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一、激情导入单元第七单元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 地总课时2课时课型精读课主备课教师审核教师【教学目标】1 .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 理的精神。2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 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本 文记叙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们信奉的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 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具或课件准备】4 、布置学生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5 、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1 .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 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着地。)历史上谁先得出了这样的结 论?(伽利略。).请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有不懂的问题,要记下来。三汇报交流.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字音。违背(w6i,不读诧i)确实(击)更改(gBng)字形。注意:“释”左半部由“)”和“米”组成不要写成“采”。词义。1 .课文主要内容。四默读课文1 .思考:伽利略是经过哪几个过程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 的?引发疑问(第3自然段)一一反复试验(第4自然段)一一公开试验(第5、6自然段).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伽利略是个什么样的人。伽利略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念书时,就善于提出不寻常的问 题,可见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五、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1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2 .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任课教师 自主意见一、回顾导入伽利略个年轻的数学教授,他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从而使人们改变了盲目崇拜权威的观念的呢?(引发疑问,反复试 验,公开试验。)二、自主学习(第26自然段).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结合当时的背景加以体会。1 .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结合上下文想象。2 .伽利略为什么在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三、小组交流四、全班汇报1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什么样 的人呢?2 .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文中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因为下文公开 试验时会详写。)他会怎样反复试验,想象一下。3 .读一段话,出示幻灯片,读出亚里士多德确实错了的意味。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 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4 .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1)因为“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中,人们对亚里 士多德十分崇拜,把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读出人们深信的态度。)(2)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想看他的笑话。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 “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读出人们对 伽利略的轻视与嘲笑。)(3)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塔下的人们态度有什么变化,会说什 么,做什么?五总结提升1 .了解了伽利略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过程之后,你有 什么感受?(要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怀疑要讲科学、讲证据;许多科学创新 和创造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伽利略也正是由于这个试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才26岁。2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把 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得十分传神。)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喜欢提问、伽利略V质疑权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脸证明,作业设计:一、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关联词。(1)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谁()怀疑亚士里多德,人们()会责备他。(2)()大家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都忍不住呼喊起来。(3)()从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说明这个事实有问题。二、将以下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1)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9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