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8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docx

    • 资源ID:35970147       资源大小:119.35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8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docx

    专题18送东阳马生序(-)(2022 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螂(yin):指 书里的蠹(du)虫。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余幼好书,家贫难或。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 .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4 .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022 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a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第二条建议:全身心投入学习(八)(2022 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 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 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乂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铜鹿太守。莹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 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 每叹日:”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注:范阳遒:范阳郡道县。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28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色愈恭,礼愈至吸遇其叱咄策之不以其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缺乏为外人道也故外户而不闭29 .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B.弗之怠C.十二为中书学生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0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31 .【乙】文中写祖莹父母、亲属和中书监有何作用?32 .【甲】【乙】两文中宋源和祖莹的成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九)(2022 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臧书之家,手自笔录,计口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假设神人:余那么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艰假设此。(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钳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 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日:“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 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而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才名拜太学学士。(选自北史)【注释】范阳遒:范阳郡遒县。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都讲:主讲。33 .请结合语境,解释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尝掌百里外(2)供其欣悦(3)生徒芯集(4)不遵一字_34 .请从“且”“以”“于”三个虚词中选择两个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括号中。(1)盖余之勤()艰假设此。(2)()才名拜太学学士。35 .选出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A.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36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C.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1)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36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37 .甲乙两文都是介绍人物勤奋学习的事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的共同 特点,并联系现实谈谈两篇文章对你的启示。(十)(2022 广西河池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梢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言以复; 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借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 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卜帷讲学,三年不闻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绝编:据史 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屡次折断, 这里借指读书勤奋。38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无从致书以观C.不敢出一言以复D.俯身倾耳以请39 .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质:询问。趋:驱赶既:已经尝:曾经质:询问。趋:驱赶既:已经尝:曾经A.援疑质理 B.尝草百里外C.众兄弟造成诵D.温公尝言40 .以甲、乙两文为据,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乙文中司马光幼时因担忧记忆力不如别人,所以比常人更勤奋。B.甲文的中心句是“余幼时即嗜学”,乙文的中心句是“书不可不成诵”。C.甲、乙两段文字都以记叙为主,都是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D.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比照的手法,突出主人公好学的品性。41 .把甲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42 .乙文说“用力多者收功远”,“用力多”在甲文中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述。(十一)(2022 安徽二模)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戴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梢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汪)遵,宣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句诗而 深自晦密。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棠时先在京师,忽遇遵 于途,行李索然,棠讯之日:“汪都何事来”遵日:“此来就贡。”棠怒日:“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 研席乎! ”甚侮慢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注释晦密:密藏不露。就贡:进京应举。索然:此处是简陋之意。研席:砚台与坐席。亦 借指学习。43 .请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2)礼愈至至:(3)俟其欣悦俟:旦:(4)工为绝句诗而深自晦密工:(5) 一旦辞役就贡 *44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甚侮慢之。45 .【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汪遵因家贫借书后的读书方式分别是“”和“"。(用 原文语句填空)46 .【甲】文段中的先达和【乙】文段中的乡人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 四川广元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 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II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度之下而诵诗书,无 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假设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乙】颜氏家训勉学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日:“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日:“凡师之所言,吾 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日:“孔子云学而不思那么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口,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日:“夫善学者 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旦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盍hM:何不;为什么。迨ddi:等到;及。47 .以下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哥逆旅A.哥逆旅寓:寄居B.铮黎假设神人悻然:光彩鲜明C.吾悉能否之志:志向 D.尊闻道也冀:冀州,地名48.以下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48.以下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必假设余?手录B.足肤皴裂加不知C.以中有足乐者D.今道生学于太学A.不必假设余?手录B.足肤皴裂加不知C.以中有足乐者D.今道生学于太学请铭之坐右*君但志之时不思之而君变色以去假道人而后见也49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B.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C.王生惊觉谢日/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D.王生惊觉/谢臼/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50 .翻译以下句子。(1)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51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各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专题18送东阳马生序(-)(2022 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螂(yin):指 书里的蠹(du)虫。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余幼好书,家贫难或。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 .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4 .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 C2. A3. (1)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4. (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 乙文借书于张氏。(2)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解析】1 .句意: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致:得到;应选C。2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往借”省略主语“我”,是“我”想到的看书的方法;“不与”省略主语“他二是“往借”的结果;“归而形诸梦”,写梦中借书,形容看书的迫切;故应在“不与”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应选A。3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余:我;遍观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故:因此:所览:指看过的书:辄:就;省记:记忆、记在心里。4 .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 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方法得 到书来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 好读书;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 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根据【乙】文“往借不与归 而形诸梦”可知,乙文主人公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据此可概括为:都具有克 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参考译文】【甲】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 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 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因而) 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乙】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 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因此凡有看 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 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 得珍惜的啊!(二)(2022 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与人书(六)顾炎武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巴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之叹乎? 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日:“老那么息矣,能无倦哉? ”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 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注释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 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缕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与人书(六)顾炎武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之叹乎? 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那么息矣,能无倦哉? ”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 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注释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 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胧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惮然假设神人;余那么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5.(1)结合语境,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复曰曰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媵人持汤沃灌(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 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 0(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 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 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5. (1)结合语境,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复节日未尝一日忘天下也1 媵人持物沃灌(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 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二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 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 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答案】5.