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寄生虫案例(8页).doc

    • 资源ID:35965388       资源大小:3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寄生虫案例(8页).doc

    -病例分析一患者马XX,女,12岁,宁夏某地小学学生。2006年10月以“突发性哮喘 ”为主诉就诊。患儿多于白天出现呼吸稍短促,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体温正常,但患儿两肺均闻及哮鸣音,肝脏有轻度肿大,在哮喘的同时伴发痒性皮炎,于两年前曾有排虫史。 查体:发现上腹部触及一包块,质软,尚可活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至63%;痰液检查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粪便检查中发现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3550),综黄色的寄生虫卵。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患儿经B超检查于上腹部探及团块回声,界限清。口服造剂后,于腹显示反“C”行肠袢,其内可见“发束状”阴影。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 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患者是儿童 症状为突发性哮喘,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皮肤有超敏反应,两年前曾有排虫史。阳性体征:双肺有孝鸣音,肝轻度肿大,腹部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a.嗜酸性粒细胞增高;b.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c.B超检查:上肺部探及团块回声;d.粪便检查;大小为(4575)×(3550),综黄色虫卵符合蛔虫卵的形态。                               综合以上可确诊为蛔虫病. 3、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1粪便直接涂片法;2.粪便沉淀法3饱和盐水浮聚法;定量透明法;驱虫实验; 其中粪便沉淀法检出率最高  病例二患者网xx,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于2001年1月22日入院。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3.69×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血小板114×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寄生虫卵(+) 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宽约0.2cm,长约34cm,并见一黏膜出血斑,有少量渗血,未见其他异常。入院后予以解痉止痛、止血、制酸、补液、对症治疗,腹痛减轻、便血减少。于26日腹痛消失,便血停止。2001年2约3日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异常。 患者网xx,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于2001年1月22日入院。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3.69×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血小板114×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寄生虫卵(+) 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宽约0.2cm,长约34cm,并见一黏膜出血斑,有少量渗血,未见其他异常。入院后予以解痉止痛、止血、制酸、补液、对症治疗,腹痛减轻、便血减少。于26日腹痛消失,便血停止。2001年2约3日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异常。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  鞭虫病(毛首鞭形线虫病)    2.本病综合判断依据是 :   (1)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 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     2)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 (3)入院查体:体温36.6度,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 (4)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5)大便常规:寄生虫卵(+) 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 (6)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宽约0.2cm,长约34cm,并见一黏膜出血斑,有少量渗血,未见其他异常。 3.该病的病原学诊断有:    (1)粪便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浮聚法3)沉淀集卵法(4)定量透明法 哪种方法的检出率最高的是:定量透明法  病例三患者张XX,男,47岁,广西某县人农民。因经常咳嗽咳血痰近四个月、大便有时成黑便、消瘦一个月余入院治疗,经当地卫生院检查后拟诊为“支气管炎、缺铁性贫血胃癌”?。治疗两个月余不见好转,平时身体健康,无生食史。 