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重点(28页).doc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第 27 页医学微生物学重点绪论部分:概念: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特点: 老师课堂重点,仅供参考(1)体积微小(2)结构简单(3)繁殖迅速(4)容易变异(5)分布广泛(6)种类繁多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古生菌和细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概念:少数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植物的病害,这些微生物称为5.四位微生物学科学家的成就:列文虎克巴斯德伊凡诺夫斯基郭霍1.发现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2.创建了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概念:属原核微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广义上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2.一般以微米为单位(um);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最重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芽胞,鞭毛 ,菌毛基本结构:(1).细胞壁化学组分: (革兰染色法) 革兰阳性菌(G+): 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 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四肽侧链, 聚糖骨架 外膜 :脂蛋白, 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肽聚糖功能及医学意义: 构成坚韧的细胞壁结构: G+菌:三维结构 G-菌:二维结构 抗菌药物作用的靶点: 青霉素:与细菌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的 D-丙氨酸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 溶菌酶:破坏-1,4糖苷键 磷壁酸功能及医学意义:带有较多阴电荷:与离子通过肽聚糖有关粘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是重要的表面抗原:用于血清学分型、鉴定 外膜由脂多糖,脂质双层和脂多糖(又称LPS,热原质,内毒素)三部分组成LPS组分的功能: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无种属特异性(即人或动物患病症状相似) 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特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O抗原,有种特异性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比较特征G+菌G-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厚,2080nm薄,510nm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3层肽聚糖含量多,占胞壁干重5080%少,占胞壁干重1020%肽聚糖结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二维空间(平面结构)糖含量约45%15-20%磷壁酸+-外膜-+ (2).细胞壁的功能及医学意义: 维持菌体外形 参与胞内外物质交换 屏障与保护作用 决定细菌某些重要特性: (致病性,免疫原性,药物敏感性,染色性(革兰染色)(3)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概念: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破坏或合成被抑制, 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 诱因:溶菌酶,青霉素,其他抗生素,抗体,补体,紫外线等 G+菌L型:原生质体: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G-菌L型:原生质球:有外膜保护(无论细菌L型其原为G+菌或G-菌,大多被染成革兰阴性)致病性与临床意义: 临床上遇到症状明显而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应作专门培养,并更换药物。 大家可以开始复习了,需要记的东西很多(4).细胞膜(由磷脂和多种蛋白组成,不含胆固醇)重要结构:青霉素结合蛋(PBP):青霉素与转肽酶(PBP)结合,与细菌竞争转肽酶, 抑制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联结。与耐药性有关。细胞的分泌系统(I-IV型):与致病性有关(III型,毒性蛋白和DNA)中介体:细胞膜向内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又称拟线粒体(酶和能量)(5) .细胞质核糖体:细菌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胞质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迂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特殊结构:(1) 荚膜:概念: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医学意义: 抗吞噬作用:重要的毒力因子。 粘附作用:牙齿和各种导管。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溶菌酶/C/Ab)(2) 鞭毛功能: 运动器官 与致病性有关:穿透 细菌鉴定与分类:有无鞭毛,鞭毛的数量、部位特异抗原性(3)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细菌感染的第一步,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性菌毛 (少数G-菌)医学意义: 构成致病因素,普通菌毛有吸附作用 参与遗传变异,性菌毛可转移质粒(4) 芽胞概念: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恶劣条件),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G+菌)(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所以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医学意义: 抵抗力强:通透性低,含吡啶二羧酸(主要原因),含水量少 鉴别细菌的依据:大小、形态、位置 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炭疽、破伤风等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1. 细菌的化学组成:特有的成分: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药物用于这些特殊成分,对人体无害)2. 细菌的物理性状:光学性质,表面积,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1. 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 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营养物质 氢离子浓度(pH) (多数细菌生长的pH范围是6.0 8.0)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 7.6 )温度:多数病原菌最适37 气体 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专性厌氧菌:如破伤风梭菌 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 微需氧菌:幽门螺杆菌 渗透压 一般培养基渗透压适于大多数细菌。3. 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二分裂繁殖:繁殖速度一般2030分钟一代 但结核杆菌1820小时才分裂一次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生长曲线) 迟缓期 对数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 稳定期: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产生 衰亡期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1.