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方病地氟病防治工作资料福农小学王启贵.doc

    • 资源ID:36122556       资源大小:75.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方病地氟病防治工作资料福农小学王启贵.doc

    目 录1、地氟病防治工作计划22、福农小学健康教育活动计划53、上关镇福农小学地氟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74、福农小学举办地氟病防治知识培训85、福农小学开展地氟病防治知识讲座96、加强地氟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治意识 107、地氟病防治教案 118、福农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319、图片53地氟病防治工作计划我县是贵州省较严重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病流行区。当地煤炭的含氟量高,人们烧的土煤灶没有烟道通到室外,含氟量很高的烟气散发到室内,被人体吸入后,引起氟中毒。严重的地氟病病人胳膊伸不直,头不能左右摇摆,甚至瘫痪。地氟病不仅严重危害群众健康,而且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地氟病的防治,更是关系全县病区人民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搞好改炉降氟工作是保障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病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更是体现党和政府对病区人民身体健康的关心,落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我镇燃煤型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推进会在政府大会议室召开。会议全面安排和部署了今年全乡燃煤型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并以此加快推进此项目工作在全乡顺利实施。全镇各学校、村委和卫生院相关负责人与工作人员50余人参加会议。县府办、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教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今年,作为学校单位,是搞好地氟病防治宣传的主阵地,根据上级各部门的安排布署,学校积极响应号召,搞好宣教育工作,协助各级各部门,帮助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我校特拟定以下工作计划: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副校长为分管组长的学校燃煤地氟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加强学校燃煤型污染氟中毒防治工作,确保燃煤型地氟病防治项目工作在学校顺利实施。2、全面完成地氟病现况的调查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教师对学校学生所处周边四个村的地氟病防治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儿童氟斑牙检查、成人氟骨症患者调查、病区村农户基本情况调查等。3、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地氟病相关防治知识。通过培训使教师对地氟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100%。4、对学生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上级发放的地氟病防治教材,用地方课程开设地氟病防治知识课,教师要备课,上好课,把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保证人手一册。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扎扎实实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使改炉降氟政策、降氟炉灶使用方法、地氟病危害与防制知识等覆盖到病区广大群众中去,切实提高防治能力。同时,学校印发了200份地氟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改炉改灶预防地氟病等宣传资料,发放到了每一位学生手中,由学生带回家进行宣传,确保家喻户晓。福农小学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深化中小学健康教育改革,拓宽学校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我校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根据教育局,卫生局和市爱卫办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学年的健康教育计划。 一、本年度健康教育主题 我校健康教育活动主题是:“预防疾病、讲究卫生、健康快乐”。 二、本学期健康教育目标 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学校健康教育“月月有主题、节日有安排”,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抵御各类疾病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以卫生节日为切入点,每月选择一个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见附表。 四、活动形式 (一)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 1、每月免费下发两张健康教育宣传画,由学校宣传部门在橱窗醒目位置张贴,每月一换。 2、围绕宣传主题,结合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利用课堂教学、讲座或广播电视等形式有效开展健康 三至四月爱护牙齿。 科学刷牙,维护口腔健康。 科学护齿 终生受益 。五至六月地氟病宣传知识学习, 食物中毒的原因在哪里? 预防食物中毒,谨防人为投毒。 放心食品 安全餐饮吃得放心, 生活开心。 七月 怎样过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 旅游安全,游泳安全,用火、用电安全,远离毒品,报警常识 。使你的暑假与安全同行! 九至十月 你的心理健康吗? 面对现实,适应环境;与人为善,不怕挫折;人贵有自知之明。 心理健康, 愉快人生珍爱生命 善待他人欢乐每一天 。预防氟中毒。十一至十二月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了解艾滋病的知识、远离艾滋病。 年终 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 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 健康行为,从我做起健康生命始于健康行为 上关镇福农小学地氟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地氟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全校师生能进行有效预防和宣传,确保师生与家长的健康,特成立福农小学地氟病防治和宣传工作领导小学。