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docx

    • 资源ID:36035190       资源大小:19.3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docx

    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清涧县居于榆林市南端,这里沟岔交错、梁峁相衔,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沟壑土石山区。地下资源贫乏,地上生态脆弱,使得这里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然而,面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清涧人不甘落后,在党委、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奋发有为,立志图强,立足县情,创新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独特的清涧发展之路,被广誉为“清涧模式”。一、没有资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路    一个南部山区的农业县,在18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1.7万人。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将这里吹得山变绿了,人变勤了。但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民穷县不富的现状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干部与群众,到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845元,财政收入只有704万元。一个大县比不了北部一个乡镇。因而,国家级贫因县的帽子一直端端正正戴在清涧的头上。条件差,怎么发展?2006年,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摆脱以往“清涧缺乏矿产资源,难以发展”的贯性思维,认定,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优势,一方水土不仅能养更能富一方人。原县委书记高永东说:”没有资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思路。是的,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在于创新。2006年清涧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了新的解放思想活动,集中智慧,谋划清涧的发展路子。经过上上下下的调查研究,他们认为,清涧虽然地下矿产资源贫乏,但地上资源独特。清涧红枣栽培已有3000年的历史,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康熙延安府志田赋志载:“红枣,出清涧。”乾隆清涧县续志田赋志详载:“枣,东乡自店房坪(今老舍古乡芋则沟村)直抵黄河,约计一百余里。”清代.白庆纶王宿里称:“松涛翻翠摇青嶂,枣实凝丹映彩虹。”现在还有千年的枣树在王宿里存活着。同时,清涧还流传着 “清涧三大宝,猪肉粉条大红枣”民谣。“米脂的婆姨绥德汉,清涧石板瓦窑铺的炭”也是对清涧资源的描述。显然,红枣、粉条与石板既是清涧的资源,也是清涧的优势产品。且清涧县有三河与三大地貌特征区。黄河与无定河岸土石山区是红枣的优生区与适生区,清涧河流域区是鲜食枣优生区,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有种植洋芋与粉条加工的较好条件,西区与中东部又是石板的集中产区。过去,只所以把这些资源不当资源,是因为长期以来,没有跳出按“传统农业”经营这些资源的圈子,农民自发的、单门独户、用祖传“秘方”进行作坊式的加工,尽管红枣规模发展到40多万亩,然而科技与产业化水平很低,使得这些资源开发受限,效益低下,发挥不了主导产业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一个地方发展的航标。2006年,新一届县委政府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分析县情,统一认识,确立了“以枣富民,以枣兴县,枣赢天下”的发展理念,并提出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 实现中国西部红枣的“五个第一”,即中国西部最大的有机红枣生产基地、红枣工业基地、红枣市场营销基地、红枣科技研发基地、枣业文化旅游基地。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石材、粉条产业为辅的“一体两翼”新型经济发展框架,以产业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他们提出要全力建设 “风韵枣都、山水清涧、英雄故里、石板之乡。”这十六个字,是一幅蓝图,高度囊括清涧的发展目标,且极具文化底蕴。为了实现这一蓝图,2007年,清涧县委、清涧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决定,2007至2009年连续3年出台关于红枣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2009年2015年清涧红枣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构建清涧枣业的“十大支撑体系”,即组织领导、政策制度、监测管控、资源保障、工业发展、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社会服务、信息互动、文化宣展体系。从此,清涧有了一个路径清晰,目标明确的符合清涧发展的总体思路。二、认准的事情不松劲,坚持不懈见成效    清涧县委县政府确立以红枣产业为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的发展战略后,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全面打响了一体两翼”战略开发的攻坚战,县长马治东讲:“要举全县之力,实现中国西部红枣“五个第一”,带动石材与粉条产业上台阶。”    