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重点字词解释以及译文)(7页).doc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节选自浮生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1826),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 2、【余】我.。3、【童稚(zhì)】童年。稚:幼小。4、【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5、【藐(mio)】小。6、【必细察其纹理】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纹理,这里泛指花纹。7、【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8、【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拟,比。9、【心之所向】心中所想的景观(鹤舞)10、【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11、【之】这里指“群鹤舞空”的景象12、【项为之强( )】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强,同"僵",僵硬。13、【素帐】白色的蚊帐14、【徐喷以烟】用烟慢慢地喷(它们)15、【作青云白鹤观】当做青云白鹤看。16、【唳】(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17、【怡然】喜悦的样子。18、【称快】喊痛快。19、【凹凸】高低不平。20、【丛杂】多而杂乱。21、【其】这里指自己。22、【以丛草为林】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以为,把当做23、【邱】同“丘”,土山。24、【壑】山沟。25、【神游其中】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26、【观之正浓】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27、【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28、【拔山】搬开土山。拔,移,搬开。29、【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30、【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第 6 页-文章概括: 三件趣事: 1、观蚊如鹤 2、神游“山林” 3、鞭驱蛤蟆 文章中心:通过记叙童年时三件物外之趣的事,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抵制强暴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体:散文.幼时记趣沈复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我 童年 睁大眼睛 眼力 看清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小 代词,它的 花纹译文:看见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3.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常常,时常 的译文: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我 比译文: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助词,无义 连词,那么想象的景观 或者译文: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6.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同“僵”,僵硬脖子 因为 代词,指“昂首观之”的动作 译文:仰起头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在 白色的 慢慢地 用 代词,指蚊子 高亢的鸣叫 喜悦的样子译文: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图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8.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在 高低不平 多而杂乱 代词,指自己的译文: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9.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 当做 碎小的石头 同“丘”,土山 山沟 想象中的游历 的地方 代词,指想象中的山林译文:把丛生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10.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代词,指“二虫斗”的情景 移,搬开 连词,表修饰 很大的东西 原来是译文: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1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连词,表承接,然后 全,都译文: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吞进肚里。12.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 惊恐;正 哎呀地(惊叫一声) 害怕译文:我当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1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心神安定 用鞭子打 赶 代词,它,指癞蛤蟆译文:等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一、解释加点字词:1、2、3、4、5、6、7、8、9、二、翻译下列句子: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回答下面问题:1、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什么是“物外之趣”? 3、解释成语:明察秋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一、解释加点字词:1、2、3、4、5、6、7、8、9、10、11、12、13、14、二、翻译下列句子: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三、回答下面问题:1、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只用4个字)2、“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限填8个字)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解释加点字词:1、2、3、4、5、二、翻译下列句子:1、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三、回答下面问题:1、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2、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3、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_ _ _ 4、解释成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解释加点字词:1、2、3、4、5、6、7、8、9、10、11、12、二、翻译下列句子:1、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4、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三、回答下面问题:1、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_ _ 2、解释成语:庞然大物 3、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4、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答:_。5、“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1、 _ _ 2、_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