胃镜检查:胃体至胃窦部有散在出血点,新旧交替:粘膜表面发现有大量约0.51.0cm淡红色的寄生虫吸附,活检取出活虫十条,在出血点周围的炎症处取出活组织两块送病理检查。 体检及化验检查贫血外貌。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2.6x1010/L,白细胞1.04x1010/L,出血时间正常;大便黑褐色,隐血(+)白细胞(+)涂片发现少许某寄生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umx(3640)um腹软,有明显压痛,肝胆未触及。  1、初步诊断:钩虫病 2、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患者中年男性,农民,有咳嗽及咳血痰大便呈黑褐色, 实验室检查:(1)胃镜检查在胃体至胃窦部有散在出血点,新旧交替:粘膜表面发现有大量约0.51.0cm淡红色的寄生虫吸附,活检取出活虫十条。(2)贫血外貌,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2.6x1010/L,白细胞1.04x1010/L,出血时间正常 (3)大便常规:有血便,呈黑褐色 (4)病原学检查:发现寄生虫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umx(3640)um 3、病原学诊断方法: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检出率最高的是饱和盐水浮聚法, 病例四患儿邵XX,女,5岁。因外阴瘙痒、疼痛一周来我院就诊。一周来患儿睡眠不佳,烦躁不安,常用手搔抓外阴部。局部检查:外阴红肿,于右方大阴唇内侧见两个高粱米粒大小的溃疡,阴道口黏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流出。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未查到滴虫和霉菌,淋菌PCR和沙眼衣原体PCR检查均为阴性。其母补述病史:在患儿大便中曾见到白色线头状小虫。提醒我们重新取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发现有寄生虫卵,大小为(5060)m× (2030)m,无色透明,虫卵一侧较平,一侧凸出,呈“D”字形。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蛲虫性阴道炎。 2.诊断依据: (1)患儿,外阴瘙痒、睡眠不佳,烦躁不安。 (2)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未查到滴虫和霉菌,   淋菌PCR和沙眼衣原体PCR检查均为阴性。 (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 (3)大便中见白色线头状小虫,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发现有寄生虫卵,大小为(5060)m× (2030)m,无色透明,虫卵一侧较平,一侧凸出,呈“D”字形。(此形态符合蛲虫卵的形态特点) 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蛲虫):(1)透明胶纸粘肛法(2)棉签拭子法(3)查成虫 其中透明胶纸粘肛法检出率最高 肛门拭子法中的透明胶纸法 在肛周取材查虫卵 实验诊断应在清晨排便前进行。 在粪便内检获成虫或在患儿睡后查看肛周附近有无爬出的雌虫也可确诊,一般在入睡13小时后进行 病例五患者黄XX,男性,29岁。以“畏寒、发热伴乏力一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一周前因饮少量啤酒后感到上腹部不适,饱满;当晚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8C,无咳嗽、胸痛、及咯血等症状。住院后以上感对症治疗无效。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33%。患者于10年前患甲肝已治愈,入院后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初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急性肝炎”而转入某医院肝炎科。患者转入肝炎科后行静脉滴注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口服肝泰乐等保肝剂,复查未愈,疑为某寄生虫病。追问病史,患者喜爱钓鱼,生食过鱼,经胆道引流出寄生虫成虫,检查结果为:虫体为叶状,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大小为(1025)mm*(35)mm。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患者喜爱生食过鱼,经胆道引流出寄生虫,虫体为叶状,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窄,后端钝圆,状似 葵花子。大小为(1025)mm*(35)mm。这状态符合肝吸虫成虫的形态。 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哪种方法的检出率最高?    (1)粪便直接涂片法     (2)改良加藤法 (3)粪便水洗沉淀 4)十二指肠引流法 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出率高但是少用。常用的是粪便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病例六患者段XX,男,22岁,南方某市人,小学教师。反复咳嗽、胸痛、胸闷伴气紧一年多,曾于2000年11月入院。2002年6月不明原因出现畏寒、双侧胸痛、咳嗽、食欲减退,于当地医院就诊,摄胸片发现右侧胸腔积液,遂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炎、抗结核治疗近五个月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同年10月又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痰并较上次症状加重。