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doc
绪论 一、概述1、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简称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科学,是预防医学重要组成部分。 附:临床医学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诊断、治疗疾病;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预防疾病。2、儿少卫生学目:研究正在发育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和外部环境及遗传相互关系,制定相应卫生要求和措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健康。 目标:保护、促进儿童少年健康3、儿少卫生学发展特征: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 中小学生三大特点: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学校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关注其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还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4、儿少卫生学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中小学群体(7-18岁儿童少年,即儿童期和青春期)。 年龄范围:025岁,即出生婴儿到发育成熟青年。二、儿少卫生学学科内容1、生长发育:2、疾病防治:(以学生为主体)3、心理卫生:4、学校健康教育:5、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第一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研究意义:探讨生长发育规律、机制特点和动向 研究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为制定发育评价标准及卫生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一、生长发育概念1、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和全身大小、长短、重量和化学组成成分变化。包含形态生长(morphological growth)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量变。2、发育(development):指身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功能上不断分化和完善过程,包括体力、心理、行为成熟。质变。3、成熟(maturity):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行为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能力。4、 生长发育可塑性:是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积极或消极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能力,也就是生长发育可能性,意味着生长发育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二、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一)体格发育指标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通常是指身体外部形态发育,是人体整体发育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横向测量和重量测量。1. 纵向测量2. 横向测量 包括围度和径长。3. 重量测量4. 体格发育派生指标(二)体能发育指标体能(physical fitness)是健康概念重要延伸,用以全面、准确评价人体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1. 生理功能指标 2. 运动能力指标3. 体能发育派生指标(三)心理行为发育指标第二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规律(问答)生长发育一般规律(general princip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指个体生长发育普遍方式。因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个体生长和发育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差异很大。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一)生长发育连续性生长发育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这一过程是量积累和功能成熟。1. 生长轨迹现象 (growth canalization)指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决定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2追赶性生长(catch-up growth)在阻碍生长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现象。可分为完全赶上生长和不完全性生长。能否恢复到原来正常轨迹,取决于致病原因、疾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二)生长发育阶段性 1发育关键期(critical growth period)(问答) 某些机能或技能获得也存在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适宜刺激或训练即可获得该机能或技能,否则无法获得或需付出更多努力。 常见发展关键期:02岁是运动发展关键期;1岁半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45岁是辨识字词关键期;04岁是视觉发展关键期;3岁前是良好习惯培养期(睡眠、饮食、排便、自理、社交)。2. 发育年龄分期和发育任务分为六个阶段: A婴儿期(infant period):0-1岁 B幼儿前期(toddler period):1-3岁 C幼儿期(early child period):3-6岁,也称学龄前期 D童年期(child period):6-12岁 E青春期(addescence):约10-20岁,女比男早1-2年 F青年期(youth period):约18到25岁发育任务(developmental task)在一定年龄段,个体心理行为成熟程度应能达到一定水平。这些发育任务是特定年龄基本任务,既是教养目标,也是判断发育水平依据。