细菌的代谢产物:(6种).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或称致热原)(大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概念: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每次决定放弃前再努力一下下,往往是惊喜出现的时候毒素与侵袭性酶: 内毒素:G菌的脂多糖 外毒素: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 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侵袭性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 如卵磷脂酶 (产气荚膜梭菌 )、透明质酸酶(链球菌)。色素(可用于细菌鉴别),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7个):糖发酵试验(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不分解乳糖)吲哚试验(大肠杆菌有色氨酸酶,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无色)。与对二甲基全氨基甲醛生成玫瑰吲哚,呈红色。)甲基红试验 (产气杆菌分解G产生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使酸减少,pH值大于5.4,甲基红指示剂呈橘黄色;大肠杆菌相反,甲基红指示剂呈红色。)VP试验 (产气杆菌分解G产生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液体中被氧化生成二乙酰,后者与含胍基化合物生成红色化合物。大肠杆菌则不能。)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产气杆菌以枸橼酸盐为碳源、以铵盐为氮源分解铵盐产氨(碱性)指示剂淡绿变深蓝为阳性)尿素酶试验(变形杆菌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培养基变碱酚红指示剂显红色)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沙门菌分解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遇铅或铁离子生成黑色的硫化物)IMViC试验 (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如大肠埃希菌+ + - -,产气杆菌- - + +)I : 吲哚试验M:甲基红试验Vi:VP试验C:枸橼酸盐利用实验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1.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混浊:大多数细菌 沉淀:链状生长的细菌 菌膜:专性需氧菌(如结核杆菌、枯草杆菌)2. 人工培养细菌在医学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的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1. 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2. 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121.3,1520 min(二) 辐射杀菌法 电离辐射,微波 紫外线:原理: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 的复制与转录(三) 化学消毒灭菌法(记书本35页常见消毒剂的使用范围,剂量和作用时间表)原理: 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的细胞膜而影响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结构和生理活动 第三章:噬菌体 1. 概念: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 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胞结构, 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分布极广;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形态:即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大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结构: 头部:蛋白质与核酸(分为DNA噬菌体或RNA噬菌体) 尾部:尾髓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第三节:温和噬菌体1.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 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 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三个概念: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温和噬菌体产生子代噬菌体和裂解宿主菌的能力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基因工程的工具 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 一个人越懒,明天要做的事就越多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 :细菌基因组1细菌的染色体特点: 双链DNA(dsDNA) 复制快无组蛋白,无内含子,为连续基因2. 质粒概念: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 环状闭合或线性dsDNA根据质粒编码的生物学性状分为:(1)致育质粒(F质粒):编码性菌毛,介导接合传递(2)耐药性质粒(R质粒):与耐药性有关(3)毒力质粒ST质粒编码耐热肠毒素(4)细菌素质粒Col质粒编码大肠菌素(5) 代谢质粒沙门菌发酵乳糖的能力,由质粒决定质粒的特点: 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不是细菌所必须的物质,可丢失或消除 ; 具有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特定的生物学性状; 具有可转移性;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1. 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2.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3. R质粒(传染性耐药因子)组成: 耐药传递因子:编码性菌毛,决定质粒的复制、 转移和接合。 耐药决定子:决定菌株的耐药性4. 转导:是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 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5.溶原性转换:噬菌体DNA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基因转移类型基因来源转移方式举例转化供体菌受体菌摄入链球菌荚膜变异接合供体菌性菌毛R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转递转导供体菌噬菌体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传递溶原性转换噬菌体前噬菌体白喉棒状杆菌产毒株的变异 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 1. 