1、抓基地建设,打坚实基础。红枣产业按照东区消灭空白点、中区打造精品点、西区建设示范点的总体要求,坚持每年新栽红枣5万亩,一个乡镇培育1个万亩以上示范点。他们结合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积极倡导与鼓励大户承包办基地,并在资金、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目前,清涧县涌现出10多个百亩以上个人承包办基地大户;要求每年度,西区每个乡镇必须新建500亩的红枣精品示范基地,东区每个乡镇必须新建200亩的红枣精品示范基地,并且全部为高标准矮化密植园。示范基地均由乡镇党政一把手、林业部门领导干部与包抓乡镇的技术干部亲自抓,以确保基地建设质量;大力整合农村与农业闲散资金,全面向红枣基地建设倾斜。凡享受财政扶助资金的村庄及个人,都要创办红枣基地。扶贫重点村与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每年必须新发展枣林100亩。红枣加工企业每享受1万元南扶资金,必须办好1亩高标准、高质量红枣基地,否则,政府不予支持;对原退耕还林地块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全部补植枣树。同时,县上每位县级领导包抓1个乡镇,各部门、单位与省市驻清各单位每年必须包抓2-5个10亩以上的栽枣示范户。各乡镇科级干部必须包抓5亩以上示范户4个,一般干部包抓5亩以上示范户2个。基地必须达到统一标准要求,并实行挂牌管理。对自愿领办、带办红枣基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不影响工资晋升,工作调动的前提下,除对所办基地给予资金扶助外,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与提拔使用。目前,全县枣林面积达到68万亩,其中挂果林48万亩,盛果林38万亩,百亩以上红枣管理示范园116个,年产鲜枣15.5万吨。石材产业,集中抓清涧河流域与中东部店则沟等区域的资源开发,运用新理念,实现由传统分散开采向现代集约化规模生产转变,由自产自用型态向商品经济形态转变,目前,清涧产生了81家石材加工企业与个体,年产石材10万多方。粉条产业,在扩大西部黄土丘陵区域洋芋种植规模的同时,充分拓展外部市场,让定边、靖边、宁夏、甘肃一带的洋芋成为清涧的粉条生产原料基地,目前,全县有3000多个粉条加工点,430户加工厂。    2、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产业延伸。清涧县兴企业强“龙头”,以“工业化的思路引领红枣、石材、粉条经济,使”三大产业”从“以农业形态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形态为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壮大加工企业群体,全力提高产业化发展整体水平。一是政府强势推动。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企业的创办,积极鼓励国有、集体、个体,通过合股、合资等多元投资方式发展加工工业,从而催生了一批工业企业,促进了一批工业项目的上马。四年内,仅南扶资金一项支持红枣工业3600多万元,并带动民间资金2亿多元投入红枣工业。二是能人积极带动。在鼓励干部职工分流领办、兴办企业政策的感召下,一些能人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工业开发大潮,相继建成大批红枣加工实体。这些加工实体助推了清涧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了“企业连基地、公司加农户”产业大开发格局的形成。在这几年内,巨鹰、宏祥、人与仙、西北土特产等一批老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枣生堂、老河坝、老陕北、百城木雕等一批新企业迅速崛起。三是园区大力牵动。清涧县在西城区已整理出近500亩连片土地,作为工业集中区一期工程进行开发。目前,清涧6户红枣企业获得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8户获得QS认证。巨鹰、宏祥分别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2008年,清涧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清涧红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加工企业获得直接出口权。全县工业产值4.7亿元。3、大力培育品牌,全面提升“一体两翼”产业整体水平。清涧县优化品种结构,坚持“质量奠基、品牌领路、自主开发”的品牌创建思路,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培育,把品牌培育当成产业开发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红枣产业品牌战略开发计划,指导全县的品牌开发工作。重点通过红枣文化开发、共享技术体系建立、营销与宣传资源整合、扶优抑劣、品牌升级创优与竞争规则重建等措施,积极推动品牌战略开发工作。通过积极参加或举办各种商贸洽谈会、产业研讨会、专业节会与系列化宣传推介活动,全方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促进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在明确品牌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注册保护力度,不断优化产品自身质量,积极防范假冒伪劣现象。目前,全县红枣加工品有7大类、100多个品种,有中国著名品牌1个,陕西名牌产品1个,地方知名品牌9个。    4、重视科技研发,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清涧县突出抓了红枣科技方面的引进转化、合作开发、研究试验与应用推广活动。他们依托省红枣研究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展开了企业产学研联合体与县属红枣科技研发中心联建工作。