筑。派专人到混凝土搅拌站对出站混凝土质量进行签认。7.4制定质量奖罚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实行现场的挂牌制,每层混凝土拆完模板后,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质检员对该层混凝土进行检查和考评,依质量优劣情况进行奖罚。7.5坚持质量例会,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工长及外包队操作班组等参加,共同分析混凝土质量情况,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落实。7.6质检员、试验员应对进场的每车预拌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的测定,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若发现不符和要求的,坚决退场。回场的罐车应检查罐内存水,防止积水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7.7施工中应全面考虑由于混凝土罐车运输过程中出现堵车、混凝土泵送高度、施工气温以及泵送时间的影响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降低,并及时进行配合比的调整。7.8当混凝土泵送时环境温度大于25,输送管宜用湿麻袋或草袋包裹、覆盖进行隔热,并经常喷洒冷水降温;浇筑前模板应浇水湿润,避免因吸水影响混凝土质量。7.9夜间施工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度,配备齐碘钨灯和手电筒。7.10由于泵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对模板的侧压力较大,因此模板需加固。浇筑要分层进行,并派专人看模,防止跑模。7.11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相关规定取样、制作试块、养护、试验。7.12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出罐、入模温度,要做好测温记录。7.13浇筑混凝土时,作业面要搭设架子以架设泵管,避免压弯或移动钢筋。操作面设马道防止踩踏钢筋和混凝土。7.14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并防止钢筋、埋件位移。7.15混凝土浇筑完毕,要保证甩出的钢筋位置准确且不能出现变形,钢筋表面要清理干净,可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在竖向插筋上套上再生塑料管,避免污染。埋件、水电管线等要保护好。7.16混凝土浇筑完毕,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不能随意踩踏,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项目部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成品保护的奖罚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监督实施。8、应急保证措施8.1采用两路不同供电。8.2当发生堵管现象时,立即将泵机反转把混凝土退回料斗,然后正转小行程泵送,如仍然堵管,则必须经拆管排堵处理后开车,不得强行加压泵送,以防发生炸管等事故。8.3每次浇筑必须有备用泵12台,考虑电源不足,必须备有柴油地泵。9、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9.1混凝土施工时,现场要派专人进行洒水降尘,对遗洒在道路上的混凝土要及时清扫干净。9.2混凝土的振捣棒要采用低噪声环保型振捣棒。9.3混凝土罐车出场前要用水进行清洗。9.4遗洒的混凝土及时清理外运,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9.5进入现场的机械车辆做到少发动、少鸣笛,以减少噪声。9.6施工操作人员不得大声喧哗,操作时不得出现刺耳的敲击、撞击声。9.7混凝土浇灌需连续作业时,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证,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同时要事先做好周围居民的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9.8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带好个人防护用具。9.9混凝土泵应按要求搭设安全防护棚,挂安全操作使用标牌。9.10混凝土泵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司机要经过专业培训。9.11振捣棒操作人员应穿胶鞋并戴绝缘手套,使用过程中如发生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查修理。9.12混凝土泵要有专用的配电箱和开关盒,并由专业电工接线。9.13混凝土泵送施工时,统一指挥和调度,应用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与浇筑地点的联络,把握好浇筑和泵送的时间,并对门口的交通进行疏导,保证道路的畅通,行人的安全。9.14加强混凝土输送泵的保养和维修,坚持一日三检制度,即:班前检查、泵送中的检查、工作完成后的检查修理。9.15施工时,现场车辆出入口处,设置交通安全指挥人员:夜间施工时,在入口和运输道路上,应有良好照明,危险区域,应设警戒标志。9.16混凝土罐车进场后要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调度指挥,并按要求进行下料。下料作业应由该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驾驶人员操作。9.17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道的接头应紧密可靠不漏浆,安全阀必须完好,输送管道的架子、布料杆均要按要求进行固定,经全面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泵送。每次输送前要试验,检查时必须卸压。10、安全注意事项10.1项目安全员、生产人员在外埠施工人员员工进场前进行安全教育,并签订协议。10.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严禁吸烟,必须戴好安全帽。10.3所有机械、机具以及用电设备的操作及使用均必须由专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别人乱动,使用前对起进行仔细检查或检修。10.4坑上设专人巡视,严禁向坑下乱扔杂物,垂直运输采用塔吊或马道来完成。10.5振捣混凝土时必须两人配合,一人操作振捣棒、一人拉线及移动振捣棒,且两人均必须戴好绝缘手套。10.6现场严禁乱拉电线,铲运及平整混凝土人员严禁损坏电缆线;夜间施工必须做好照明设备的保障。10.7作业面上施工人员必须穿绝缘胶鞋。10.8机械、机具的使用,应按相应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0.9现场场地狭小,地泵与基坑距离近,对基坑的护坡会产生动载,因此在浇筑时应随时观测边坡的稳定情况;如出现裂缝、水平位移。11、热工计算根据施工拟采取的防裂措施,先计算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最高温升值,再计算混凝土的内部中心温度及表面温度,将二者之差值控制在25范围内;此外还需计算各龄期的收缩变形值、收缩当量温差合弹性模量,然后再计算可能产生的最大温度收缩应力。如该收缩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则表示所采取的防裂措施能有效控制、预防裂缝出现;如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应采取调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降低水化热升值,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施工操作工艺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提高抗拉强度或改善约束等技术措施保证。(一) 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计算1、混凝土的绝热升温计算T=W×c×Q×0.83(c×)+FA/50式中: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W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根据初步设计配合比取值273 kg/m3。 Q 每千克水泥水化热量取334kj/kg(普通硅酸盐水泥,325#)。 C 混凝土的比热,取0.97kj/(kg·K)。 混凝土密度取2400 kg/m3。 FA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kg/m3),根据初步设计配合比取值163.8 kg/m3T=273×0.97×334×0.83÷(0.97×2400)163.8÷50=34.82、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计算Tmax=Tj+ T×式中:Tmax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Tj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考虑我公司底板施工在十月上旬,取22。 不同的浇筑厚度、不同龄期时的降温系数。按1.2m厚,3天龄期查表=0.49。Tmax=22+34.8×0.49=39。3、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Tb()=Tq+4·h(H- h)T()/H2式中:Tb()龄期为时混凝土表面温度() Tq龄期为时大气平均温度,取22 H混凝土计算厚度(m),H= h+ 2h h混凝土实际厚度(h=1.2m) h混凝土虚厚度(m),h=K·/ =2/3·2.33/0.85 =1.827 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 K计算折减系数,取2/3 模板及保温层传热系数,=1/(i/i+1/q) =1/(0.47/0.58+1/23) =0.85 x混凝土持续到指定温度的延续时间,即养护时间(h); M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1/m),M=F/V; F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积(m2); V混凝土体积(m3); Tmax-T2一般取2025(); Kb传热系数修正值;本工程取2.6; 700折算系数Kj/(m3·K); w草帘被的导热系数,取0.58W/(m·K) q空气传热系数,取23W/·K; i材料传热系数,对于草帘被取0.58W/·K;hw =14×24×(867/1300)×22×2.6×0.58/700×22+0.28×273+334 =0.47Hh+2h=1.50+2×1.827=5.154;T()龄期时混凝土内最高气温与外界气温之差, T()= Tmax- TqTb()=22+4×1.827×(5.154-1.827)×(39-22)÷5.1542=25.89 结论:1.2m厚底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39,混凝土表面温度:25.89,大气温度22。混凝土内外温差最大为:13;表面温度与气温差为:4。均不超过25。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不采取其它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