故来我院就诊,同日住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脏检查未见异常,右肺下部呼吸音减弱。腹部正常。血常规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痰抗酸杆菌(-)。胸片示右侧胸水消失,右下肺出现片状阴影及胸膜增厚,怀疑原诊断。追问病史,患者曾多次生食溪蟹。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2.6×108  /L。用粪便沉淀法及痰液浓集法发现寄生虫卵为金黄色,大小为(80118)um×(4860)um,卵盖明显,卵壳厚薄不均,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及十多个卵黄细胞。 讨论: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   肺吸虫病 2.诊断依据:患者曾多次生食溪蟹            胸痛、咳嗽、咳铁锈痰            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6×108  L            用粪便沉淀法及痰液浓集法发现寄生虫卵为金黄色,大小为(80118)×(4860)um,卵盖明显,卵壳厚薄不均,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及十多个卵黄细胞,这形态符合肺吸虫卵的形态。 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24小时痰液浓集法                           粪便沉淀法                           活组织检查                           其中24小时痰液浓集法检出率高  病例分析七患者王XX,男,28岁。发热、腹痛、脓血便一个月。患者三个月前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由于天气炎热多次在河边和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症状,以为是蚊叮所致。几天后发烧、咳嗽,服感冒药后好转。大约一个多月后开始发烧、“拉痢”,有脓血,每天24次,上腹部不适,多次服药无效,后到省医院就诊。 既往史:曾患过  疾,经有效治疗后未再复发。 查体:体温39,发育尚可,消瘦,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心、肺(),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脾可触及,四肢(),体重60k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2×109/L,中性粒细胞48%,淋巴细胞35%,嗜酸性细胞17%,尿常规正常。胸部拍片正常。粪检查到虫卵大小平均为89m×67m,淡黄色,椭圆形或类圆形,卵壳一侧有一个小棘,内有一毛蚴。 讨论: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 答:急性血吸虫病。 2、本病综合征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1)患者曾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曾多次在河池、湖边洗澡洗脚;    (2)症状:发热、腹痛、脓血便; 手足等处有小米粒状红色丘疹、发痒的过敏性反应(尾蚴性皮炎); 咳嗽;             体征:面容消瘦;                   肝脾肿大(肝剑突3cm,脾可触及);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粪检查到虫卵,大小平均为89m×67m,淡黄色,椭圆形或类圆形,卵壳一侧有一个小棘,内有一毛蚴。  3、如果治疗本例患者应如何选用药物? 答:吡喹酮:成人总剂量为120mg/kg,46d分服,23d. 对于重症血吸虫病患者,为减轻反应,加速退热,可用糖皮质激素。 4、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哪种方法的检出率高? 答:(1)直接涂片法;     (2)尼龙袋集卵法;        (3)毛蚴孵化法;     (4)定量透明法;        (5)自然(粪便)沉淀法;        (6)直肠镜活组织检查; 检出率高的诊断方法:直肠镜活组织检查 5、怎样预防本病? 答:(1)查治病人病畜:在流行区进行普查和诊查,一旦查出给予治疗,可选用吡喹酮;                 (2)消灭钉螺:切断传播途径,可采用溴乙胺等消灭;(3)加强粪便管理和保护水资源;                 (4)做好个人保护:主要防止尾蚴感染和预防服药。与疫水接触时可使用防护衣裤和长筒胶鞋,也可事先 涂擦邻苯二甲酸丁二酯软膏及防蚴宁等皮肤防护药物。也可服用蒿甲醚和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                                    病例八患者王XX,女性,46岁。因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约60h,于2004年6月入院。患者50h前服用月见草油胶囊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查体:体温37.5°C,脉搏9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8/9.2kPa(1mmHg=0.133kPa)。腹部膨胀,可见肠型和蠕动波,有轻度压痛和反跳痛,在腹中部可触及团块。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血常规示:白细胞13×109/L,血红蛋白160g/L,红细胞压积0.582。X线检查提示小肠扩张伴有气液面影,在扩张肠曲上可见团块状阴影。诊断为急性肠梗阻,遂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中有300ml渗出液,在空肠起始部5cm处充满虫体,回肠处也有少量虫体,共取出虫体153只。         