(1)书信没有,不曾热水(2)史可程读的是顾炎武的诗。是顾炎武自谦的说法,就是让大家看自己的诗的时候,说自己的诗不太 好。(3)甲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们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乙】宋濂那么直 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表达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 书。(4)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勤奋、刻苦、专注。【解析】5 .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句意:给我回信说。书:书信。句意:没有一天忘记关心天下大事。未尝:没有,不曾。句意: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汤:热水。(2)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根据【甲】文"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可知,过去在泽州的时候,是史可程得到作者(顾炎 武)的一首诗,“拙诗”意为拙劣、不好的诗,在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说法。(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根据“'老那么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L未尝一口忘天下也。故君 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这里是用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乙】文:根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犍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可知,作者在这里描述了自己过去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要利用好 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4)此题考查谈启示和感悟。根据【甲】文“老那么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 之学,死而后己“可知,作者非常认可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并以此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由此 受到的启示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很有必要。【乙】文宋濂用自己勤奋读书的经历来勉励马生,“余那么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可知,作者告诉马生要刻苦学习,精神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受到的启示是: 学习贵在勤奋,要不断用知识来充实自己。阅读感悟:根据【甲】文“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顾炎武劝说友人要终身学习,这让我想到我 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应要有好学的精神,不光是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 备;根据【乙】文“余那么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可知, 只要内心想要学习,就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也适用于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应和其 他人在物质上进行攀比,物质的富足不是真正的富足,只有精神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富足。【参考译文】【乙】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 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 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 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 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在他们之间,对他们亳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 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三)(2022 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珠缕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呼缘假设神人;余那么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II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 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度之下而诵诗书,无 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假设余之 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那么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牛.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 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属。竹床 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专有。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倾至会心处,那么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 称快,或咄咄惊讶,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呵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 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圆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 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 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 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注】泊如:淡泊无欲望。甫:才,刚。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帙(Zhi):原意是包书 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烂漫:坦率自然貌。)饰然:光彩鲜明的样子故:故意左右:旁边间:间隙、空隙6 .以下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呼您假设神人B.余数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专有D.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画始进7 .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余书从师也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C.假诸人加后见也D.以中有足乐者8.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当余书从师也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C.假诸人加后见也D.以中有足乐者8.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中轩敞者为舱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w呵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8 .【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C.【甲】文多用比照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 人潜心读书的形象。9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2)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10 .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假设是要躲,倒是自投苦 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 B7. D8. C9. (1)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2)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10.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职责是好好学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能将学习放下,应 该像宋濂学习,遇到任何艰苦的环境仍然可以坚持学习;也要像乙文的作者那样读书时能够专心致志,心 无旁鹫,热爱读书。【解析】6.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8 .有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为“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故”意为“特意”,所 以选项错误。应选瓦9 .此题考查字词的含义。A.之: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这;10 为:作为/是;C.而:顺承关系/修饰关系;D.以:同为“因为”;应选D。11 此题考查文言文章的理解。C.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太学生”是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作者求学是艰辛的,所以这是两种不同 的情况,应该是反比,而不是正比;同样作者和马生同为刻苦学习之人,由“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可 知如此,所以是想类似的情况,应该为正比,而非反比。所以选项错误。应选C。12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1)谒:拜访;贽:礼物;辞:文辞;(2)或:有时:箸:筷子;13 .此题考查拓展应用能力。梁启超的话告诉我们应该什么样的身份承当什么样的责任,根据题目可知作为中学生应该承当什么样 的责任,同时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回答。例如:作为中学生,我们阅读完甲乙两篇文章,有了刻苦学习的动力,虽然我们现在只是学生的身份,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承当自己的学习责任,更好地为未来承当社会责任做准备。好好学习,才可以更好 地承当责任。【参考译文】【乙】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堵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 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 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廖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 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i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 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M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 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惊讶;有时候躺着 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家人看见这些情景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 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 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 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容许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掠了。 汤、肉都凉了,屡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 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觉察。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 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 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四)(2021 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梢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璇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琳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底门多车马贵游, *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注】刘璇(W)(hudn):南朝齐人。芒屑(jue):草鞋。1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欲有甚于生者B.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复问妻妾C.怛芒特布衣/人忸过D.事母孝谨/事无大小1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瑜甚奇之,亲为之冠。1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年末弱冠闻沛国刘璇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1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以下各题。(1)甲文中宋源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求书之难和 之难。(2)乙文画线句运用了 写法,使范缜的形象更饱满。(3)请分析甲乙两文中的宋源和范缜品质的异同。【答案】11. C12 .抄写(抄录)完毕,跑着把书(它)送还,不敢稍梢超过约定期限。刘僦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很不同寻常或对他感到非常奇特),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13 .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璇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14 .求师。比照。共同点:勤奋(刻苦)不同点:宋濂诚信,尊师(恭 敬、谦卑);范缜孝顺,内心强大(精神强大、不攀比、独得其乐、苦中作乐、意志坚定)。【解析】11.此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A.于:介词,向/介词,比;B.复:动词,回复/副词,再;C.恒:副词,常常,经常/副词,经常,常常;1) .事,动词,侍奉/名词,事情;应选C。12 .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要词语有:录,抄写;毕,完;走,跑;稍,稍稍;逾约,超过约定期限。(2)重要词语有:甚,很,非常;奇,对感到惊奇;亲,亲自;之,指代范缜;冠,加冠礼,表 示男子已经二十岁。13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句意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璇 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断句为:年未弱冠/闻 沛国刘璇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14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23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18 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