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36036037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京师范大学张艳秋教学目标1知识及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字义,并灵活运用。(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默写。2过程及方法(1)诵读法:加深课文理解。(2)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启示法:多角度思考问题。(4)比较阅读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树立审美情趣。【设计思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依据的是文本、课后练习、教参和单元目标。教学重难点诗歌的叙事艺术以及音乐描写特色。【设计思路】主要基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并参考多方资料,提取了这两个核心要点。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为2课时,前提是有课前预习。教案概述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是唐代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展示不同诗歌艺术特色,既注重时代横切面,亦注重纵向比较,这也是需要师生共同树立的单元观。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单元目标。此外,教学设计要事先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的相关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就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必修三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高一学生初具理性思维,也有相关的诗歌学习基础,所以这次课以教参为辅助资料,侧重文本逻辑层次,题目设计多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文本内容主要是借及“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沦落天涯”的悲慨。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和音乐描写上。教学过程第1课时整体感知一、课文导入以后人所做关于“高山流水”诗歌“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引出知音话题,进而进入本篇课文。【设计思路】“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学过,以学生所熟知的旧知识来引发新知识,契合学生心理,同时,文本思想内涵的一面“知音之遇”,学生通读文本是可以体会到的,这及学生课前的预习小成就暗合。二、文体基础知识“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作品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关于“歌行”,明代徐师曾诗体明辨曰:“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明朝胡震亨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设计思路】该部分,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对文体有所了解。具体操作中可以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来补充。三、创作背景1诗序及其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琵琶女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设计思路】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诗序的作用,其中也有些知识点需掌握。此问题可以小组讨论,教师点播补充。2作者生平,尤重作者被贬的原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只有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才能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漂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第三部分设计思路】:诗歌是心声的外化,而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礼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读古代诗歌,要有“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所以有必要,提示学生诗歌的创作背景。此题从两个角度把握,一是诗序,作为该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世。二者互为补充,利于学生充分把握文本。【设计思路】学生课前预习后,对作者的生平会有大体了解,所以此部分可以让学生简答,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四、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字义,读对语气。2段落划分,分条理析从音乐的角度,划分为三部分。从音乐的角度,则要分析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乐曲,据此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一段,送客闻琴。第二部分:第二段到第四段,应邀弹琴。第三部分:第五段,感言弹琴。按诗的内容,划分为六个段落。可按故事的“发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考虑。第一段,写送客闻琵琶之声。问题设计:A“浔阳江头夜送客”,这七个字好在哪里?参考:“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B作者选取了秋天哪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作用是什么?参考: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如同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样,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人以真切感,可谓“境界全出”。C中间四句的作用。参考: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设伏,也及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D赏析“主人忘归客不发”及“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参考:“主人忘归客不发”及“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第二段,步入诗的主体部分,写及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问题设计:分别找出描写诗人心情急切、琵琶女羞怯情态以及琵琶女精彩演奏的相关语句。参考: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从“欲语迟”,到“始出来”,到“半遮面”,轻轻几笔,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既然是知音,就无须更多的话语。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在诗人看来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待正式演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此情此景,令诗人叹为观止。第三段,叙写琵琶女的身世。问题设计:A第一句有什么作用。B复述情节,提示关键词“先追忆”“继言”“复言”。参考:以“沉吟放拨”两句肖像描写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琵琶女“自言”的情境中。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第四段,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第五段,写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写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写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第四部分设计思路】通过朗读,巩固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段落划分,提供两个划分角度,结合文本的段落编排、段落划分难度、学情,在此采用第二种划分方法。该部分的设计意图是理清课文整体架构和段落内部逻辑。段落内部的问题设计,都有针对性的小点,问题形式设计多样,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完成。具体授课时,讲到每段时,可以把设计的该段的几个小问题展示在课件上,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老师做适当的引导。五、作业1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熟读课文。2思考文本第二段音乐描写特色及文本叙事艺术。8 / 8

    注意事项

    本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