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课堂教学实习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作文资料.doc
-
资源ID:35922003
资源大小:20.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师范生课堂教学实习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作文资料.doc
师范生课堂教学实习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性环节,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必修课程,是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战演习”。教育实习任务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研究实习等。教学工作实习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形成了教学实习整体,其中上课即课堂教学是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实习是培养实习生教师素质关键环节,因此,对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和教师指导工作都有积极意义与价值。 一、实习教师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 (一)教学中“心中有教案,目中无学生” 一位实习生在反思日记中写道:“这两天总觉得。我们讲课,考虑得最多是自己和教案:自己是否表现得不错;一节课能否按计划讲完;是否得到了同学和指导老师认可;讲完后剩下时间我该怎么办;讲不完我又怎么办,等等。我们很少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们是怎么想;我这样讲学生能否接受;以什么样方式讲课学生既感兴趣又学到东西,等等。”另一位同学提到,自己对课堂教学调控能力不足,不能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作出合理反馈。尤其是提问后对学生回答反馈,教育机智缺乏,不能做到师生互动,只顾自己按照教案讲,难以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和想法。 在课堂观察和大多数日记中,我们对实习生所提到这种“心中有教案,目中无学生”状况也深有感触。这里所说“目中无学生”并非指教师在学生面前骄傲自大,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习生更多地是关注自己感受、自己教案设计,而不能随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反应灵活有效地调整教学。实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扮演着“演员”角色,这个演员还是一个蹩脚演员,一个只顾在舞台上背诵台词而不能刻画人物内心演员。他们在讲台上全部“台词”就是预设教案,这个教案是在课前教师靠自己对文本与学生片段了解而想象设计。讲台下学生往往成了他们道具,在教师需要时便提起一位来与他对一句“台词”。如果这个回答符合自己预设,教学流程便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不合预定“标准答案”,实习教师便让该生“下场”而去寻求另一位“帮手”,直到有学生“猜”对了,教师便如释重负,教学流程进入下一个环节。一位实习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提一个问题可能难了点,一个举手也没有了!我立刻紧张了起来。这时,我看到一个角落里,一只小手举了起来:太好了!终于有了救星!太好了!” (二)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和思维价值 课堂教学提倡对话与交流。对话不是漫无边际聊天,对参与者来说,它是为了寻求真理与意义,为了达成理解与共识,围绕着共同话题,彼此在真诚地倾听、言说和反思。这种对话“主题”,或说是“问题”,或是教师设计,或是学生自主设计,也可以是师生共商而生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问题很多时候由教师设计、提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次接触教学实践实习生,在对话问题提出方面能力还相对较弱。 分析他们在教学中所提出问题我们发现,这些问题普遍缺乏启发性,思维价值不高。例如教学麻雀一课,有位实习生曾这样提问过:“老麻雀用自己什么拯救自己幼儿小麻雀?”学生只能答“身体”一词,提问覆盖了文中句子绝大部分,只留下一个窄小“胡同”让学生去钻。提问没有“不确定性”,信息量为零,没有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目,因此思维价值很低。 (三)课堂交流缺乏灵感闪亮、思维碰撞和情感激荡 从很多实习教师课堂上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虽然在竭力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我们发现在交流中很少让人捕捉到“灵感闪亮”,感受到师生“思维碰撞和情感激荡”。在师生一问一答中,教师往往不能从容地倾听学生回答,并在头脑中迅速判断学生出现错答或偏答原因,继而进行纠正和引导,直至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理解达到目标水平,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享受一种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探索发展快乐。虽然有时实习教师希望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但只是寻求他们帮助证实一个论点,并没有让学生作为一个同等地位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一节课下来,实习教师得到评价往往是备课不充分,课堂引导乏力等。然而,实习教师本人却感到“自己在课下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甚至对课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逗点都进行了推敲和琢磨。”但课堂上仍然时常出现学生反应淡漠或者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甚至一部分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面对这种无序,教师往往求助于规训与呵斥产生“威严”,尽管这是自己所学理论中所不倡导,也是自己内心所不认同,然而在实际课堂中却无奈地将其当做了救命稻草。他们还没意识到或者是还没能力用一节逻辑清楚明晰、内容丰富深刻、引导生动有趣课堂去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 二、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常见问题成因 为什么实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以上诸种问题呢? (一)备课质量不高 教师备课是一个备教材、备学生、选择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教案过程。在参与实习生备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实习教师备课存在以下问题。 1绝大多数师范生不能全程通读小学教材,不能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甚至不能通览全册教材,所以很难准确把握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在所教学段、在整个小学阶段中地位,也不容易把握其重点、难点。即使有教学参考书及网上大量教案可供参考,有时也看不懂其设计意图,难以吸收为己所用。因此备课时难免出现顾此失彼,“深一脚浅一脚”,甚至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师范生接触小学生条件极其有限,一般就局限在实习几周、实习班级内,缺乏对学生密切接触和深刻理解,因此在信息舍取、材料详略处理上缺乏学生实际生活体验这一依据。而且备课试讲时一般没有学生。