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课文评点及说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
-
资源ID:36154294
资源大小:16.8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钱塘湖春行》课文评点及说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docx
钱塘湖春行课文评点及说明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春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低临水面,像要探足 水中濯洗一般。春天来了,西湖水涨了。儿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见早来的黄莺争抢着飞上向阳枝头唱歌儿,它们还有些怕冷;不 知是新到谁家的一双小燕子从水边衔了泥飞回去筑巢。春到西湖,鸟儿们开始活跃起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 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 勃。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最后,诗人来到绿柳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 于是赞叹地说: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呢!七言律诗。写春天骑马游西湖。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作者时任杭州刺史。从孤山寺到贾公亭,交代诗人行踪。春来水涨,水面上升,与云近,所以云脚低。“脚”字传神。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早春禽事。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新燕可指,故 问谁家不知谁家。乱花,杂花,形形色色的花;浅草,矮草,长得还不够高,春的情态更加妩媚动人。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开展变化。没马蹄,将马蹄埋没。诗人游西湖是骑马行进,于此可见。湖东白沙堤,又见作者行踪。最爱,推进一步。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 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 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普及大半个西湖;二、选取典型与分 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表达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 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诗人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诗中写水、 写云,写莺、写燕,写花、写草,无不如此。试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 的“渐欲”“才能”两个字眼,是多么富于动态,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前面六句中,诗人已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那么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 沙堤,至于这里怎样可爱,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而外,未作任何形容,全凭读者根据前 面的描写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了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更是难能可贵。关于练习一、朗读诗要注意节奏,正确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如“故人具鸡黍”,“谁家新燕啄春泥二试准确划分节奏,朗读这五首诗。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传统作法,加强诵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二、默写这首诗。略。三、体会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回答以下问题。3.钱塘湖春行是通过哪些景物描绘西湖风光的?通过“水面” “云脚”“早莺”“暖树” “新燕”“乱花” “浅草” “绿杨”“白沙堤”等等, 描绘了西湖风光。教学建议一、教学古诗词,要着重指点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二、要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要求能正确背诵、默写。三、关于古代诗词教学的建议。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工程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 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让他们(指学生)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那所思所感虽是古人 的,可是历久常新,仍然使后代人感到亲切),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一些不易了解的词语,当然要由教师先给讲明;其余的最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的 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滋味;通过字 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体会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第一,在于透彻地了解字句;第二, 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这两层功夫,小学生当然未必能够到家;但是必得 让他们试着去做。体会得确切,经教师给他们评定,他们便有自己发现的愉快;体会得不对, 经教师给他们纠正,他们的印象就比随意听讲深切得多。每首之后附有解说,是供给教师参 考的。先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教师与他们讨论,给他们指导,讨论和指导的方法大致如解 说。我们并不希望教师按照解说,全部讲给学生听。学生体会出来了的,当然不必讲。他们 说的话虽然与解说不同,意义却彼此一致,教师也可以不讲,不必拘泥于解说。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力;如果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话也许就足够了,不一定需要 繁复冗长的讲说。每首讲授之后,最好让学生熟读。这与他们自己的体会和教师的指导有关;二者都做到 了家,他们便尝到诗中的滋味,不待强迫,他们自然乐于熟读。熟读了的诗歌,在休闲时间 复诵一回,像他们常常唱一回歌一样,对于他们心灵上的补益是无限量的。(叶圣陶小学生诗选序)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县),曾 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 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卖 炭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二、赏析钱塘湖春行赏析(马茂元)这诗是长庆三年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J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 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确实切。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 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 地,也是全湖一个特殊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表达,这第二句的 “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 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 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 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 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 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那么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 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 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 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 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 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 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 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乱花”“浅草” 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 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 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伎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 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 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开展 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娃紫嫣红开遍,湖 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 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殆宕的春意,写出了自 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 在充满”(王假设虚渡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钱塘湖春行赏析(曾敏之)春天来了,古典诗歌多的是描写春景之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就是一首有代表性 的作品。我们读这首诗,由于诗的语言平易畅达,风格纤徐,看来是容易理解的。全诗描写了杭 州西湖的春色,可说有如一幅春郊试马图一样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但是,要问这首诗真正的妙处是什么?不见得能答得圆满,需要从欣赏的角度下一些功夫。先看结构。这首诗是写西湖的,西湖辽阔,景物名胜也特多,要考虑从何处下笔。白居易选择了从 孤山写起,然后顺序写来,把我们引入胜境。全诗分两局部,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 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可称天衣无缝。再看描写。描写的高明是紧扣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恰到好处。早春的特征是什么呢? 是春水初平堤岸,春云舒卷得贴近湖面;是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是燕子衔泥喃喃而 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是绿茵的浅草仅仅长得可没马蹄;是垂柳遮拂着苏堤;有“杨 柳风微春试马”(见吴梅村永和宫词中句)的情趣。用字用句也他所用“几不是家家燕姓紫嫣红开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因此“早莺”“暖树”“浅 草” “春泥”这些特定的词语,令我们读了,不禁感叹地赞美一声:“真是初春季节啊!”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 十分准确,他把莺燕的神态,湖水、春云的动静都用恰当的字、句描绘出来了。 处”“谁家” “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 子衔泥,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过了不久, 遍,草长莺飞的壮丽景色就会到来。清代的方东树评过这首诗,说它“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见高步瀛唐 宋诗举要所引),是评得很切当的。