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作业A1 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方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976170
资源大小:11.17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信息技术2.0作业A1 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方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方案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目的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出长 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 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 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讲、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 能力,为本课时的学习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的研究 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拟差,所以在教学中要在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工夫,主要 就是在动脑、动口、动手、动耳中探索新知,开展观念。二、学情分析内容本课题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学习内容及知识结构图:为了深入 挖掘教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整合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上的相关知 识。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点一一线一一面一一体之 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有效整合起来,同时为同学们后续学习正 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的知识作好铺垫。可以说,本节课内容在小学数学学 科中至关重要。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归纳出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 体的长、宽、高,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 .数学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及立体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 观念,开展形象思维。3 .解决问题: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从而解决问题。4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四、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五、教学难点概括图形特征和建立空间观念。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七、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 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一、注重动手操作,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动 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的实际操作中掌握长方体 的特征。探究新知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 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接着小 组合作拼装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 进一步抽象概括,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并将一个长方体摆放不 同位置,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从而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利用课 件出示长方体的透视图,让学生观察思考,认识到观察长方体,只能看到三个 面的原因,开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利用课件设计“补棱”活动,帮助学生 更深刻地理解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以及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课堂总结环节,利用课件设计了 “流程图”,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 构,从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合作探究时,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对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及操作的指 导,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另外,学生在汇报交流时,由于录播室没安装实 物投影仪,没能将学生的学习单投影到大屏幕上,只能请学生到台前汇报,结 果不便于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