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公开课).docx
-
资源ID:35982813
资源大小:14.0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公开课).docx
陋室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2、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学习重点】1、理解文意,积累重要文言实虚词。2、体会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学习难点】1、理解文中运用多种手法写出陋室不陋。2、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学习方法】诵读、感悟、品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今天老师送给大家带来一个汉字,投 影呈现,有同学认识这个字吗?(学生作答)这是金文字体,是商周时期 朱H 铸造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叫铭文。本堂课,我们一 工” 起来学习有着天下第一铭文之誉的陋室铭,师板书题目及作者。谁能说出题目中“铭”的含义吗?二、走近陋室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倾听听任之宏老师朗诵课文。1、听读:投影呈现:初步感知铭文的音韵之美。设计意图:任老师的朗诵,音调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学生听完后读准读顺课文基本 没有问题了。同时声情并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本文的音韵美,也可以让学生初步体 会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为下文分析文章的主旨作铺垫。过渡:大师的朗诵令人陶醉,接下来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2、自读:投影呈现要求:要求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过渡:同学们在字音和节奏上有疑难之处吗?请个同学说一说哪些字的读音和节奏 要引起注意。3、个读:请刚才的这位同学把你的自读成果完整地向大家展示一下。这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说一说?点拨:老师觉得还少了点韵味,我们看名、灵、馨这些字的读音有何特点?谁能 把韵脚都找出来呢?这些字要读响亮一点。不同的文体诵读方法不尽相同,陆机有言: 铭博约而温润(投影呈现)。指点语速要舒缓、语调要柔顺。美文不厌百回读,接下来 我们按照刚才的方法齐读课文。4、齐读:投影呈现要求:试试读出铭文的音韵美。意图设计:新教材培训手册有言:“陋室铭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铭”这 种文体的特点,阅读时可让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根据这一要求, 并结合铭文“铭博约而温润”的特点,所以设计这样一个读的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既初步了解铭文的特征,也为下面分析文本作铺垫。过渡:从题目看铭的对象是陋室,试问陋在哪里?5、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表达陋室之陋的文句,并说明理由。投影呈现问题:找 出能表达陋室之陋的文句,并说明理由。板书:陋学生先找出文句,再翻译,然后讲明理由,老师追问一些关键字词含义。这时可能要积累的字词:“上”、“入”等。过渡:刘禹锡觉得简陋吗?三、走进陋室1、生思考回答,积累的字词:惟、馨板书:不陋方法指导:“馨”要解释语境意;翻译句子时要补全言外之意。过渡:那刚才的环境在刘禹锡眼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所表现的画 面。3、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陋室不陋的?投影呈现问题:从文中找出能表达陋室不陋的文句,请说明理由(1)生思考回答,积累的字词:丝竹、之、舌L、耳、劳。着重强调:劳:使 劳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之:助词,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思路点拨:学生可能说不出陋室环境的优雅,这时可以让学生先翻译句子,再发 挥想象加以描述,从而感受到环境的幽美。可以用到的词语:绿地毯、青葱而带花纹的 墙纸。学生可能说不出室中之事的高雅,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比拟“丝竹”与“素琴” 这两种音乐的区别,着重抓住书下注解中的“世俗”二字;比拟“金经”与“案牍”, “案牍”处理的是世俗的事务。可见作者不喜欢俗事,不俗那么谓之雅。从而得出室中之 事实为雅事。过渡:作者除了通过环境的幽雅、人物的儒雅、生活的高雅表现陋室不陋外,还 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陋室不陋的呢?(2)生思考回答,积累的字词:在、之。着重强调:名:知名,有名,名词活用 为动词。之:助词,无实意,起宾语前置的作用。比兴的手法:可以简单讲一下概念,让学生说出文中比的对象;再分析其作用: 暗不陋室不陋。类比的手法:可以简单讲一下概念,让学生说出为中类比的对象;再分析其作用: 暗示陋室不陋。引用典故:这里要补全孔子的话;再分析其作用:强调陋室不陋。这照应了上文 中的那句话?惟吾德馨。这点明了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板书:德馨过渡:刚才我们走进陋室,发现陋室真的不陋。4、接下来我们分角色再读课文:男同学读文章的首位四句,女同学读中间描写陋室 的八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由老师来读。要求:男生要读出自许自期之情;女同学要读出幽美的意境和悠闲自适的心情。设计意图:新教材培训手册有言:“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文和言相结合。”因此用随 文释意的方式解析课文。过渡:这本是一间陋室,但因为主人德行光辉的普照而蓬草生辉,令人神往,你能 从文中读出哪些美德呢?要弄懂这个问题我们要知人论世,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人 生际遇。四、感悟陋室1、投影呈现: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 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 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 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 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 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 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 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 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 立在门前。设计意图:“知人论世”让学生既能认识到刘禹锡豁达的胸襟,又能感知到他安贫 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便于下面对德馨的品析。2、投影呈现:说一说文中德馨的内涵具体指什么?学生思考作答。思路点拨:作者深处贫困的陋室有没有自卑?他生活得怎么样?这种安于贫困,自娱自乐的 生活情趣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安贫乐道。作者受上司刁难有没有屈服?作者把自己比作什么?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情操我们称之为高洁,这种自比仙龙、君子不与俗人为伍的 情操我们称之为傲岸。过渡:本文外表铭的是陋室,实质是为什么而铭?我们称这种写作手法为什么? 板书:托物言志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投 影呈现)4、作者是否甘心一直居住在这陋室里,过隐居的生活呢?我们再从他的诗中深入认 识刘禹锡。投影呈现: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谁来说说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文中有没有这种豪情的?学生边找边读。5、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全文,要求读出情韵来。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能把文章背下来吗?(这两个环节根据情况安 排)五、点缀陋室感谢刘禹锡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篇传诵千古的美文,为了表达感谢之情,我们师生合 作为他的陋室写一幅对联。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上联:位列庙堂除旧弊下联:身居陋室守德馨这时可以讲一下上联的用意:上联结合他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设计意图:本文有许多对偶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单独讲,加之本期已学了 许多古诗,学生已经掌握了对偶的修辞,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把刘禹 锡的过往和现在联系起来,加深对他的认识。结束:忍辱是为了负重,归隐不过是时运未济的全宜之计,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刘 禹锡,你才能真正读出陋室铭的神韵来啊!大家课后再读本文,结合神态和动着, 试试看能否读出本文的神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