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5页).doc
-历史教学中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第 5 页历史教学中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摘要:21世纪的今天,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课堂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学生自觉和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手段。同时,通过学科教育渗透,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对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重大意义。关键词: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人类社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21世纪,伴随着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接踵而来的是社会竞争的越发激烈,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严峻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丰富,可以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由于历史教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更蕴涵了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自觉地注意把这种“隐性教育”的作用,主动地挖掘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能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预防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呢。以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来探讨些关于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第一、备课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在课前应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堂课,备课中加强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好本节课中最能增强健康心理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对确定为重点辅导对象的学生,可以有计划地为他们设计一些必要的环节,增强他们的健康心理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初涉人世的初中学生。针对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一实际情况,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把它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做到教书育人。反对照本宣科,历史课堂教学是能够变得有血有肉、灵活生动、富于生活气息的,更多地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功能,而不是纯粹的政治说教。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以历史名人的高贵品质激励学生,以一个个感人故事汇成一股巨流,撞击学生的心灵:以中华民族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第二、创设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过程、理智碰撞过程、人格感染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渗透心理教育的入手点。上课多表扬鼓励,激发兴趣。上课时通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学习中的成功和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以强化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气氛比教师精彩的讲授更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乐学不疲。 1、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学生。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给了学生尊严,就如同春风拂过花园,暖流融化冰川,有尊严才有永远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建立感情、增进友谊、建立信任和沟通的纽带与桥梁。第三、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每以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已初具规模了。机动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1、编排课本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本剧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它那夸张的表现手法,风趣幽默的动作造型,极其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意深刻,能突出地表现设计者的主题。而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全方位地投入到了历史中。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用课本剧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构想。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中来,提高他们的兴趣。 2、运用诗词 丰富学生的知识 “文史不分家”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常用诗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被称为“史诗”。诗词可以生动、鲜明地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 3、利用图片 增强学生感官意识 历史图片是一种直观性的历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它具备文字所无法代替的功能。对历史图片的运用要遵循一些理念和标准,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历史图片的功能,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所选用的历史图片要符合科学性、准确性、重点性、适量性和展示的及时性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刻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引进“竞争” 活跃学生思维 把“竞争”引进课堂, 就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学生的“好胜”、“好奇”的心理特征转化为进取、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开展演讲比赛;对于要求记忆较多内容的章节,采取知识接力赛的形式,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轮流抢答、接龙.在竞争的环境里,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四、创设让学生尽情渲泄的平台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不能达到说话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心中的情尽情倾诉,大胆地想象,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创设课后的心理辅导机制 课后的心理辅导包括个别的心理情感交流和作业反馈时的心理辅导。个别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一时无法在课堂中消除时,教师应及时地在课后予以化解。通过心理交流等办法,使学生在课堂前或课堂中产生的心理障碍排除。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扬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关心、爱护学生。这本身就是成功教育的先导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校,形象地说,就是一具精巧而灵敏的乐器,它演奏前人和谐的旋律,融动着受教育者的心灵,只有在这具乐器调好弦的条件下,才能作出这种演奏。而琴弦的调准要靠教师和教育者的个性。”学科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形成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把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其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参考文献:1、学校心理辅导基础·广西教育出版社2、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3、张厚粲: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