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宁传》阅读练习.docx
张以宁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 父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试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秦定中,以春 秋)举进土,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做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 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篌斯、黄漕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 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 待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洪武 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烽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遗之。甫抵境,而日烽卒,国人乞以 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 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域,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稹首礼。天子闻而 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补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 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州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 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藁俱失传,而以宁春 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入,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 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选自明史文苑一,有删改)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 /以宁用是知名。B.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诸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 /以宁用是知名。C.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 以宁/用是知名。D.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 以宁用是/知名。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知制诰,中国古代官职名,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兼此称。B.洪武,中国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C.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D.明经,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张以宁才学出众但仕途曲折。元泰定年间,他以春秋举土,由黄岩判官而晋升为六合 府尹,又因犯法而免职,十年滞留江、准间。B.张以宁以见解非凡受到皇帝宠遇。明军占据元朝京都北京,他被召到南京,奏对符合皇帝 的心意,被授侍讲学士,特受恩宠。C.张以宁谨守法礼,受到太祖嘉奖。他在安南教王子服丧三年,令安南人教化百姓,学习中原礼仪,向中原行叩拜礼,太祖听闻,特别嘉奖以宁。D.张以宁为人廉洁不贪,治学有成。他曾奉使安南往返,除衣被行装外,别无他物;专治春秋,有著作行世,并有弟子传其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5分)译文:(2)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末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5分) 译文:答案:10.B解析:“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用是知名”。1LD解析:“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错误,而是以经学为主要考试内容。12 .C解析:“学习中原礼仪,向中原行叩拜礼”错,原文是他在安南教王子服丧三年,令 安南人仿效中原行叩拜礼。并非向中原行叩拜礼。13 . (1)张以宁有奇才,博学强记,在当时拥有声名,人称作“小张学士”。(2)撰著的胡传辨疑最为学识广博,只是春王正月考)未著完,寓居安南超过半年, 才最终完成。参考译文张以宇字志道,古田人。父亲张一清.元代为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宇八岁时,有 人指控其伯父,县衙将其伯父逮捕下狱、以宁到县衙去讲理。知县认为此孩童非凡,命他赋 琴堂诗,他秉笔立就,伯父得以释放,以宁由此闻名。元泰定年间,他以通春秋而 举进土,由黄岩判官而晋升为六合府尹,因某事犯法而免官,滞留江、淮十年之久。元顺帝 征他为国子助教,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造。在朝中,一些博学老成的儒士如虞集、欧阳 元、揭俣斯、黄漕这些人,相继去世,张以宁有奇才,博学强记,在当时拥有声名,人称作 “小张学士”。明军占据元朝京都北京,以宁与危素都被召到明都南京,对皇帝的询问都做 了满意的回答,再次被授于侍讲学士,特别受到宠遇。太祖曾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 等人随从登上拥翠亭,皇帝给他们纸笔命他们赋诗。洪武二年(1369)秋,以宁奉旨出使安 南,封其主陈日烽为国王,临行时,太祖题诗一首送行。他刚入安南境,陈日烽死,安南人 请求将皇帝诏书授其嫡长子,以宁不肯,在洱江留居,告谕王子去向朝廷告哀,请求承袭王 爵。以宁得朝廷之命,等待后派的使者林唐臣到后再入安南境办事。事情完毕后,他在安南 教王子服丧三年,令安南人仿效中原行叩拜礼。太祖闻知,嘉奖以宁,易诏书,把他比作陆 贾、马援,又赐御制诗八章。后逝于回国途中,诏令地方官府送灵柩归其故乡,沿途州县都 要祭尊。以宁为人洁净无瑕,不营财产,奉使安南往返,除衣被行装外,别无他物。他本是 以春秋中进士,故所学尤专于春秋,受益颇多,撰著的胡传辨疑最为学识广博, 只是春王正月考未著完,寓居安南超过半年,才最终完成。元朝故官来京人士中,危素 与张以宇的名声最大。素长于文,以宁长于经。素所撰宋、元史稿都已失传,但以宁关于春 秋的著作流行于世。他的弟子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一目五行。洪武十三年通过 明经考试中举,授予国子学正,进为博士,著作春秋钩玄,能传承张以宁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