二、程序性和时间性协调发育过程是按一定程序由先到后、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这一过程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但个体达到生长发育水平和发育现象出现早晚受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一)生长发育程序性1动作-语言发育和线性生长规律 头尾发展律(cephalocaudal pattern)胎儿期和幼儿期。特点:由上而下,由远而近。可分两方面说明:形态: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可见小儿头颅发育早于躯干,躯干早于四肢,以保证神经系统优先发展,保障言语和运动加快发育。 粗大运动(纵向):按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程序。 近侧发展律(proximodistal pattern):横向运动,如手精细动作,特点: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 向心律(centripetal pattern)是指形态发育,童年期和青春期,特点: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规律性变化。2身体器官、系统发育类型 (问答)Ø 生长模式(growth pattern)是指器官、系统成熟度随年龄而发生变化。Ø Scammon R.通过发育水平曲线描述,发现人体器官、系统生长曲线可分为一般型、淋巴系统型、神经系统性和生殖系统型,称之为Scammon生长模式(Scammons growth pattern)一般系统型:包括肌肉、骨骼、主要脏器和血流量等。特点:两次生长突增(胎-婴儿期和青春期)。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和反映头颅大小头围、头径等。特点:只有一次生长突增,先快后稳,其快速增长阶段出现在胎儿期至6岁前。神经系统优先发育,对提高小儿生存能力、保障其他器官、系统有序发育有特殊重大意义。神经系统是中枢,发育最早,其协调作用。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和间质性淋巴组织。特点:又一次生长突增,有升有降。生殖系统型:对个体最为重要系统,最后发展(5)子宫型(二)生长发育时间性当环境因素发挥作用或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时,儿童少年身体和心理发育方面表现则存在明显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第二章 儿童少年身体发育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等方面随年龄而发生变化。一、体格发育阶段 1、第一生长突增期:孕中期到一岁末 2、相对稳定期 3、第二生长突增期 身高突增高峰 PHV 4、生长停滞期身高突增高峰 PHV:个体身高增长速度达到最大时期。女:11-13岁,男:13-15,常作为一种标志青春期各种征象发育顺序。意义:补充适当营养;保证充足睡眠;保证足够锻炼。二、生长长期趋势 是指19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全面出现儿童少年群体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发育提前、成年身高逐步增长趋势,是近150年来人类生物学领域最突出现象。原因:遗传和环境主要表现:1)新生儿体长和体重增加2)儿童平均身高增加,身高停止增加年龄提前,成人身高水平增加3)性成熟提前4)其他: 脑重量;第一恒磨牙;骨龄体成分发育性别特征 体脂发育性别差异 在儿童期,男女童体脂均出现下降。 进入青春期,对于女童主要是大量FM增加。 总来说020岁女童体脂含量均高于男童。 瘦体重性别特征 从生命早期男孩就有更高瘦体重;儿童期,男孩仍较女孩有明显较多瘦体重增长;进入青春期,男孩主要变现为瘦体重增加,10-20岁增加高达30kg,女孩仅为男孩一半。第四章 青春期生长发育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阶段。年龄区间定为1020岁。WHO在“青少年妊娠和流产”全球会议上,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育特点,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生理发展过程;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心理过程;是个体从经济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过渡。(二)青春期发育特点 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 各内脏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臻成熟; 内分泌功能活跃,和生长发育有关激素分泌明显增加;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增快并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能力; 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男女两性外部形态特征差别更为明显; 青春期特有心理行为问题。青春期年龄分期 青春早期:主要表现为生长突增,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一般持续约2年 。 青春中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为特征,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持续23年。 青春后期:体格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直至骨骺完全融合;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继续发育至成人水平,社会心理发展加速,持续2年左右 。二、青春期形态发育特点(一)青春期生长突增 青春期生长速度和童年期相比明显加快,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生长突增即生长速度在童年期比较平稳基础上,突然出现快速增长现象。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过程中,出现突增高峰。突增高峰也叫生长速度高峰,对于身高和体重,分别称之为身高速度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和“体重速度高峰”(peak weight velocity,PWV) 。(二)青春期生长突增阶段变化1、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中水平曲线男、女出现两次交叉:第一次交叉:出现于10岁左右,原因:女生突增期已开始,男生还未开始。第二次交叉:出现于14岁左右,原因:女生突增开始下降,男生突增开始。2、青春前期,身体各部增长顺序大致是足长-下肢长手长上肢长。由于下肢增长早,青春前期坐高指数(坐高身高)逐渐下降,中期降至最低点,因此出现青春期长臂长腿不协调体态。青春期中、后阶段,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坐高指数再度增大,成年时,男性为54.2,女性为54.3。