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剔犀制作技艺(原云雕制作技艺).docx
一、工程简介 1二、基本信息 21、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2三、工程说明31、分布区域 32、历史渊源33、基本内容44、相关制品及其作品55、传承谱系 56、代表性传承人 6四、工程论证 71、主要特征72、重要价值73、濒危状况8处处皆宜。-8-绛州剔犀生产工艺经过几起几落,虽然目前已初具了一 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着濒临失传的危机。一是新绛剔犀的手工生产技艺十分繁杂精致,现在还无 法用机械化作业替代,而全县从事剔犀生产的高精尖人才屈 指可数。尤其是年轻有为的剔犀生产工匠,更是凤毛麟角十 分匮乏,这就意味着剔犀工艺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后继无人, 面临失传的危机。濒危状况二是由于资金投入的缺乏,多年来剔犀生产基本处于自 生自灭的状态。很难组织较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活动,有时 仍面临新产品不为人所知和上市难的困境,市场决定产业兴 衰,销售渠道不畅也是困扰剔犀生产开展的不利因素。三是剔犀生产工艺没有较完整,科学的文字、影像资料, 没有档案备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会走进弯路,失之真 传。四是虽有研究机构,但无资金和专门的研究场所和科研 人员,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剔犀产品,举步维艰。-9-五、工程管理新绛县县委、政府以宣传部、文体局为主,成立了“非物已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法规。采一、以“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为首,已成立了剔犀工艺取研究所,并主动与省城和北京大专院校挂钩,校方有了实习基的 保 护 措 施资 金 投 入 情 况地,厂方加快了新产品开发力度,一举双赢,有利于剔犀产业 的开展。二、县政府有关部门更请醒地认识到保护剔犀生产的重大 历史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将剔犀列为我县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重点工程。并说明意向,加大对剔犀产业的扶植力度,协 调贷款,增加投入,扩大生产。三、新绛县黄河云雕厂已拥有注册商标“绛州”。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自1992年以来已投资100余万元, 其中厂房建设20万元;人员技术引进10万元;技术改造、设 备投资30万元;生产基金20万元;广告投入等20万元。新绛店头特种工艺家俱厂1989年以来用于上述各项的投 入约100万元。段建中家庭作坊投入资金约30万元。-10-六、保护计划保 护 内 容我县已制订了剔犀保护计划由县文体局负责组织实施。一、开展普查,一是查清在世剔犀老工匠的人数,住址、 健康状况,请他们出山,出谋划策,传授技艺;二是进一步查 阅历史文献资料,全面科学的摸清我县剔犀工艺的历史渊源和 开展沿革,建立剔犀档案。二、进一步完善研究机构,力争出论文,出成果,出效益。三、扩大生产,大力培养新人,在生产实践中,重用年轻 有为的骨干力量。五 年 计 划时间保护措施预期目标2009 年进行普查工作,在当地 举办剔犀作品大赛,选拔优 秀传承人10人强化宣传,扩大 影响,选拨人才2010 年剔犀的有关 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出版 绛州剔犀一书完成有关文字图 片资料的整理,编辑 出版绛州剔犀2011 年建立剔犀传统手工艺 示范基地和研究机构。扩大影响2012 年为身怀绝技的艺人提 供生活补助以及研发和人 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用 品及工艺品提升适应市场的 能力,提高市场占有 份额2011 年举办相关的专业论坛, 争取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 业的传习基地,吸引更多的 人关注剔犀技艺全方位展示绛州 剔犀的传统手工技艺-11 -保 障 措 施1、由运城市群众艺术馆制定保障规那么和实施方案。2、由新绛县文体局制定保障方案。3、由剔犀各生产厂家落实各自的保障措施。经 费预 算及 其依 据说 明,经费预算依据说明地方配套资金310万元举办剔犀作品大 赛30万。剔犀 的有关文字图片资 料和实物,出版绛 州剔犀一书30万。为身怀绝技的 艺人提供生活补助 以及研发50万。举办相关的专 业论坛,创立大专院 校传习基地50万。建立剔犀传统 手工艺示范基地和 研究机构50万。筹建博物馆资 金100万。30万元备注五年计划中的保护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是交错进行的。-12-七、省级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剔犀是漆器工艺中一门极为复杂和珍贵的民间手工技艺。绛州剔犀 更是一绝,实属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保护发扬光大这 一民间工艺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剔犀产品的造型十分考究, 古朴中不失典雅,古香中蕴含华贵,流光溢彩,美仑美奂,历来为皇家 宫廷陈设器物,就是在寻常百姓家,有一两件云雕器物,也会使蓬革生 辉,格调非凡。