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理科)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课件:8-5 椭圆.ppt
第5讲椭圆,最新考纲 1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 2了解椭圆的简单应用 3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知 识 梳 理 1椭圆的定义 在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 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椭圆,焦点,焦距,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2a,2b,2c,(0,1),a2b2,续表,辨 析 感 悟 1对椭圆定义的认识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2)动点P到两定点A(0,2),B(0,2)的距离之和为4,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2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 (3)椭圆的离心率e越大,椭圆就越圆() (4)椭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规律方法 (1)一般地,解决与到焦点的距离有关问题时,首先应考虑用定义来解决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方法 定义法:根据椭圆的定义,确定a2,b2的值,结合焦点位置可写出椭圆方程 待定系数法:若焦点位置明确,则可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结合已知条件求出a,b;若焦点位置不明确,则需要分焦点在x轴上和y轴上两种情况讨论,也可设椭圆的方程为Ax2By21(A0,B0,AB),考点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例2】 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F1PF260. (1)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2)求证:F1PF2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考点三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例3】 (2013陕西卷)已知动点M(x,y)到直线l:x4的距离是它到点N(1,0)的距离的2倍 (1)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P(0,3)的直线m与轨迹C交于A,B两点若A是PB的中点,求直线m的斜率,审题路线(1)根据题意列出等式坐标化整理可得动点M的轨迹方程 (2)设直线m的方程,交点A,B的坐标 法一:把直线与点M的轨迹方程联立,消y由0得k的范围由方程得根与系数的关系式再结合A是PB的中点即x22x1解得k的值; 法二:由A是PB的中点得出A,B两点坐标间的关系又点A,B在点M的轨迹上联立方程组解得A或B点坐标根据斜率公式求k.,规律方法 (1)解答直线与椭圆的题目时,时常把两个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x(或y)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借助根与系数的关系,并结合题设条件建立有关参变量的等量关系 (2)涉及到直线方程的设法时,务必考虑全面,不要忽略直线斜率为0或不存在等特殊情形,1椭圆的定义揭示了椭圆的本质属性,正确理解掌握定义是关键,应注意定义中的常数大于|F1F2|,避免了动点轨迹是线段或不存在的情况 2求椭圆方程的方法,除了直接根据定义外,常用待定系数法,3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在解题时要防止遗漏,深刻理解椭圆中的几何量a,b,c,e之间的关系及每个量的本质含义,并能熟练地应用于解题若已知焦点位置,则标准方程唯一;若无法确定焦点位置,则应考虑两种形式,反思感悟 解决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 (1)注意观察应用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明确确定直线、椭圆的条件; (2)强化有关直线与椭圆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答题模板直线与椭圆联立问题 第一步:设直线方程:有的题设条件已知点,而斜率未知;有的题设条件已知斜率,点不定,都可由点斜式设出直线方程 第二步:联立方程:把所设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一个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步:求解判别式:计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0. 第四步:写出根之间的关系,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写出 第五步:根据题设条件求解问题中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