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压因素(3页).doc
-血压的量度单位是毫米水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缩压/舒张压,139/89以下是正常血压,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压,161/96以上便属于高血压。血压令血液于动脉里正常输送至全身,若血压过低,便无法将血液供应全身,相反,血压过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损,亦反映血液或心脏可能出现异常。 血压会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身高: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龄:年纪越轻,新陈代谢率越高,血流量较大,心脏需要较大压力泵血,随着年龄增长 3、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 4、姿势:站立时血压高于坐姿血压,而坐姿时的血压又高于平躺时之血压。因受重力原理影响 5、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 偶测血压: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使用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 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有缓冲动脉血压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脉搏压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动脉血压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弹性纤维和平滑肌逐渐被所取代血管壁的弹性大减缓冲血压升高的作用相应减弱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循环血量的影响,正常封闭型循环的动物,循环血量与心血管容积基本适应,能使之充盈可维持约7毫米汞柱的循环平均压。这一数值正常生理情况下变动不大,不是动脉血压显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严重失血时,如失血量超过30,循环血量不能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充盈状态,体循环平均压将下降到不能推动足够的血量回心。由于回心血量不足,会使心输出量减少,严重时可减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见循环血量是决定动脉血压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实验得到的结果,在整体情况下常几种因素相继出现,互相影,出现复杂情况。如心搏率的显著变化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充盈度和心输出量的相应改变。而心输出量的改变也会引起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在调节下,凡能引起心输出量改变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呈现血压的相应升降。 心血管系统内血压的形成因素有:由心血管系统内充满血液而产生。这在封闭型循环系统的动物最为明显。当这种心血管系统各部的典型血压动物心搏停止时心血管系统各部仍有比大气压高 7毫米汞柱的血压。这种由于血液充满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叫体循环平均压是一种充盈压 由心脏的射血力产生。心搏周期心室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成为推动血液迅速流动的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位能表现为动脉血压它使主动脉骤行扩张存储部分输出血量成为心室舒张时继续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这使动脉系统无论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都能保持稳定的血压来推动血液循环 。如果用T形动脉插管接动脉再连以测压计,则由T形管侧管测得的血压是该部的侧压关闭侧管将血压计与直管相连所测的血压为终端压。终端压即侧压与血液流动动能之和的压力。等于1/2 ( 为血液密度 为血流速度)。人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每分钟约5升,主动脉血流速度约每秒20厘米主动脉侧压与终压之差仅0.3毫米汞柱。大小动脉血流速逐步减慢二者之差更小侧压的位能比流动能量大得更多因此血液的动能因素可以略而不计。通常所说的血压即所测部位血管内的侧压。在静息状态下是适用的但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大增此时心脏收缩产生的动能便成为血流总能量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调节机制在整体情况下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下进行活动的另外还有涉及垂体等激素分泌和状态和体液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动物在多种刺激下出现血压的变动但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机制总能保持动脉血压的稳定。按照调节恢复的速度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的调节机制。 快速调节机制作用迅速在血压突然改变数秒钟后就开始作用。包括 动脉反射即 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升压反射(通过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 引起的反射(血中氧分压降低或升高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所引起的加压反射)。 血压变动数分钟后其它调节机制开始活动,包括: 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收缩调节机制 血管应力性舒张反应(血压改变后血管口径也相应改变以适应可以利用的血量) 从组织间隙进入毛细血管或从毛细血管逸出的体液转移以保证必要的血量和适当的血压。 长期缓慢调节机制血压快速调节机制一般在数小时或数月内由于动物适应而失效。在血压长期调节中要依靠体液压力调节机制。这种机制包括通过调节血量所产生的血压调节作用以及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对肾功能的调节作用。其中也有负反馈作用。当血压下降时肾的泌减少,体液得到保存,部分进入循环系统血量因之增加使静脉回心血量和输出量都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回升。在血压过高时肾的泌尿量增加使一般体液和血液都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也随之减少结果引起血压的下降。这种调节机制在血压未恢复正常以前可以长期起有效调节血量和血压的作用。-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