该工程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学术价值,对 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开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 适宜其生存的空间日益狭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濒临灭绝,急需保护。 经省级专家论证,该工程符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代表作申 报条件,同意申报。专家委员会论证组组长(签字)二。九年九月十六日-13-参与工程论证专家名单姓名性别年龄单位专业职称联系 签字杨伯珠男65山西省工艺美术工业总公司(协会)工艺美术高级工艺美术师8878665李效龙男68山西省轻工产品设计包装研究所工艺美术高级工艺美术师、雕塑家6534699赵志光男71山西人民出版社工艺美术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4299636常晓红女50太原美术地毯总厂工艺美术高级工艺美术师郭守祥男66山西省食文化研究会食品高级经济师注:参与工程论证的专家人数不少于5人。八、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中央直属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同意该工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签章:二。九年九月十六日-14-设计(何俊明摄)制图(何俊明摄)-15-灰胎制作(何俊明摄)装裱(何俊明摄)-16-五、工程管理91、已采取的保护措施92、资金投入情况9六、保护计划101、保护内容102、五年计划 103、保障措施114、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115、备注11七、省级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 12参与工程论证专家名单 13八、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14九、工程申报的其他资料 15十、证明材料20H"一、授权书21十二、附申报电子文本(VCD) 十三、附申报录像片(DVD)上漆(何俊明摄)推光(何俊明摄)-17-雕刻(何俊明摄)雕刻(何俊明摄)-18-剔犀产品(何俊明摄)剔犀产品(何俊明摄)-19-证明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根据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程有 关事项的通知(文非遗发2009) 24号)要求,新绛县黄河云雕工 艺厂同意“绛州剔犀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2009年9月18日-2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根据文化部关于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文非遗发2009) 24号)的要求,新绛县黄河云 雕工艺厂同意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使用“绛州剔犀制作技 艺”申报材料进行宣传和推广。授权者:2009年9月18日-21 -一、工程简介剔犀,为雕漆工艺之一。雕漆始于唐代,剔犀定型于宋代,其名 称见程大昌演繁露等史籍。明代我国漆工唯一专著糅饰录也 提及剔犀。我国著名学者王世襄等认为,剔犀主要产于山西新绛县。剔犀是将朱、黑、黄等二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外表上有规律地 一层一层的逐层堆积起来,到达一定厚度(约0.3-0. 5毫米)后,用 “v”形刀雕刻花纹,刀口处可看见不同的色层,与其它雕漆和漆器 截然不同。因其花纹刀口侧面处显现如同截开的犀牛皮质的断面层 次,故名剔犀。同时,又因花纹多为回纹、云钩,流转自如,回旋生 动,近代以来称之为云雕。剔犀是我国漆器工艺生产中较为繁杂的一种糅漆工艺。它从木材 选料到裱胎、灰胎、糅漆、制图、雕刻、推光等各个工艺流程都必须 严格把关,都要有多年经验的技工操作,特别是糅漆必须在潮湿、不 通风、干净无污染的地下室中进行。一般的涂饰80道左右,上一道 漆,阴干后再上一道,各种色漆每层都要上好几道,几十道漆要用一 个多月时间。整体阴干后,放一段时间才能描绘图案和雕刻,每一个 图案都要一遍一遍的雕刻、修整,直到深浅、宽度、厚度都到达一定 的要求才能合格,而后再进行其它工艺。绛州的剔犀生产工艺经过几起几落,虽然目前已初具了一定的规 模,但由于剔犀的手工生产技艺十分繁杂精致,现在还无法用机械化 作业替代,而全县从事剔犀生产的人才屈指可数,绛州剔犀仍然存在 着濒临失传的危机。二、基本信息工程名称绛州剔犀制作技艺(原云雕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通讯地址电 话电子邮箱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新绛县,古称绛州 属运城市管辖,地处东经 纬 35° 27- 19 ' 35° 4;新绛县北靠吕梁,南 汾)、禹(运城)二都之恒 接壤,北与乡宁、襄汾毗. 平方公里,古为“水旱码.新绛县历史悠久,人 别是手工业和传统技艺闻. 和“小北京”之称。千百4 了一颗颗灿烂的中华民族. 古老的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属 地运城市新绛县法人代表何俊明,位于山西省南部,汾河下游, 111° r 36 '111° 20- 26 ',北8' 18'' 之间。.枕峨嵋,汾河横贯县境,介尧(临 0,东界侯马,西邻稷山,南同闻喜 连。全县32万余人,总面积593. 4 头二一杰地灵,古迹诸多,英才辈出,特 名全国,素有“七十二行,行行俱全” 尹来,先民们用辛勤智慧的劳作孕育 文化艺术珍宝。剔犀,就是新绛这块 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的珍品。