(三)生长模式及发育类型从发育成熟起始时间来看,青春期发育类型通常分为一般、早熟、晚熟三种类型。Ø 早熟型:盆宽、窄肩矮胖体型;开始最早;突增持续时间1年左右Ø 晚熟型:盆窄,肩宽瘦高体型;2-3年Ø 一般型:2年(四)体成分变化体重(W)=脂肪重量(f)+瘦体重性别差异:1)体脂肪2)瘦体重(LBM);除脂肪以外身体其他成分重量,肌肉是其中主要部分。三、青春期性发育 青春期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性发育。它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形态变化、生殖功能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发育等。第二性征是指进入青春期后,男、女之间出现除生殖器官以外,在性别上外在差异。(一)男性性发育 男性生殖器官分内、外两部分。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道和附属腺,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遗精是男性青春期发育正常生理现象,作为男性青春期发育重要标志。(二)女性性发育 女性生殖器官分内、外两部分。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前庭和会阴。月经来潮:为生殖功能成熟外在标记。a. 矮身材:即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第三百分位。b. 高身材指个体身高处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P97以上。c. 性早熟(sexual precocity)是一组以性成熟提前出现为主要特征性发育异常症候群。第五章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第一节 生长发育遗传影响因素遗传:指子代和亲代间在形态结构、身心发育、生理功能上相似性。一、家族性遗传影响 成年身高和父母平均身高遗传度为0.75 生长发育家族聚集性 性成熟早晚、性格等和家族遗传有关。二、种族性遗传影响外貌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等)、体型、月经初潮年龄、生长发育水平等和种族遗传有关。三、双生子研究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对这两类双生子进行研究,能区分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对作用大小,可以用遗传度表示。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异相对作用大小指标。遗传度越接近1,提示遗传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作用越大。第二节 生长发育社会决定因素一、社会经济对生长发育影响 城乡差异二、家庭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三、现代媒体对生长发育影响第三节 生长发育环境影响因素一、营养因素通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这五大类营养素实现。 1.能量 2.蛋白质 质优量足3.脂肪 必需脂肪酸 4.碳水化合物 5.维生素和矿物质 我国儿童少年容易缺乏微量营养素主要有钙、铁、锌、碘、维生素A、D。营养对大脑和智力影响(问答)1)脑细胞数量和质量2)能量供给3)代谢和神经递质合成二、体育锻炼因素1.促进新陈代谢 同化异化 积累消耗2.促进骨骼肌肉发育 3. 提高心肺功能4. 调节内分泌,促进青春期发育三、疾病因素 疾病性质,严重程度,所累及组织、器官、系统范围,病程长短、预后以及是否留下后遗症等赶上性生长:指一旦阻碍生长疾病因素被克服,儿童将以超过该年龄速度生长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赶上正常生长轨迹现象。意义:1)积极治疗儿童,利用赶上性生长,发挥儿童生长潜力,实现正常发育2)实现赶上生长必须早发现、早治疗3)控制赶上生长速度,避免体重过度生长四、地理气候季节因素人身高和日照时数、气温年均差呈正相关,和年降水量负相关。中国汉族人群,环渤海身材高,西南贵州最矮。五、化学性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炎症、哮喘 2.室内空气污染 哮喘,血液系统疾病,影响智力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 3.铅 血铅100ug/L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骨骼系统及肝肾功能。 4.环境雌激素 扰乱正常生殖、内分泌、神经、免疫等系统功能,对机体生长发育、生殖、肿瘤发生、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多方面影响。最新研究显示,环境雌激素可能是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因素。六、物理性环境污染 1.噪声污染 视觉,听觉,神经 2.电磁辐射污染 手机 3.放射性污染 危害重于成人。 第六章 生长发育调查和评价 目:1. 研究生长发育规律;2. 探索各种内外因素对生长发育影响;3. 制定本地区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正常值或评价标准;4. 评价卫生保健措施效果。第一节生长发育调查方法:一、现况调查1.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群体,选择某些指标进行一次性大样本调查。 2. 生长监测(growth surveillance)对某地区、某群体某些生长发育指标连续性收集和整理过程。二、前瞻性调查1. 追踪调查(longitudinal survey)针对同一批对象,在较长时间内定期、连续多次调查,以观察其发育动态。2.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属追踪性调查,但需事先加设对照组。3.半纵向调查(semi-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将横断面调查和追踪调查结合起来,以弥补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样本易流失不足。三、回顾性调查1.回顾性调查 根据研究对象对既往事件回忆或查阅其既往信息,获得发育相关信息,分析影响体质健康因素(如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等)。通常不设对照组。2.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需设两组或多组(含对照)研究对象。四、人群干预研究将目标人群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两组,向干预组提供某种措施,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指标干预前后差异,以判断该措施是否有效。五、非连续性发育资料调查具有非连续性特征发育资料有: 无法量化独立事件。如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年龄等。 