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8页).doc

    • 资源ID:36014235       资源大小:152.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8页).doc

    -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第 8 页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目前用于亚显微结构研究的工具主要有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等。 4、细胞学cytology: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1838)和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的。在这一时期,显微镜的观察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详细地观察到核和其他细胞结构、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受精时的核融合等,细胞内的渗透压和细胞膜的透性等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发展。对于生殖过程中的细胞以及核的行为的研究,对于发展遗传和进化的理论起了很大作用。 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1、细胞:由膜围成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和生理功能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 2、病毒(virus):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3、病毒颗粒: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4、原核细胞:没有由膜围成的明确的细胞核、体积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原始的细胞。 5、原核(拟核、类核):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DNA区域,这种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6、细菌染色体(或细菌基因组):细菌内由双链DNA分子所组成的封闭环折叠而成的遗传物质,这样的染色体是裸露的,没有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易于接受带有相同或不同物种的基因的插入。 7、质粒: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为裸露的环状DNA,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 8、芽孢:细菌细胞为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产生的休眠体。 9、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用光镜、电镜或其他工具能够分辨出的,具有一定特点并执行特定机能的结构。 10、类病毒:寄生在高等生物(主要是植物)内的一类比任何已知病毒都小的致病因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游离的RNA分子,但也存在DNA型。 11、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总体积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分辨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机械方法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 3、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有的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而且带有癌细胞特点,失去接触抑制,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 4、细胞株: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 5、原代细胞培养:直接从有机体取出组织,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6、传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形成的单层培养细胞汇合以后,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即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一些培养器皿中的培养),否则细胞会因生存空间不足或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引起营养枯竭,将影响细胞的生长,这一分离培养称为传代细胞培养。 7、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细胞或多核细胞的现象。一般通过灭活的病毒或化学物质介导,也可通过电刺激融合。 8、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强、能大规模生产的特点。第四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 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而制备的人工膜。 3、双型性分子(兼性分子):像磷脂分子既含亲水性的头部、又含疏水性的尾部,这样的分子叫双性分子。 4、内在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以疏水氨基酸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结合,结合力较强。只有用去垢剂处理,使膜崩解后,才能将它们分离出来。 5、外周蛋白: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易分离。 6、细胞外被: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7、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在结构上常包括质膜下、质膜及质膜外细胞间几个部分,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有的还具有细胞通讯作用。 8、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表及体内各种腔道和腺体上皮细胞之间。是指相邻细胞质膜直接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能阻止溶液中的分子特别是大分子沿着细胞间的缝隙渗入体内,维持细胞一个稳定的内环境。 9、桥粒:又称点状桥粒,位于粘合带下方。是细胞间形成的钮扣式的连接结构,跨膜蛋白(钙粘素)通过附着蛋白(致密斑)与中间纤维相联系,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中间纤维横贯细胞,形成网状结构,同时还通过桥粒与相邻细胞连成一体,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 10、膜骨架: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细胞质膜形状的维持,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11、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 12、间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最普遍的细胞连接,是在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建立的有孔道的连接结构,允许无机离子及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从中通过,从而沟通细胞达到代谢与功能的统一。 13、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是细胞表面分子,多为糖蛋白,是一类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14、细胞外基质: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结构精细而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它不仅参与组织结构的维持,而且对细胞的存活、形态、功能、代谢、增殖、分化、迁移等基本生命活动具有全方位的影响。细胞外基质成分可以借助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向细胞发出信号,通过细胞骨架或各种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传导至细胞质,乃至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的活动。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2、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3、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4、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5、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6、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7、协助扩散(促进扩散):物质在特异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特异蛋白的“协助”使物质的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 8、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9、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10、配体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与一些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后构象发生改变而导致孔道的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配体门通道。11、电压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产生膜电位,由膜电位发生变化控制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电压门通道。12、有被小泡:大多数真核细胞都含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泡,直径50250nm,电镜下显示其细胞质面有毛状结构覆盖,因而称为有被小泡。有被小泡的一部分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负责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传送;另一部分则来自细胞膜有被区的内陷,然后与膜分离而持续不断产生的,这些有被区被称为有被小窝。13、分子开关: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中,必须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精确调控,也即对每一步反应既要求有激活机制,又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失活机制,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14、钠钾泵(Na+K+ pump):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15、质子泵:质子泵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膜上的一种能主动转运质子(H+)的特殊蛋白质.