组 长:王启贵(校长)副组长:罗玉权(副校长分管领导)、刘应辉(副校长) 杨兴华(教务主任)、吴昌标成 员:周家敏、蔡付林、韦元武 杨明显、蔡 华、张政敏 陈 正、熊 伟、杨忠兴 马 丽福农小学举办地氟病防治知识培训福农小学为了加强地氟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全校师生能进行有效预防和宣传,确保师生与家长的健康,福农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校教师对同学们进行了地氟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地氟病是地方性氟病或地方性氟中毒的简称,是由于进入身体的氟过多而引起的,主要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病,现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靠预防。地氟病主要是烧煤炭时,煤炭烟中含在大量的氟而引起的。开始时引起牙齿变黑,长期不预防至成人后引起严重的氟骨病,全身关节一直疼痛,严重的弯腰驼背,甚至早死,对身体影响极大。我校师生和周边家庭做饭取暖全靠煤炭。所以我校学生是重点预防对象。大队部结合我校开展的以感恩为主题的“珍爱生命行动”,组织全校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培训,并将预防该病作为重点内容,还针对高年级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要求同学们回家进行大力宣传,积极支持配合镇、村、组进行的改灶建池工程,确保此次培训收到实效。福农小学开展地氟病防治知识讲座福农小学王启贵校长,为全校近550名师生开展了一次地氟病防治知识讲座。 讲座重点就地氟病形成的原因、过量摄入氟元素导致的后果、地氟的基本防治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会后,200多名高年级学生接受了地氟病防治知识测试,95%的被测学生准确回答出了相关提问,讲座收到预期效果。    我校深受地方性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简称地氟病)之苦,今年,我镇干部群众在政府、党委领导下与地氟病的抗争,经过一茬一茬的改灶降氟,目前,旧式敞烧炉已被大批新式回风炉取代。作为全国地方性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病区研究基地,我校周边的新炉使用率如今已达95%。    据了解,中央财政已先后投入资金给上关镇解决近400多户双改,我校周边农户基本上都得到了解决。加强地氟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治意识为做好我校学生家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我校王启贵校长组织我校全体师生有关地氟病病预防开展了现场宣传活动。 宣传时围绕核心信息即什么是地氟病?为什么患地氟病?怎样预防地氟病向广大师生进行了耐心讲解。通过发放地氟病防治知识宣传单、播放地氟病防治现场咨询,使师生对地氟病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当地黄牙齿、黑牙齿、关节痛、手脚伸不直可能与地氟病有关。了解了发病原因是用敞炉(灶)烧煤时煤氟污染室内空气和室内食物引起的。明确了预防方法是改炉改灶,把煤烟排出屋外;食物采用自然阴干、太阳晒干,保存时用塑料袋或木箱装好,避免煤烟薰;食物烹调前要进行淘洗等地氟病防治知识。 通过宣传,以达到提高人群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树立正确的的健康观念和采纳健康行为,改良炉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师生自觉、主动参与到地氟病防治工作中来,消除地氟病危害,提高师生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地氟病防治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程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二、什么是地氟病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与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与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与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与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四、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地氟病防治进展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 、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与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四、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程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人体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有氟斑牙症和氟骨症。 地方性氟中毒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亚洲的地区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土耳其等。其中分布面最广,病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欧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非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摩洛哥、阿尔与利亚、突尼斯、埃与、南非、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 美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阿根延、波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 大洋洲地区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二、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情况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也是非常广泛,是世界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浅层潜水高氟区 这种高氟地区在地球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包括东北西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干旱盆地以与华东、中原、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特点是形成带状形流行分布,从黑龙江省西部起,经吉林省的白城地区,辽宁省的朝阳,内蒙赤峰,河北的怀来、阳原,山西的大同、运城,陕西的榆林、定边,宁夏的盐池、同心,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紫达木,延伸到西藏的盐湖。构成由东北向西北、西南的广大病区带。 