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文题解读.docx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文题解读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25.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 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一)“发问和结论”详解上海作文题的材料采用“比照现象+对立观点”的模式。现象中的“发问”和“结论”可以视为认知的步骤:发问是认知之始,结论是认知之果。按照上海题常用的诗意思维,这个“发问”和“结论”也可以扩展理解为:怀疑和确信, 设想和成果,提出质疑和结束争论可以说,“发问”是对改变的诉求(外在或内在的),“结论”不等于回答提问、得出 真理,而是结束提问、回归稳定。比方以下句子虽不带问号,但仍属于“发问”:现在的一片天是肮脏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而略加改动,就可以变为“结论”:现在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总是看得见试题既然刻意强调“发问”和“结论”的对立,那么两者就应该有互斥性,也就是说, “发问”并不包括求知努力以及最终获解。这也符合“小时候”的设定小孩提问很多 时候仅是一种好奇心的表达,对于大人给予的回答其实并不在意。“看重结论”也可以 推到极端,即回避难以得出结论的问题。所以,材料第一句话的完整表达可以是:“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而不计较结论,长 大后往往看重结果而防止发问。”所以,我们在讨论“发问”的原因或价值时,不应该把属于“结论”的内容包括进去。这是此题有别于关于“求知”“探索”之类话题之处。“小时候”和“长大后”是另一层对立。由此及彼的变化,可以解释为消极的退化、变 质,也可以是积极的成长,这对应下句的“担忧”和“正常但直接就此构思,可能会 把我们的关注点吸引到孩童和成人的比拟上,挂靠上泯灭童心、背弃初心等话题,而 对“发问''和“结论”中表现出的心态和价值观浅尝辄止。要想深入分析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分别讨论小时候喜欢发问的原因和长大后 看重结论的原因。小时候喜欢发问的原因:1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无须掩饰自己的无知,反而能在发问中获得成就感;2 .认知有限,只能以发问的方式介入世界和表达自我;.希望用发问引起成人主意,与成人交流,甚至挑战成人。长大后看重结论的原因:1 .见怪不怪,安于现状。结论可以解释现状,而提问那么往往动摇现状。2 .普遍知识已经获得。较深入的问题周围人也未必知道,问也无益,如果彼知我不知, 就是自曝其短。与其冒险发问,不如直接获取结论。3 .看重效用,结论有操作意义,而发问会降低效率。4 .更多与成年人交往,结论可以统一思想、促成合作,而发问易制造分歧、增加争端。把以上原因两两组合,就解释了从小到大的变化,让人“觉得正常”。长大后的我 们倾向于稳定、保守,拒绝挑战、冲突,复杂人际关系让我们无力发问,种种考 量让我们无心发问。尽管无奈,但也是必然。那么值得“担忧”的是什么呢?担忧更多不在于少年心性的失去,而在于成年后没有产生新的发问的动力。本来, 对于人类开展的认识和对于社会变革的责任,都应该让我们去发问。如果不发问,问 题仍然存在。成人主观上的逃避问题和问题的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才是我们应该担总之,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比拟,只是提出一个成人世界的问题,但回到童年,不 是解决之道。相反,我们需要变得更成熟,看得更深、更远。补充一个小疑问。材料说“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而在语法上更顺当的表达应该是 “人们小时候喜欢发问”,把“小时候”前置可能是为了强调与下句“长大后”的比照。但 玩其意味,“人们小时候喜欢发问”是说小孩子爱发问,而“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似乎 可以理解为小孩子爱发问,周围的人也喜欢听小孩子发问。虽然这一点未必在命题者 的考虑之中,但是可以提醒我们社会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变化的作用,以及社会环 境的变化。(二)发问,好奇,才是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小时候爱发问,对世界充满好奇。有好奇心,是件好事。因为,好奇就是探索世界的 第一步。长大了看重结论,也是成人的无奈,生活的繁复和社会的重压,磨平了棱角,好奇又 能如何?睡前幻想未来的道路千万条,醒来之后还是走老路这一条。对一个无力改变的成年人,好奇和发问是危险的,更是痛苦的。于是,鲁迅先生的“铁屋子”理论,更适合成年人。清醒的问,比糊涂地接受现成的 结论,更令人窒息,难过!与其在发问和好奇里痛苦,不如在浑浑噩噩里,虚度光阴。真的是这样么?如果真是这样,鲜花广场燃烧的布鲁诺,会连同他的“太阳中心论”,被蒙昧无知所遮 蔽!如果真是这样,孔子、老子,诸子百家的向天发问,沉重的思考,会变成虚无。思考 无意义,那么生命成混沌!如果真是这样,人类只顺从的接受前人的经验和结论,从不思考发问,人又怎么称其 为人?人类社会又如何百代更迭,日新月异? !保持一份童真,保持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好奇、发问,才是对世界的基本态度!人类前行的力量,皆来自于此。图片人类文明是一只双翼飞翔的大鸟,科学和文化就是左右双翼。科学开展,源自好奇; 文化演进,那么有赖发问。科学开展,好奇使然。纵观人类科学史,小到火种的发现与利用,大到月球漫步,宇 宙翱翔,无不是好奇的结果。中国的先贤,好奇之心,借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谱写了古老的天文历法。二十四节 气的物候知识,更指导了千百年的农业文明。西方的科学巨匠,好奇探索,发现蒸汽的魅力,电力的神奇,互联网的微妙,推动世 界跨越式开展。文化演进,问道之源。遍览人类文明史书,从哲学之思,到文艺硕果,皆是问道的力 量!老庄“道可道,非常道”的发问,奠定了中国文化“温良”的属性,草木有情,万物 皆可“格物致知”,成就学问。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希腊先哲的发问思考,指向人的终极命题一一“我是谁? ”“我 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追问让生命更加有意义!综上,科学、文化,人类文明,发问与好奇何其珍贵!可以说,无问无奇,那么无人类 演进,世界文明!请珍视孩子的童真,呵护好奇心。何止孩童?没有发问和好奇,成人世界也必将迟滞 而无趣!那么,朋友,今天你发问了么?你是否对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好奇?记住一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