引导宏祥、巨鹰、人与仙、枣生堂等红枣龙头企业,注重新产品研发与开拓,先后开发了红枣油炸酥片、红枣酶解浸提饮料、红枣生物发酵醋饮、红枣低糖果脯、红枣智能烘房、枣木工艺品等工业化新产品,积极推动了红枣工业的深入开发,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每年对枣农进行科技培训,同时组织枣农外出参观学习,全面提高了红枣基地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他们建立专家大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红枣专业研究团队进驻清涧。目前,“陕西省红枣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在清涧挂牌并开展工作,是我市唯一一所红枣研究中心。清涧县还正在启动与申报“国家红枣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将启动建成全国红枣研究中心与实验基地。清涧县还通过合作开发、独立开发等多种形式,对红枣标准化基地、病虫害防治、防裂防烂、干燥贮藏、精深加工等实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5、开拓市场,不断扩大营销网络的覆盖面。清涧县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思想,充分发挥现有枣业协会的作用,指导组建多种形式的枣业合作组织,注重营销人才的培养,不断壮大红枣企业家与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努力构建交流合作、公平竞争、合力对外、互信共赢的商业平台。积极在重点区域设立营销机构,扩大红枣营销窗口。筹建功能齐全、配制先进的红枣集贸市场,全面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与大物流理念,以优质服务、低成本的交易与一流的商业信誉,赢取秦晋大峡谷枣业带枣业中心的优势地位。他们创建“中国西部红枣网页”,全面开通县乡两级各部门各单位 信息服务,加快开通销售热线,积极搭建红枣营销的网络信息平台。依据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基本条件,帮助企业申办各种层次的质量、安全认证,全力打通涉及国内、波及海外的市场准入通道。有效推行营销实绩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个人与外商形成实体对接,调动各方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目前,清涧县的红枣产品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点,市场的覆盖率达到34%,部分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粉条已成为周边市县的加工特产地,石材产品远销西北及华东等地。    6、建设产业文化,推动产业增值。一是超前规划特色显明的产业文化体系。构建以红枣产业物质文明为基础,以陕北黄土文化与红色文化为背景,以红枣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为铺垫,以其核心价值理念与枣乡特色风情为灵魂,以认知规划与政策制度为脉络,以枣业科学技术及红枣药食、品牌、企业与文学艺术等文化为骨架,以城乡景观、专业节会及品牌专营店、“双红”旅游线等为展示窗口,以报刊、书籍、网络、电视等为宣传窗口的枣业文化体系。二是悉心打造艺术魅力恒久、商业价值兼具的产业文化精品。重点以石板、枣木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将蕴含历史典籍、人文故事、诗歌书画等经典著作与远近闻名的清涧石板结合起来,着力开发坚固美观的石板装饰、枣木家俱、枣木根雕,使这些产品的附加值远远高于煤炭。他们还全心打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城乡景观群。王宿里民俗文化村、枣都大桥、河滨路民俗文化长廊、百城公司枣木工艺品群、巨鹰公司红枣文化展览厅、岔口红枣文化广场、牛家湾红枣文化博览馆等,都是清涧红枣产业文化开发的缩影。三、来自创新活动中的经验,将在创新实践中产生更大作用    清涧县依据县情,解放思想,协力创新,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如何摆脱困扰,发展壮大自己的路子,人们之所以称之为“清涧模式”,因为这条路子有独特之处。总结清涧的经验,“清涧模式”应是:因地制宜、规模生产,龙头带动,科技引领,品牌经营,文化推动。这样的模式是清涧在创新活动中精心打造的,必将在全市特别是南部贫困县区发展县域经济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清涧的创新实践,为我们引发如下启示:    1、领导是关键。追求富民富县目标,清涧县历届县委、政府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清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值得赞赏的是从2006年开始,新的一届领导班子,面对清贫的条件与匮乏的资源环境,发扬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把清涧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踏踏实实谋事、干事。他们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加快产业发展的指导能力,强化保障,全力构筑畅通的产业发展“绿色通道”,使清涧县在困境中悄然奋起。2009年,全县GDP达16.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分别是2005年的3.4倍、1.9倍与2.5倍。清涧县于2008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在综合名次进位最快前10名县区中名列第二,上升29个位次。一个县发展靠的是这个县的人民,但没有一个事业型的班子,一切都在等、靠、要,发展只能是空喊。