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 这类地区特点通常是存在分散型分布,但也有连结成片的,最典型的就是渤海湾一带。如天津的塘沽、大港,河北的沧州,南至山东的德州,北至辽宁的锦县等一些流行省市。 据调查发现天津市700米深的地下水氟含量仍然很高。河南开封市、宁夏同心县等个别地区亦有深层高氟地下水存在。 富氟岩石和氟矿床地区 这类地区主要是与当地存在的萤石矿、磷灰石矿或冰晶石矿有直接关系,如辽宁义县、浙江义乌市、武义县,河南洛阳市、信阳市,内蒙赤峰市,山东烟台,四川的石祁、冕宁,云南的昆明市,贵州的贵阳市以与新疆的温宿、拜城等地区。 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主要是地壳环境中的地热和温泉水含氟量几乎也都很高。在我国从东北到南方沿海地区几乎都有散在的分布。辽宁兴城、熊岳、锦县等,河北的怀来和遵化县,山东的临沂,内蒙的宁城、敖汉旗,陕西的临潼,新疆的温泉地区,湖北的英山,广东的丰顺,福建的龙溪,西藏的左贡县等。病区是散在型分布在温泉的周围一带。 (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我国存在的“独有”的一种病区。 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或土灶,燃烧的含氟量较高的石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蔬菜等,导致室内空气受到严重的氟污染,如家中的粮食、蔬菜、饮用水等主要食物,长期接触,导致使人体摄入过高的含氟量,而引起发生的确良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附近与以南的边远山区。重病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省交界的山区。目前发现的病区有: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西、山西、广西、浙江、辽宁、北京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近年来才被引起重视的一种病区类型。它是由于居民习惯饮用砖茶或用砖茶泡成的奶茶或酥油茶。 由于砖茶中的含氟量很高,长期大量饮用,造成体内氟大量蓄积,而引起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内蒙、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民族包括: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芜族、部分汉族等。第四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氟病,地氟病的症状以与如何防治等。2、在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掌握交流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地氟病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谈话,揭示主题。 二、教学过程 1、学习什么是地氟病。 氟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中氟化物可溶于水,容易被动物和植物所吸收。氟化物在肠道内吸收与其水溶性有关。因水氟大部分为易溶性,所以吸收率也较高。本病根据摄入途径分为二型:一为饮水型,即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而患病,此型分布广,90%的患者属此型;另一型为燃煤型,即在特定地区煤中含氟量过多,当地居民习惯敞开燃煤、烘烤粮食,致使室内空气和烤干食物中氟含量增加而导致本病发生。此病在贵州发生最多。 2、了解地氟病的症状。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介绍地氟病的症状。(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1)、氟斑牙白垩样变或整个牙面呈白色大理石样改变、着色、釉质缺损(2)、氟骨症头痛、困倦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骨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肢体运动障碍、肢体变形和关节的纤维性强直 3、怎样预防地氟病。(1)、茶叶降氟(2)、在改良炉灶的基础上,还要改变食物的干燥和储存方法,玉米、辣椒等收割后应放在室外晒干和晾干,阴雨天急需干燥时可用烤烟房干燥。食物干燥后不要将其长期悬挂在锅台炉灶上方或炕笆上,应密封保存,避免煤烟污染食物。改建、新建住房时应将厨房与居室分开,使煤烟不能直接进入居室内,同时修建小粮仓贮存食物,减少食物在贮存过程中受的氟污染。(3)、改良炉灶的关键是装有炉盖与烟囱(管)等良好排烟设施,能有效地将烟尘排出室外。为此要求做到灶体坚固不漏烟,炉圈之间搭配严密,烟囱垂直通畅伸出屋顶两尺以上(从侧面伸出时烟囱高度在3.5米以上),取暖铁炉烟管必须伸出室外。(4)、食用食物前应养成淘洗习惯,目的是清除食物表面附着的氟,减少机体对氟的食入。三、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周围有地氟病的患者吗?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四、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内容。第五课时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地氟病防治进展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 、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与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四、小结第六课时教学目的: 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教学过程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人体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有氟斑牙症和氟骨症。 地方性氟中毒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亚洲的地区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土耳其等。其中分布面最广,病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 欧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非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摩洛哥、阿尔与利亚、突尼斯、埃与、南非、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 美洲地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阿根延、波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 大洋洲地区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二、我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情况 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分布面也是非常广泛,是世界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除上海市、海南省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均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存在。