可分为三种:一种是P型质子泵,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与Na+K+泵和Ca+泵结构类似,在转运H+的过程中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第二种是V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膜和植物细胞液泡膜上,在转运H+过程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H+进入细胞器;第三种可称为H+ATP酶,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植物类囊体膜和多数细菌质膜上,以相反的方式来发挥其生理作用,即H+顺浓度梯度运动,将所释放的能量与ATP合成偶联起来,如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作用。16、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17、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18、吞噬作用:大颗粒物质(如微生物、衰老死亡细胞及细胞碎片等)转运入胞内的作用。过程是:被吞噬的物质首先结合于细胞表面,接着细胞膜逐渐内陷并将外来物质包围起来形成吞噬小泡并进入胞内,被吞噬的物质在细胞内消化降解,不能被消化的残渣被排出胞外或以残余小体的形式存留在细胞中。19、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过程是:细胞对这类物质进行转运时,由质膜内陷形成吞饮小泡,将转运的物质包裹起来进入细胞质,被吞物质被细胞降解后利用。大多数的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20、信号分子: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特称为信号分子。21、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的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22、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23、第一信使:一般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 24、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最早在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等。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激活级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并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25、G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当与GTP结合时具有活性,当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既有单体形式(ras蛋白),也有三聚体形式(Gs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26、组成型胞吐作用: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的、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质膜融合、将分泌小泡的内含物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此过程不需要任何信号的触发,除了给细胞外提供酶、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外,还为细胞膜提供膜整合蛋白和膜脂。27、调节型胞吐作用:某些特化的细胞(如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的过程。28、蛋白激酶A:称为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其中两个是调节亚基,两个是催化亚基;PKA的功能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使蛋白质被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可以调节下游靶蛋白的活性。29、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和D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使系统”。30、Ras蛋白:是ras基因的产物,由1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时为活化状态,结合GDP时失活状态,因此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第六章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1、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 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这就是微粒体。 3、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则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其数量随细胞而异,越是分泌旺盛的细胞中越多。 4、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 5、分子伴侣:又称分子“伴娘”,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移、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6、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7、残余小体:在正常情况下,被吞噬的物质在次级溶酶体内进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至细胞质中,供细胞代谢用,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留在溶酶体内,此时的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后溶酶体。残余小体有些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有些则积累在细胞内不被排出,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 8、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 9、信号假说:1975年G.Blobel和D.Sabatini等根据进一步实验依据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他们认为: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这就是“信号假说”。 10、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 11、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称为后转移。 12、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13、信号斑:在蛋白质折叠起来时其表面的一些原子特异的三维排列构成信号斑,构成信号斑的氨基酸残基在线性氨基酸序列中彼此相距较远,它们一般是保留在已完成的蛋白中,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第七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 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1、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 2、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物质染色的,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常伸展为非光镜所能看到的网状细纤丝。 3、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组分。 4、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 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 6、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的局部融合之处形成的环状开口,是核、质间物质相互交流的渠道,并有一定的选择性。 7、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 8、基因组 :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 9、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 10、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 11、核基质: 广义的概念是由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组成;狭义的概念是指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个纤维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体系,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它不包含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成分,但这些网络状结构与核纤层及核孔复合体、染色质等有结构与功能联系。 12、核型:即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 13、带型:染色体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 14、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 15、端粒: 位于每条染色体端部,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高度保守。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锚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DNA复制等,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起着细胞计时器的作用.第十章 细胞骨架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2、应力纤维: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有密切关系,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 4、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 5、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 6、踏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 7、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动物细胞的MTOC为中心体。MTOC决定了细胞中微管的极性,微管的(-)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 8、胞质分裂环: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由分裂末期胞质中的肌动蛋白装配而成,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个子细胞被分开。胞质分裂后,收缩环即消失。

    注意事项

    本文(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8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