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7页).doc
-
资源ID:35956227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7页).doc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小结 绍 兴 市 文 澜 中 学 2001年11月 一、实验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背景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是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任务的基础工程。21世纪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是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实现我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大批有强烈主体意识、开拓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种主体意识、开拓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需要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当前,初中教育过多地强调了应试与升学,存在着“重教轻学”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在应试的范畴内得不到充分培养,因此,学生的自主能力、自觉能力、适应能力、接受新事物和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就很难适应未来的需要。为此,初中教育改革应向素质教育迈进,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有一种能动力。因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外进步教育的经验结晶。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素质教育充分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绝不像应试教育那样把受教育者当做工具。 (二)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它不仅占去了师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且课堂教学的质量如何,最直接地影响着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构建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新知识,教学内容再广泛、再更新,也只是新知识一小部分。何况,知识陈旧率不断加快,今日的新知识,或许若干年后就不再新了,甚至过时了。因而当代教育必须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自己打开未来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要引导学生具备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教育教学要求,从而不断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社会飞速变革时期佣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所培养的独立学习能力无疑是每个学生通向21世纪的必不可少的个人护照。“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了探索“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途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二、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的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现状分析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兴亡,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是:青年教师多,55名专任教师中,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43名,占全校教师的78.2%。青年教师思想敏锐、积极热情,好学上进,充满活力,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较好的基本素质,但缺乏的是教学实践经验。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尚显不足。 (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外阅读量比较大,信息量大,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主动提问的学生在不断增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多,融会贯通的少,识记强于运用,知识强于能力,正如中国的中学生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场上所向披靡,“笑傲江湖”,但这种优势却不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中获得进一步的发挥。杨振宁教授曾就此作过深刻的比较分析:中国的学生往往只培养了解题的能力,而美国的学生则注重实践(动手)与创造能力。这实际上与我们的教育上的弊端密切相关。三、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根据市教研室的布置,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如语文组开展了“简化教学、强化自学、扩大阅读、实行智能迁移”的实验课题研究。 数学组开展了“构建自学辅导教学法”学法指导的课题研究。 英语组开展了“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课题的研究。 自然组开展了“引导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社会组开展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探究”课题研究等等。 附:具体实践案例三个:案例一:语文组:为明天打好底色“简化教读,强化自读,扩大阅读,实行语文学习知能迁移机制”阶段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倍感肩头责任之重,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已成为时代的全新要求。但审视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由于长期以来对“以本为本”这一提法存在认识偏差,因而形成了“课堂教学 课本教学”的状况,并且,教师烦琐的讲解又挤走了学生自学课文的实践,几乎成了清一色的“师传生受”或单向的师问生答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地位得不到确立,学习兴趣得不到扶持甚至日益地被扼杀,知能迁移不能达成,学生知识视野越来越窄。“百年树人不能毁于一旦,中学生是心理最丰富的年龄阶段,也是对人生充满憧憬的时候,我们应努力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语文的功能,把学生从狭小的课堂导入广阔的生活,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终生受用的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形成健全的个性。为此,我们进行了“简化教读,强化自读,扩大阅读建立语文学习知能迁移机制”的实验课题。二、实验设想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需要在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中逐步形成,语文实践是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的中介,而训练不应是平面的,训练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本课题实验试图简化教读过程,把学生从由课本的平面训练中解脱出来,构建一个把课内学得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课外语言材料的阅读实践中,从而提高语文能力这样一个知能迁移机制。“简化教读,强化自读,扩大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实验中要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下的旧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担任导游的角色,精讲善引,把更多的课内外时间还给学生,“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因素、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教师不能以“师尊”、“权威”来限制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要善于向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学习,诱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不困于狭小的课堂,不为考分左右,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为明天的“我”奠下基石。三、实验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实验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客观素质和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不搞包办代替,不搞“满堂灌”。(2)整体性原则。实验不是把阅读从语文教学中强拉出来,而是通过这一阅读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如实验中课始三分钟的口头练习。一个侧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中让学生多质疑交流,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增加阅读量、写读书笔记,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感悟性原则。“课本无非是例子”,语文阅读重在感悟,常言举一反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举三反一,通过教师的析、导,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学到某种知识、培养某种能力。