细菌毒力: 细菌的侵袭力,细菌的毒素,体内诱生抗原,超抗原,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的侵袭力: (与侵袭力有关的物质主要有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 细菌的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外毒素:(4个特点) 大多数为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 一般不耐热,容易被破坏抗原性强:可制备成类毒素(无毒性有免疫原性)分类: 神经毒素: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 细胞毒素: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肠毒素:引起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内毒素:(5个特点)(又称LPS,脂多糖,热原质) 多为G-菌的细胞壁物质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LPS) 理化性质稳定,耐热,LPS污染后不易被灭活 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 且对组织无选择性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间接作用) 致发热反应 引起白细胞数量变化 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是否发生感染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机体的免疫状态; 细菌因素:细菌毒力、数量与侵入途径; 环境和社会因素。3. 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程度:脓毒血症>败血症>内毒毒血症>毒血症>菌血症 你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第五节 :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医务人员在医院环境内发生的感染。2.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隔离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动物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形态学检查直接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等特异性抗体检测可疑细菌感染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基因芯片等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细菌成分检测含菌标本 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免疫印迹试验等血清(双份)标本1. 临床标本采集与运送原则: 早期采集,无菌采集,采集适当标本,采集双份血清,尽快送检,标本做好标记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1. 人工主动免疫:概念: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特异性预防。采用人工主动免疫方法通常称为预防接种或疫苗接种. 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活疫苗和死疫苗的比较:区别点活疫苗死疫苗制品特点减毒或无毒的疫苗死菌,仍保持免疫原性制备方法通过非正常培养减毒株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病原体失活接种次数和接种量1次,量小23次,量大接种反应可在体内增殖,类似轻型感染或隐性感染在体内不增殖,可出现发热、全身或局部肿痛等反应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效果15年0.51年毒力回升与安全性有可能,对免疫缺陷者有危险不可能,安全性好疫苗的稳定性相对不稳定相对稳定保存不易保存,4存活2周,真空冻干可长期保存易保存,4可保存1年以上2. 人工被动免疫:概念:人工被动免疫是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 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 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可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两种人工免疫方法的比较:区别点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等接种次数13次1次免疫出现时间慢(注射后24w)快(注射后立即出现)免疫维持时间长(数月数年)短(23w)用途多用于预防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第三节: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第八章 :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奈瑟菌属4个属的一些细菌) 革兰阳性: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等 革兰阴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革兰阳性;葡萄串状排列;有荚膜;青霉素等作用下可变为L型球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成双排列;有厚荚膜革兰阴性;双球菌,肾形或豆形;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和菌毛。革兰阴性;双球菌,呈一对咖啡豆样;有荚膜和菌毛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产生脂溶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金葡菌可产生溶血环(完全透明的溶血环)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清培养基血平板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小菌落,出现溶血现象,不同菌株溶血不一营养要求高;菌落呈肚脐状;草绿色溶血环;能产生自溶酶,48小时后自溶营养要求较高,巧克力培养基,专性需氧。可产生自溶酶。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巧克力血琼脂平板生化反应触酶(即过氧化氢酶)阳性,这点可以与链球菌区别;致病菌分解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产酸不产气;不被胆汁溶解(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分解菊糖,葡萄糖,乳糖;胆汁溶菌试验阳性奥普托辛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概念,意义(2个)链球菌分类:溶血现象分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微生物学检查法:荚膜肿胀试验;胆汁溶菌试验;Optochin敏感试验;动物毒力试验抵抗力葡萄球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在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最强),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耐热,耐盐,耐药:特别对青霉素,对头孢三代敏感。很弱,四怕:热、冷、干燥、消毒剂;对低温较敏感,采集标本时注意保温保湿极差,对冷、热、干燥及消毒剂极度敏感。