连续出现而无法定量指标。如乳房、阴毛、腋毛发育。需先人为分度转化成等级指标。 某些暴露因素,如家族史、喂养史、疾病史,锻炼、生活制度、学习状况等。只能以等级方式反映。第二节 生长发育调查设计一、正常值和“标准”正常值有两类:现状正常值(status norm)样本来自本地区中等水平人群,只剔除因慢性疾患或残障而影响发育个体,反映人群实况,也是干预目标。理想正常值(ideal norm)对象要求较高。如:都应是足月正常体重新生儿;自幼生活在适宜环境中,无慢性病史,有良好生活条件和卫生服务;在该环境下成长个体,生长水平高,生长潜力能充分发挥。理想正常值高于现状正常值;一旦建立,能长期使用。制定正常值方法:传统做法:利用均值和标准差。主要针对正常者,分析不同等级在群体内分布。目前国际常用做法:采用经LMS法修正后百分位数法。适用于筛查异常和“疑似异常”。标准(standard,criterion)1) 样本应尽量接近“理想”。2) 全国应制定统一评价标准。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也可建立适用于本地区正常值。3) 可建立省级正常值,但不能取代全国统一标准。4) 有条件地区也可同时使用国际通用标准和国内标准。5) 国际标准通常适用于群体差异较小儿童期(尤其婴幼儿和学前期)。6) 青春期开始后种族遗传影响将显著增大,故以本国标准更为适宜。7) 尽量使用先进统计方法,使选出界值点尽量精确。8) 作为“标准”,其界值点都应以有临床症状为依据。二、制定调查计划1抽样(sampling)对象代表性和抽样随机性。所有对象都有被检测机会。2样本量 各亚群人数都应达到150人(青春期200人)以上。3.分组 6岁前一般一月内新生儿为一组16个月,每月一组712个月,每2个月一组12岁,每3个月一组36岁,每6个月一组Ø 年龄计算我国按实足年龄(测试年月日-出生年月日)计算。凡满7岁到差一天满8岁者都为7岁。国外有按6岁半到7岁半前一天为7岁算法。比较国家间资料时应注意消除该差异。4.精选调查指标a. 选择有针对性指标。b. 合理选择不同类指标,以提高指标体系预测水平。c. 指标并非越多越好,同类指标宜少而精。d. 所有指标都应是公认,易测试,重复性好。5.设计调查表格 一次一人一表、名称规范、附清晰、简洁填表说明三、遵循伦理学原则 申请报告 知情同意 儿童少年禁忌 正确对待对照组第三节 生长发育评价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生长发育现状、等级、发展趋势2)为评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离差法(deviation method):是目前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和现状较常用方法,主要有等级评价法和曲线图法两种。 等级评价法(rank value method)利用标准差和均值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发育指标实测值和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 优点:可评价个体和群体儿童发育水平;方法简单,便于推广;曲线图法可追踪观察某项指标发育动态。 缺点:不能评价发育速度和发育匀称程度曲线图法:是将某地不同性别-年龄组某项发育指标均值、均值。+1个标准差值、均值+2个标准差值分别点在坐标图上。优点:方法简单,结果直观,使用方便;能描述儿童发育水平等级;能追踪观察儿童某项指标发育趋势和速度;能比较个体和群体儿童发育水平。缺点:不同性别每一项指标都要做一张图,也不能同时评价几项指标、分析比较发育匀称度。指数法(index method):是根据身体各部份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利用数学公式转化成指数进行发育水平、体型、体质或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 体型指数:由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盘宽等指标组成,如胸围/身高、骨盘宽/肩宽。 营养指数:如体重/身高、BMI(体重指数,评价婴幼儿营养时)。 功能指数:如握力/体重、肺活量/体重等。百分位数法:原理过程和离差法相似。 缺点:制定标准时对样本量要求较高。标准差法相关回归法生长速度评价法:进行个体和群体、群体和群体间发育速度比较,了解儿童少年该指标增长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发育年龄评价法 发育年龄评价法(developmental age appraisal)是指用身体某些形态、功能 、第二性征指标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常用四种发育年龄: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牙齿年龄、骨骼年龄。第二性征年龄:按各指标从开始发育到成熟分成不同发育阶段,再利用多元分析模型或制成等级评分标准,判断性发育程度。骨骼年龄将儿童少年骨骼钙化程度和骨发育标准作比较来评价。营养状况评价法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皮褶厚度第七章 儿童少年健康状况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康指标体系生命指标反映出生和生存情况,以死亡率、病死率表示。1.婴儿死亡率( 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指在所给定年份内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死亡人数,反映活产儿一年内死亡概率。是国际社会公认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重要标志,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推算中占有重要比重。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nder five mortality rate, U-5MR)指在某给定年份内,每1000名活产儿在年满5岁前死亡概率。反映了04岁组儿童生存状况,而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正是儿童保健服务主要对象,是儿童营养、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生长监测、清洁用水提供和健康教育等多种投入综合反映。3.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death rate, ASDR)指某年在不同年龄组内平均每千人口中死亡数。4.某病死亡率(case fatality rate,CFR)指在某一期间(通常1年)内因患某种或某类疾病而导致死亡百分比,既可反映该疾病严重程度,也能反映医疗水平和质量。5、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歧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目标和指标。 疾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如1年、1季度、1个月)内某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包括意外伤害)频率。