-2-三、工程说明分 布 区 域分布在汾河下游的新绛县(古称绛州)地区历 史 渊 源剔犀,为雕漆工艺之一。雕漆始于唐代,而剔犀那么定型于 宋代,其名称见程大昌演繁露等史籍。明代我国漆工唯一 专著糅饰录也提及剔犀。我国著名学者王世襄等认为,剔 犀主要产于山西新绛县。据山西通志、新绛县志载,到了明代嘉靖年间(1522 1566),绛州名匠张凡娃经过精心研制结合本地漆器特点, 创造了具有北方特色的剔犀漆器,后经历代能工巧匠竞相雕 琢,代代相传。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现珍藏清代剔犀漆筒、漆食 盒、漆提盒、漆八角桌等。民国初年,绛州王思恭、薛仙基、 赵普元三名漆匠各自开雕漆铺,制作剔犀制品,如桌、案、几 等。民国八年(1919),生产剔犀的店铺增加到5家,1922年 增加到12家。这时,剔犀漆器制作工艺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产品销往国内及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七七”事变后,断 绝了销路。1949年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将分散、改行的老艺人组 织起来,组建了新绛云雕漆厂,后改为新绛工艺美术厂,使剔 犀这一民族工艺得到了恢复和开展。他们不但继承了古代名匠 传统技法,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格。-3-基 本 内 容剔犀是我国漆器工艺生产中较为繁杂的一种糅漆工艺。它 从木材选料到裱胎、灰胎、糅漆、制图、雕刻、推光等各个工 艺流程都必须严格把关,都要有多年经验的技工操作,特别是 糅漆必须在潮湿、不通风、干净无污染的地下室中进行。一般 的涂饰80道左右,上一道漆,阴干后再上一道,各种色漆每 层都要上好几道,几十道漆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整体阴干后, 放一段时间才能描绘图案和雕刻,每一个图案都要一遍一遍的 雕刻、修整,直到深浅、宽度、厚度都到达一定的要求才能合 格,而后再进行其它工艺。剔犀漆器物件在宋代虽已开始生产,但规格较小,且大都 是瓶、盒、筒等,直到明、清之际才有了大件家具,但因其工 艺独特、造价昂贵,因此明清时期一直作为皇室家俱,民间少 有,故传世很少。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展,人们追求高档、古朴、典雅的文化 艺术享受,剔犀漆器工艺品不仅已经进入大型会堂、宾馆、板 店、富豪人家,而且已进入普通人家。-4-相 关 制 品 及 其 作 品主要相关器具有:1、木工工具2、糅漆器件3、雕刀等4、木工车间、灰胎车间、 剔犀产品有:桌、几、柜、漆车间等。床、筒、瓶、盘、盒等。代别 姓名第一代: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居住地备注王恩恭 漆店男咸丰年间不详山西绛卜|开设雕传赵普元雕漆店男咸丰年间不详山西绛州普源永承 谱 系薛仙基 漆店 第二代:男咸丰年间不详山西绛州开设雕薛根焕 漆店第三代:男1903 年不详山西绛州普源永雕王小虎 漆店男1909 年不详山西绛州同泰源雕-5-传 承 谱 系兰福太 男不详 不详山西绛州艺人柴秀岗 男 不详 不详 山西绛州 艺人第四代:郭来福 男不详不详 山西绛州开设雕漆店第五代定四根 男 不详 不详山西新绛县技师第六代王步光 男1939年大专山西新绛县工艺美术厂厂长第七代何俊明男1964年 高中山西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代一、何俊明,男,42岁,高中文化,黄河云雕工艺厂厂长, 自1979年师从王步光潜心钻研剔犀生产技艺,现在该厂可独 立完成剔犀产品的设计、制造工作。该厂定为山西大学美术学表院等几家大专院校的工艺美术挂牌实习基地,是中央美术学院性定点实习厂。传二、梁高虎,男53岁,高中文化,店头特种漆艺厂厂长,承聘请有原县工艺美术厂老工人,亦可生产多种剔犀产品。人三、段建中,男,52岁,县原工艺美术厂厂长,剔犀生产技师,开办家庭作坊生产剔犀产品。-6 -四、工程论证主 要 特 征一、工艺独特。这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雕漆 工艺。工艺流程大体是:在优质木材胎体上一层层地糅上色 漆,假设干遍后,堆积到一定厚度,再糅另一种色漆,如此堆 积成两、三种色层后,用雕刀剔刻出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 回环、云纹等图案。刀口呈“V”字型,剔刻断面显露宛假设彩云 的纹理色彩,此中神韵,独在剔犀。二、造型古朴。剔犀产品的造型十分考究,古朴中不失 典雅,古香中蕴含华贵,流光溢彩,美仑美奂。三、经久耐用。剔犀物件的漆层厚度是别种漆器无法比 拟的,它耐磨、耐蚀、耐水、耐潮,始终光亮如新,经久耐 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置放越久,云纹色彩越发古色古香, 美不胜收。重 要 价 值一、历史和文化价值。剔犀这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艺, 在我国唯独新绛一地尚存,堪称“中国一绝”和“国之瑰宝”,在 漆器工艺中独树一帜,对于研究中国漆器历史和糅漆文化具 有重要的价值。二、艺术价值。同样是雕漆,剔犀在漆面断层可以看到 有规律的不同色彩的图案,有的黑间朱线,有的朱间黑带, 有的红黑两漆的厚薄相等,有的红黄黑三色前后重叠,其图 案大多为剑环、涤环、重圈、回文、云钩等,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三、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剔犀器物可作摆设,也可日 常器物使用,且经久耐用富豪门弟,寻常百姓、楼堂馆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