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节假日双休日学生学习生活指导方案(6页).doc
-
资源ID:36113398
资源大小:20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校节假日双休日学生学习生活指导方案(6页).doc
-学校节假日双休日学生学习生活指导方案-第 6 页节假日、双休日学习生活计划为了引导学生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制订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是活动持续进行并有效开展的基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确定方向并积极地投入探究。教师在活动指导中要创造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不宜硬性规定活动的题目和内容。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形成问题。在学生产生兴趣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活动的题目和思路。 2、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发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活动题材,是有效选择和组织节假日双休日学习生活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多一点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一点教师的知识传授;多一点实地调查和实验,少一点书面资料的研读整理;多一点手脑并用,少一点纯思维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深入浅出、注重实用,避免单纯的讲解和记忆。 二、组织形式: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节假日双休日学习生活安全、有效地开展,要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启蒙和培养,小学阶段通常鼓励家长指导孩子开展节假日双休日学习生活活动,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当然遵照小学生的意愿,也允许个人独立进行活动与探究。 三、培养的目标及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中年级可重点研究云电风雨、声光电磁的现象及应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的动物与种植的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提出进行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会产生创造发明的“火花”。从而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大大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探究,要求学生以观察日记、自主探究记录、调查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剪贴摘抄报等形式搜集素材、记录研究过程。 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展剪纸、废物再利用比赛,并以学生的操作能力、规范熟练程度、互助协作精神以及最后成果为标准定期进行评比,调动他们的积极。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成立各种小课题研究小组,如考察“自性然水域”,探究“电与生活”,研究“人与自然”,观察“天气变化”,调查“河水污染”、“泥土流失”等鼓励学生去进行科学实践调查,尝试完成科学小制作和小发明,科学幻想绘画,在广泛性活动中发现、培养科技新苗,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聘任有责任心的骨干学生为各部“部长”,选拔热爱科学的学生为成员,各部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二,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 通过进行传统节日的学习与实践,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强调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同时利用传统的节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培养文化生活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在节假日广泛搜集专题节日诗文,并利用一节综合实践课开设“传统节日我知道”专题报告会,以此启动本班专题节日诗文诵读,同时通过开展手抄报、征文比赛、节日调查等活动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在挖掘节日教育资源过程中,要求每个主题都按年段开发,依据每个主题所涉及的内涵,有选择、有重点地渗透。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1、增强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进取的生活态度。 热心参与社区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关心他人,关心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乐于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随时乐意帮助他人。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要逐渐认识到,服务和关心并不仅仅是给予,它更能带来心灵上的收获,在服务社区、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弱势人群的公益活动过程中,会有痛苦也会有快乐,会有挫折也会有成就,这都是难得的教育资源,都有助于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体验服务的充实与愉悦。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要逐渐理解,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独特价值。 2、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 小学阶段要特别注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适合学生特点的社会实践,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获得社会经验。要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进而逐步增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要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懂得尊重人、宽容人,初步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成长的意识与能力,学着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初步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道德情感。这对于实现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 学生要力求在实践中,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体验中寻求学习的动力,克服重书本学习轻社会实践的现象,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学习场所从教室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发掘蕴藏于邻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资源,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四、采取的措施: 为学生提供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自己进行评价,尽可能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的过程。 1亲近与探索自然 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2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3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五、注重评价强化督查。 班级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参与指导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要认真搜集学生节假日、双休日的活动情况,学生的活动总结评价要包括学生自评、学校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内容,评价结果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要进一步深化学生作文、绘画、摄影等作品评选活动,评选结果一并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