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方案.docx
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方案一、目标加强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断质量三 级管理体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及国家职 业病诊断标准进行,规范职业病诊断程序,完善职业病诊断 相关制度,使我院职业病诊断质量得到提升。二、建立健全质量三级管理体系1、职业病诊断领导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秘书:*2、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秘书:*三、制定现行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报告、诊断工作程序等相关制度。具体内容见附1 5。1、每季度检查职业病诊断病例资料提供的完整性,诊 断程序必须严格执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方法。2、每年检查职业病诊断归档病例一次,是否按一定次 序装订成册,卷内材料页号填写是否规范。3、每季度检查职业病上报情况,是否按规定上报相关 部门、报告的及时性和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附:1、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2、职业病诊断工作程序3、职业病报告制度4、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制度5、职业病诊断流程附1:职业病诊断质量管理制度一、执业资格准入制凡从事职业病诊断人员,必须具有 执业医师资格,中级以上职称,经职业病防治知识专业培训 并考核合格,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证书人员担任。二、职业病诊断程序1、采集病史资料(1)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 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2)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5)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包括有关病例、临床检 查资料等。2、职业病诊断医师在职业病诊断时必须根据职业病诊 断标准,结合采集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是职业病,不能作出职业病诊断的,应当 提出相关医学意见或者建议,不能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3、集体诊断制度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 以上单数职业病诊断医师进行集体诊断。除疑难病例外,诊 断组一般由3名职业病诊断医师组成,其中公共卫生(职业 卫生)专业1人,与诊断疾病相关专业的职业病诊断医师2 名。职业病诊断医师应当独立分析、判断、提出诊断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干预。诊断医师对诊断结论有意见分歧 的,应当根据半数以上诊断医师的一致意见形成诊断结论, 对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参加诊断的职业病诊断医师不得 弃权。4、责任追究制度职业病诊断医师依法行使诊断权,必 须对作出的诊断承当责任,不得弄虚作假,凡作出虚假诊断 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5、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的格式由 卫生部统一规定,一式五份,劳动者、用人单位各一份,上 报卫生主管部门、安监部门各一份,诊断机构存档一份。职 业病诊断证明书由参加诊断的职业病诊断医师共同签署, 并经单位审核盖章。附2:职业病诊断工作程序一、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提出职业病诊断申请时,职业病 诊断机构应当对照本机构被批准的职业病诊断工程范围和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当事人申请诊断的职业病名称在批 准范围的,不得拒绝应当接诊。二、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接受当事人申请后,告知劳动者 职业病诊断程序和诊断所需材料,填写职业病诊断就诊登 记表,书面通知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职业病 诊断所需的资料,用人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的十日内如实 提供。三、职业病诊断需要以下资料:1、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 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2、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 资料;5、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包括有关病例、临床检 查资料等。四、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时, 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 告知当事人依法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 员会申请仲裁。五、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要资 料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依法提请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督 促用人单位提供。六、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或者因劳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 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依法提 请用人单位所在地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七、经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催促,用人单位仍不提供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资 料或者提供资料不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结合劳动者的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 触史,并参考劳动者自述、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日 常监督检查信息等,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仍不能作出职业 病诊断的,应当提出相关医学意见或者建议。八、组织三名以上单数相关专业的职业病诊断医师会诊, 进行集体诊断,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相关医学意见、 建议。附3:职业病报告制度1、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具体承当职业病报告工作,在 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及时向所在地卫生 行政部门和平安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指定报告责任人,负责对职业病报告信息进行核实, 保证报告质量。3、建立包括各类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资料的 收集、记录、核对、自查、报告以及奖惩等相关制度。4、对本单位报告责任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职业病报告相 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5、开展或配合开展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6、急性职业病首诊和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或职业病人, 应当立即向病人单位所在地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单位 报 告,并及时组织职业病诊断。7、急性职业病确诊后的6小时内,慢性职业病(包括 慢性职业中毒)确诊后的15天内,向患者所在地的县(市、 区)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并报同级卫生行政、平安生产监 督管理等有关部门。8、疑难转诊病例由转诊单位报告。9、职业病患者院内死亡的,由接诊医院报告。10、职业病报告单位应完整填写职业病报告卡的工程, 报告人签名、加盖报告单位公章。11、职业病报告使用国家规定的职业病报告卡。其责任 填报单位、统计范围、报告时限、报告程序和报告对象,执 行该报告卡填报说明规定。12、每年4月、7月、10月和下年度1月5日之前完成 上一个季度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13、每年1月31日前,向省卫生厅书面报告上年度职 业病诊断工作开展情况,内容包括:职业病诊断情况,机构 地址、人员、设备变动情况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附4: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制度一、为规范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保证职业病诊断档案 资料客观、完整,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和 鉴定管理方法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二、职业病诊断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遵守本制度。三、职业病诊断结束后,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将诊断有 关资料存档,永久保存。档案资料应当包括:1、封面、目录、备考表;2、职业病诊断申请;3、职业病诊断就诊登记表及劳动者提供的诊断资料;4、关于请提供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有关材料的函及用 人单位复函和提供资料;5、关于请协助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有关工作的函 及复函和提供资料;6、劳动仲裁的结论资料;7、不予退回的有关病历(包括检查检验结果、诊断用 x光片等)及本机构所做的临床检查与实验室检验资料等;8、职业病诊断会议记录及每位诊断医师的x射线胸片 读片记录;9、本机构存档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10、送达回执;11、职业病报告卡;12、其他有关诊断过程中应存档的资料。四、档案应按照一定次序装订成册。五、一案一卷。六、档案应使用统一规范的卷宗封面,一卷一号。七、卷内文字应当使用钢笔、签字笔或毛笔书写。八、档案封面、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填写规范。九、卷内材料有规范的页号(正面在右上角,反面在左 上角),无空号页或重号页。十、职业病诊断档案不得随意借调、复印。必须借调、 复印时,按照档案管理、保密原那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程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