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22课 《礼记》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35990669
资源大小:63.5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22课 《礼记》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docx
22礼记二那么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2 .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3 .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L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4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 .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 .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虽有佳肴【讲析课文,疏通文句】着重讲解如下句子,并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解决文言知识。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 味。2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一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 缺点和缺乏,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浅薄。3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求学者知缺乏,才会反省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4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5 .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全文翻译参考: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 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缺乏,教学以后就 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缺乏之处,然后才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吧。【重难点把握】.“之谓”的用法?明确:“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拟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 句,译为:“说的是”。如:“其此之谓乎”。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一下,强调宾语。1 .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 的规律。【问题探究】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明确:(1) “教学相长”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 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 “学然后知缺乏, 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缺乏;只有在教授别人 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自 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注重实 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 .运用类比手法。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 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2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 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比喻论证一 学习的重要性虽有嘉肴 道理论证一教学相长虽有嘉肴 道理论证一教学相长教和学相辅相成引用论证一 强调教学相长J大道之行也【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参考译文:1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 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 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 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开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 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 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提供快乐。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 会作比照,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 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 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 动乱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 明。“大道之行也”一一总述,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故人不独亲其亲废疾者皆有所养”一一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 爱。“男有分,女有归” 一一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一一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句。【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 方?2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两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 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 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 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 关爱。第二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 的热烈气氛。【把握文章主旨】3 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虽有嘉肴: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 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大道之行也: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说明了儒家理想中 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 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 .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2 .阐述道理,条理清晰。文章在说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 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 的人际关系。在说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 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社会纲领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基本特征(社会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 理想社会 盗乱不作 夕卜户不闭太平盛世心驰神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到达,把握好了重难点。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 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首先,重视文言 文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接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求同学们凭借课文下面的注释,结合语境翻译课文,然后小组自主探究,最 后根据小组提出的疑难点,教师在班上引导学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