致病性致病物质细菌的表面结构:荚膜;肽聚糖;磷壁酸;SPA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耐热核酸酶;毒素:溶素,表皮溶解毒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外毒素: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都是扩散因子);M蛋白(主要致病因子)F蛋白;脂磷壁酸(LTA)荚膜:主要致病因子; 肺炎链球菌溶素O:膜上打孔,溶解人、羊等RBC;脂磷壁酸:黏附作用;神经氨酸酶;主要是内毒素;荚膜,菌毛, 脂寡糖抗原(LOS);IgA1蛋白酶菌毛,IgA1蛋白酶,脂寡糖,外膜蛋白所致疾病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扁桃体炎;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咽炎或脓皮病后均可发生,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大叶性肺炎;气管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淋病;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SPA概念:存在于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只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每个菌体表面可有多个SPA分子意义:体外:协同凝集试验体内: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导致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第九章 :肠杆菌科: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G-杆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G-杆菌,有菌毛,G-杆菌,有鞭毛,有菌毛培养兼性厌氧抵抗力:对酸敏感抵抗力:较差,但对胆盐、煌绿耐受性较强生化反应IMViC(+-) IMViC (-+-)对乳酸不发酵不发酵乳糖或蔗糖致病性致病物质黏附素,外毒素,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III型分泌系统侵袭力,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外毒素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所致疾病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肠热症(三种疾病总称:伤寒、副伤寒甲型、副伤寒乙型);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带菌者1. 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 肠热症: 第1周取血液 第2周起取粪便 第3周起取尿液 第13周取骨髓液 胃肠炎:剩余食物和粪便 败血症:血液 带菌者:十二指肠引流液2. 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型副沙寒沙门菌和 肖氏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 第十章: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弧形菌;有单鞭毛;有菌毛;有些有荚膜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TCBS培养基:即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菌落呈黄色;触酶(+),氧化酶(+)发酵甘露醇,蔗糖,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嗜盐、不耐热、不耐酸、神奈川现象(我萋培养基:溶血)抗原构造与分型O抗原和H抗原。根据O抗原分为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引起霍乱;O1群还可分为2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ELTor生物型抵抗力不耐酸:胃酸存活4min;不耐热:100中1-2min或55 10min死亡;耐碱;不耐干燥;致病性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最强的致泻毒素;鞭毛:助于穿透肠粘膜;菌毛:定植作用;所致疾病霍乱:烈性肠道传染病,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临床表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泄)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污染的水样、食物和粪便,病人肛试子;直接镜检: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涂片可见G弧菌,鱼群状排列;分离培养:碱性蛋白胨水或TCBS培养基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反应治疗隔离;补液;抗菌治疗;对症治疗(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钾,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抗肠毒素治疗)第十一章:螺杆菌属幽门螺杆菌:(HP)1. 形态与染色: G-;螺旋形弯曲菌;拥有单极、多鞭毛;有时呈海鸥状排列,运动活泼2. 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微需氧;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是鉴定该菌的主要依据之一)3. 所致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B细胞淋巴瘤4. 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镜检 查细菌 分离培养 生化检测;抗体检测 粪便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不要总在乎别人做什么,多做些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版权归刘玉婷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胞梭菌梭菌属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形态与染色G+;菌体细长,芽胞呈正圆形,位于菌体的顶端,呈鼓槌状。有周鞭毛G+;粗大杆菌;芽胞呈椭圆形;无鞭毛,在体内有明显的荚膜G+;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使细胞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有鞭毛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溶血血琼脂平板上,双层溶血环;Nagler反应;汹涌发酵现象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致病性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的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肉毒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致病因子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产生的外毒素入血(毒血症)破伤风溶血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毒素)是一种外毒素,属神经毒素,毒性极强所致疾病破伤风潜伏期:几天几周典型的症状: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末稍麻痹,胃肠道症状少见;婴儿肉毒病;创伤感染中毒微生物学检查一般不做;检查阳性率低;根据典型症状及病史即可作出诊断气性坏疽;食物中毒:腹痛,腹胀,腹泻,无热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结核分枝杆菌1. 形态染色细长或微弯的杆菌,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除荚膜外,无其他特殊结构;齐-尼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染成红色,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及细胞等呈蓝色2. 培养特性: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3. 致病物质:脂质: 分枝菌酸;磷脂;蜡质D;硫酸脑苷脂4. 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触酶试验阳性5. 抵抗力:四怕:乙醇,湿热,紫外线,抗痨药物 四不怕:干燥;酸或碱(3% HCl或6% H2SO4) );碱性染料(4% NaOH);青霉素等抗生素6. 致病性:肺部感染;肺外感染7. 