党委、政府是凝聚力量的核心。    2、思路要创新。清涧有三大资源,如果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是没有任何出路的。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走新的发展路子。所以,他们确定了“一体两翼”的经济架构,确立了“枣赢天下”发展理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五大战略目标”与“十大支撑体系”为内容的较为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实践过程中,以全力打造“中国红枣第一县”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统筹发展,社会受益原则,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兼顾原则,坚持经济与文化互补,文化与经济互动原则。在全县推行大户连片承包制,推进规模化经营。改变石材经营策略,用现代加工手段,将雕刻艺术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附植其中,改变了以往农家自产自用简单用途,不仅使其成为商品,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价值,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渠道。目前,清涧的红枣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粉条收入占到西区农民现金收入的39%,石材收入也正在显现。    3、产业需延伸。清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他们坚持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用大户承包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一批有规模高标准示范园。目前,全县土地流转3.9万亩,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如杨文春夫妇承办的清涧县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城北牛家湾村承包了3500亩土地办起了有机红枣矮化密植科技示范基地,并规划扩大规模,使经营土地达到5000亩以上。他们以“龙头”来联结基地、市场,延长产业链。全县从红枣加工,到红枣包装、纸箱生产一条完整的红枣产业链正在形成,特别是“枣生堂”红枣饮料的上市,使红枣产业在深加工上有了质的飞跃。枣木根雕的出现,不仅延长了产业链,且使红枣产业产值大增。近年来,清涧县兴办了三个有规模的石材加工企业,其中火星公司新上5000立方米岩石产品生产线,1万立方米试生产线,开发了千余个工艺产品。九天薯业、光远薯业一批重点企业步入了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轨道,让红旗沟、神延铁路沿线的粉条产业优势得以发挥。清涧的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值增效的必由之路。只有提高产业化水平,才能走农村工业化的路子。    4、市场在拓展。清涧县把开拓市场作为开发产业的重点环节。他们首先视质量为生命,采取“内引外育”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培育适合区域实际、独具特色的名优品种系列,加快落后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实施丰产优果工程,积极开展“清涧木枣”原产地保护。他们本着“深层挖掘,多形式互动,高品位打造“的思路,在黄河西岸、无定河两岸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红枣生态旅游基地与红枣大观园,积极挖掘红枣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与艺术文化,打造红枣文化名片,促进红色文化与红枣文化、石板文化的结合。积极整合宣传资源,按照“内容统一,形象统一”的思路,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全力提升了三大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使三大产业产品特别是红枣产品的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没有市场就没有商品,更谈不上效益。然而产品的市场在于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决定产业规模的大小。5、发展靠科技。清涧县的主导产业发展,以科技为支撑,高度重视科技开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县内与县外科技的交流与提高,积极创建科研基地,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以高科技领航,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7月陕西省红枣研究中心在清涧县落成,形成了“基地+公司+院校”的科研推广模式,产学研结合,加快了引进转化、合作开发、应用推广步伐。宏祥枣业有限责任公司运用高科技建成2000吨红枣气调保鲜冷库,该项技术已获国家专利,“枣生堂”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全程技术由省红枣研究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使该公司成为陕西投资与规模最大的红枣深加工企业。实践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前景看科技,发展后劲同样要靠科技支撑。第 13 页

    注意事项

    本文(清涧县创新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调查.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