虫体从肠腔取出时,似肉片状,血红色,活力很强,可伸缩变形、蠕动。将其中少量虫体压片、固定、染色、封片后进行观察测量,长多在3540mm之间,宽多在915mm之间。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口吸盘较小,腹吸盘较大。        口、咽、食道、肠支(分两支)、虫体两侧的卵黄腺、虫体后部的两个珊瑚状睾丸均清晰可见。挑取虫体子宫部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椭圆形虫卵,淡黄色,大小为(130140)m×(8090)m。 讨论: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      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姜片虫病) 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患者有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的病史,经住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术中见大量腹水; 成虫特点:由手术观察可知寄生于小肠;   形态特点: 1似肉片状,血红色,可伸缩变形、蠕动; 2观察测量,长多在3540mm之间,宽多在915mm之间; 3显微镜下观察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4口、咽、食道、肠支(分两支)、虫体两侧的卵黄腺、虫体后部的两个珊瑚状睾丸均清晰可见;     虫卵特点: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m×(8090)m;          以上均符合姜片虫的生活特点、形态特点及致病特点,所以诊断为姜片虫病。  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哪种方法的检出率高? 答:直接涂片法;粪便浓集法;水洗沉淀法;定量透明厚涂片法;          部分病人有自然排虫或偶尔呕吐虫体现象,经鉴定虫体可确诊;    粪便浓集法一次连续查3张厚涂片或用水洗沉淀法检出率较高。     病例九  患者蔡XX,女,29岁,郊区农民。有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及羊肉串的习惯。两个月前开始感到乏力,全身肌肉酸痛,伴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近一个月来较前加重,出现消瘦、颜面和下肢水肿,尤其是经常感到右下腹剧痛,腹胀、恶心,时有稀水样腹泻。曾被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曾接受抗结核治疗,但效果不佳,2d前腹痛再次加剧并伴有腹胀和呕吐,停止排气和排便。入院诊断为肠梗阻,右下腹包块待查。入院后2d,患者突然因腹痛加剧而休克,中下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明显,急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诊断是:1,连粘性肠梗阻,肠穿孔;2,克隆病;3回盲部肿瘤。经送病理及寄生虫学检查,结果为:索性包囊大小为(0.250.5)mm x(0.210.42)mm,有两条幼虫(大小为124mx6m)。  1、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旋毛虫病 2、诊断依据: 1患者有生吃或半生吃猪肉及羊肉串习惯 2.两个月前全身肌肉酸痛,伴有低热等症状,近一个月来较前加重,出现面部和下肢水肿 3.曾被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经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 4.2d前腹痛再次加重并伴有腹胀和呕吐,停止排气和排便, 5.入院2d患者突然因腹痛加剧而休克,中下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明显,   急行剖腹探查术:连粘性肠梗阻,肠穿孔;克隆病;回盲部肿瘤。 6.实验室检查结果为:索性包囊大小为(0.250.5)mm x(0.210.42)mm,有两条幼虫(大小为124mx6m)。 3、实验室检查结果形态符合旋毛虫包囊及幼虫大小,综合患者症状可诊断为旋毛虫病。 病原学诊断方法:                   1.活组织检查                   2.人工消化法                   3.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 环蚴沉淀实验IHA、ELISA、BFT      其中(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率最高  病例十患者刘XX,男,28岁,某县农民。一年前发现右面颌部皮下结节,大小为1cm*2cm,服多种消炎药不见好转。因无疼痛而未引起重视。近一个多月发现肿物向下迁移至齿槽,且逐渐增大,有爬虫感。当地牙医予以穿刺治疗无效,求诊我院。查体:牙无龋齿,口腔黏膜正常,而右下齿一二臼齿槽颊侧有肿物大小为4.5cm*3.5cm。切开术中可见包膜下为一纤维性包囊,其内为一条白色长带状虫体,镊取后测量大小为300cmmm*0.7mm,头部膨大,末端钝圆,可见虫体蠕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7.5*106/L。追问患者,近三年均有生食或半生食蛙肉和蛇肉史。  1.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 该患者患的是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1.患者近三年均有生吃或半生吃蛙肉和蛇肉史           2. 一年前发现右面颌部皮下结节,大小为1cm*2cm,近一个多月发现肿物向              下迁移至齿槽,且逐渐增大,有爬虫感。           3.当地牙医予穿刺治疗无效。           4. 