四、实验的做法(一、)简化教读 1、改变大纲原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原定的教学计划,每册授课时数在85左右,除去乡土教材和机动课时安排外,一般在70课时左右,现在我们实验班大胆地屏弃了一些在以往的教学中觉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教材(详见附表),对保留的教材也根据教材特点确定重点,对原定的课时进行了改变,有的施行长文短教,把原教材中的课时计划修订改为40-50课时,其余课时安排为拓展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的阅读、上阅览室、时文美文欣赏等)、语文活动课(各类语文竞赛、小诗创作等)。 2、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改变了授课时间,我们就要相应地确定文章的教学目标。优秀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在目标设计中,我们力求做到明确主体,便于训练;强调行为,善于操作;提示内容,便于阅读;揭示思路,重于系统。在目标的设计中,我们要少用最好不用诸如“继续对学生进行短语类型分析训练”之类的话,设计的目标的主语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多用一些外现型的动词,如“圈画文中有关的 词语”,“讨论”,“探究”等。目标中还应确定相关的拓展阅读。3、优化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粗略地读一遍课文就要学生作出深刻的理解,抑或析一遍字字句句就希望学生能够“反三”都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不了知能迁移,我们要因文而宜,给学生一个由粗读到精读,由理解到应用,由单项到综合的过程。教师要精讲善引,课堂教学注意压缩讲授时间,教师讲解的时间最多不得超过3/10。4、课堂形式多元化初一每周六课时,实验班把其中一课时用于设立“学习心理辅导课”,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介绍“排忧解难”的小奥秘、学习的小窍门。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又于趣味中介绍了学法,颇受学生欢迎;初二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我们每周把其中一课时用于学生上阅览室;初三我们拟订每周一课时用于读书心得的交流,可以抓住自己在阅读中最有体会的一点进行交流。另外,我们还通过各类课堂竞赛促进学生阅读。一堂课内我们安排课始三分钟的口头训练,让学生人人参与,尽显才华。初一是字词句的积累,主要让学生成语接龙、诗词朗读或背诵;初二请学生朗读自己比较喜欢的短文,教师随机提出诸如“你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文章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等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二)、强化自读“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简化教读已经为自读奠定了基础,在强化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就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1、把好预习关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鼓励动用身边的工具书,解决语言障碍;按要求圈画文句;独立思考,根据个人情况学会质疑。2、把好吟诵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吟诵的重要性历来受人关注,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诗文,我们又向学生推荐了不少优秀诗文,让学生吟诵积累,并在吟诵中感悟诗文的真谛。3、创设良好的自读条件,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在班内建立图书角,并购百部名著导读一套,供学生阅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刊报纸;学校阅览室为实验班多提供一个单位的开放时间。(三)、扩大阅读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在扩大阅读的做法上,我们主要抓好课内和课外两部分。1、课堂“举三”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把1/3的时间用于拓展阅读,同时把拓展阅读制订进教学目标,先师生一起阅读分析课文,然后学生阅读相关的拓展文章,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它们的异同,进一步领会如何分析,培养他们的语感。有了课内的铺垫,学生在课外的“无意”阅读中便会不自觉地对一些词句,一些提法,一些描写,引起注意,促使他们发现并认真思考,于是他们对文章理解逐渐深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内课外-课内,形成良性循环。2、课外抓质量首先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报刊,做好引导工作,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是放手而非放任,要通过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检测阅读的质量。量的规定要求学生每周阅读课外读物5篇,读书文摘、笔记600字左右;质主要通过班内竞赛和年级竞赛来提高,根据各年段的特点,初一我们进行了读名著系列活动(名著读后感竞赛,名著片段朗读赛,读名著知识竞赛),钢笔书法比赛,改错别字比赛等;初二进行了阅读竞赛,诗文默写竞赛,手抄小报比赛,演讲比赛等;初三进行了文言文阅读竞赛,辩论赛。3、开发学习资源在实验中,我们注重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广播、影视、报刊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我们鼓励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经常收看“焦点访谈”、“新闻速写”等栏目,注意收听一些大型活动的开幕词,要求每个学生能订阅一报一刊,以此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五、实验的成果知识是日积月累的,能力是潜滋暗长的,知能的迁移是潜移默化的。虽说检验语文教学的成效不仅仅在今天,但本实验实行两年已让人看到一些可喜的表现。1、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信心。“成语接龙”每次学生总有时光太短之感。诵读自己心爱的诗文,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表情丰富,说“感”有个性。有一位叫凌阳的学生,平时大大咧咧,是位“猛将”,而在朗读普希金的诗歌时感情投入,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以至以后两周中有7位同学向同学诵读了自己喜爱的诗歌。两年来全班二十多人次向文澜人报投稿,五人次在校报上发表文章。手抄小报获年段团体冠军。读名著系列竞赛总分年段第一等,一人获市属征文比赛二等奖,两人获市属征文比赛三等奖,与非实验班相比,成绩显著。2、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验起始时和实验两学年后,我们对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比结果如下:问项 时间实验前一学年后是否喜欢语文喜欢20人一般12人不喜欢17人喜欢 40 人一般 8 人是否喜欢课外阅读喜欢 20 人一般 27 人喜欢 45 人一般 3 人每天阅读时间>30分钟 11 人1030分钟22人0分钟 14人1小时左右40人半小时左右8 人阅读范围童话、影视播出的科幻片为主中外名著(童话、小说、诗歌等报刊杂志是否作摘记20%做100%做一年中购得课外读物量 >10本10人510本31人15本7人从表中我们明显地看到学生的变化。课外阅读虽在课外,但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的积极性就高。3、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实验简化了教读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验中既有自我发挥又有教师指导,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摘记本,随笔本,很多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真实看法,课外能合理地抽出时间进行阅读,这些都是良好的开端。4、陶冶了学生的情感,启迪了学生的悟性,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强化自读、扩大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悟性并非天生不变的,它就在默默中油然而生,象郑翌同学观影片精灵鼠小弟后写的那篇影评真诚、交往的金钥匙不就有感于珍珠鸟的写作启迪,不难让人体会到城市人与鸟给她的影响。5、一定程度地转变了师生的观念实验使教师感到“以本为本”是个误识,课堂教学>课文教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身为教师包办不了学生的一切,应该做好引路人。实验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兴趣,感到自己时时是学习的主人,正襟危坐认真学习。六、实验的体会和今后的设想。1、语文教师更需要有奉献精神。在本实验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铺路搭桥,教师本身就须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因为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关系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就应主动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活的教材来熏陶学生的一生。2、在继承中求创新。实验中我们在继承中创新,我们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相反,在整个实验中我们时刻没忘记“诵读”,课内文章,课外阅读中好的语段,诗文,我们都要求学生诵读,初中学生记忆力比较强,要用好“记性”为明天作铺垫。3、实验还需得到家长的更多支持。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一定数量的家长,怕实验会影响学生其它功课的学习,“闲书”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与传统意识的告别中,我们还需努力。4、实验将在原有的基础巩固提高。我们将准备开设学生自己主持的小讲座,如:“我来谈对××××的看法”、“读书方法之我见“等,让学生间扩大交流,促进思维,提高阅读的质量,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们离目的会越来越近。 -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