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诗的常见典故(5页).doc
- 归隐诗的常见典故1、 地点明归情桃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李白的“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王维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杜甫在诗中说:“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张旭问道:“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王之焕诗曰:“莫听声声去催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无不是在诉说着这样一种可以想见却无法达到的忧愁。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陆游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 ”,以东篱言闲居之雅。东山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如李清照的“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 以隐居东山的谢安称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王维的“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均以东山指隐居之人。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此外如孟浩然的秦中寄远上人的"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范端臣有“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以三径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2、 人物显隐情严光垂钓严光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思其贤,便派人四处寻找,有人报告说有一披着羊裘在富春江边垂钓的就是严子陵。于是汉光武帝派太监去请严子陵,遭到断然拒绝。后世遂形成“羊裘垂钓”的典故。如柳永的“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以严陵指清幽之处,李清照也曾写过“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的诗句, 诗中对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当然,对于严光垂钓亦有不少文人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有作秀之嫌。如苏轼的“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笑严光当年白白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陆游的“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子路问津典出论语。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讽刺子路跟着孔子到处奔走,迷不知返,并嘲笑孔子徒劳无益,还不如归隐田园。辛弃疾有诗云“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像孔子那样忙忙碌碌地东奔西走,还不如像长沮、桀溺那样隐居来得逍遥自在。从而进一步突出词人自己陶陶然、欣欣然的归耕之乐。孟浩然的“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漫漫无边,恰似诗人迷茫的心情。慧远卜居东晋高僧慧远,净土宗初祖。隐居于庐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孟浩然曾写道“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表达了庐山和高僧慧远的一片向往之情。3、 引歌以言情采薇歌周朝时伯夷和叔齐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靠采集野菜虫饥,临死前作了一首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后世遂以采薇为隐世之意。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现了对古代贤士的仰慕。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也咏怀了这个颇为悲壮的典故。式微歌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即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式微”一词后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表达自己渴慕归隐的心情。陆通歌凤论语微子"楚狂接舆(字陆通)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陆通歌凤"为避世隐居的典故。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诗句来形容自己生性豁达,不受拘束。同是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在他的七言律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也有:“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诗句。 渔歌取自楚辞渔父中的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人便以渔歌为退隐之歌。宋蔡确曾写道“睡觉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描写自己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也可用“渔人”表归隐之意,清代著名才子纪昀曾写下有名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表达自己的羡鱼情。4、 状物以抒情鸥鹭忘机后来多用“鸥盟”、“白鸟”等词语表示超脱尘俗,摒除机心,淡忘名利,亲近自然,归心林泉的淡泊情怀的载体。如杜甫客至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宋人蒋捷梅花引词:“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另,古人还用“鸥波”一词来描述鸥鸟嬉戏水上自由自在的情形,借指隐居之地或隐居生活。如陆游杂兴诗:“得意鸥波外,忘归雁浦边。”亦可以用“鸥盟”(谓以鸥鸟为盟)隐喻退隐。如陆游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人淡如菊陶渊明是隐居诗人的代表,而陶最爱菊,曾写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样最为后人称道的诗句。由于这两句都与归田隐居有关,“菊”就与孤标傲世的隐士结缘了。如唐温庭筠赠给郑处士的诗句“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表现隐者的孤高个性和自得的生活。像林黛玉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虽为问菊,实为问己:不甘苟合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该偕谁共隐?梅妻鹤子宋初隐士林逋典故。逋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生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后世称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明文徵明有“岁寒空负梅花约”之语,表达自己宦倦思归之意。另南宋词人孙惟信曾有过“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之恨,言自己为了追求隐逸而浪迹江湖,白白地虚度一生。-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