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经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988367
资源大小:14.0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第一课时)】经典教案教学设计.docx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主备教师备课时间课题桃花源记总上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本课中的古今异义词。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 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陶渊明通过“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教学重占-=t 八、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 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陶渊明通过“桃花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由主备教师撰写)批注(由使用教师补充)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 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 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 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 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 地方。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 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2 .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 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 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 “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 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 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 动乱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 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 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 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 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1 .写作背景。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 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 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 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 望。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1)范读课文,清楚(句读清楚,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 利,音韵铿锵,停顿清楚,不读破句子等),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朗读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清楚。语 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2.感知课文(1)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从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清楚,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 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一一访问一一 离开(或发现一一进入一一作客一一辞别一一再寻)(意思对即可)。(2)请用简单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1 .重点掌握:(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3)通假字要:通“邀”,邀请。(4)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2 .课文翻译,讲述桃源故事。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 家提供吧!六、布置作业,巩固迁移1 .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2 .用现代汉语把桃花源记改写成一个故事,或就其中的某个局部加 以想像,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3 .练习背诵课文,能背多少是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教.学.反思(由使用教师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