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
-
资源ID:36154288
资源大小:20.8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钱塘湖春行》知识讲解(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
钱塘湖春行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邦(今陕西渭南), 曾官太子少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71卷。新乐府 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 府运动的代表作。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他在杭州 时,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 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的春意盎然,恰到好 处,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知识积累1 .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2 .以:连词,来。(以观沧海)3 .何:副词,多么。4 .竦峙(song zhi ):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5 .萧瑟(s。):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6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7 .假设:好像。8 .其:代词,指大海。9 .星汉:银河。10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11 .以:介词,用。(歌以咏志)*12 .阔:宽阔。13 .悬(xuan):悬挂。 14 .生:升起。15 .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16 .暖树:向阳的树。17 .乱花:纷繁开放的春花。18 .足:够。19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20 .碣石(jie) 21.澹澹(dan) 22.哉(zai) 23.白沙堤(di) 24.枯藤(t6ng)25.天涯(yd) 考题例析(2011湖北十堰)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1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 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 处并进行品析。解析:该题考查诗文赏析。1. “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2.示 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 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 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娃紫嫣红,让人 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课文讲解理解主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选取典型景物,生动地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 喜悦之情。理清结构湖上春光钱塘湖春行湖东景色湖上春光钱塘湖春行湖东景色孤山寺水面平近物,莺争树近物I花迷眼绿杨阴 远景I白沙堤贾公亭云脚低 燕啄泥 草没蹄写作特色1 .结构巧妙,浑然一体。这首诗是写西湖的,西湖辽阔,景物名胜也特别多,要考虑从何处下笔。白居易选择了 从孤山写起,然后按顺序写来,把我们引入胜境。全诗分两局部,前者写湖边,后者写湖 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可称天衣无缝。2 .善抓特征,绘声绘色。描写的高明之处在于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诗人写景,不 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 “暖树” “浅草” “春泥”这些 特定的词语,令我们读了不禁感叹地赞美一声:“真是初春季节啊!”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 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他把莺的神 态及湖水的动、静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出来了。把握重点钱塘湖春行中“几处”两句中为什么说“几处”而不说“处处”,说“谁家”而不 说“家家”?“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说明诗人观察细致, 描写入微。用后两者描写显然不合适。在线阅读 电子课文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拓展阅读钱塘湖春行赏析之一马茂元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 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确实切。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 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 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殊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表达,这第二 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 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 初平云脚低” 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 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 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 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那么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 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 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 “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 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 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 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o这种“章 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 的。“乱花”“浅草” 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 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 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 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初平”“几处”“谁家” “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 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 急剧开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嫁紫嫣 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 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殆宕的春意,写出 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 形,所在充满”(王假设虚潺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钱塘湖春行赏析之二曾敏之春天来了,古典诗歌多的是描写春景之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一首有代表 性的作品。我们读这首诗,由于诗的语言平易畅达,风格纤徐,看来是容易理解的。全诗描写了 杭州西湖的春色,可说有如一幅春郊试马图一样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但是,要问这首诗真正的妙处是什么?不见得能答得圆满,需要从欣赏的角度下一些 工夫。先看结构。这首诗是写西湖的,西湖辽阔,景物名胜也特多,要考虑从何处下笔。白居易选择了 从孤山写起,然后顺序写来,把我们引入胜境。全诗分两局部,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 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可称天衣无缝。再看描写。描写的高明是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早春的特征是什么呢? 是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得贴近湖面;是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是燕子衔泥喃喃 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是绿茵的浅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是垂柳遮拂着苏堤; 有“杨柳风微春试马”(见吴梅村永和宫词中句)的情趣。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暖树”“浅草”“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令我们读了,不禁感叹地赞美一声:“真是初春季节 啊!”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 也十分准确,他把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出来了。他所用 “几处”“谁家” “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 是家家燕子衔泥,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过了不久, 姓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就会到来。清代的方东树评过这首诗,说它“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见高步瀛唐 宋诗举要所引),是评得很切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