在我国主要有3种类型;(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1)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浅层潜水高氟区 这种高氟地区在地球分布极为广泛,在我国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包括东北西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干旱盆地以与华东、中原、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特点是形成带状形流行分布,从黑龙江省西部起,经吉林省的白城地区,辽宁省的朝阳,内蒙赤峰,河北的怀来、阳原,山西的大同、运城,陕西的榆林、定边,宁夏的盐池、同心,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紫达木,延伸到西藏的盐湖。构成由东北向西北、西南的广大病区带。 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 这类地区特点通常是存在分散型分布,但也有连结成片的,最典型的就是渤海湾一带。如天津的塘沽、大港,河北的沧州,南至山东的德州,北至辽宁的锦县等一些流行省市。 据调查发现天津市700米深的地下水氟含量仍然很高。河南开封市、宁夏同心县等个别地区亦有深层高氟地下水存在。 富氟岩石和氟矿床地区 这类地区主要是与当地存在的萤石矿、磷灰石矿或冰晶石矿有直接关系,如辽宁义县、浙江义乌市、武义县,河南洛阳市、信阳市,内蒙赤峰市,山东烟台,四川的石祁、冕宁,云南的昆明市,贵州的贵阳市以与新疆的温宿、拜城等地区。 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主要是地壳环境中的地热和温泉水含氟量几乎也都很高。在我国从东北到南方沿海地区几乎都有散在的分布。辽宁兴城、熊岳、锦县等,河北的怀来和遵化县,山东的临沂,内蒙的宁城、敖汉旗,陕西的临潼,新疆的温泉地区,湖北的英山,广东的丰顺,福建的龙溪,西藏的左贡县等。病区是散在型分布在温泉的周围一带。 (2)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我国存在的“独有”的一种病区。 是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或土灶,燃烧的含氟量较高的石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蔬菜等,导致室内空气受到严重的氟污染,如家中的粮食、蔬菜、饮用水等主要食物,长期接触,导致使人体摄入过高的含氟量,而引起发生的确良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附近与以南的边远山区。重病区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省交界的山区。目前发现的病区有: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西、山西、广西、浙江、辽宁、北京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这种类型也是近年来才被引起重视的一种病区类型。它是由于居民习惯饮用砖茶或用砖茶泡成的奶茶或酥油茶。 由于砖茶中的含氟量很高,长期大量饮用,造成体内氟大量蓄积,而引起慢性氟中毒。 这类病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内蒙、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民族包括: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芜族、部分汉族等。 福农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与地方病的种类。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1)引言导入: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民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为配合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提高广大师生健康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时也是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我们将地方病病的内容进行一下学习。(2)什么是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4)分类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六、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积极向家长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与早做好防范。 地方病氟中毒防治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掌握预防原则,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学重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难点预防原则、内容、措施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程地氟病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地氟病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群众的生命健康、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地氟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地氟病预防工作。二、什么是地氟病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人体内共含氟 26克,占体内微量元素的第三位,仅次于硅和铁。适量的氟对哺乳类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一定的摄入量对身体有益,但是人体氟摄入量每天超过 6毫克,就能引起氟中毒。在一定地区为地方性氟中毒,也叫地氟病。 三、地氟病有哪些危害性地氟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它是世界上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周身性慢性中毒性地方病。它不仅损害牙齿,轻者出现氟斑牙(黑牙齿),而且损害骨骼(摄入过多氟可影响体内氟、钙与磷的正常比例,形成较易沉积的氟化钙,引起骨密度增加、骨质变硬、骨质增生,肌肉、肌腱与韧带附着部位特别明显,骨皮质与骨膜增厚,表面凹凸不平,韧带钙化、椎间管变窄),引起骨关节的疼痛,较重者呈现关节僵硬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呈现躯干变形和瘫痪(氟骨症),以致造成终生残废。氟中毒还能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内分泌、视器官、皮肤等各组织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市屯堡乡,至今还可以看见因地氟病而致残的人,有的面部变形,有的不能行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型两种。