2.罹患率( attack rate)特指在某一局限范围(如一所学校、幼儿园等)短时间内发病率。公式中分母时间可以是日、周、月等。 适用于特定范围内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食物中毒等。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反映调查、检查当时受检人数中某病患病情况。 分母为受检人数,分子为受检人群中患病或阳性人数,一般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4. 因病缺课率 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人时数获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比例。又称月病假率。5. 平均因病缺课日数 全校/全班学生一学期内领军每人因病缺课日数。生长发育指标1.发育水平2.营养状况3.智力生命质量指标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指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高危儿童早期干预,发育障碍儿童康复。儿童少年主要健康问题1、伤害成为青少年首位死因2、精神障碍负担日益突出3、体能下降趋势亟待扭转4、疾病谱变化带来严峻形势第八章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 第一节 视力不良和近视1、视力不良(low vision)又称视力低下,是指采用远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裸眼视力低于5.0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弱视和其他眼病。二、近视近视 (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以上)目标视觉能力低于正常。此时从远处来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看不清远处物体形象。 2.分类 (1)根据近视屈光度分类,分为:低、中、高度近视。低度近视(-0.25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25D-9.00D) (2)根据有无调节因素参和,分为假性、真性、半真性近视。 (3)根据屈光要素改变分类,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特点为:(问答)1) 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和学龄上升而增高,学龄影响比年龄更为重要;2) 近视程度在青春期进展加速3) 发生年龄有提前趋势4) 城市高于乡村;5) 汉族高于少数民族;6) 重度近视构成比较大。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措施(问答)(1)将预防近视作为学校卫生工作重点(2)培养良好读写习惯(3)创造良好生活环境(4)认真做好眼保健操(5)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6)定期检查视力(7)健康教育第二节 龋齿龋病(caries,dental caries)又称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硬组织一种慢性、细菌性疾病,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参和下,牙体硬组织无机盐脱钙、电解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一种疾病。1.流行病学评价指标 龋患率:龋患率。是反映龋齿流行情况主要指标。龋均及患者龋均: 龋均=龋失补牙只数/受检人数;患者龋均=龋失补牙只数/患者人数。是反映患病严重程度指标。 龋失补牙只数(DMFT):是反映儿童龋齿治疗情况指标。2.流行特点(问答)和卫生学意义 幼儿园>小学>中学;提示: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在世界范围内低发,但大部份龋齿未得到治疗或处理;龋患率呈上升趋势;浅龋率高于深龋率;磨牙是好发牙,磨牙咬合面是好发部位。二、致病因素(问答)“四联因素论”指出:影响龋齿发生发展四个因素(细菌和菌斑、宿主、食物和时间)缺一不可,共同作用时发生龋病。 细菌(根本原因):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食物(物质基础)。宿主(重要条件)。时间(发展过程)。平均需18个月三、龋齿预防措施(问答)(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菌斑(3)将就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校口腔疾病防治网第十章 儿童少年心理卫生 一、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促进人心理健康科学,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治疗、教育措施,使人能按自己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儿少心理健康“标准”:(问答)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人际关系心理适应;个性稳健和健全;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主要从个体行为、认知、情感或躯体几个方面所表现症状模式来界定,包含以下特征:a. 个体自身忍受不同程度痛苦体验,如恐惧、焦虑或悲伤;b. 个体在行为上显示不同程度功能损害,包括躯体、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功能;c. 这些困难和障碍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个体损害,如伤残、疼痛、失去自由甚至死亡。三、常见儿童心理障碍或异常1) 学习问题;2) 情绪问题;3) 品行问题;4) 儿童心身疾病;5) 不良习性行为;6) 广泛性发育障碍;7) 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8) 创伤后不良情绪体验。第二节 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主要目标和内容一、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主要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2 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3 帮助学生解决面临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增强面对困境和压力能力和勇气;4 使学生控制和去除不适心理症状,改善行为,化解内心冲突或不良思想和情感5 指导学生作选择、作决策、制定行动计划;6 鼓励学生寻求和了解生活意义,认清自己潜力,发挥个人潜能,过健康、有意义、自我满足生活。