缺乏授课对象,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有疑虑问题缺乏了解,对课堂上出现问题缺乏心理预期。通常出现问题是实习生自我感觉备课很充分,但上完课,总觉得离预想有距离。 3师范生自己知识储备、知识结构“窄而偏深”特点不太适合小学生所需知识“宽而偏浅”特点。甚至对有些知识自 己也把握不准确、模棱两可,凭自己理解或想象去讲解。 (二)缺乏对教学理论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实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出现过多关注教案、忽略学生、应变能力较差等问题,除了通常所说“备课不充分”这一直接原因外,恐怕还有其更深层原因,那就是缺乏对教学理论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由于实习教师缺乏对教学实践切身经验和对学生真实接触与了解,他们往往把教学实际搁置在一种简约有序理想状态下,认为就像某个化学反应一样,只要提供准确合适条件,教学就会按照预定程序逐步发生。也有教师认为,当他们用语言向班级呈现教材时,他们信息沿着直线到达学生那里。根据这种看法,他们常常在课堂上力求将教学参考书上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甚至是剖析得细腻周到,认为要讲都已讲到,教(与学)就完成了。事实上,这些看法是没有根据。真实教学实践是复杂而变动不居,不是简单输出与接受过程。一位同学在她课后反思中就这样写道:“课前教案设计太理想化了,真实课堂有这么多不确定性。课堂上有太多力不从心,头脑中话无法用语言准确精炼地表达出来,问了问题也不知自己问了什么。”“孩子们课上问题与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是我始料不及,对他们问题我不能给予一个令自己都确信不疑答案,对于他们答案我又不能给予一个及时而有效反馈,真是不上讲台不知道自己驾驭课堂能力是如此之差。” 三、实习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就实习教师教学改进提几点建议。 (一)精心备课,充分预设课堂与学生可能会出现情况 备课是教学工作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前提,也是决定教学实习质量关键。因此,首先,实习教师在对教材、文本字斟句酌同时要有目标意识,整体意识:考虑本课教学目标,本课在整册中地位,在本学段中位置,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作用,时刻提醒自己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其次,尽量多地接触学生,可早一点批改学生作业,寻找多条途径,实实在在地去了解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知识层次与接受能力。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预测学生可能思维活动,预想学生参与活动情境,并设计相应对策。 再次,注意听课、备课与试讲相结合。勤听指导教师课,积累教学间接经验,通过对照以发现自己备课、试讲不足。 最后,仔细推敲自己课堂语言,让文本真正地内化为自己语言,然后将教学逻辑、内容以准确、简练而且浅显生动话语展示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教科书上时间就会越少。”备课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教师依照本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过程。它是在教师熟悉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形成,应将其视为一项再创造工程,而不是照本宣科。 (二)联系实际,丰富并深化自己对教学理论理解 首先,要认识到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动态互动、交往人际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这一过程中交互主体,实习教师在潜意识里不要把学生作为等待改造客体而试图去“教会”他们什么,而应在备课、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为平等、可以相互启发、交流对话主体,在师生与文本对话中相互认识、相互理解,达到共同认识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备课不是为教学规设机械僵硬对话脚本,不是对文本进行理性条分缕析,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基本、宏观设计,在这种目明确、整体性预设下,教师与学生进行真诚、机智而富有成效交流。 其次,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认清同样材料以不同形式包装,会产生显著不同效果,应该注意到“媒介物是信息”道理。例如,教科书中历史和用新闻短片呈现历史,其效果是极为不同。此外,教师也是信息一部分。很多教师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在放电影时,教师对影片是否有热情,也会使学生对影片接受与理解发生差别。教师在使用语言交流时,他会对学生如何接受信息以及接受到什么程度起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将自己语言转化为儿童易于理解话语,为了使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要尽量做到:“(1)说出某种可理解东西;(2)提供(给听者)某种东西去理解;(3)由此使他自己成为可理解;(4)达到与另一个人默契。也就是说,言说者必须选择一个可领会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能够相互理解;言说者必须有提供一个真实陈述意向,以便听者能分享说者知识:言说者必须真诚地表达他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话语;最后,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本身最正确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在以公认规范为背景话语中达到认同。” 再次,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评价要富有针对性,要能够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很大一部分是在一问一答中进行,实习教师也总是不满自己在应对学生五花八门回答时手足无措窘迫和语言苍白无力,往往对学生回答不做任何评价或者仅以简单“很好”、“不错”应付了事。为了避免这种无效交流,一是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设想到学生会有哪些反应和回答,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其次是以另一种方式对学生答案做出反应:指出学生回答中有价值和可接受内容,不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其缺点,或提供答案,或不置可否,而是承认学生所作回答并进一步追问学生,并给以适当引导,直至全班达成共识。只有当学生受到好评和认可或者得到恰如其分表扬时,才会愿意不断地回答问题,积极地参与课堂。 教育实习只有短短几周,作为师范生培养中期实习,是一位准教师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进入真实教学情境,是个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第一次碰撞交锋。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教师出现备课有纰漏,课堂上教态不够自然,注意不到全班,表现出不安情绪,常常意识不到自己行为,急于完成任务,关注外在形式等等问题是在所难免,这些问题也会在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一两年内逐渐解决。也许实习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把他们锻炼成出色教师,而应是将此作为思考凭借,让师范生在再次回到理论学习中来以后反思到自己问题所在,思索这些问题存在根源,并试图去寻求改变这种种缺憾方法,从而使自己教育理论植根在现实土壤中,为今后走向教师工作岗位后缩短职初生存期打下坚实基础。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