变异性:结核分枝杆菌可失去细胞壁结构而变成L型细菌第十四章 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与抗原结构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常呈多形态性,多数有菌毛,有荚膜生长时需要“”和“” 两种生长辅助因子;菌落微小,无色,透明似露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于血平板上共同培养时,出现“卫星现象”(鉴定本菌) 能分解葡萄糖、蔗糖;主要抗原:荚膜多糖抗原、菌体抗原,荚膜多糖抗原中b型致病力最强抵抗力较弱,对热和干燥均敏感致病物质:荚膜(主要毒力因子):抗吞噬;菌毛:粘附、定值;内毒素;IgA蛋白酶:水解slgA ;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以动物为传染源,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称为动物源性细菌)耶尔森菌属(鼠疫耶尔森菌)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形态与染色 G-短杆菌、两端浓染、有荚膜,可呈多形性G+粗大杆菌;排列似竹节状;芽胞呈椭圆形;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培养特性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卷发状、絮状、倒松树状菌落;串珠反应;抗原结构F1抗原:荚膜抗原;荚膜和炭疽毒素所致疾病烈性传染病:鼠疫(黑死病)传播媒介 :鼠蚤传播方式:鼠-蚤-人传播途径 :叮咬伤口、呼吸道微生物学检查法:青霉素串珠试验:本菌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可见形态变异大而均匀的圆球形。临床类型腺鼠疫:急性淋巴结炎肺鼠疫:黑死病败血症型鼠疫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3型均可并发败血症,偶可引起炭疽性脑膜炎,死亡率极高。防治原则预防:灭鼠、灭蚤(根本措施)治疗:早期应用抗生素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预防:病畜应严格隔离,死畜焚毁或深埋,严禁食用;治疗: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G,第十六章:其他细菌:棒状杆菌属,自学:鲍特菌属,军团菌属,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白喉棒状杆菌G+,菌体细长,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V字形或L形,有异染颗粒(鉴定价值)。吕氏血清斜面培养物灰白色的小菌落,异染颗粒明显。亚碲酸钾血平板-黑色菌落致病物质:白喉毒素;索状因子; K抗原;作用靶位:心肌和神经细胞(外毒素具有选择性),外毒素的a链毒性作用,b链结合作用;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方式:飞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注射DTP三联疫苗;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抗毒素+抗生素(青霉素或红霉素)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的病原菌军团菌属:嗜肺军团菌引起人类军团病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G-第十七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自学)放线菌属:G+,微生物学检查:脓汁,痰液和组织切片中寻找硫磺样颗粒,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的放射状排列的菊花状菌丝,即可确诊诺卡菌属:G+第十八章 :支原体概念:无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科:1.支原体属: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 2.脲原体属:解脲脲原体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支原体: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没有细胞壁;G-,具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除菌滤器;有特殊顶端结构需氧和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繁殖较慢(3-4h);油煎蛋样的菌落黏附素;荚膜或微荚膜;毒性代谢产物;超抗原;其他肺炎支原体: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其他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与细菌L型相同点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不同点缺乏细胞壁,呈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有“荷包蛋”样菌落对低渗敏感鉴别点 支原体 细菌L型细胞壁缺失原因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与原菌相关,可以恢复细胞膜 含高浓度固醇 细胞膜不含固醇培养特性 需要胆固醇 大多需要高渗培养肺炎支原体:传播途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致病物质微生物学检查法经飞沫传播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发热、头痛、肺部啰音等含特殊的顶端结构;毒性代谢产物;荚膜或微荚膜冷凝集试验:用病人血清与人O型血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混合,4过夜时可发生凝集,而在37时凝集又分散解离开,但仅50左右的患者才出现阳性。此反应为非特异性。快速诊断:ELISA; PCR第十九章 :立克次体概念:立克次体是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细菌。共同特点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立克次体1.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二分裂法繁殖2.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4.对抗生素敏感:磺胺类药物促进立克次体生长内毒素、磷脂酶A引起两次菌血症。(伤寒病也类似)血清学实验:外斐氏反应(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治疗:氯霉素、四环素;禁用磺胺类药属群种所致疾病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可损害内脏)莫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所致疾病较轻微)东方体属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种 类传染源媒介主要临床表现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珍伤寒)人人体虱发热、头痛、皮疹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鼠等鼠蚤,鼠虱发热、头痛、皮疹 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鼠等恙螨局部黑色焦痂;发热、头痛、皮疹;内脏损害第二十章:衣原体概念: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共同特点:1.有细胞壁,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衣原体: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性原体(EB):具有强感染性,无繁殖能力。始体(RB):繁殖型,不具感染性专性细胞内寄生;能在鸡胚、小鼠和细胞繁殖能产生类似G-菌内毒素的毒性物质;MOMP(主要外膜蛋白);热休克蛋白(HSP)沙眼衣原体:传播途径:眼 -眼;眼-手-眼;性接触传播;产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所致疾病: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婴幼儿肺炎;性病淋巴肉芽肿第二十一章: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梅毒螺旋体)形态呈C,S或8字形细长且两端尖直;螺旋致密而规则;染色常用镀银染色法镀银染色法染成棕黑色培养8%兔血清柯索夫(Korthof)培养基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致病物质溶血素;胶原酶;内毒素样物质;黏附素荚膜样物质;黏附因子;透明质酸酶所致疾病早期败血症期,症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