第三节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也称多动症,指以注意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综合症。本病和家族遗传、神经系统损害、环境毒副作用、不良养育等多种因素有关。 治疗和预防药物:在校期间服用药物(主要是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或托莫西汀) 。行为指导:行为疗法+家长(老师)咨询指导。预后易发意外事故倾向;常伴发品行障碍;未经干预者易发展为青少年违法。二、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指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性障碍。LD儿童智力正常,无感觉器官、运动功能缺陷,学习困难非原发性情绪障碍或教育剥夺所致。通常分类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和非特定学习障碍。表现特征语言理解困难:语言表达障碍:阅读障碍:视空间障碍:治疗和干预须根据儿童年龄、类型、程度、临床表现以及心理测评结果结合教育心理学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体矫治方法有:感觉统合疗法;行为疗法;游戏疗法;社会技能训练;结构化教育训练等。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 disorder,ASD)也叫自闭症,是以社会功能、语言沟通缺陷为主并伴有异常狭窄兴趣和行为为特征儿童期发育行为障碍。包括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广泛性发育障碍、雷特综合症和瓦解性精神障碍,其中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最常见。表现特征1) 语言障碍或落后:2) 社交障碍:3) 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4) 智力低下:治疗干预a. 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主要采用教育训练为主和药物为辅方法。b. 训练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方法、结构化教学法、社交故事、关系型发展干预、图片互换法等。强调家长积极参和。c. 药物干预:症状突显或有合并症者可适当采用药物治疗(如维思通或百忧解)。d. 高功能ASD治疗:重点在于接纳和理解,避免简单粗暴应对或体罚,发现和发挥其特长,关注和指导其社会行为、道德意识,注重培养社会适应能力。预后1) 无特异治疗方法2) 通常呈现慢性病程,一半以上患儿需家庭或特殊机构长期照料。3) 高不少ASD儿童至青春期和成人后,在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等方面仍存在持续困难。4)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青春期后容易合并各类情绪障碍或人格障碍。四、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是涉及以焦虑、恐怖、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一组疾病,它不一定和成人期神经症存在必然连续性。本病十分常见,但由于和正常焦虑情绪难于区分,特别容易被忽视和漏诊,得不到及时治疗干预。1. 焦虑障碍:指无明显客观原因下出现发作性紧张和莫名恐惧感,伴有明显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分为分离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2. 抑郁障碍: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一类极端表现形式,指一种不快乐弥散性心境或感受,患儿通常会表达自己即感到悲伤又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并且易怒。3. 恐怖症:指儿童对某些事物和情景产生过分、和年龄不符、无原因恐惧情绪,并出现回避和退缩行为,可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可分类为特异性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4. 强迫性障碍:称强迫症,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心理障碍,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5. 伤后应激障碍:指儿童遭受严重创伤性体验后出现持续性焦虑和无助感状态。五、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s)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和年龄相适应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影响其学习和社会化功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多见于岁一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明显不服从、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挑衅、粗野、不合作和破坏行为等令人厌烦行为特征。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提高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二级预防;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初发阶段提供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三级预防:由专业医疗机构通过门诊或住院方式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提供治疗,并协助改善儿童境遇;帮助其早日回归社区第十二章 儿童少年伤害和暴力伤害(injury)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或死亡一类疾病总称。分类: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故意伤害(intentional injury) 儿童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ies),又称儿童期意外事故(childhood accident)。是指由于意想不到原因造成儿童发生暂时或永久性损伤、死亡或残疾。目前已比较一致地认为意外伤害虽然是突发事件,但也是一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伤害预防四E策略a. 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目在于通过干预措施影响媒介及物理环境对发生伤害作用。b. 经济干预(economic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