我国与地氟病相关的县市有1306个,病区村15万多个,病区人口1.12亿。氟斑牙现患4066万例,氟骨症病人260多万例。其中,燃煤型病区比饮水型少,但病情较为严重,平均氟斑牙患病率高达522,氟骨症患病率高至432。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最重的是贵州、湖北。我省有 40个县市存在程度不同的地氟病,其中燃煤污染型病区县市15个。世界煤氟均值为80毫克每公斤。我国是200毫克每公斤。根据采样分析,我市燃煤含氟大多在418毫克每公斤以上,我市富有的石煤,氟含量竟高达1795毫克每公斤。用这些煤炭烘烤的辣椒氟含量可高达34540毫克每公斤,玉米 2765毫克每公斤,萝卜1432毫克每公斤,用此煤烘烤大白菜24小时可使其含氟210.4毫克每公斤,用石煤烧开水后,水氟可增加10倍。我市氟病区居民室内空气氟含量一次采样在0010至0274毫克每立方米(国家空气氟卫生标准居民区大气含氟量一次最大允许浓度为002毫克每立方米,日平均浓度为0007毫克每立方米)。由于我市收获季节多雨,居民用含氟高的煤烘烤粮食与食品。人体食入这种烘烤的食品、粮食与吸入室内受高氟污染的空气,造成煤烟污染型氟中毒、形成煤烟型氟病区。四、小结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地氟病防治进展地氟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地方病。自从1916年国外专家发现氟斑牙以来,在防治方法上至今仍未取得新的突破。搞好第一级预防至关重要,减少氟的摄入量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地氟病是以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地方病,致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地氟病是“穷病”,穷困或许是最重要的病因,地氟病区都是贫穷、落后地区;营养状况生活水平也是地氟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和卫生与地氟病有直接的关系。缺乏基本卫生知识,传染病难以控制,人群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就差。文化教育的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生活和健康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社会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兼用社会科学、社会医学的知识基础上,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一起抓,从点到面地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氟煤烟污染食物和空气的病区应以改灶防污染为主。做好预防不仅能控制新发,而且对原有的氟骨症患者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是采取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由于过量摄入氟是地氟病的直接原因,而氟的来源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必须切断氟源,降低总摄氟量,即采取改炉灶的措施把煤烟通过烟囱、管道引出室外,使其稀释于2.5米以上的大气层,把人体每天从食物、空气等方面摄入的总氟量降至允许范围内(不超过4毫克)。三、当前地氟病防治应采取的措施1、健康教育不能放松。改灶降氟工作已经开展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农户没有真改,效果也并不是很好,群众根本未脱离氟的侵害,更严重的是,部分群众认为当地地氟病是由“水”引发的,而我市的水源是不会有危害的。这足以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解除地氟病的危害,除通过项目支持来促进老陌姓改炉外,还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各种群聚机会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干部群众提高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认识,明白地氟病是怎么回事,应怎样预防,以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营养、增强体质,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以提高群众改灶降氟的积极性,在加强已改农户“炉灶降氟不能坚持使用、不能正确使用或使用后又有损坏的农户”等知识的宣传的同时,但更多的是健康教育问题和鼓励病区农户自改。这是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 、多部门合作要加强。改炉降氟项目投资巨大,要使病区群众不错过这次难得的机遇得到实惠,全面落实好国家惠民政策,必须加强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要把这项工作和农村普与沼气等能源建设、以“五改三建”为中心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四、小结 防治肺结核(第四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肺结核的有关知识以与如何预防肺结核教学难点: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以与预防教学重点:如何预防肺结核。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人体肺部器官模型教学过程: 一、引导语肺结核是结核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抵抗力差,易感染肺结核。二、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即健康人吸如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尘埃便有可能被感染,感染后是否发病和身体的抵抗力强弱有很大的关系。三、主要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午后潮热(每天以后有低热)、夜间有盗汗、重着有咳嗽洛痰,胸疼气短,体重不增,甚至咯血。肺结核在50年前还是一种令人惧怕的疾病,称之为“痨病”。四、治疗现在肺结核的治疗有特效治疗药物,如异烟肼、对氨水杨酸钠、链霉素、利福平等。用药的原则是早期、足量、坚持疗程、联合用药。五、预防结核病应做到以下几点(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切断传播途径。(3)增强个人的抵抗力。六、效果考查 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预防结核病的要点,检查学生是否养成了不随地吐痰 的习惯。七、教师总结本节内容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第五课时)教学目的: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

    注意事项

    本文(地方病地氟病防治工作资料福农小学王启贵.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