牙无龋齿,口腔黏膜正常,而右下齿一二臼齿槽颊侧有肿物大小为4.5cm              *3.5cm           5. 切开术中可见包膜下为一纤维性包囊,其内为一条白色长带状虫体,镊取              取后测量大小为300cm*0.7,头部膨大,末端钝圆,可见虫体蠕动           6.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7.5*106/L 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的检出率高?   (1)局部检出虫体  (2)粪便检查法(感染3周后粪便出现虫卵)  (3)活组织检查 其中检出率最高是:局部检出虫体  病例十一患者段XX,女,22岁。因短暂性意识障碍发作三年入院。患者在三年前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碍,表现为两眼瞪视,站立不动,呼之不应每次持续1020s,继之昏睡数分钟,每次发作后对发作过程均不能回忆,1d内可多次发作。有时有幻听,如音乐感、噪音等,偶尔发作后突然跌倒,全身强直性肌痉挛,头后仰,双上肢内收前旋,下肢由屈曲变为强烈伸直,口唇青紫,持续约34min后抽搐停止,经过数十分钟深睡后清醒。在当地医院按癫痫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入院。既往无头部外伤史,有养猫嗜好。 查体:神志清,智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右侧顳叶下长T1长T2信号。病灶成类圆形,中心为靶状,血液及脑脊液经离心后,沉淀物作涂片,染色后查到虫体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较圆;一边扁平,另一边较膨隆;长47um,宽24um,平均为1.5umX5.0um。胞浆染成蓝色,胞核呈紫红色,位于虫体中央,在核与尖端之间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称复核体,IgG抗体均阳性。  讨论: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弓形虫病 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 患者段XX,女,22岁,有养猫嗜好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有时有幻听,如音乐感、噪音等,偶尔发作后突然跌倒,全身强直性肌痉挛,头后仰,双上肢内收前旋,下肢由屈曲变为强烈伸直,口唇青紫,持续约34min后抽搐停止,经过数十分钟深睡后清醒。 实验室检查:头颅MRI示右侧顳叶下长T1长T2信号。病灶成类圆形,中心为靶状,血液及脑脊液经离心后,沉淀物作涂片,染色后查到虫体呈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较尖,一端较圆;一边扁平,另一边较膨隆;长47um,宽24um,平均为1.5umX5.0um。胞浆染成蓝色,胞核呈紫红色,位于虫体中央,在核与尖端之间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称复核体,IgG抗体均阳性。 3、本病的病原诊断方法有: 病原检查:直接涂片法、免疫酶染色法、虫体分离法 免疫诊断:染色试验(DT)、间接凝血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其中染色试验检出率最高病例十二患儿张XX,男,1岁6个月。因腹泻、发热5d入院。5d前开始排白色黏液便,5-6次日,第三天出现发热(体温38.3),在门诊就医热退,但腹泻加重,呈水样,12-16次日,伴呕吐、尿少。查体:营养稍差,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眶凹陷,肠鸣音亢进,四肢阙冷。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5%,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经补液和静脉滴注病毒唑0.1g,2d后脱水改善,但仍排水样便,4-5次日。大便呈黄黑色,带少许血丝,白细胞(+)。将粪便涂片后用改良抗酸法染色,发现每油镜视野1-3个球形、玫瑰红色、平均直径为4.15um、内含四个子孢子和褐色残余体的卵囊。 讨论: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隐孢子虫病。    2. 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 (1)症状   患者儿童   腹泻、发热,排白色黏液便,5-6次,日。第三天腹泻加重,呈水样,12-16次日,伴呕吐、尿少。   经补液和静脉滴注病毒唑0.1g,2d后脱水改善,但仍排水样便,4-5次日。大变成黄黑色,带少许血丝。 (2)体征   营养稍差,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眶凹陷,肠鸣音亢进,四肢阙冷。 (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10.5×109L,中性粒细胞35%,淋巴细胞65%,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大便呈黄黑色,带少许血丝,白细胞(+)。   粪便涂片后用改良抗酸法染色,发现每油镜视野1-3个球形、玫瑰红色、平均直径为4.15um、内含四个子孢子和褐色残余体的卵囊。符合隐孢子虫成熟卵囊的形态特征。 3. 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自然沉淀后取底部粪便直接涂成厚片后用:    (1)金胺-酚染色法    (2)改良抗酸染色法    (3)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其中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出率较高-第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寄生虫案例(8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